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PCR-DHPLC检测新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建立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fimY的快速检测方法。根据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prfA和hlyA基因序列的特点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的产物经DHPLC技术进行快速检测。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等61株参考菌株做特异性试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菌株稀释成不同梯度,进行灵敏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灵敏度较高,检测低限可达到为181CFU/ml。可以快速、准确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SD-PMA-ddPCR检测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活菌。【方法】利用脱氧胆酸钠(SD)对受损细胞预处理,然后使叠氮溴化丙锭(PMA)进入受损细胞与DNA发生共价交联,提取细菌基因组DNA进行微滴式数字PCR(dd PCR)检测。【结果】0.1%SD和5.0 mg/L PMA协同作用,可以有效抑制108 CFU/m L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死菌DNA的PCR扩增。经过SD和PMA对样品预处理,dd PCR可以在死菌存在条件下,定量检测鸡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活菌,消除了"假阳性"结果的出现。活菌灵敏度检测结果显示:SD-PMA-dd PCR的灵敏度为2.0 copies/20μL。SD-PMA-dd PCR方法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结论】SD-PMA-dd PCR在检测食源性致病菌方面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辽宁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基因携带特点,对该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进行调查。方法依据GB 4789.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及采用PCR扩增技术检测的方法对2016-2018年采自该省15个监测点、收集的3 310份食品检出的47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9种毒力基因检测。结果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1.42%(47/3310),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最少携带3种毒力基因,其中携带prfA、plcA、hly、mpl、plcB、inlA、inlB和iap八种毒力基因是该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主要毒力基因型,达到检出菌总数的65.96%。结论研究结果证实辽宁省食品中存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情况,应严格监控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携带情况。  相似文献   

4.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类人畜共患的食源性致病菌。近年来其检测技术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本文对目前使用的基于培养、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三大类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的新策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食品中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和李斯特菌病的危害近年来引起世界各国食品和卫生部门的广泛关注.关于如何找到一种快速、敏感、准确、合理的检验方法,是当今各国食品卫生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对该菌的传统分离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核酸检测等方法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进行该菌的准确、快速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研究熏鸡加工过程中大肠菌群数、大肠埃希菌数和常见致病菌的分布情况。通过对生产流程关键控制环节抽样进行大肠菌群计数、大肠埃希菌计数、沙门氏菌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掌握熏鸡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分布。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和熏鸡生产流程,研究熏鸡加工过程中生产原料环节和熏制环节的关键控制点作用。  相似文献   

7.
ERIC-PCR技术在李斯特氏菌种、菌株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金莉莉  王秋雨  侯潇 《遗传》2003,25(2):195-197
应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技术(ERIC-PCR)对李斯特氏菌基因组DNA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李斯特氏菌种间DNA指纹图谱带型差异较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株间及相同血清型不同来源的菌株,其DNA指纹图谱带型也有明显差异。在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各株的DNA指纹图谱中发现1600bp的种专一性扩增带。结果表明,ERIC-PCR技术可用于李斯特氏菌种、菌株的鉴定及进一步分型研究。 Abstract:Enterobacteia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sequences-based PCR(ERIC-PCR) was used to generate DNA fingerprints for Listeria spp.We got the specific profiles with ERIC-PCR technique that enables to identify Listeria species and the L.monocytogenes strains of different sterotype,and the same sterotype of L.monocytogene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lso could be identified.Moreover,the species-spcific 1600bp DNA fragment was obtained from the fingerprint of L.monocytogenes.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ERIC-PCR technique can be used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Listeria species and strains and its further typing,which is simple and quickly.  相似文献   

8.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目前,在众多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方法中应用较广的是免疫学检测法、分子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时间短,操作简单,但该方法依赖高特异性的抗体,会出现假阳性,还需要进一步鉴定检测结果。分子学检测法克服了免疫学检测法不能在种的水平鉴定单增李斯特菌的缺点,省时省力,灵敏度高,但是分子学检测法需要丰富的操作经验,并且不适于现场大批量检测。新兴的代谢学检测法、光谱学检测法、生物传感器等也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本文综合近年最新文献,就单增李斯特菌检测的最新方法、检测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予以分析综述,以期为该菌的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种高通量振荡流PCR微流控技术已被成功开发,借此来快速检测食品致病菌-单增李斯特氏菌(L.monocytogenes).该PCR微流控装置主要由基于LabView的温度控制与采集系统、三个铜加热块以及聚四氟乙烯(PTFE)毛细管等构成.在该微流控装置上,三个铜块维持PCR反应所需要的三个温度,而包埋在铜块沟槽中的PT...  相似文献   

10.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食源性致病菌。在造成宿主食源性感染的过程中,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能凭借其独特的表面蛋白入侵宿主的非吞噬细胞。内化素蛋白家族(Internalins)是介导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入侵宿主非吞噬细胞的主要因子。本文根据国内外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 结合作者近几年的工作, 综述了在侵染宿主的过程中,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主要的内化素蛋白InlA和InlB介导细菌入侵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 以期为阐明食源性致病菌致病机理、预防和治疗食源性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一种简便高效的改良降落PCR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降落(touchdown,TD)PCR通常涉及15个退火温度,程序设计复杂。报道了一种简便高效的改良降落PCR,只需5个降落退火温度,以杜氏盐藻(Dunaliellabardawil)基因组为模板,设计一对引物扩增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相关(carotenebiosynthesisrelated,cbr)基因的第3外显子。实验证实该方法程序简单,比标准降落PCR步骤简化70%,且产物的特异性及效率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PCR(Polymerasechainreaction)在生命科学研究及相关诸多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PCR技术的最新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包括:热循环仪的改进,引物的软件设计及网络设计,各种DNA聚合酶体系及其特性,多种PCR(MultiplexPCR),DNAshuffling,PCR芯片,固相PCR和电子PCR(ElectronicPCR)的原理和应用 。  相似文献   

13.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在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是不依赖于培养的、依据DNA分子的大小和所带电荷分析微生物多样性和动态变化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具有检测极限低、分析速度快及重复性好等优点。主要对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原理、特点及其在微生物多样性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应用于染色体步移的PCR扩增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博  苏乔  汤敏谦  袁晓东  安利佳 《遗传》2006,28(5):587-595
各种建立在PCR基础上染色体步移的方法能够根据已知的基因序列得到侧翼的基因序列。染色体步移技术主要应用于克隆启动子、步查获得新物种中基因的非保守区域、鉴定T-DNA或转座子的插入位点、染色体测序工作中的空隙填补,从而获得完整的基因组序列等方面。其方法主要有3种:反向PCR的方法,连接法介导的PCR的方法以及特异引物PCR的方法。文章就各种方法进行举例说明并加以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5.
Sever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based methods are available for isolation of unknown genomic fragments. In the present study, a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a few methods of ligation-mediated PCR methods and a ligation-independent one were made by isolating promoter fragment for N-methyltransferase gene involved in the caffeine biosynthetic pathway of Coffea canephora. The benefits of tertiary PCR and the effects of a 4-base cutting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on the size of the PCR products obtained were demonstrated in one of the ligation-mediated PCR methods. The methods adopted in this study differed in the sizes of the 5'-flanking regions obtained. The efficiencies of various methods used reflect the inherent limitations of the PCR-based methods for isolation of unknown flanking regions.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在生物和化学领域中进展,主要从药物筛选、PCR、细胞研究和微流控芯片电泳4个方面总结目前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cDNA文库的构建和简便、快速的筛选是获得全长基因的重要途径,基于PCR的筛库方法具有快捷、灵敏的特点。研究改进了基于PCR的噬菌体cDNA文库筛选方法,用液体分装的方法,替代了文库筛选的关键步骤——涂板分区,省去了噬菌体文库铺平板、浸染、培养、划块洗脱的操作过程,使筛库的工作量减少,进一步提高了筛选速度和获得阳性克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大引物方法,利用质粒多克隆位点两侧的普通测序引物作为旁侧引物,在单个PCR管内,经2个步骤共34个循环进行定点突变. 该方法通过优化模板和引物的量达到降低PCR循环次数, 通过加入10个在68℃复性条件下的PCR循环达到增加突变效率而无需胶纯化.本方法达到平均62%的突变效率,而且全长扩增产物的产率很高.  相似文献   

19.
22株中国优良酒酒球菌代谢生物胺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酒苹果酸-乳酸菌在葡萄酒苹果酸-乳酸发酵中对氨基酸进行脱羧反应产生具有毒性作用的生物胺.利用PCR技术及HPLC检测方法对22株中国优良酒酒球菌的生物胺代谢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CR检测结果与HPLC测定结果一致,从我国葡萄产区筛选的优良酒酒球菌均不产生组胺、酪胺和腐胺,从生物胺角度.我国筛选的22株优良酒酒球菌具有较高的生物胺代谢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PCR扩增血浆凝固酶基因检测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株能同时产生两种蛋白质,一种分泌于菌体外,另一种结合在菌体表面,它们能使含有抗凝剂的家兔或人的血浆凝固,称为凝固酶(Coagulase)。凝固酶是检验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重要指标。试验根据GenBank公布的血浆凝固酶序列,设计特异PCR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基因,克隆测序,与Genbank中已公布的序列同源性达到100%,并且检测结果与用兔血浆进行血浆凝固酶实验结果完全吻合,建立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腺炎的快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