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蚕的基因文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解于  吴祥甫 《昆虫学报》1993,36(2):138-142
本文报导了家蚕Bombyx ,pro基因文库的构建。Sau3A 部分酶解的12-20kb家蚕染色体DNA片段被克隆在λEMBL4的BamHl位点,得到重组噬菌体数5.5×105Pfu,超过了建库要求的理论值。进一步鉴定表明:重组噬菌体呈Spi-表型;插入的DNA.片段各不相同;并巳从库内筛选到含有与蚊虫酮酶趴基因同源顺序的阳性重组体,这些结果显示了基因文库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以λ噬菌体EMBL3作载体,用体外包装技术构建了志贺氏菌属弗氏2a染色体基因文库。该体外包装系统的包装效率达1.6×10~2pfu/μg DNA,重组噬菌体的产量达2×10~6pfu/μg DNA。对重组噬菌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即分别对7个标记(leu,pro,his,arg,thr,purIaroA)作了测定。测得当噬菌体母液的效价为8.7×10~8pfu/ml时,带有以上标记的重组噬菌体的效价为5×10~4-8.2×10~5pfu/ml。这个令人满意的结果为尔后克隆志贺氏菌属弗氏2a染色体上的与群抗原3,4和型抗原Ⅱ有关的基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綦立正  都健 《昆虫知识》1991,28(3):129-131
本文探讨了褐飞虱排泄的蜜露对水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试验表明,有蜜露的马铃薯琼脂和水琼脂培养基对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均有促进作用,蜜露含量愈高,其作用愈明显。并分析了蜜露中氨基酸和糖分对病原菌菌丝生长、菌核形成和致病力的作用。由此认为褐飞虱排泄的蜜露提供了丰富的碳、氮营养,是促使纹枯病加重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水稻叶绿体基因文库的构建和精细限制图谱的制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赵衍  柴建华 《遗传学报》1991,18(2):149-160
水稻幼叶在加有高浓度抗坏血酸的缓冲液中匀浆,以获得完整的叶绿体,从中分离到ctDNA得率高达100μg/100g叶,纯度足以用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ctDNA经Mbo I部分酶解得到的片段克隆到载体pcos 2 EMBL的Bam HI位点,重组DNA经体外包装后感染宿主菌,筛选表型Tc~5Km~R的重组子,通过计数克隆有效率达5×10~4重组菌落/1微克插入DNA。用λ-末端酶对重组环状双链DNA在cos位点切成线性分子,产生两个(ON-L及ON-R)可供标记和杂交的末端,线性Cosmid DNA经限制酶部分消化,凝胶电泳分离,干燥凝胶放射自显影,得到了6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限制图谱。水稻ctDNA全长为129.5kb,在ctDNA上Pvu Ⅱ、Sal Ⅰ、Pst Ⅰ、Hind Ⅲ、Eco RI及Bam HI的切点分别为11、12、17、37、67和44个,1R A和B为21.7kb,LSC为73.7kb,SSC为12.4kb。  相似文献   

5.
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是一种单食性水稻害虫,根据其对水稻品种的危害,可分为生物型1、2、3、4等类型。它对亚洲各国水稻生产造成极大危害。实践证明,利用抗虫品种是防治稻褐飞虱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文综述了稻褐飞虱的生物学特征和分布、生物类型,着重介绍抗稻褐飞虱基因的研究和利用现状,并对今后开展抗稻褐飞虱基因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水稻品种对褐稻虱的抗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曾玲  吴荣宗 《昆虫学报》1984,(4):375-383
本文运用苗期抗性筛选法,测定了9个水稻品种对褐稻虱的抗性及其与秧龄的关系,表明秧龄对高抗品种的抗性表现影响不显著,而部分中抗品种的抗性则随秧龄增长而加大。抗性机制研究证明:高抗品种7105具有很强的不嗜性和抗生性;而包选2号和辐包矮21等中抗品种则以耐虫性为主,兼有不同程度的抗生性。  相似文献   

7.
水稻腊质基因的分子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λEMBI3为载体构建了水稻寒丰6366的基因文库,重组噬菌体数日达4×lo。,超过了要求的理论值。用缺口平移法标记玉米Wx基因DNA片段作探针,从基因文库中筛选出阳性杂交克隆。对其中一个阳性克隆,λWx2的southern分析表明,它和玉米Wx基因编码区杂交。根据绘出的物理图,将杂交区内一个0.4kb的BS片段克隆到M13上,测定了DNA顺序。结果表明,该区域内水稻和玉米Wx基因外显子DNA同源性在80%以上。这说明我们确实得到了水稻Wx基因克隆,而且水稻和玉米的Wx基因是高度同源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扩大我国稻种资源,丰富水稻育种材料,引进了165份国际水稻研究所在非洲进行穿梭育种的水稻新株系,于2011年和2012年在湖北生态条件下进行稻瘟病抗性、白叶枯病抗性和褐飞虱抗性的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165份新株系中有14份株系在宜昌和恩施2个稻瘟病病圃鉴定均表现抗或中抗稻瘟病,有40份株系同时高抗或抗白叶枯病菌株ZHE173和GD1358,有19份株系抗或中抗褐飞虱,有7份株系同时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有8份株系同时抗白叶枯病和褐飞虱,有1份株系同时中抗稻瘟病、褐飞虱和白叶枯病。部分材料正在作为中间材料用于水稻育种。  相似文献   

9.
水稻品种对褐稻虱抗生机制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富  潘学贤 《昆虫知识》1990,27(4):242-245
  相似文献   

10.
1986~1990年对4000多份湖南省地方稻种资源进行白叶枯病、稻瘟病、褐飞虱、白背飞虱抗性评价。结果表明,抗白叶枯病品种9个,抗稻瘟病品种36个,抗病品种频率分别为0.2%和0.7%。抗褐飞虱品种54个,抗白背飞虱品种106个,抗虫品种频率分别为1.3%和3.0%。多抗品种有43个;优质多抗品种14个。  相似文献   

11.
三种蜘蛛两种害虫共存系统水稻损失率数学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进才 《昆虫知识》1991,28(2):65-67,73
本文应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三种蜘蛛(拟水狼蛛、食虫瘤胸蛛、粽管巢蛛)两种害虫(稻纵卷叶螟幼虫、褐稻虱若虫)共存系统水稻损失率的数学模型。初步的结果分析表明共存系统中天敌通过捕食害虫能明显地减轻水稻损失;在供试的密度范围内,褐稻虱自身密度每增加1倍,水稻损失率大约增加6%左右;稻纵卷叶螟幼虫密度的增加对水稻损失有加重趋势,但损失率的增量较小。  相似文献   

12.
链霉菌基因克隆载体及基因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麦迪霉素产生菌中分离的质粒pSMY1(10.8kb),将pIJ30的硫链丝菌素抗性基因(tsr)克隆到psMY1上,获得了具有硫链丝菌素抗性选择标记质粒pSJ10。通过DNA体外缺失,片段播入、λ-COS片段的插入及与大肠杆菌质粒的重组等基因技术,获得了一系列psMY1衍生质粒,包括双标记质粒pSM3,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质粒pBMJ2和穿梭粘粒pNMJ1。通过对这些质粒的分析,确定了质粒psMY1的复制必需区为3.06kd的EcoRI—sphI片段。质粒pSJ10、pSM3、pNMJ1具有可选择标记,多个单一确切的可克降位点,有一定范围的宿主并能在链霉菌中稳定存在等特点,故可作为链霉菌基因克隆的载体。其中pNMJl(11.15kb)是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粘粒,能有效地运载28—38kb的外源DNA片段,并能在体外包装λ噬菌体外壳,转导大肠杆菌。利用载体pNMJl,通过λ-噬菌体蛋白体外包装,在大肠杆菌中建立了螺旋霉素产生菌的基因文库,其基因覆盖率可达90%。重组DNA分子可通过转化转移到链霉菌中。  相似文献   

13.
水稻品种和稻虱缨小蜂对褐飞虱协同作用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我们先前的试验结果和文献资料,组建了水稻品种-褐飞虱-稻虱缨小蜂3者相互关系的模拟模型.模拟分析表明水稻品种能直接和间接地通过物理或化学特性影响稻虱缨小蜂的寄生作用,其中以影响褐飞虱卵垂直分布型、稻虱缨小蜂的迁入时间、未成熟期历期和怀印量等的水稻品种特性起主要作用.同时,模拟分析还表明中等抗性的水稻品种,配以增强稻虱缨小蜂寄生作用的品种特性,就能有效地控制褐飞虱的危害.文中还就协调水稻品种抗性与天敌协同控制褐飞虱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水稻品种形态特征对稻虱缨小蜂功能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室内研究了水稻品种形态特征对褐飞虱卵在稻株上的分布以及由此而对稻虱缨小蜂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测试品种中,褐飞虱卵在稻株上的垂直分布型可归为3类,即上中部为主分布型、中下部为主分布型和均匀分布型.稻株上、中、下各部位的褐飞虱卵量多少与其相应部位叶鞘鞘脊的相对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稻虱缨小蜂对上中部为主分布型褐飞虱卵(在浙农大40上)的功能反应明显地强于对中下部为主分布型的褐飞虱卵(在浙852上).  相似文献   

15.
在室内研究了水稻品种形态特征对褐飞虱卵在稻株上的分布以及由此而对稻虱缨小蜂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测试品种中,褐飞虱卵在稻株上的垂直分布型可归为3类,即上中部为主分布型、中下部为主分布型和均匀分布型.稻株上、中、下各部位的褐飞虱卵量多少与其相应部位叶鞘鞘脊的相对高度呈极显着正相关.稻虱缨小蜂对上中部为主分布型褐飞虱卵(在浙农大40上)的功能反应明显地强于对中下部为主分布型的褐飞虱卵(在浙852上).  相似文献   

16.
在以质粒为载体的基因文库构建中,引入末端半补齐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文库转化子中重组子所占的比例(>70%),从而可以大大减轻文库构建和筛选的工作量.与常用的碱性磷酸酯酶法相比,半补齐技术具有连接产物转化率高、能防止外源片段自身间发生连接反应等优点,可望在以质粒为载体的基因文库构建中取代碱性磷酸酯酶法.  相似文献   

17.
云南“大粒水稻”对稻白叶枯病的抗性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利军  张端品 《遗传学报》1991,18(5):457-460
云南地方品种——云南大粒抗水稻白叶枯病菌“江陵691”,其抗性由2对具重叠作用的隐性抗性基因控制,与IR28、南粳15的显性抗病基因不等位;也与已命名的xa-5、xa-8、xa-9和xa-13 4个抗性基因也不等位。  相似文献   

18.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4的PCR标记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与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4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M55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对国际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和基因累加系的叶片DNA、半粒种子提取物及Xa-4基因的杂合体DNA的PCR特异扩增,初步建立了Xa-4的PCR标记体系。进而用该标记体系对我国籼型杂交水稻常用的亲本材料进行分析,揭示出了Xa-4在这些材料中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不同抗性水稻品种感染白叶枯病后的叶片光合速率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0.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辉  李莉云  刘国振 《遗传》2006,28(6):745-753
Xa21是最早克隆的水稻抗病基因,作为类受体激酶类广谱抗病基因它受到广泛的关注。转基因Xa21材料,很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批准进行大田释放的水稻转基因材料。本文在简要回顾Xa21的发现、定位和克隆过程之后,总结了目前Xa21基因的抗病作用机理和育种应用研究现状,包括XA21蛋白质激酶的生化特性、AvrXa21的鉴别、Xa21介导的抗病途径、抗病机理等,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