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巨细胞病毒(HCMV)对人多为潜伏感染,但在免疫受损人群中,该病毒感染后会引起严重的后果.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人体后,可从多条途径干扰宿主细胞的生长、分化,诱导细胞恶变;人巨细胞病毒的IE基因具有抑制凋亡的功能.树突细胞是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HCMV感染后,能下调树突细胞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Ⅱ类分子,CD80,CD86和CD40的表达,也使黏附分子如ICAM-3、ICAM-2等的表达发生改变.由此,人巨细胞病毒逃避了细胞免疫应答,引起持续感染或潜伏感染.  相似文献   

2.
3.
郭晓奎  童善庆 《微生物与感染》2002,25(6):19-20,F003
当微生物侵入机体后,可诱导不同类型的免疫应答,对于胞内微生物,如病毒和某些细菌,CD4^ T细胞分化为分泌IFN-γ和具有一系列特定功能的Th1细胞,而对于胞外病原体,如蠕虫,则诱导产生Th2细胞,其所产生的细胞因子(IL-4,IL-5t IL-10)介导IgE和嗜酸性粒细胞破坏病原体,产生正确的免疫应答类型对机全生死攸关,在麻风病中,结核样型产生保护性Ⅰ型麻风反应,瘤型则为致死的Ⅱ型麻风反应。  相似文献   

4.
树突细胞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在机体抗微生物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病毒感染机体后可以多种方式对树突细胞的表型及功能产生极为复杂的影响上调或下调其表面共刺激分子,特征性成熟分子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Ⅱ类分子等的表达,并影响树突细胞细胞因子的分泌及其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进而影响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5.
新生隐球菌( Cn) 是临床上重要的病原真菌, 树突细胞( DC) 则是最重要的抗原呈递细胞。作为宿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联系枢纽,DC 对于识别病原、呈递抗原、诱导宿主免疫应答十分重要。许多研究证明,DC 可通过细胞表面的多种受体有效识别新生隐球菌抗原( CnAg) , 诱导宿主产生有效的细胞免疫应答。DC 本身也有一定的杀菌能力, 但DC 的不同亚群以及成熟状态对宿主的免疫防御功能有重要影响。另外, 隐球菌除具有甘露糖蛋白等主要免疫显性抗原外, 还有多种抑制机体保护性免疫应答的毒性因子。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两者之间复杂机制的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6.
7.
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s)通过将抗原提呈给初始T淋巴细胞(native T lymphocyte),从而诱导CD8~+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CTL)和CD4~+效应T细胞的分化并启动获得性免疫应答。此外DCs在诱导并维持免疫耐受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现就DCs的免疫耐受机制及其在I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T1DM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移植免疫疾病的细胞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分枝杆菌干扰抗原呈递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为巨噬细胞内寄生菌,诱导宿主产生的免疫应答以细胞免疫应答为主,其中活化的T细胞特别是CD4 T辅助细胞(Th)及其激活调节的巨噬细胞等多种细胞所发挥的免疫机制是机体抗Mtb特异性免疫的关键,决定了胞内Mtb是被清除、还是进一步繁殖并发展为活动性结核抑或静止于胞内处于潜伏状态[1].  相似文献   

9.
树突细胞在沙门菌感染中有其特殊功能,可能还包括输送沙门菌通过肠道屏障。此外,在沙门菌感染中尚可发现细菌数量、定位、细胞因子和CD8α^ ,CD8α^—CD4^ 和CD8α^—CD4^—树突细胞亚群的变化。树突细胞还可直接呈递沙门菌抗原和作为旁立抗原呈递细胞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是肿瘤组织中存在的一类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无限增殖能力及致瘤性。大量研究显示,血液系统及实体瘤中均存在CSC。综述了CSC生物学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寻找表面标记物、确定CSC微环境、分选与鉴定CSC、探索肿瘤细z胞和CSC之间的转化、研究CSC耐药性和耐药机制。利用肿瘤的这些生物学特性选择性杀伤肿瘤干细胞的靶分子疗法,为克服肿瘤耐药的复发与转移提供新的策略。CSC的研究为人们对肿瘤生物学特性的进一步认识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2.
胰腺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干细胞是一类来源于胎儿或成年胰腺组织中的成体干细胞.多数研究认为胰腺干细胞体外培养时,贴壁生长,呈多角形上皮样,具有较高的扩增性;表达胰腺发育过程中的一些决定因子Pdx1、HNF3β、Ngn3、Th及Isll等,还共表达胰腺终末细胞释放的激素glucagon、insulin等,甚至共表达来源于其它胚层细胞的表达物CK19、nestin等;具有多分化潜能,其特点是在自然分化过程中,优先分化为胰腺组织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转分化为其它组织细胞.胰腺干细胞生物学的不断深入研究,为分离、克隆胰腺干细胞及定向诱导其分化为功能性胰岛移植治疗人类糖尿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多糖由于具有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降血糖等生物活性而受到诸多领域的关注。多糖的结构与其生物活性相关,经过化学修饰会增强其生物活性或产生新的活性。本文就天然多糖的羧甲基化修饰及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多糖的研发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封华  陈晨  王义琴  邱金龙  储成才  杜希华 《遗传》2009,31(5):471-478
在真核生物细胞中, 各细胞器间物质和信息的交流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保证, 而囊泡转运是细胞器之间物质和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大多数的囊泡融合过程是由可溶性的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连接物复合体(Soluble N-ethyl-maleimide-sensitive fusion protein attachment protein receptors, SNAREs)介导的, 物种间的SNAREs具有高度保守的特性。与其他真核生物相比, 植物的基因组编码更多的SNAREs。研究证明, 植物的SNAREs是一个多功能的蛋白家族, 在植物的许多生理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植物SNAREs作用的分子机理及生物学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硒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补充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硒是人体必需的、只能外源性补充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缺硒可以导致癌症和多种疾病。本文阐述了硒的抗肿瘤、防衰老、抗氧化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并概述了硒补充剂的研究现状,进而对硒补充剂的开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突破周围包裹的基底膜(BMs)向邻近或远隔部位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因此,研究BMs主要成分——胶原蛋白IV(IV-C)的生物学特性对于预测及判断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IV-C不但构成BMs骨架,而且还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相互作用,参与细胞黏附、迁移、生长、增殖和分化等重要生理过程,与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密切相关。综述了IV-C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Probiotic bacteria have been shown to modulate immune responses and could have therapeutic effects in allergic and inflammatory disorders. However, the signaling pathways engaged by probiotics are poorly understood. We have previously reported that a fermentation product from Bifidobacterium breve C50 (BbC50sn) could induce maturation, high IL-10 production and prolonged survival of DCs via a TLR2 pathway. We therefore studied the roles of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 (GSK3) and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 pathways on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human monocyte-derived DCs treated with BbC50sn.

Methodology/Principal Findings

DCs were differentiated from human monocytes with IL-4 and GM-CSF for 5 days and cultured with BbC50sn, lipopolysaccharide (LPS) or Zymosan, with or without specific inhibitors of p38MAPK (SB203580), ERK (PD98059), PI3K (LY294002) and GSK3 (SB216763). We found that 1) the PI3K pathway was positively involved in the prolonged DC survival induced by BbC50sn, LPS and Zymosan in contrast to p38MAPK and GSK3 which negatively regulated DC survival; 2) p38MAPK and PI3K were positively involved in DC maturation, in contrast to ERK and GSK3 which negatively regulated DC maturation; 3) ERK and PI3K were positively involved in DC-IL-10 production, in contrast to GSK3 that was positively involved in DC-IL-12 production whereas p38MAPK was positively involved in both; 4) BbC50sn induced a PI3K/Akt phosphorylation similar to Zymosan and a p38MAPK phosphorylation similar to LPS.

Conclusion/Significance

We report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a fermentation product of a bifidobacteria can differentially activate MAPK, GSK3 and PI3K in order to modulate DC biological functions. These results give new insights on the fine-tuned balance between the maintenance of normal mucosal homeostasis to commensal and probiotic bacteria and the specific inflammatory immune responses to pathogen bacteria.  相似文献   

18.
Five morphological degrees of maturity of dendritic cells induced from monocytes of peripheral blood in oncological patients have been revealed using originally prepared and stained cytological preparations. Cy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dendritic cells can be used for their identification in production of dendritic cell antitumor vaccines.  相似文献   

19.
邹月  刘朴  李玉 《菌物学报》2021,40(2):294-305
网柄细胞状黏菌是一类介于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原生生物。尽管形态微小,但因为同时具有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特点,且生命周期短暂易重复,故而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从网柄细胞状黏菌的生活史循环、生物学特性、生态多样性、在医学和药物领域的探索及其与其他微生物关系等5个方面探讨网柄细胞状黏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的研究进展及意义,展望网柄细胞状黏菌未来在医学和生态等方面的研究前景及其潜在的应用价值,旨在为我国网柄细胞状黏菌同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相结合提供视野,探索其在促进人类的科学进步、改善生活环境及攻克疾病方面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20.
龚容  高琼 《植物生态学报》2015,39(3):300-308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水分在叶片中的运输路径, 而对叶脉结构及其生态学意义研究甚少。近年来关于叶片叶脉结构、气孔结构的功能及叶片水力学特性的意义研究已经成为植物生理生态的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叶脉的结构性状的指标(叶脉密度、直径、间距等), 叶片水力学结构特性对植物生长、水分运输、气体交换、光合作用等生理功能的影响, 及其与植物对干旱适应性之间的关系。叶脉结构是决定叶片生理功能的基础, 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应分析比较不同种类植物叶脉结构形态与导水、光合、呼吸、同化作用之间的关系, 建立植物茎干-枝-叶系统水力传导的机理性模型, 用以探索不同植物功能结构和高效用水生理生态学机制, 据此评估不同种类植物在未来气候情景下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