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探明牡丹花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以及多酚的抗氧化性。方法: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的中心组合设计以牡丹花为材料,并利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研究牡丹花多酚的抗氧化性。结果:牡丹花多酚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44min、乙醇浓度48.7%,在此试验条件下多酚实际得率可达130.672mgGAE/mL。抗氧化性试验表明牡丹花多酚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大于BHT,小于Vc。结论:该最佳提取条件提高牡丹花多酚得率,且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2.
牡丹花色遗传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模块的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的问题探讨部分中,教材利用牡丹花色遗传问题推翻融合遗传理论,引出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而牡丹花色遗传情况复杂,例如结构基因、调节基因、与液泡p H有关的基因等,不仅受多个基因控制,也受其他因素如光照等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牡丹花水提液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牡丹花水提液加入O 2和·OH的产生及检测系统中,能显著降低介导的氮兰四唑(NBT)的光化学还原和·OH作用下的水杨酸羟基化作用.这提示牡丹花水提液具有显著的清除氧自由基的活性,红色牡丹花水提液清除氧自由基的效能高于浅色花.  相似文献   

4.
姹紫嫣红牡丹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牡丹花色丰富,其野生祖先主要有白色、黄色、粉色和紫色等几种颜色,在漫长的栽培选育过程中,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子代品种,到目前为止共有9大色系。牡丹的颜色深浅通常朝两个脉络发展:一个是朝着粉色、红色、紫色、黑色及复色方向发展;另一个是朝着黄色、绿色及蓝色方向培育。在这些颜色变化的同时还产生了许多过渡花色类型,使得牡丹花色丰富多彩、姹紫嫣红。  相似文献   

5.
黄牡丹与芍药组间杂交花粉与柱头识别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用TTC染色法和培养液培养法测定黄牡丹花粉的生活力和萌发率;并分别以5个芍药品种为母本,黄牡丹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用苯胺蓝染色法,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黄牡丹花粉在母本('墨玉双辉'、'奇花露霜'、'手扶银须'、'金凤'和'美菊')柱头上的黏附、萌发以及花粉管在柱头和花柱中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黄牡丹离体花粉生活力达64.9%、萌发率达68.7%.(2)授粉后24 h,黄牡丹花粉在'奇花露霜'、'手扶银须'和'金凤'柱头上的黏附数最多分别为134.5、80.9和100.5个,萌发花粉数也达到最多,分别为46.3、69.7和86.6,说明花粉与母本柱头的黏附性较好.(3)授粉后黄牡丹花粉黏附在柱头处及其附近的柱头乳突细胞内产生大量胼胝质;花粉管生长迟缓,且有扭曲、肿胀、结合、分枝等现象发生;少数花粉管能穿过柱头进入花柱,但常有胼胝质沉积其中.从黄牡丹花粉与5个芍药品种柱头的识别作用来看,受精前障碍是影响黄牡丹与芍药组间杂交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唐代"武则天贬牡丹"的传说家喻户晓,这则故事不仅讲述了牡丹不畏权贵的傲骨精神,还传递出人们追求牡丹花四季常开、祈求富贵花天天吉祥的心愿。我国明代已有牡丹冬季催花的记载,科学系统研究催花技术则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至今技术日臻完善,让牡丹花随人意、四季芬芳的夙愿早已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7.
以牡丹品种‘胡红’为材料,采用改良铜皂法测定了牡丹花发育过程中花瓣脂肪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牡丹花瓣粗脂肪酶作用的最适pH为6.5,最适温度为35℃。OP乳化剂提高酶活性3.5倍,Mg2+对酶活性没有影响。露色期(I级)脂肪酶活性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最高,之后各时期酶活性逐渐下降并维持在低水平;而游离脂肪酸含量在盛开期(V级)有一小高峰。  相似文献   

8.
正牡丹浑身是宝,花可观赏、根可入药、籽可榨油。牡丹花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誉,是中华民族"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象征;牡丹的根皮称"丹皮",在汉代的医简中已有记载,至今仍是我国重要的常用中药材之一;牡丹的叶片、花瓣、花粉和种子等部位富含有益成分,具有保健功能,极具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自然情况下,牡丹是春季开花植物,黄河流域正常花期为4月下旬。为了弥补牡丹花期短,花期集中的缺憾,需要利用温室或塑料大棚等加温措施,采取促成栽培技术使牡丹花随人意而开放,让人们能在一年中多次观赏到国色天香、艳丽多姿的牡丹风采。促成栽培就是人为地创造适宜植物开花、生长的条件,使植物提前开花的栽培措施,俗  相似文献   

10.
对紫斑牡丹花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综合运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从该花粉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其结构由HR-ESI-MS、~1H和~(13)C 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为腺苷(1)、芹菜素(2)、柠檬黄素(3)、8-甲氧基山萘酚(4)、槲皮素(5)、柠檬素-3-β-D-葡萄糖苷(6)、sexangularetin-3-O-y1-β-D-sophoroside (7)、limocitrin-3-O-y1-β-D-sophoroside (8)、芍药苷(9)、芍药内酯苷(10)、氧化芍药苷(11)、β-谷甾醇(12)、没食子酸(13)、肉豆蔻酸(14)、亚油酸(15)、对羟基苯甲醛(16)、邻苯二甲酸二戊酯(17)和蔗糖(18),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紫斑牡丹花粉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4、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在转录组数据分析基础上,通过RT-PCR方法从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L)品种‘洛阳红’中克隆AGL6基因,并分析了其在不同组织和花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1)AGL6开放阅读框长度732bp,编码244个氨基酸;结构域分析显示,该基因具有高度保守的MADS MEF2区、K区、AGL6I与AGL6II基序,归类于MADS-box基因家族,命名为PsAGL6,GenBank登录号为MF563611。(2)同源比对分析显示,牡丹PsAGL6与葡萄VvAGL6氨基酸序列相似度最高,达79%。(3)qRT-PCR分析结果显示,PsAGL6在牡丹各器官中均有表达,但营养器官中表达量较低,花器官中表达量较高,其中以萼片最高,花瓣与雌蕊次之;对4种牡丹花型花瓣的表达分析显示,PsAGL6基因在不同花型花瓣中的表达量差异明显,且蔷薇型牡丹花瓣相对表达量最高。研究表明,AGL6基因参与牡丹花器官的形成,为深入研究花器官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以3个紫斑牡丹品种(‘象牙白’、‘美人面’、‘紫金冠’)的单瓣与半重瓣花粉为材料,对其超微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其花粉培养基进行筛选优化,探讨单瓣和半重瓣花粉的超微结构与花粉萌发率以及物质代谢与花粉萌发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紫斑牡丹花粉萌发的最适宜培养基为100 g·L^(-1)蔗糖+0.15 g·L^(-1)硼酸+10 g·L^(-1)琼脂。(2)花粉饱满率是影响花粉萌发的主要原因。(3)3个紫斑牡丹品种的单瓣花粉离体培养萌发率均显著高于半重瓣的花粉。(4)‘象牙白’、‘美人面’、‘紫金冠’单瓣花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半重瓣花粉,但三者单瓣花粉的MDA含量和3种保护酶(CAT、SOD、POD)活性均低于半重瓣花粉。研究认为,花粉体内蛋白质亏损和MDA、CAT、SOD、POD的积累可能是引起半重瓣紫斑牡丹花粉萌发率较低的生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牡丹诗词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诗人们以诗言志、借花抒情。据不完全统计,从唐迄清的牡丹诗词就有3?000余首,这些牡丹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科技、人文信息知识,是花与城、花与人、花与心的完美交融。品味牡丹诗词,可以给我们崇高的美学享受与哲理思考。格高韵盛牡丹花诗人爱花,以花喻人。"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  相似文献   

14.
对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牡丹的花瓣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1H NMR、~(13)C NMR和MS波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7个单萜糖苷类化合物,分别为吡啶芍药苷(1)、paeodanin B(2)、芍药新苷(3)、乙酰芍药苷(4)、芍药苷(5)、苯甲酰芍药苷(6)和氧化芍药苷(7),及2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酸(8)和没食子酸甲酯(9)。化合物1~7均首次从牡丹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羽衣甘蓝     
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acephala),是甘蓝的一个变种,又名叶牡丹、彩叶甘蓝。其幼苗期与甘蓝极为相似,植株长大后不结球,叶片变成紫红、红、白、黄等各种颜色,酷似一朵朵绽开的牡丹花,煞是美丽。羽衣甘蓝原产西欧,现世界各地普遍栽培,我国长江流域各省区也有种植。通常可用播种繁殖,每年8月下旬在露地或阳畦育苗,畦内浇透水,整平,种子撒播后,筛盖一层细沙土,7—8天后出苗,长出4—5片真叶时移栽一次。盆栽用口径20厘米花盆上盆,地栽作花坛或地被,株行距按30—35厘米定植。植后施复合肥一、二次。羽衣甘蓝在冬季-3—15℃ 气温条件下…  相似文献   

16.
银耳‘Tr2016’是由福建省尤溪县枕头山的枯木上发现的一株野生银耳,进行反复多次分离和多年驯化而来。银耳菌丝具锁状联合,可形成白色或淡黄白色菌落;子实体呈雪白色,由多片波浪状卷曲的耳片组成牡丹花状,烘干后为淡黄色。栽培周期从接种到采收约45d,鲜耳平均直径13.2cm,高度7.2cm,平均产量为114.0g/瓶,干耳平均产量34.1g/瓶。  相似文献   

17.
正一说到牡丹,大家想到的就是那花色绚丽多彩、花型富丽堂皇,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美誉的牡丹花,很难将它和药用联系起来。牡丹还能药用?牡丹的哪个部位能药用呢?事实上,牡丹的根皮很早就被列入药用,简称"丹皮",是我国常用的34种中药材之一。丹皮为牡丹的干燥根皮,每年秋季,选择栽培4~5年的牡丹采挖,除去细根和泥沙,剥取根皮,晒干或刮去粗皮,除去木心,晒干。晒干的习称连丹皮,刮去粗皮的习称  相似文献   

18.
牡丹冬季室内催花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牡丹品种朱砂垒(PaeoniasuffruticosaAndr.cv.Zhushalei)在冬季室内催花过程中7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不同。玉米素核苷(Z ZR)、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3)的含量在花生长发育过程中处于较高水平;而脱落酸(ABA)、异戊烯基腺苷(IP IPA)、二氢玉米素核苷(DHZ DHZR)、赤霉素(GA4)的含量低于上述3种内源激素。激素平衡方面,GAs/ABA、CTKs/ABA、IAA/ABA处于较高水平,变化幅度较大。在催花过程中,内源激素以及其平衡影响牡丹花的生长发育。本研究结果对牡丹花期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紫斑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var. papaveracea)花瓣为原料,采用隔离窨制,对牡丹花茶窨制过程中花坯、配花量等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密闭箱桶温度21 ℃、相对湿度90%、窨制时间48 h条件下经一窨一提获得的花茶,感官评审花与茶叶的协调度高、香气高锐持久、茶汤滋味醇正鲜爽。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花茶香气成分,新鲜花瓣与茶叶配比5:1窨制48 h的花茶苯乙醇、香叶醇、橙花醇含量较高,其香气高扬、茶汤醇正鲜爽,配比2.5:1的花茶上述成分含量和感官其次,而拌和型茶品透素欠鲜爽。发酵或发酵揉捻花瓣窨制的花茶乙醇、环氧芳樟醇及高级烷烃含量较高,其主要赋香物质低于新鲜花瓣含量,渥味明显,茶汤有浊气欠鲜爽。  相似文献   

20.
正民间关于牡丹的传说数不胜数,既为牡丹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也为牡丹观光旅游增加了旺盛的人气,其中流传最广的当数"汉牡丹""焦骨牡丹""银屏牡丹""枯枝牡丹"。汉牡丹两汉其间,王莽逐杀刘秀,刘秀曾避于河北邢台柏乡县的弥陀寺内。因寺庙坍毁,难以藏身,幸有牡丹、芍药繁茂盛蔽,保他躲过此劫。刘秀感而叹之,并留下咏牡丹诗一首:"萧王避难过荒庄,井庙俱无甚凄凉。唯有牡丹花数株,忠心不改向君王。""汉牡丹"之名也是由此而来,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