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使用土农药——茶子饼,消灭缘萍(即满江红)田里的虫害时,发现有蚂螨的死体沉于水底,经仔细观察,死蚂蟥越来越多。为此,我们即开始用茶饼在秧田进行消灭蚂蟥的试验。结果证明,在水深2寸的秧田里,每亩用茶饼6斤即可。用时,将茶饼用水浸入水缸或水桶内,10小时后再将药液带渣搅拌均匀,加水10倍稀释后均匀地洒入秧田,关水一天,蚂蟥即  相似文献   

2.
有关蚂蟥的研究,沈嘉瑞教授曾在生物学通报上(1956年11月号及1957年2月号发表过两篇。但是着重在其生态、形态、习性以及分类等方面。而有关采集处理和保存的问题,却提的很少,作者认为有必要根据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在这里加以叙述,且为采集蚂蟥的同志们提供些参考。希读者不吝指教。蚂蟥又名蛭,是环节动物门水蛭纲的一种无脊椎动物。体呈扇形,长短大小不一,大者可达二十厘米,小者还不到一厘米,前后端各有一吸盘。大都生活在淡水中。晚春初夏,开始活动,尤其在雨后常大量出现。春季在干涸的水坑泥土内,可以挖到蛰居的缩成一团的蚂蟥。夏秋之季,无论在河流、湖泊、小  相似文献   

3.
不同农药对海南山蛭毒力测定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利用速灭杀丁,叶蝉散,杀虫双,乐果,三氯杀螨,草甘膦等6种农药对海南山蛭(Haemadipsa hainane)进行毒力测定,比较各种农药LK50表明,速灭杀丁>叶蝉散>三氯杀螨醇>杀虫双>乐果,除草剂草苷膦对海南山蛭完全无毒杀作用,草甘膦+速灭杀丁对海南山蛭仍有很强的毒杀作用,海南山蛭对速灭杀丁的敏感性为,成体>幼体>亚成体,在田间小区试验表明,1.5%速灭杀丁防治效果为95.08%,大面积应用表明“草苷膦药液+0.5%速灭杀丁”防治效果最好,达94.74%,“草甘膦药液+1%叶蝉散乳油”防治效果次之,达90.5%,草甘膦+灭蛭农药是防治山蛭好药剂,达到灭蛭除草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蚂蟥广泛生长于水田、池塘、河沟中,危害人体健康。1970年本人下放旌德县俞村公社芳川大队时,与贫下中农一起进行防治蚂蟥试验,每亩用50%敌敌畏2两、6%六六六1斤5两拌干细砂50斤撒施,防治蚂蟥并兼治螟虫,飞虱,效果很好,但对水田中的青蛙有杀伤作用。1972年改用低剂量茶籽饼液进行试验,有效地消灭了蚂蟥,并不毒死青蛙。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药剂低浓度处理的褐飞虱室内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文亮  赵善欢 《昆虫知识》1990,27(6):325-327
以噻嗪酮(Applaud,buprofezin)、叶蝉散和速灭杀丁三种不同类型药剂的低浓度(约对褐飞虱一龄若虫的LC_(10)~LC_(15))及亚致死浓度从一龄若虫开始持续处理褐飞虱一个完整世代,供试的噻嗪酮三种浓度处理对成虫的寿命、产卵量和卵的孵化均有一定的影响,显著降低了褐飞虱种群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6.
陈斌  冯明光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1):1934-1938
在昆明市郊蔬菜基地4间大棚(5m×100m·间^-1)栽培的生菜上,用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和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asonoseus)的纯孢子乳悬剂(有效含孢量10^10·ml^-1)及其与1%和3%(w/v)的吡虫啉10%WP的混配剂对温室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进行了协同药效试验,吡虫啉添加量仅相当于推荐用量的6.4%~9.5%和19.1%~28.6%,试验含6个菌剂处理、2个低用量吡虫啉处理和1个清水对照,各有3个小区(7m×5m·小区^-1)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稀释1000倍的菌液(含孢量10^7·ml^-1)和吡虫啉液于生菜移栽后第11d首次喷雾,15d后喷第二次,首次用菌前调查初始粉虱密度,用菌后每隔5d调查活虫数和死虫数,从8月20日起历时30d,结果表明,连续2次用菌有效地控制了粉虱对当季大棚生菜的危害,各菌剂处理的最终相对防效和虫口减退率均达到95%以上,极显著地高于低用量吡虫啉处理,其中,玫烟色拟青霉制剂对粉虱的控制效果一般优于球孢白僵菌制剂,且与吡虫啉的添加量呈正相关,但是,各菌剂处理间控虫效果的差异主要发生在首次用菌后第5d和10d,此后差异逐渐缩小,至第二次用菌后第10d各菌剂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本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真菌的孢子乳悬剂均可用于温室粉虱的防治,添加微量吡虫啉可增强菌剂的防效。  相似文献   

7.
<慈溪日报>2005年5月10日报道,浙江宁波慈溪市叶家村叶先生家(N30°06.888′,E120°27.231′,海拔8 m)的水井里发现了不少"蚂蟥".叶先生希望市民能提供一个科学的方法消除井里的蚂蟥,让他们在用井水时不再提心吊胆.作者闻讯后随即前往调查,发现所谓的"蚂蟥"实际上是涡虫纲三肠目的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japonica),同时在该井水中发现的生物还有水生鼠妇、枝角类等.  相似文献   

8.
2005年夏季东太平洋中国多金属结核区小型底栖生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洋一号”调查船于2005年7月在太平洋结核区中国合同区东、西小区调查中共进行了12个站位的小型底栖生物的取样.研究表明:调查区域小型底栖生物共有13个类群.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生物平均密度分别为(104.4±20.48)个/10 cm2,(40.26±25.84)个/10 cm2,线虫平均生物量分别为(5.25±0.99)(μg·干重)/10 cm2,(1.68±0.77)(μg·干重)/10 cm2,东小区小型底栖生物平均密度、线虫生物量明显高于西小区.线虫是绝对优势类群,分别占东、西小区小型底栖生物总密度的93.13%和91.36%,其它优势类群有桡足类,多毛类,介形类等.小型底栖生物密度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其数量的75%以上分布在0-2 cm层,东小区深层的小型底栖生物所占比例比西小区要大.与环境因子相关分析表明:调查区域的小型底栖生物密度,线虫密度,线虫生物量,桡足类密度,多毛类密度与经、纬度呈显著负相关,与脱镁叶绿素呈显著正相关,与沉积物微型生物生物量相关性不显著.小型底栖生物密度,线虫密度,线虫生物量,多毛类密度与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桡足类与叶绿素a相关性不显著.脱镁叶绿素与沉积物微型生物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新药(杀虫剂、杀菌剂等)的评选是按下列三个程序进行: (一)实验室的评选(初选)——由合成单位或其它有关机构负责。评选的内容应包括(1)毒性测定(2)对植物的药害,(3)使用的浓度和剂量。 (二)田间试验——本阶段是由全苏植物保护研究所拟定的统一的试验方法,在小区面积上进行。试验结果应写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水蛭药材特征图谱并同时测定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为不同基原水蛭及其混淆品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本)软件对特征图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7批蚂蟥HPLC特征图谱具有8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对比确认其中5个成分,分别为:尿嘧啶、次黄嘌呤、黄嘌呤、水蛭胺C羧基衍生物、水蛭胺B;采用SIMCA-P 14.0软件进行聚类及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均可将不同基原水蛭及其混淆品归为不同的四类;另外,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基原水蛭及其混淆品之间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尿嘧啶、次黄嘌呤的含量均值依次为:蚂蟥>水蛭>柳叶蚂蟥>菲牛蛭;黄嘌呤的含量均值依次为:蚂蟥>水蛭>菲牛蛭>柳叶蚂蟥;水蛭胺C羧基衍生物的含量均值依次为:柳叶蚂蟥>蚂蟥>水蛭>菲牛蛭;水蛭胺B的含量均值依次为:柳叶蚂蟥>蚂蟥>水蛭>菲牛蛭。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可作为不同基原水蛭及其混淆品的质量评价方法,为水蛭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3种益生菌制剂的稳定性,了解其所含活菌的稳定性信息。方法按药物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进行加速稳定性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加速稳定性试验在第0、1、2、3、6个月各检测1次,共5次;长期稳定性试验在第0、3、6个月各检测1次,共3次。制剂1的加速条件为(30±2)℃、相对湿度(65±5)%,长期条件为(18±2)℃、相对湿度(60±10)%;制剂2、3的加速条件为(25±2)℃、相对湿度(60±10)%,长期条件为(6±2)℃、相对湿度(60±10)%。检测项目包括崩解时限检查、干燥失重检测和活菌计数。结果 3种益生菌制剂在实验前后含水量等指标相对稳定,菌种含量有轻微变化,除制剂1中的嗜酸乳杆菌外,其余菌种含量均较稳定,在标示含量范围内(均P0.05)。结论 3种益生菌制剂在加速条件和长期条件下稳定性均较好,生物学特性未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2.
灭幼酮防治稻飞虱与稻叶蝉的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温州地区水稻上的害虫以白背飞虱为主,其中晚稻受害最重。在药剂筛选中,晚稻常用井叶合剂(3%井冈霉素乳剂250克+10%叶蝉散可湿性粉剂500克/亩),主治稻飞虱,兼治纹枯病。由于叶蝉散田间残效期短,难以控制后期的稻飞虱为害。特别是水稻生长后期,田间管理往往放松,加以稻飞虱持续增殖,积累的虫量多,以致损失较大。 1987年根据全国植保总站的委托,作者用25%灭幼酮可湿性粉剂对稻飞虱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如果不知道昆虫侵害农作物对产量会有多大的影响,就不能制订出合理的防治指标,对害虫的数量预测就失去了数量目标同时掌握某种病虫对农作物为害损失的规律也是贯彻综合防治的理论依据。粟灰螟为害谷子的经济损失规律怎么样?尚未有人作过详细研究,本研究拟对此进行探索,提出粟灰螟为粤谷子枯心减产的估计公式和防治指标。 一、研究方法 研究粟灰螟为害谷子减产的规律是从田间试验和大田调查两方面进行的。 (一)田间人工模拟枯心减产试验的设计 选择苗情均匀的谷田,固定株距(3.5寸)和密度(36株/m~2),小区面积一平方米。在粟灰螟为害盛期,人工抽心叶,分别制造枯心1株的、2株的……10株的,枯心集中在小区中间,共设10个处理和5个不抽心叶的对照小区(密度同上),5次重复,随机排列。在粟灰螟为害盛期前5至7天、为害盛期和末期连喷3次六  相似文献   

14.
植物残体添加和去除试验(The Detritus Input and Removal Treatments, DIRT)是研究地上凋落物以及植物根系对土壤营养物质循环过程及机制探究的一种试验设计。于2012年6月选择福建省三明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站的米槠常绿阔叶天然林,设置5种处理:对照(CT)、去除凋落物(NL)、去除根系(NR)、去除凋落物与根系(NI)、添加双倍凋落物(DL),在2018年12月对各处理不同土层(0—10cm、10—20cm)土壤磷组分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0—10cm土层中DL处理总磷含量显著大于NL处理,NI处理无机磷含量最低,在10—20cm中DL处理有机磷含量显著大于其他处理;(2)DL处理活性磷(Resin-P、NaHCO3-Pi、NaHCO3-Po)含量在0—10cm土层中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在10—20cm土层中NR处理活性磷以及中等活性磷显著大于NL处理。残留态磷(Residual-P)含量最高,但在各处理与土层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异;(3)酸性磷酸酶在0—10 cm土层不同处理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番茄生长模拟模型DSSAT-CROPGRO-Tomato能否准确模拟秸秆还田条件下北方日光温室番茄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基于2016年和2018年温室番茄小区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试验设置4个秸秆还田量处理,分别为O(S0)、1.5×104(S1)、3×104(S2)和4.5× 104 kg·hm-2(S...  相似文献   

16.
草鱼体内肾细胞姐妹染色单体分化及交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确立了一个以草鱼体内肾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频率为指标的检测环境诱变或致癌物质的短期试验系统。采用硫堇-UV-Giemsa染色法,分析了草鱼体内肾细胞的SCD-2(注射BrdU后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分裂相的SCD)频率和SCE频率。用500微克/克体重BrdU体内标记5天,草鱼肾细胞SCD-2频率为8.58±0.22%;SCE频率为3.05±2.523 SCE_5/细胞。以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作为阳性对照,分析了化合物亚硝基胍(N-methyl-N~1-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和农药叶蝉散(Mipc)诱发SCE的能力。这项工作在评价水质污染方面将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是水稻螟虫的重要卵寄生性天敌,对水稻螟虫的自然种群有着一定的控制作用。本文以稻螟赤眼蜂预蛹期作为冷藏时期,在0、3、6、10℃4个温度和0、5、10、15、20、25、30 d 7个冷藏时间条件下,以羽化率、雌蜂百分率、寄生米蛾卵数量、雌蜂寿命、种群趋势指数作为指标,调查了冷藏对稻螟赤眼蜂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4个温度下,稻螟赤眼蜂各指标均随着冷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各冷藏温度中,以0℃最为敏感,冷藏至5 d时,羽化率(38.11%)和寄生米蛾卵数量(19.4粒)显著低于未冷藏处理;冷藏至15 d时,雌蜂寿命由3.1 d降至1.9 d,种群趋势指数由23.36下降至1.07。10℃下,稻螟赤眼蜂各指标下降最为缓慢,冷藏至10 d时,羽化率(85.35%)和寄生米蛾卵数量(24.3个)与冷藏0 d的差异不显著;冷藏至15 d时,雌蜂寿命(2.7 d)与冷藏0 d的差异也不显著,种群趋势指数为12.52。综合各指标,工厂化繁殖稻螟赤眼蜂时,其适宜冷藏温度为10℃,冷藏时间为10 d。  相似文献   

18.
1957年夏笔者与张一飞同志在浙江杭州用不同浓度的除虫菊、雷公藤、菸碱、硫酸铜、石灰氮、6%可湿性六六六等处理蚂蟥,其毒效比较如表。由右表可知:菸碱、石灰氮及六六六毒杀效力较大,因此以后能结合施肥,治虫来兼治蚂蟥,乃是值得探讨的。最近赵志鸿同志试验发现了毒性更强的杀蚂蟥药  相似文献   

19.
1977年我们在白莲河水库对网箱养鲢鳙商品鱼作了初步研究。同年12月至1979年2月又作进一步试验。目的在于深入探讨鱼种放养密度对养殖效果的影响,找出密度与群体产量、个体增重以及成活率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一、材料和方法 试验网箱10只,每箱体积56米~3(7×4×2米),占有水体46.15米~3。  相似文献   

20.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是一种世界性恶性杂草,也是入侵我国的重要杂草之一,其不仅对入侵地的植物种群多样性造成极大的破坏,同时也严重危害土表节肢动物多样性.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采取各项措施控制豚草的进一步扩散和危害,其中生物防治是一种高效、安全、经济的防治措施.由此,通过小区试验比较了生物防治(广聚萤叶甲(Ophraella communa)和豚草卷蛾(Epiblema strenuana))区和化学药剂防治(农达)区内土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并运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对70个试验小区进行8次的系统取样调查,共采集到2个纲,13个目,86个科,16838个节肢动物个体,其中弹尾目、蜘蛛目、膜翅目、同翅目等的节肢动物是优势物种,弹尾目的个体数量是各科目之最,占总个体数的35.7%.不同控制措施防治豚草,天敌昆虫豚草卷蛾和广聚萤叶甲防治小区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均较化学药剂防治区和CK高,而优势集中性指数较化学药剂防治区和CK低.生物防治各小区的各项指数随时间的波动性明显较化学防治区和CK的小,两种天敌昆虫防治的高梯度小区较低梯度的波动性稍小,联合防治小区较单一天敌防治小区的波动小.可见,利用豚草天敌昆虫豚草卷蛾和广聚萤叶甲防治豚草对生态系统的节肢动物多样性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可利用天敌昆虫豚草卷蛾和广聚萤叶甲防治豚草来恢复豚草发生区的生态系统,生态学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