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白山花尾榛鸡繁殖成功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6~1995年,对长白山花尾榛鸡的繁殖率进行了研究。无线电遥测的结果表明,花尾榛鸡的孵化率为655%(n=5),繁殖成功率为209%(n=4),幼鸟成活率375%(n=3)。花尾榛鸡家族群的幼鸟数随日龄增加而减少,幼鸟日龄为0~25日时死亡率较高,25日龄后的死亡率显著减少。10年花尾榛鸡的繁殖成功率指数的变化与6月的降水量及>1mm的降水天数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P<0025),说明育雏初期降水对幼鸟成活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2000年5~7月,在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弃巢的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4枚卵进行人工孵化及育雏研究。在孵化期温度37.4~37.6℃,湿度45%~55%;出雏期温度37.2~37℃.湿度60%~65%,同时严格了翻卵、晾卵、通风、换气等技术指标,孵化成功率100%。在设定的温度、湿度、光照及保证食物供给的条件下进行育雏,对l~30日龄的幼雏进行连续的测量及观察,结果表明.幼雏生长发育与野生条件下自然育雏的幼雏生长发育基本相近。  相似文献   

3.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山麻雀的生态资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2003年的4~10月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山麻雀的生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山麻雀在本区最早迁来为5月4日,最晚迁离为9月24日;繁殖前每公里遇见数为0.64只,繁殖后每公里遇见数0.79只。最早营巢期为6月1日,最早产卵期为6月9日,窝卵数4~6枚,最早孵化期为6月13日,孵化期12~13天,孵化率为84.44%;巢内育雏期为13~14天,巢外育雏期为8~9天,幼鸟成活率为86.84%,繁殖力为2.11只。食物中动物性食物占75.43%,植物性食物占24.60%。  相似文献   

4.
太湖地区夜鹭配对年龄及繁殖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夜鹭同龄配对及其与窝卵数、窝雏数、雏鸟成活率的关系,2001年4-6月对无锡太湖地区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的年龄配对及其繁殖作了观察。在方便观察的206个样巢中,二龄(2Y)、三龄(3Y)鸟参与配对繁殖的达35.4%:亲鸟“2Y 4Y^ “的2对,“2Y 2Y“的39对,“3Y 3Y“的34对。“4Y^ 4Y^ 的131对(含6对弃巢鸟)。在200个成功育雏的巢中,不同年龄亲鸟所产卵的体积和窝卵数无差异,但卵重、窝雏数、孵化率及成活率有随亲鸟年龄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对2000~2002年成都动物园人工孵化及人工育雏的8只大紫胸鹦鹉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125天的观察分析.经回归分析表明,大紫胸鹦鹉雏鸟的平均出壳重为12.4±0.4 g,人工饲育下56日龄体重达到最高值,平均体重为259.55±2.45 g;鹦鹉体重(W)与日龄(D)的关系为W=259.55/(1 45.2227e-0.1297D).出壳时,嘴峰短于嘴裂,长度分别为7.75±0.25 mm和10.0±1.0 mm;35日龄时,嘴峰长度超过嘴裂,其长度分别为19.0±1.0 mm和18.75±0.75 mm;110日龄时,嘴峰和嘴裂的长度达生长期峰值,其长度分别为29.0±1.5 mm和25.0±1.5 mm;嘴峰长和嘴裂长与日龄的关系分别为L=29/(1 4.1023e-0.0636D)和L=25/(1 1.7967e-0.0473D).出壳时,跗跖长于中趾,长度分别为8.25±0.25 mm和7.25±0.25 mm;15日龄时,中趾长度超过跗跖,其长度分别为13.5±0.5 mm和13.0±0.5 mm;100日龄时,中趾与跗跖的长度达到峰值,其长度分别为24.5±0.5 mm和30±1.0 mm;跗跖和中趾长与日龄的关系分别为L=24.5/(1 1.4536e-0.0569D)和L=30/(1 2.941733e-0.0638122D).雏鸟孵化时,翅长10.5±0.5 mm;30日龄长出飞羽羽芽,平均翅长40.5±2.5 mm,35日龄羽鞘破樱,120日龄平均翅长201.0±6.0 mm;翅长与日龄的关系为L=201/(1 30.0624e-0.0780D).30日龄生出尾羽羽芽,125日龄时尾长为190.0±8.0 mm;尾长与日龄的关系为L=190/(1 177.1306e-0.07533D).  相似文献   

6.
棕背伯劳的雏鸟生长和出飞后行为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3-5月对南充地区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雏鸟的生长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并对出飞之后的行为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棕背伯劳育雏期12~13d,观察21雏成活18只,成活率为85.7%。体重、体长和其他形态特征的生长都适用于Logistic方程拟合。出飞后笼养雏鸟的“理翅羽”和“一侧翅下展,同时同侧脚下伸”行为频率最高,分别为18.81%和11.88%。  相似文献   

7.
对自然孵育条件下3只大紫胸鹦鹉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与分析,表明大紫胸鹦鹉的平均出壳重为(13.80±2.79)g,60日龄平均体重为(265.33±39.03)g。体重与日龄的关系为W=8.55 5.61×D(0~50日龄);出壳时嘴峰短于嘴裂,45日龄时嘴峰长度超过嘴裂,60日龄时嘴峰嘴裂的平均长度分别为(27.00±1.00)mm和(24.00±0.87)mm。在育雏过程中,雏鸟的羽色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8.
中华鲟仔鱼初次摄食时间与存活及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延迟投饵对中华鲟开口仔鱼存活及生长的影响。初次开口摄食在11—12日龄,13日龄卵黄基本吸收完毕,营养完全依靠外界供给。12日龄后,延迟投喂时间在1—10天的范围内,仔鱼成活率在46.67—73.33%之间,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延迟投喂时间为11d,成活率下降至13.3%;延迟投喂时间为12d,成活率为0。此外,延迟投喂时间在8d(20日龄)之内,42日龄后测量,仔鱼体长和体重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延迟投喂超过9d,则体长和体重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仔鱼不摄食可以存活的最长时间是42日龄,但延迟投喂12天(24日龄)以上即发生不可逆转饥饿,故其饥饿的不可逆点(PNR)是24日龄。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花属榛鸡繁殖成功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朴正吉  孙悦华 《动物学报》1997,43(3):279-284
1986-1995年,对长白山花尾榛鸡的繁殖率进行了研究。无线电遥测的结果表明花尾榛鸡的卵化率为65.5%,繁殖成功率为20.9%,幼鸟成活率37.5%。花尾榛鸡家族群的幼鸟随日增加而减少,幼鸟日龄为0-25日时死亡率较高,25日龄后的死亡率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0.
山麻雀每年4月中旬迁来历山自然保护区,9月下旬迁离。繁殖前的种群数量为1.90只/km,繁殖后为2.50只/km。最早营巢见于5月11日,最早产卵见于5月22日,窝卵数4-6枚,孵化期12-14天,孵化率为93.75%。巢内育雏和巢外抚幼分别为13和11天 ;雏鸟的成活率为78%;繁殖力为2.16只。  相似文献   

11.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黑鹳的繁殖及保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98-2000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黑鹳的数量和繁殖生态作了调查。本区黑鹳最早迁来为2月28日,最晚迁离为11月5日,开始产卵最早是3月8日,窝卵数3-4枚,孵化期31-32天,巢内育雏70-75天,幼鸟成活率为59.4%。该鸟数量稀少,在本区的繁殖个体数量相对稳定,应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2.
杂色山雀双亲差异性育雏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单配制鸟类的配偶双方在抚育子代时常存在性别差异,不同鸟种的雌雄双亲往往采取不同的育雏策略。以杂色山雀(Sittiparus varius)为研究对象,2017年3—7月对繁殖巢箱进行录像监测,记录杂色山雀育雏期亲代投入情况。分析结果显示:1)双亲递食率在育雏前期(4—6日龄)无显著差异,而育雏后期(10—12日龄)雌性的递食率显著高于雄性。2)雌性亲鸟后期递食率较育雏前期显著增加;而雄性亲鸟育雏前期和后期递食率无显著差异。3)雌性递食率与自身喙宽呈极显著正相关,雄性递食率与双亲体征参数均无相关关系。总的来说,在育雏阶段,杂色山雀雌性亲鸟的递食率随着雏鸟的需求和自身身体质量发生调整,雌性在育雏后期递食率显著升高,而雄性亲鸟递食率无变化,这可能与育雏期双亲投入分工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一龄内扬子鳄的饲养和管理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扬子鳄幼鳄的饲养与管理技术进行了改进,经过1996-1998年计5000多条幼鳄的饲养实践,总结出新的饲养与管理技术,对提高幼鳄的成活具有极为显著的效果,8月龄成活率可达95%左右,14月龄成活率90%左右。  相似文献   

14.
长尾雀繁殖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尾雀在长白山为留鸟,是典型的“素食”瘪类,仅在育雏期有很少的动物性食物。繁殖期在筑巢适宜生境1.3对/hm^2,冬季在繁殖期相同生境为0.074只/hm^2.4月初开始有求偶追逐和争雌行为。5月下旬产卵。孵化期12-13d.6日龄喂雏35次/d。6日龄喂雏35次/d,雏鸟在10日龄后体温恒定,育雏期13-14d。9月中旬后幼鸟换成成鸟羽色。  相似文献   

15.
纵纹腹小鸮的繁殖生态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雷富民 《生态学报》1994,14(2):205-208
本文报道了纵纹腹小(Athenenoctuaplunipes)的繁殖和生活习性等,繁殖期雌雄成对活动。巢位于陡峭悬崖壁的土洞或裂缝里,内无巢材.雌鸟产卵于洞内松软的沙土上。每窝产5一6枚卵,由雌鸟孵化.卵化率平均92.7%,幼鸟成活率58.3%.雌雄共同育雏,育雏期39d.繁殖期食物以鼠和甲壳类昆虫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电转染不同日龄大鼠颈上交感神经节(superior cervical sympathetic ganglion,SCG)神经元细胞的方法.提高转染后细胞的成活率、转染效率和干扰效率.方法 用传统的及经改良的神经元培养液分别培养电转染后的7日龄、14日龄和40日龄SD大鼠SCG细胞,24 h后用台盼蓝染色方法观察并计算细胞成活率;通过改变质粒DNA和siRNA与转染液比例,优化转染条件,于转染24h后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转染效率或干扰效率.结果 改良培养液可使14日龄以上SD大鼠SCG细胞转染后成活率达到75%以上,明显高于传统培养液转染后的成活率(P<0.01),且结果稳定,细胞状态良好,能够满足后续实验研究的要求;优化转染条件后,DNA 的转染率及siRNA的干扰率显著提高,当DNA与转染液比例为1∶100(μg∶μL)时,细胞转染率最高;当siRNA与转染液比例为1∶50(μg∶ μL)时干扰率最高.结论 通过改良神经元培养液及优化转染条件,成功提高了电转染后细胞的成活率、转染效率和干扰效率,利用电转染方法可成功转染不同日龄SD大鼠SCG神经元.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叉尾斗鱼仔鱼对不同类别饵料的选择及其摄食强度。结果表明,2—3 日龄刚开口摄食的仔鱼对桡足类无节幼体有明显正选择,对轮虫表现为明显的负选择,而对枝角类和桡足类则完全不摄食。4—6 日龄仔鱼主要以桡足类无节幼体为食物,7—11 日龄的仔鱼主要以枝角类为食物,而12—25 日龄仔鱼则主要摄食桡足类。仔鱼口宽或全长与摄食饵料个体大小呈线性或曲线正相关。2 日龄仔鱼开口摄食发生率达47%,而3 日龄以上则保持100%;2 日龄仔鱼平均摄食量仅为0.0017 mg,而25 日龄仔鱼平均摄食量已达0.3795 mg。最高饱食率出现在25 日龄,达到60%,而消化道饱满系数以5日龄最大,达13.13%。但之后消化道饱满系数逐步下降,11—25 日龄仔鱼消化道饱满系数在1.46%—2.79%之间波动。  相似文献   

18.
血雉育雏期家族活动和暖雏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 11月至 1995年 9月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五一棚地区 ,采用无线电追踪技术并结合野外观察 ,对血雉育雏期家族群的活动和暖雏行为进行了研究。双亲共同育雏组成家族群活动。雌鸟每次暖雏持续时间7 87± 0 45 (90 )min ,与雏鸟的日龄无关 (r =0 0 6 3 ,P =0 5 40 ) ;相邻两次暖雏的间隔时间为 13 6 0± 1 15min。随着雏鸟日龄的增长 ,暖雏次数趋势于减少 (r =- 0 878,P <0 0 0 1) ,而在多云、降雨等较冷的天气暖雏次数增多。雏鸟 40日龄后未再观察到暖雏行为。以家族群每日平均移动率计算活动性并探讨与雏鸟日龄的关系时发现 ,两者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r =0 6 80 ,P <0 0 0 1) ,育雏期第二个月家族群活动区面积 (0 17km2 )比第一个月的 (0 15km2 )大。  相似文献   

19.
蓝蓑羽鹤主要分布于非洲南部,北京动物园2001年开始饲养展出,2005年繁殖成功.在我国北方饲养蓝蓑羽鹤冬季需要保温设施,还需要适当的耐寒训练,提高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蓝蓑羽鹤选择植物性食物多,全年在繁殖期和非繁殖期饲料蛋白含量分别为34.9%和21.6%,平均能量16.6 kJ/kg.精液澄清、透明.雌鹤性成熟年龄早于雄鹤.北京地区繁殖期3~6月,平均窝卵数2枚.雏鹤生长高峰期在35~60日龄.  相似文献   

20.
两种捕食马尾松毛虫鸟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山雀和白颊噪鹛是马尾松毛虫的最重要捕食性天敌。大山雀营巢于墙洞、土洞和树洞中,每窝产卵4—9枚。孵卵期平均14.8天,育雏期15—18天,幼鸟出窝率56.06%。白颊噪鹛营巢于浓密的杉树树冠及荆刺丛中,每窝产卵2—5枚,孵卵期平均14.6天,幼鸟出窝率36.36—44.26%。大山雀对1龄松毛虫为吞食,对2龄以上的松毛虫只啄食虫体的一部分;白颊噪鹛对各龄松毛虫均为吞食。在林间松树上人工放虫后3—4天,鸟对松毛虫的最高捕食率达94.84%。对已驯化的鸟在笼内做捕食量测定,大山雀和白颊噪鹛对1龄松毛虫每小时的捕食量分别为187和951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