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黄蜻幼虫肠道中分离出具有除草活性的真菌,并在其代谢产物中寻找具有除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方法】采用涂布平板法对黄蜻幼虫肠道共生真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和5.8S r R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目标菌株QTYC01的分类地位。利用离体的方法测定菌株发酵液及其乙酸乙酯提取物的除草活性以及粗提物对常见农作物的安全性;利用盆栽方法测定发酵液对稗草幼苗的活性。运用重结晶的方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谱分析鉴定出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菌株QTYC01被鉴定为Curvularia crepinii。离体活性测试发现QTYC01发酵液可显著抑制稗草和反枝苋幼根的生长,其抑制率分别可达95.0%和90.1%,并可使经喷施发酵液的稗草幼苗的受害率达到71.1%。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稗草和反枝苋幼根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在100μg/m L的浓度条件下,粗提物对稗草和反枝苋的抑制活性分别为56.8%和71.2%,且在该浓度条件下对一些常见农作物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其抑制率均低于32.6%。进一步从其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Z)-7-oxozeaenol,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抑制反枝苋活性,其IC_(50)为4.8μg/m L。【结论】菌株QTYC01具有开发为新型微生物除草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靳丽萍  张蕴  徐晓  肖孝辉  张应烙 《微生物学报》2016,56(12):1869-1875
【目的】鉴定黄蜻幼虫肠道中具有除草活性的真菌,并分析其除草活性成分。【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5.8S r DNA-ITS序列分析,明确菌株QTYC-51的分类地位。结合培养皿生物分析法测定菌株发酵液和单体化合物的除草活性,采用色谱方法从该菌乙酸乙酯粗提物中分离活性成分,并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谱鉴定活性物质。【结果】菌株QTYC-51被鉴定为拟盾壳霉属菌(Paraconiothyrium sp.),其发酵液对稗草和反枝苋幼根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76.9%和56.5%。从QTYC-51发酵产物中分离到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1,8-dihydroxyanthraquinone,1-hydroxy-10-methoxy-dibenz[b,e]oxepin-6,11-dione,hydroxyvertixanthone,globosuxanthone和1,3,6,8-tetrahydroxyanthraquinone。在供试浓度为100μg/m L时,化合物globosuxanthone对稗草和反枝苋幼根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94.1%和79.0%,与阳性对照2,4-二氯苯氧乙酸效果相当;化合物1-hydroxy-10-methoxy-dibenz[b,e]oxepin-6,11-dione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对稗草和反枝苋幼根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0.3%和58.6%。【结论】菌株QTYC-51具有开发为微生物源除草剂的潜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离并鉴定具有较好除草活性的植物病原真菌菌株,进一步分离活性化合物,为开发新型生物源除草剂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采用固体培养基接种法分离纯化植物病原真菌,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和5.8S rDNA测序鉴定目标菌株;在活性筛选追踪下,对活性组分进行追踪分离及纯化,经波谱分析确定活性单体化合物结构;采用培养皿生物分析法测定活性单体化合物的除草活性及对常见作物的安全性。【结果】茶叶致病菌CY-H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其发酵液对稗草和反枝苋根的抑制率分别为94.6%和77.3%。CY-H被鉴定为间座壳属菌(Diaporthe sp.)。从CY-H菌中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CY1被鉴定为cytosporaphenones C。在供试浓度为100μg/mL时,CY1具有较好的抑制反枝苋根的活性,抑制率为57.1%,且其对小麦和油菜的安全性较好,抑制率均在20%左右。【结论】茶叶致病菌CY-H具有开发成微生物源除草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徐晓  卢贻会  张应烙 《微生物学报》2017,57(12):1797-1805
【目的】黄蜻幼虫肠道分离菌QTYC38菌株的鉴定及抗菌除草活性代谢物的研究。【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ITS序列分析,对菌株QTYC38进行鉴定。利用生长速率法和琼脂扩散法测定菌株粗提物及其单体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合培养皿生物分析法测定菌株粗提物及其单体化合物的除草活性。同时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发酵产物中的活性成分,并根据质谱和核磁共振谱数据确定其结构。【结果】菌株QTYC38被鉴定为浅黄新萨托菌Neosartorya aureola,在供试浓度为100μg/mL时,其粗提物对稗草和反枝苋的生长抑制活性较好,抑制率均大于65%;当供试浓度为30μg/滤纸片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为22.7 mm,与阳性对照药(硫酸庆大霉素23.2 mm)活性相当。从该菌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纯化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helvolic acid(1),aromatic lactones(2),questin(3)和erogosterol(4)。其中,化合物1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均具有较好的生长抑制活性,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1和1.5μg/mL;当供试浓度为100μg/mL时,化合物3和化合物4分别对杨树溃疡病菌(Dothiorella gregaria)和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制率分别为52.4%和72.3%。【结论】菌株QTYC38具有开发为微生物源除草剂和新型杀菌剂的潜能。  相似文献   

5.
【背景】胶孢炭疽菌是引起橡胶炭疽病的一种重要病原菌,可导致橡胶树产胶量下降。【目的】从山东青岛一农田土壤中分离出一株胶孢炭疽菌生防放线菌SD-29,并对其进行鉴定及抗菌活性评价。【方法】采用对峙生长法及菌丝生长速率法对菌株SD-29的拮抗活性进行鉴定;利用乙酸乙酯萃取法提取菌株SD-29发酵液粗提物并进行活性评价;根据菌株SD-29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鉴定。【结果】菌株SD-29对胶孢炭疽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皿内抑制活性达到82.6%。发酵液粗提物对菌丝生长的EC50为13.6μg/mL,100μg/mL的粗提物对胶孢炭疽菌孢子萌发抑制率达到63.16%,其对感炭疽病橡胶叶片的防治效果达到48.96%。根据该菌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SD-29为Streptomyces yatensis。【结论】菌株SD-29对胶孢炭疽菌有较强的防治效果,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背景】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赤霉病严重威胁我国的小麦生产。【目的】筛选对禾谷镰刀菌具有拮抗能力的链霉菌菌株,为生防菌剂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对禾谷镰刀菌具有拮抗能力的链霉菌;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通过病原菌菌丝生长、孢子产生及萌发抑制试验分析其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利用人工接种试验测定该菌株发酵液的防病效果。【结果】筛选到一株对禾谷镰刀菌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链霉菌21-1,抑菌率为59.5%。依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黄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flavotricini)。菌株21-1发酵液能够抑制禾谷镰刀菌的菌丝生长、孢子产生及萌发过程,而且可以降低禾谷镰刀菌菌丝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并增加丙二醛的含量。菌株21-1可以产生蛋白酶及纤维素酶。菌株21-1菌液10倍稀释液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最佳,为70.1%。此外,菌株21-1发酵液对其他8种植物病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菌株21-1对禾谷镰刀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具...  相似文献   

7.
宋玉婕  杨从军 《微生物学通报》2021,48(10):3682-3689
【背景】微生物源天然产物是新农药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目的】从土壤中分离筛选代谢产物具有除草潜力的真菌菌株。【方法】培养皿滤纸法测定分离菌株发酵液对植物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抑制作用稳定性,显微观察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菌株。【结果】在分离的30株土壤真菌中,L-27菌株发酵液对小麦幼苗生长抑制最显著,对根、茎抑制率分别为79.4%、67.3%。基于菌落形态、菌体显微观察和rDNA ITS基因序列分析,分离菌株L-27被鉴定为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进一步测定发现,L-27菌株发酵液完全抑制反枝苋、马齿苋、稗草的幼苗生长,对圆叶牵牛幼苗根、茎的抑制率分别为100%、77.8%。L-27菌株发酵液对小麦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和紫外光照射稳定性。发酵液在120°C加热20 min,根、茎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00%和73.8%;将发酵液调至pH 2.0-12.0并保持1 h,再调回初始pH值,对根、茎生长的抑制率均达100%;发酵液经紫外光照射5-240 min,抑制率分别为100%和84.3%-91.7%。【结论】分离的塔宾曲霉L-27菌株发酵液具有开发微生物源除草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背景】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多种抗菌活性,因而具有生防菌开发潜力。【目的】鉴定一株对葫芦科刺盘孢(Colletotrichumorbiculare)有抑菌活性的‘海螺’望春花内生真菌EF-WCH-51,并确定其主要抑菌活性成分。【方法】根据形态特征并结合分子序列鉴定EF-WCH-51菌株,利用生长速率法确定EF-WCH-51抑菌活性,并采用半制备型HPLC、HPLC-MS/MS对其活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供试菌株EF-WCH-51为丝枝蜡蚧菌(Lecanicillium aphanocladii),其发酵液粗提物对葫芦科刺盘孢菌丝生长具有较强抑制作用,EC50为0.086 2 mg/mL;抑菌活性组分A (0.085 0 mg/mL)对葫芦科刺盘孢抑制率达到76.08%,通过查询MS、MS/MS数据库以及与相关文献对比,确定该化合物为卵孢菌素(oosporein)。【结论】本研究发现丝枝蜡蚧菌对葫芦科刺盘孢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主要抑菌活性成分为卵孢菌素,具有作为瓜类炭疽病生防菌株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利用平板分离法从多种昆虫肠道中分离出14株昆虫肠道菌,活性筛选表明从大黑金龟子肠道分离出的JC-03菌株粗提物对反枝苋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进一步研究表明其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中等极性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安全性实验表明JC-03菌株粗提物对常见作物(油菜、大豆、西红柿、辣椒)的安全性较高。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和5.8S rDNA测序分析,初步确定该菌株为赤霉菌(Gibberella intermedia)。JC-03菌株作为微生物源除草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王昱  李峰  张虹 《微生物学通报》2023,50(3):894-908
【背景】海洋微生物代谢产物被认为是发掘新型天然活性物质的潜在来源,其中不可避免地包含新型群体感应抑制剂(quorum sensing inhibitors, QSIs)。响应面法是运用多元二次回归模型拟合各因素和响应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对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进行评价,可有效地从影响代谢产物发酵条件的各因素中预测出最佳条件。【目的】以紫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ATCC 12472T为指示菌株,研究海洋弧菌(Vibrio sp.)LA-05发酵液粗提物的群体感应抑制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对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其发酵代谢产物中活性物质的产量。【方法】使用琼脂平板扩散法进行初筛后,通过分析发酵液粗提物对紫色杆菌生长曲线及紫色素产量的影响研究其群体感应抑制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原则,以紫色素抑制率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菌株发酵条件,从而提高其发酵液中活性物质的产量。【结果】在基本不影响紫色杆菌正常生长的浓度范围内,粗提物可不同程度地抑制紫色素的产生。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