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通常说的红酒,指的就是红葡萄酒。这种说法是按葡萄酒的颜色来分类的。不过现在"红酒"这个词的范围大有扩张之势,不仅指红葡萄酒,而且包含了所有的葡萄酒。大概因生活中红葡萄酒占据了主要地位,所以人们习惯"以偏概全"了。葡萄酒的分类除按颜色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外,还可按葡萄酒中含糖量分为干葡萄酒、半干葡萄酒、半甜葡萄酒、甜葡萄酒;也可以按酒中二氧化碳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红葡萄酒对大鼠肝脏抗氧化酶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雄性SD大鼠,分别灌胃红葡萄酒、酒精及水。实验90 d中每隔30 d处死一批动物,测定大鼠肝脏匀浆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变化。观察摄入红葡萄酒后大鼠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及对肝脏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葡萄酒能提高SOD活性,且SOD活性与灌胃时间、剂量有一定关系;长期红葡萄酒和酒精摄入可诱导CAT活性增强,加剧肝脏的脂质过氧化(LPO)作用;红葡萄酒组、酒精组0.63、1.25 g/kg剂量GSH-Px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酒精组1.88 g/kg剂量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初期,红葡萄酒大剂量显著降低肝脏中MDA的含量。试验中期,红葡萄酒中大剂量显著降低MDA含量。试验末期,红葡萄酒大剂量和酒精中大剂量显著升高肝脏中MDA含量。  相似文献   

3.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1999年254卷3期报道:1992年Siemann等在红葡萄酒中发现白藜芦醇(3,5,4′-三羟芪),并认为它可能具有临床意义.与此同时,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适量饮用红葡萄酒可防治心血管病. 此后证明,红葡萄酒中可保护心血管的化合物就是白藜芦醇.原因是白藜芦醇分子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无独有偶,R uf等于1995年发现白藜芦醇可抑制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血小板凝集.  相似文献   

4.
《生物技术世界》2009,(1):90-90
流行病研究表明.适量饮用红葡萄酒。除了其他好处之外.还能降低罹患阿尔茨海默氏症(AD.老年痴呆症)的危险。具有此功能的葡萄酒中的活性成分很可能是多酚化物。本文作者描述了葡萄种子多酚提取物(GPSE)对AD主要病原淀粉样-蛋白质的聚集和动力学的影响,他们用CD光谱法与光子诱导交联法相结合的技术发现.这种业已商业化的提取物[其商品名为MegaNatural—AZ(MN))]是淀粉样-蛋白质形成各步骤的强力抑制剂。  相似文献   

5.
<正>存在于多种水果中的白藜芦醇,近年来被发现对人群的健康有各种好处。许多媒体广泛宣传吃含白藜芦醇多的水果对健康有益,而含大量白藜芦醇的红葡萄酒也被宣传为与其他酒不一样,是"好"酒。但是,最近几年,有些研究者注意到白藜芦醇的生物学作用并不像媒体所宣传的那样,有些作用被夸大甚至误导。这里选取几篇研究文章供读者参考。一组德国研究者探讨了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是否能起到防止乙醇致癌作用的问题。他们运用  相似文献   

6.
<正>据2015年5月28日《Nature》报道,识别能引起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基因一直具有挑战性,部分是由于将致病性突变同随相序列基因变异区分开来存在困难。因此,Cecilia Lo及同事通过将大规模正向遗传筛选与化学诱变相结合来恢复引起先天性心脏病的突变。他们识别出218个这种疾病的小鼠模型,并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在61个基  相似文献   

7.
血液中有一种化学物质称为C 反应蛋白 (CRP) ,它是炎症的指示剂 ,它在许多心脏病人的血液中升高 .一项新研究指出 ,由于各种原因突然死亡的人中 ,死于心脏病发作者 ,其血中CRP含量丰富 ,尽管他们中间有人并不具有心脏病的体征 .该发现支持用CRP作为诊断心脏病的工具 .因为尸检表明 ,血液中CRP浓度高时 ,必定伴随着冠状动脉中有危险的不稳固的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可以是充满脂肪的 ,也可以是纤维性 .在冠状动脉中这两种类型的斑块都能引起心脏病发作 .不稳固的脂肪斑块可突然爆裂 ,血液凝固因子冲向斑块…  相似文献   

8.
日本东京大学研究人员报告说,芝麻中含有的芝麻酚与自由基接触时,会发出荧光,他们据此开发出了测定自由基的新方法。自由基是机体细胞新陈代谢的副产物,过多自由基堆积体内,被认为是导致衰老及诱发癌症、心脏病等疾病的重要因素。芝麻酚本身不发光,但与自由基接触后,2个芝麻酚分子会结合生成二聚物,并发出荧光。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在应激状态下的新作用最近,美国科研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精神紧张可以迅速激发细胞的血管修复反应,从而可能诱发心脏病。在受试者接受了一项诱发紧张的实验研究之后,他们的血小板会分泌异常多的三磷酸腺苷(ATP),而ATP有诱发血管改变从而导致心脏病...  相似文献   

10.
葡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白藜芦醇及其糖苷的HPLC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梯度洗脱方法,结合C18固相萃取技术,检测了葡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顺反式白藜芦醇及其糖苷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适于酿造红葡萄酒的蛇龙珠和酿造白葡萄酒的白羽品种的白藜芦醇及其糖苷含量的变化规律大不相同。葡萄果实生长发育期间,蛇龙珠果实内的白藜芦醇及其糖苷含量较高,而白羽果实中白藜芦醇含量很低,其糖苷含量则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1.
关于微RNA在正常发育及癌症、心脏病和代谢紊乱等疾病的基因调控中发挥中心作用的认识,促使研究人员提出。它们也许是治疗干预的可行目标。现在,研究人员首次在非人类灵长目动物中实现了高效的、持久的和可逆的微RNA沉寂。他们给非洲绿猴腹膜内注射了一种修饰过的短RNA序列,该序列与一种微RNA(miR-122)结合,并阻断其功能,而这种微RNA是调控影响胆固醇水平的基因。  相似文献   

12.
采用121MB型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陕西朱鹮黑米酒中的氨基酸质量浓度。结果表明:朱鹮黑米酒中含有18种氨基酸和γ-氨基丁酸,氨基酸总质量浓度为9133.5 mg.L-1,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51.7%。半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10%。味觉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73.8%。与文献中报道的发酵酒氨基酸总量相比是啤酒的5倍、红葡萄酒的5.4倍、黄酒的1.35倍、清酒2.18倍、沉缸酒的2.8倍,此外必需和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味觉氨基酸含量与之比较也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13.
HPLC法测定国产葡萄酒中白藜芦醇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HPLC法测定国产葡萄酒中白藜芦醇的含量。色谱条件为 :Shim packCLC ODS柱 (15 0mm× 6 0mm) ,流动相 :0 2mol/LH3 PO4 CH3 CN(2 0∶80pH 3 0~ 3 5 ) ,在 30 6nm测定。测得 15种国产葡萄酒中通化干红葡萄酒的白藜芦醇含量最高为 5 6 0mg/L。该方法灵敏 ,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随机整体抽样的方法分析了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29例(男性59例, 女性70例) 和正常对照人群133例(男性69例, 女性64例) 13项皮纹波动不对称性(Fluctuating asymmetry, FA)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1)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在13项皮纹波动不对称性指标中均未出现显著性别差异; (2)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在FAⅥ(P<0.05)和FAⅦ(P<0.01)两项有显著性差异, 表现为患者组明显增高, 提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胚胎发育早期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 具有较高的发育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心脏病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最主要疾病之一,每年死亡人口中有近1/3的人死于这一疾病。但是迄今为止,对心脏病尚缺少有效的无创性早期诊断手段,不少人往往由于心脏病未能早期发现和治疗而突然死亡。因此心脏病的无创性早期诊断技术的研究,多年来一直是临床医学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也是我国卫生部历年来招标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6.
白藜芦醇的生理功能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余慧琳 《生物学通报》2005,40(11):12-13
白藜芦醇是广泛存在于葡萄、花生、虎杖、藜芦、决明等植物中的活性物质,也是红葡萄酒的主要保健成分,具有保肝、抗炎、抗肿瘤、调节血脂、抗病原微生物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生物学作用。综述了白藜芦醇的生理功能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活性物质,白藜芦醇在藜芦、花生、虎杖、葡萄、决明等植物中广泛存在,此外,它在红葡萄酒中也是主要保健成分之一。白藜芦醇的生物学作用非常之多,例如保肝、抗炎、抗肿瘤、调节血脂、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都是对人体大有益处的。本文从白藜芦醇的性质出发,分析了其生理作用及其在制剂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究竟为什么,免疫系统会攻击自身的组织而引起自体免疫疾病?长期以来研究者们一直迷惑不解。目前,科学家似乎找到了自体免疫心脏病的起因。他们发现,抗细菌α-螺旋片段和病毒抗原的抗体能引起细胞毒性反应。研究发现,抗链球菌Mab与链球菌(细菌)M蛋白、人心肌球蛋白和其它α-螺旋(超螺旋)蛋白有交  相似文献   

19.
迷走神经和乙酰胆碱对缺血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ang WJ  Lu J  Li DL  Jia B  Xu XL  Sun L 《生理科学进展》2006,37(4):292-296
缺血性心脏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新近研究发现,心肌缺血与迷走神经活性降低及交感神经活性升高密切相关。本文从缺血性心脏病时心脏迷走神经调控的改变、迷走神经及其递质乙酰胆碱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和其在缺血预适应、缺血后适应中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等方面,对迷走神经及其递质保护缺血心肌的作用机制研究的新进展予以综述,将有助于深入理解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为该疾病的防治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生物磁学》2013,(10):I0004-I0004
来自凯斯西储大学和凯斯西储大学医院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自然》(Nature)杂志上报告称,他们开发了一种磁共振成像(MRI)新方法。可以早期常规筛查某些特异的癌症、多发性硬化症、心脏病及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