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植物人工种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植物人工种子研究的进展,并对人工种子的诸领域:概念、意义、动态、应用前景、体细胞胚的诱导与同步化、包埋方法、人工种皮、干化、贮藏及防腐等进行了概述。结合我们在铁皮石斛人工种子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人工种子应解决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回顾了人工种子的研究历史,总结了人工种子的制作技术,并对人工种子的生产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建立并发展人工种子技术,是为了快速地繁殖优良品种或杂种,可适用于采用三系法或二系法生产的杂种一代种子。对一些难以用种子繁殖的品种或遗传性状不稳定、育性欠佳的植物种,也可用人工种子技术进行大量繁殖。尤其是一些通过遗传工程创造出的新型植物种如体细胞杂种或转基因植物,都可用人工种子技术进行繁殖或保持。另外,人工种子技术还可用于脱毒苗的保持和快速繁殖。与普通试管苗相比,人工种子成  相似文献   

5.
邵宏波  初立业   《广西植物》1990,10(2):168-174
在我国高技术的发展规划中,生物技术是被重视的首领技术之一。植物人工种子正是在创建中的生物技术,由于其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经济价值,目前美国、日本、法国等都相继地开展了此方面的广泛研究,并在胡萝卜、芹菜、苜蓿、花椰菜、西红柿等植物中获得成功。我国从事此方面研究很少,从1985年开始中科院植物所探索了西洋参、玉米、芹菜等植物人工种子的研究,取得可喜成绩。本文阐述植物人工种子发展历程,人工种子的概念,使用的可行性,优越性及对人工种子技术发展中现存的问题,前景给以了乐观的估计。  相似文献   

6.
植物生物技术讲座 七: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和人工种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物生物技术讲座(七)──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和人工种子秦明波(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100875)云月(北京植物细胞工程实验室100081)在已获得广泛应用的植物快速无性繁殖技术中,顶芽、腋芽培养,不定芽的分化等都不经过“胚”而直接分化出芽甚至长成小植...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受到广泛重视并获得迅速发展。目前,这门新兴的技术已为农业、林业和园艺等的植物繁殖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特别是在园艺方面,某些珍贵植物品种已经通过组织培养方法实现了商业化生产并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植物人工种子的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近20年来植物人工种子的研究概况,结合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系统阐述了人工种子的概念,制作流程及研究的意义,提出了人工种子应解决的问题及相应对策,体细胞胚的质量及大规模生产,人工种皮内膜包裹材料的选择,人工种子的防腐和贮藏运输等,展望了人工种子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所谓人工种子,就是将组织培养产生的体细胞胚或不定芽包裹在能提供养分的胶囊里,再在胶囊外包上一层具有保护功能和防止机械损伤的外膜,从而造就成一种类似于种子的结构。自从美国科学家穆拉西格于1978年首次提出了人工种子的概念以来,人们对人工种子技术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植物人工种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人工种子研究的进展及人工种子的包埋方法和有关从体细胞胚转变为小植株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植物种子寿命的生理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子寿命是衡量种子质量高低的关键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种子萌发、萌发后幼苗的生长发育以及作物产量高低。种子寿命的调控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种子自身的结构、营养成分组成及含量以及调控种子寿命相关的关键基因。研究储藏过程中种子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相应关键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掌握调控种子寿命的生理及分子机制,对于减少种子内部能量消耗,进一步延长种子寿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调控种子寿命的生理及分子机制,重点阐述了调控种子寿命的相关关键基因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各种外部因素对种子寿命的调控机理。  相似文献   

12.
植物角质层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角质层是形成于陆生植物表皮细胞壁外表面的脂质保水层。角质层的基本功能是保水,同时也在响应逆境胁迫、自我清洁及器官发育等方面发挥作用。角质层通常由角质和蜡质组成。角质是角质层的主要结构成分,其主要组分是聚酯。蜡质成分主要为极长链饱和脂肪酸及其衍生物。这些组分在内质网上合成后被转运到细胞表面,进一步形成完整的角质层结构。近年来通过对角质层相关突变体及相应基因的研究,人们对角质层在合成、转运、形成及调控等各个阶段都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蜡质和角质的合成途径已在角质层相关基因功能的解释下逐渐浮出水面。有关角质层前体转运方面的研究,主要的突破在于ABCG全转运蛋白的发现和功能解析。在角质层形成的机理方面,角质层基因中的酯酶和脂酶类基因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这个复杂的过程。在基因调控方面,新的转录因子基因和角质层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也为已知的调控网络增加了新内容。该文综述了目前关于角质层相关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14.
高等植物对有机氮吸收与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主要综述植物氨基酸营养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植物只能吸收无机态N,有机N必须矿化为无机N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而近年来越来越多实验证明植物能吸收有机N,特别是氨基酸,其吸收能力因植物种类而异,生长在有机N丰富的北极,高山和亚高山生态环境中的植物甚至嗜好氨基酸,因此,不应过分夸大有机N矿化的重要性,迄今一些植物细胞质膜上的氨基酸转运子基因已被描述并加以克隆。  相似文献   

15.
植物有效利用土壤磷特性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植物有效利用土壤磷的特性是一系列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的综合反映,包括植物根系活化土壤中难溶性磷、对磷的吸收、转运、分配与利用等。而这些特性又均受控于特定的遗传机制。本文简要概述该特性的细胞遗传学、数量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植物根系复合共生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根系与菌根真菌形成的互惠共生体,即菌根(mycorrhizas)是最常见、最广泛分布的共生体之一。自然条件下,一些植物的根系可同时形成由2种类型菌根构成的混合菌根,或菌根与细菌、菌根与放线菌、菌根与其他种类真菌构建的所谓复合共生体。文中从复合共生体的概念入手,简要介绍混合菌根、菌根与细菌、菌根与放线菌、菌根与其他真菌构建的复合共生体的多样性、形态解剖特征、生长发育及其功能等方面的研究概况,旨在为推进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MicroRNA(miRNA)为长度约22 nt的不编码蛋白的单链新型调控小分子RNA,对植物生长发育和抵抗胁迫等过程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阐述植物发育中miRNA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植物胚胎发育miRNA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C3植物中C4途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C3植物中C4途径的发现及研究现状;阐述了C3植物中C4途径的几种作用机理;根据C3植物中C4途径的存在,探讨了改造C3植物的遗传特性;并展望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中游河漫滩(禹渡口-桃花峪)种子植物资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河中游河漫滩有种子植物84科、358属、818种,根据用途资源植物种类有56科270种,可划分为有6类、25亚类.其中含种数较多的依次为:纤维植物类、饲用植物类、药用植物类、抗污染植物类、指示植物类、水土保持植物类.文章分析了该区域的主要资源植物特点,并对资源植物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