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斑草毒蛾又称草原毛虫Crnaephora alpherakii Gr.-Gr.是牧区中危害牧草的大害虫之一。本文所记述的黄斑草毒蛾黑卵蜂Telenomus gynaephorae sp.n.属缘腹细蜂科 Scelionidae、黑卵蜂属Tele-nomus,有关单位曾对其生物学的观察做了许多工作,是高寒地区少有的一种黑卵蜂,值得进一步研究,现将新种描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飞蝗黑卵蜂的生物学特性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庆文 《昆虫学报》1985,(2):153-159
飞蝗黑卵蜂在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蝗区均有分布,对蝗卵寄生率一般在10%左右,个别年份在50%以上,局部地区可达90%以上。它在江苏泗洪一年发生三代,在寄主卵内越冬。幼期在22—30℃之间的发育天数为22—34天,发育起点温度为16.3℃,积温平均为309.34日度(95%置信范围为253.72—364.96日度);成虫羽化温度在20—30℃之间(以25℃为最适)。第一代幼期为25—29天,第二代24天、第三代260—280天;成虫最长寿命为34天。雌蜂喜在新产的飞蝗卵块内产卵,每头可寄生2—3个卵块(约80—130粒),亦可寄生大垫尖翅蝗及中华蚱蜢的卵内;能孤雌生殖,其后代均为雄性。本文也介绍了对飞蝗黑卵蝗蜂人工饲养与繁殖释放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4.
现将我国缘腹细蜂科Scelionidae黑卵蜂属Telenomus新纪录8种,纪录如下: 1.四川黑卵蜂Telenomus manolus Nixon 寄主:不明。分布:四川成都。 2.舟形毛虫黑卵蜂Telenomus kolbei Mayr 寄主:舟形毛虫Phalera flavescens(Bremer et Grey)、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杨毒蛾Leucoma salicis Linnaeus、柳毒蛾等。分布:北京、黑龙江、河北。  相似文献   

5.
粘虫是我国大害虫之一,长期以来,为害小麦、小米、玉米等,使粮食减产,造成重大损失。如能消灭此虫在未为害之前——郎未孵化之前,则起到直接的预防作用。粘虫黑卵蜂寄生在粘虫卵内,并具特殊的、有利的寻卵能力,因此,如何利用黑卵峰来消灭粘虫的生物防除工作,是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我们曾在卵峰的生活习性及田间利用方面做了一些观察,现因工作调整,此项研究暂告段落,兹将初步结果报导如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记述黑卵蜂属Scelio中国1新记录种:东方蝗卵蜂Scelio orientalis Dodd,并报道该寄生蜂的新寄主:越北腹露蝗Fruhstorferiola tonkinensis Will.。  相似文献   

7.
黑卵蜂属Telenomus Haliday是缘腹细蜂科Scelionidae中一个重要的属,全世界共400种左右,大部分是农、林、牧害虫卵期的天敌,少数也寄生于益虫卵中。  相似文献   

8.
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Stl)是水果和蔬菜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为了寻找优势卵寄生蜂用于其生物防治,本文进行了相关的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通过定期野外采集茶翅蝽卵块,培育、收集和鉴定寄生蜂,发现在自然环境中茶翅蝽卵粒的寄生率为56.29%,其中茶翅蝽沟卵蜂比例最高,占77.66%;其次是黄足沟卵蜂占20.44%。Y型嗅觉仪测定结果显示,茶翅蝽沟卵蜂和黄足沟卵蜂对茶翅蝽卵均具有明显的选择趋性。室内寄生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茶翅蝽沟卵蜂与黄足沟卵蜂单独作用的寄生率分别为94.06%和84.21%,与两种寄生蜂混合寄生茶翅蝽卵的寄生率91.65%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种寄生蜂混合寄生时,茶翅蝽沟卵蜂与黄足沟卵蜂的寄生比例分别为58.95%和41.05%,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环境昆虫学报》2014,(4):555-560
2010-2012年对云南省普洱市茶黑毒蛾Dasychira baibarana Matsumura的发生规律开展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 茶黑毒蛾在云南普洱市一年发生5代, 6-10月为茶黑毒蛾幼虫的发生高峰期,3-4代为主害代。茶黑毒蛾幼虫历期以第1代最长,平均33-34 d,其次是第5代,平均为26 d。第2、3、4代幼虫历期为20-21 d。7-9月为茶黑毒蛾成虫的主要发生期。此外, 研究发现, 根据茶园茶黑毒蛾的发蛾高峰日,采用历期法预测防治时期基本可行,可按照预测的时间进行防治或适当提前进行防治。   相似文献   

10.
1.本文主要研究松毛虫卵的两种黑卵蜂(Telenomus dendrolimusi Chu及Teleno-mus sp.,Scelionidae,Hymenoptera)的生物学特性;及1954—55年江苏南京和浙江常山等地林间的寄生情况,同时对松毛虫卵及黑卵蜂的冷藏也进行了试验。 2.两种黑卵蜂中,松毛虫黑卵蜂(Telenomus dendrolimusi Chu)与毒蛾黑卵蜂(Telenomus sp.)不但在形态上有所不同。而且在生活习性及各期虫态对低温的反应上亦各异,证明它们确系不同的两种。毒蛾黑卵蜂在我国系首次记载寄生于松毛虫卵中,现知在江苏南京、江宁,浙江常山及广东广州均有分布,在南京的黑卵蜂中占80%以上。 3.毒蛾黑卵蜂以幼虫态在寄主卵内越冬,利于冬季生存。越冬代成虫羽化时间接近松毛虫第1代卵出现期。且有松毒蛾(Lymantria sp.,Lymantriidae,Lepidoptera)作为补充寄主。这些特性均较松毛虫黑卵蜂为优。 4.室内外饲育结果,知松毛虫黑卵蜂在南京年可发生10—12代,毒蛾黑卵蜂年有8—9代,性比雌蜂占80%左右,毒蛾黑卵蜂破坏寄主卵粒平均为30粒左右比松毛虫黑卵蜂平均15粒左右为高。产卵期较集中,且在室内容易繁殖。 5.从发育1天的松毛虫卵冷藏于4℃冰箱中1个月不影响毒蛾黑卵蜂的寄生发育。毒蛾黑卵蜂在4℃冰箱中冷藏,以老熟幼虫为最好,冷藏1个月后,对其产生后代数无影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e sex attractant pheromone of the tea tussock moth, a serious economic pest of tea plantations in southern China, has been identified as 10,14-dimethylpentadecyl isobutyrate. A synthesis of the racemic form of the pheromone was developed, and traps baited with the synthetic compound at doses of 40–1000 micrograms captured male moths. The synthetic pheromone was as effective as a trap bait as, virgin female moths, or extracts of female moths.  相似文献   

12.
茶黄毒蛾是中国南方茶树上的重要害虫,其性引诱外激素经鉴定为10,14——二甲基十五碳异丁酸酯。本研究发展了一种外消旋式外激素合成法。装有40-1000μg的诱芯能够诱扑雄蛾。合成外激素的引诱性能相当于未交配雌蛾或雌蛾提取物。  相似文献   

13.
一.绪言 茶叶是我国山区,丘陵地主要经济作物和重要出口物资之一,它又是我国人民最普通的饮料,西北兄弟民族的生活必需品。因此,保证稳定和提高茶叶产量、品质,对支援国家工业建设,改善山区人民生活,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是荔枝和龙眼最重要的害虫之一,平腹小蜂(Anastatusjaponicus)能大量寄生荔枝蝽卵,对荔枝蝽起着很好的控制作用.但由于荔枝和龙眼需经常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以保证荔枝和龙眼的高产高质,为使化防和生防统一协调,本文就几种果园常用的生物农药对平腹小蜂的毒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赤眼蜂属Trichogramma记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赤眼蜂的应用上,选择良好的蜂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根据现有材料整理,主要依据雄性外生殖器的形态特征,重新描述了我国已有记载的四个种: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s Westwood,澳洲赤眼蜂T.australicum Giraulf,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 Matsumura,稻螟赤眼蜂T.japonicum Ashmead;记述了我国分布新纪录的两个种:暗黑赤眼蜂T.euproctidis(Giraut),微突赤眼蜂T.raoi Nagaraja;和描述了六个新种:舟蛾赤眼蜂T.closterae sp.nov.,凤蝶赤眼蜂T.sericini sp.nov.,毒蛾赤眼蜂T.ivelae sp.nov.,舌突赤眼蜂T.lingulatum sp.nov.,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 sp.nov.,粘虫赤眼蜂T.leucaniae sp.nov.并附检索表以供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陈一心 《昆虫学报》1985,(4):419-422
本文记述狭翅夜蛾属Hermonassa Walker 5个新种,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1.黄褐狭翅夜蛾Hernonassa fulvescens新种 翅展30毫米左右。头部与胸部黄褐色,下唇须第一节外侧有黑斑,额两侧有黑纹,颈板大部杂黑色,翅基片后半部杂黑色;腹部褐色;前翅黄褐色,基部及端区色较暗,基线双线黑色,自前缘至1脉,内线双线黑色波浪形,前端粗,剑纹黑色,在内线外方只现一黑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