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癌细胞毒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抑制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C)既能加强抗癌药的药效,又能提高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因此是一种有希望的肿瘤化疗及放疗综合疗法的试剂。我们曾发现它能使癌细胞的SOD活性下降,癌细胞的存活率下降,对癌细胞集落形成率、DNA合成和细胞形态都呈双时相毒性。它也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率,延长细胞倍增时间。由于SOD活性与DNA合成的变化密切相关,因而SOD活性的大小对癌细胞受DDC中毒时能否存活起重要作用。本文着重研究DDC对癌细胞SOD活性的影响以及SOD在细胞中毒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60)Co-γ辐照对同步的和非同步的CHO细胞的DNA合成和组蛋白合成关系的影响的研究,用~3H-胸腺嘧啶核苷和~(14)C-丙氨酸双标记,未经辐照的和经4Gy~60Gy ~(60)Co-γ辐照的CHO细胞,通过~3H和~(14)C的参入来估价DNA和组蛋白的合成,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辐照前后组蛋白各组分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 1)、在4~60Gy剂量范内,无论是同步的还是非同步的CHO细胞其DNA合成和组蛋白合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2)、在辐照后1—3小时,DNA合成和组蛋白合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但辐照后4小时,DNA合成被进一步抑制而组蛋白的合成却逐渐恢复正常,到辐照后48小时组蛋白的合成几乎接近对照水平。3)、16Gy ~(60)Co-γ辐照后8小时,非同步的CHO细胞的DNA合成被抑制的情况比G_1期CHO细胞更为严重。4)、16Gy ~(60)Co-γ辐照S期细胞,在辐照后1—24小时中DNA合成被明显抑制的同时,组蛋白的合成也受到相应的抑制。5)、从未经辐照的和经6、16和60Gy~(60)Co-γ辐照的CHO细胞分别提取全组蛋白,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从电泳图谱的变化清楚地看到组蛋白H_1和H_3受辐照影响大于组蛋白H_4和H_(2B)+H_(2A),因此我们推测DNA合成和组蛋白H_1和H_3的关系较之组蛋白H_4和H_(2A)+H_(2B)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3.
R-藻红蛋白介导的光敏反应对DNA分子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藻红蛋白(phycoerythrin, PE)是海藻中的重要捕光色素蛋白,具有强荧光性,易溶于水.在藻体内能将捕获的光能传递给光合反应中心; 在体外则能将光能传递给周围环境中的氧分子,产生如单线态氧等活性氧组分,可用来介导光动力效应治疗癌症.将纯化的藻红蛋白加入到瘤细胞培养基中,数小时后,采用488 nm波长的氩离子激光辐照,MTT法检测细胞存活数,计算细胞存活率. 3H-TdR掺入实验观察细胞DNA的合成.结果表明,藻红蛋白介导的光动力反应能够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并杀伤癌细胞.随着藻红蛋白浓度增加,DNA合成下降,瘤细胞存活率降低.将藻红蛋白加入到pUC18质粒溶液中,随之进行激光辐照,琼脂糖电泳结果可见pUC18构象由超螺旋(supercoiled)向带切口的环形构象(relax)转换.结果提示:通过改变或影响DNA构象,抑制细胞DNA合成可能是藻红蛋白介导肿瘤光动力治疗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对癌细胞的双时相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C)(C_2H_5)_2NCS_2Na的浓度在10~(-5)~3×10~(-3)M范围内,对高度癌变的叙利亚地鼠成纤维细胞的集落形成率、DNA合成和细胞形态,都具有双时相特征的毒性。第一中毒时相发生在10~(-5)和10~(-4)M,第二时相在3×10~(-3)M。DDC也使含铜及锌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但无时相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用红细胞血影介导正常肝7sRNA进入肝癌细胞的定位及其对细胞DNA复制、转录和蛋白合成的影响。装载~(125)I-78RNA的血影与肝癌细胞融合后,放射自显影标本显示7sRNA在细胞内的分布,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也有见于细胞核内。7sRNA进入细胞后对细胞的DNA复制、转录和蛋白合成有抑制作用。免疫荧光和免疫沉淀法检测肝癌细胞甲胎蛋白合成的结果表明,7sRNA导入晚G_1期同步细胞后继续培养4小时,甲胎蛋白合成减少。由于细胞DNA复制和转录被抑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甲胎蛋白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丁酸钠对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的形态、生长和甲胎蛋白合成产生的影响。5mM丁酸钠作用24小时后,细胞体积增大,形态改变呈现上皮样;细胞生长率降低;~3H-TdR脉冲标记细胞,显示细胞的标记指数明显下降;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表面形态,结构特点近似于这株细胞的G_1期,说明细胞生长受抑制与细胞被阻止在G_1期有关。此时,免疫荧光和免疫沉淀方法显示细胞内合成的甲胎蛋白受抑制。除去丁酸钠作用后,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率恢复,甲胎蛋白合成增多,表明CBRH-7919细胞的甲胎蛋白合成能力与细胞的增殖分裂有平行关系,丁酸钠通过控制细胞周期进程抑制细胞的增殖,可以调节肝癌细胞的甲胎蛋白合成。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细胞化学和显微分光光度计对癌细胞的 DNA,ACP,ANAE、SDH 和G6PDH 进行定量测定,又用流式细胞计分析癌细胞 RNA 含量的变化.实验证明大蒜油能明显抑制癌细胞 DNA 与 RNA 合成,并减低五种酶的活性。表明大蒜油能影响癌细胞的核酸代谢、能量代谢及功能活动、抑制癌细胞的分裂增殖,从而起到抗癌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PHA刺激对淋巴细胞DNA修复的影响的实验结果。以254nm波长的UV照射细胞(30J/m~2)引起DNA损伤,以[~3H]-TdR掺入实验测定非程序DNA合成,用超微量法测定细胞的NAD~+含量,并以[~(35)S]-蛋氨酸掺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放射自显影术测定蛋白质生物合成,其结果如下: (1)在被PHA转化的淋巴细胞内非程序DNA合成,随PHA刺激的时间加长而增高;PHA处理淋巴细胞42小时,合成的速率约增加4倍;(2)在转化的淋巴细胞内,非程序DNA合成及程序DNA合成都被N-乙基马来酰亚胺(一种DNA聚合酶α的抑制剂)抑制,表明在DNA修复过程中DNA聚合酶α可代替DNA聚合酶β发挥作用; (3)UV照射后,被PHA刺激的淋巴细胞内NAD~+含量大约减少43.2%,而对照淋巴细胞内NAD~+的含量只减少25%,似乎说明PHA刺激能促进淋巴细胞内的P-ADP-核糖化作用;(4)在受PHA刺激72小时的淋巴细胞内有多种蛋白质合成,这些细胞在UV照射后以含10μg/ml嘌呤霉素的培养基培养,则非程序DNA合成被明显抑制(P<0.01),这提示DNA修复是一需要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此外,在受UV照射后10-45小时的淋巴细胞内,诱导产生一种分子量大约34000道尔顿的蛋白质。 上述结果表明,当PHA使淋巴细胞从静止状态转化为增殖状态时,有多种酶被诱导。由于这些酶,如DNA聚合酶α及P-ADP-核糖聚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观察了FL细胞中ADP-核糖基转移酶(ADPRT)底物NAD含量的细胞周期性变化及其与DNA复制之间的关系。FL细胞NAD含最在G_1期最高,而在S期DNA合成高峰后0—3小时(S/G_2期)达到最低点。ADPRT抑制剂3 AB能够抑制NAD含量的细胞周期性变化,而且S期DNA合成亦受到抑制,并呈现S期延长,提示ADP-核糖基化作用可能参与DNA复制过程。本文还观察了三种DNA损伤剂MNNG、MMS及4NQO对处于细胞周期不同时相的FL细胞NAD含量的影响,以及ADPRT抑制剂3 AB及尼克酰胺对此影响的作用。证明ADPRT抑制剂可以特异地抑制DNA损伤性NAD含量下降而对正常FL细胞NAD含量及代谢抑制剂2,4-DNP所致的NAD含量下降没有影响。从而有可能建立一个以测量细胞内NAD含量为指标的简便、快速、特异的检测DNA损伤因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体内~3H-TdR标记法测定L615白血细胞的增殖时(Tc)为13.8小时、合成前期(G_1)2.8小时、合成期(S)8.6小时、合成后期(G_2)1.8小时、分裂期(M)为0.65小时。~3H-TdR单次脉冲标记率(LI)为53%,连续标记24小时后标记率>99%,其增殖比例近于1。 用稀释法接种不同浓度L615白血细胞所得的结果表明:接种细胞数与小鼠存活时间呈直线的对数关系。“单个”L615白血细胞接种至小鼠死亡需时13.2天。 由于L615白血细胞的增殖时短而合成期较长,因而使用烷化剂及抑制合成期的抗癌药物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应用30mW/cm~2的2450MHz微波全身重复照射小鼠S-180肉瘤模型,发现其血中SOD活性下降,肿瘤细胞超微结构损伤,若微波照射前小鼠肿瘤模型腹腔注射SOD抑制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C)溶液,则SOD活性下降更显著,肿瘤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加重。本实验研究表明,微波辐射对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与其抑制SOD有关;DDC能增强微波辐射对肿瘤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的作用,可望成为微波治疗肿瘤的增敏剂。  相似文献   

12.
大鼠高血压相关基因表达蛋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鼠高血压相关基因 ( r HRG- 1 )编码一新细胞内信号传递蛋白 .体外转染 r HRG- 1表达蛋白发现 r HRG- 1表达蛋白能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 Raf蛋白 ( Raf- 1 )和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 MAPK)活性 ,抑制抗细胞凋亡基因 ( bcl- 2 )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 PCNA)基因 m RNA表达 ,同时还抑制该细胞 DNA的合成 .r HRG- 1是一正常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高度表达的基因 ,由此推测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转染 r HRG- 1表达蛋白抑制其细胞 DNA合成的作用可能是抑制细胞内 Raf- 1活性与 MAPK活性及抑制 PCNA和 bcl- 2基因表达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3H-TdR参入细胞DNA为指标研究了EGF等生长调节因子对小鼠腹水癌细胞DNA合成的影响,发现不同癌细胞对EGF等生长因子的敏感性有所差异,考虑到这也许与肿瘤细胞自身特性如恶性度有关。为了进一步探讨恶性度与这一敏感性是否相关,我们观察并比较了C_3H10T1/2CL_8(一种来源于鼠胚的正常成纤维细胞,简称NC_3H_(10)及转化的C_3H_(10)T1/2CL_8(用~3H-TdR转化的上述细胞,简称TC_3H_(10))对EGF等生长因子的敏感性。实验证明,细胞恶性转化后,对EGF的敏感性明显降低,~3H-TdR参入率降至原先的1/4以下。用DBcAMP作用于NC_3H_(10)和TC_3H_(10)均能抑制~3H-TdR参入DNA并可抑制EGF诱导的~3H-TdR参入作用。因此,我们认为,有关物理的致癌因素如放射性同位素,像生物、化学的致癌因素一样,亦能引起其转化细胞对外源性生长调节因子敏感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4—异硫氰酸盐—Tempo 3μg/ml对白血病7712细胞DNA,RNA和蛋白质合成抑制的动力学研究表明,首先抑制DNA的合成,然后逐步抑制RNA与蛋白质的合成。对18种氨基酸代谢均有抑制作用,大部分抑制率在30%左右,唯对蛋氨酸的抑制率高达45.8%,似有一定选择性。对核蛋白与ATP代谢的抑制动力学过程,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其对癌细胞生长及DNA合成的抑制作用与对细胞ATP合成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4—异硫氰酸盐—Tempo 3μg/ml对白血病7712细胞DNA,RNA和蛋白质合成抑制的动力学研究表明,首先抑制DNA的合成,然后逐步抑制RNA与蛋白质的合成。对18种氨基酸代谢均有抑制作用,大部分抑制率在30%左右,唯对蛋氨酸的抑制率高达45.8%,似有一定选择性。对核蛋白与ATP代谢的抑制动力学过程,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其对癌细胞生长及DNA合成的抑制作用与对细胞ATP合成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6.
cAMP对转化细胞中几种基因表达及CREB DNA结合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癌基因、抑癌基因及转录因子 CREB(c AMP反应序列结合蛋白 )对 CRE DNA序列结合活性的相关性 ,对 db- c AMP处理的小鼠 C3H10 T1 /2转化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转化细胞中 PKA(蛋白激酶 A)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细胞 ,而 PKC(蛋白激酶 C)活性则显著高于正常细胞 .斑点印迹和 Northern印迹分析显示转化细胞中 c- myc和 Ca M(钙调素 )基因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细胞 ,而 p53基因和 Rb基因表达则明显低于正常细胞 ,这些差别与 C3H10 T1/ 2 转化细胞增殖失控有关 .转化细胞经 db- c AMP(1 mmol/L)处理后 ,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 ,db- c AMP处理0 .5h后 ,转化细胞中 PKA活性便明显增强 ,PKC活性则被显著抑制 ,处理 2 h后 ,c- myc和 Ca M基因表达下降 ,而 p53和 Rb基因表达则增强 ,这些变化与 c AMP抑制 C3H10 T1/ 2 转化细胞增殖有密切联系 .凝胶阻滞电泳分析显示 db- c AMP(1 mmol/L )处理短时间内 ,CREB对 CRE DNA序列无结合活性 ,1 2 h后开始出现较弱的结合活性 ,2 4 h后才明显加强 ,表明在 db- c AMP处理的早期 ,调控区中含有 CRE序列的基因不参与 db- c AMP对细胞增殖抑制的调节 ,即与 CREB磷酸化及其相应的 DNA结合活性无相关性 .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选用中药枸杞有效成分和大蒜油,腹腔注射联合作用于U14腹水型宫颈癌小鼠后.对癌细胞细胞化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小鼠癌细胞减少,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细胞内DNA、RNA含量降低,ACPase、a-ANAE、ATPase、SDH、G-6-PDH活性减弱,含量降低,与对照组形成明显对比,P<0.01.与单独用药组比较,亦P<0.01。揭示联合用药可直接作用于癌细胞,抑制癌细胞遗传物质DNA合成和RNA转录.阻碍了癌细胞正常代谢,加速癌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8.
以原代培养的大鼠前脂细胞为模型, 以2',7'-bis-(2-carboxyethyl)-5(6)-carboxyfluorescein (BCECF)作为检测胞内pH(pHi)的荧光探针,测定不同生长因子刺激下胞内pH的变化,证明大鼠肾周前脂细胞质膜存在Na+/H+交换活性,胎牛血清(FCS)能快速激活Na+/H+交换, 导致pHi升高(约0.2 pH单位),并引起DNA合成.Ethyl-isopropyl-amiloride (EIPA)抑制Na+/H+交换与DNA合成.在无血清条件下,胰岛素不刺激DNA合成但引起细胞分化, 表现为胞内脂滴积累和3-磷酸-甘油脱氢酶(G3PDH酶)活性增强,同时激活Na+/H+交换活性导致pHi升高;EIPA既抑制胰岛素对Na+/H+交换的激活,也抑制G3PDH酶活性增强.结果证明:Na+/H+交换的激活不仅与大鼠前脂细胞增殖相关,同时也是细胞分化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9.
以4mM正丁酸,400ng/ml巴豆油对Raji细胞进行联合激发,24小时后DNase活性及EA阳性细胞百分率均平行地急剧上升,72小时后达到高峰,以后EA阳性细胞急速下降,而DNase活性仍保持在高峰水平,粗酶液中的DNase活性能被EBV阳性血清中和90%以上。 激发Raji细胞粗酶液DEAE层析谱显示,有三个DNase活性峰,主峰洗脱浓度为220mM磷酸盐。检测了未激发及经激发(48小时)Raji细胞提取液的DNA多聚酶活性,前者能被50mM(NH_4)_2SO_4所抑制,抑制?原酶活性的23.3%,后者能被50mM(NH_4)_2SO_4所激活,激活为原酶活性的147.7%。  相似文献   

20.
该文研究异鼠李素(isorhamnetin,ISO)对人结肠癌细胞(LOVO)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异鼠李素作用于LOVO 24、48、72 h后的细胞增殖;采用PI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异鼠李素处理LOVO 48 h后的贴壁细胞数;采用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法和DNA电泳的梯状条带(DNA ladder)法检测不同浓度异鼠李素处理LOVO 48 h后细胞形态和DNA片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phosphorylation,p EGFR)、Bax(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cl-2(B-cell lymphoma-2)、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caspase-3的剪切体(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质水平。结果发现,异鼠李素能有效抑制LOVO的增殖,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处理48 h后,细胞出现了典型的凋亡形态,且出现180~200 bp倍数的DNA片段。进一步研究发现,异鼠李素通过抑制EGFR磷酸化、增加Bax蛋白质水平、减少Bcl-2蛋白质水平进而活化caspase-3,实现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增殖。因此,异鼠李素通过细胞凋亡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具有开发为人结肠癌临床治疗用药或辅助用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