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鼠肾细胞培养的CTN株狂犬病新疫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细胞毒种代替豚鼠脑毒种制备狂犬病地鼠肾细胞纯化疫苗。将狂犬病毒CTN株在原代地鼠肾细胞(PHKC)传代适应,用病毒培养液上清作为生产用毒种,结果通过在PHKC传10多代,适应后病毒滴度达到了7.0LogLD50/ml,并应用适应株(CTN-LS-HK)细胞毒种制备三批疫苗,其效力在6.11-6.55IU/ml,高于用aG株豚鼠脑毒种制备的三批疫苗效力(3.77-5.85IU/ml)。  相似文献   

2.
狂犬病毒CTN—1株在Vero细胞上的适应传代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本文报导了用我国狂犬病毒固定毒人二倍体细胞适应株(CTN-1)进行Vero细胞适应传代研究。通过连续传代培养,滴度可达8.01ogLD50/ml,达到了WHO规定的不需浓缩的标准。病毒用0.01MOI感染细胞其产量与1Mol感染量相仿。病毒增殖高峰在4-5天,维持达15天无明显下降,且可连续收获4-5次。因此,该毒种符合WHO提出的疫苗生产毒种要求,可用于狂犬病疫苗生产。  相似文献   

3.
人用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的保护性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CTN-1V株生产的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腹腔免疫小鼠后,再用狂犬病毒街毒株SBD07脑内和肌肉攻击,结果表明稀释5倍疫苗的保护率分别为88.9%和90%,且5倍稀释疫苗的保护效果与原苗相当,此研究证明CTN-1V株能用来作为疫苗的生产毒株。  相似文献   

4.
精制原代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aG 株病毒在金黄地鼠肾细胞中培养,而制备的一种新型灭活狂犬病精制疫苗已获成功。该纯化方法包括醋酸锌沉淀和Sepharose 4FF柱层析,所生产的疫苗质量完全达到新型狂犬病疫苗的要求。该工艺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是一种理想的狂犬病疫苗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5.
应用15L生物反应器,采用片状载体对Vero细胞进行高密度培养、制备高毒力滴度的狂犬病毒收获液,经纯化后生产人用冻干狂犬病疫苗。采用15L生物反应器对培养方法(批次培养和连续灌流培养)进行试验,收获高毒力滴度的狂犬病毒收获液并制备人用冻干狂犬病疫苗。结果表明:Vero细胞在接种狂犬病毒后可以连续收获病毒液达到25d以上,冻干狂犬病疫苗的效价可以达到5.54IU/剂。本工艺可以用于进行大规模的人用冻干狂犬疫苗的生产。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用于预防狂犬病的疫苗主要是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由于其所用毒种是脑毒种,不仅容易导致外源因子污染,还会将脑组织成分带入疫苗。为了排除鼠脑毒种带来的外源因子污染,应用Vero细胞做基质生产液体毒种,可以得到理想的病毒滴度,而且免疫原性也较好。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病毒株CTN-1V5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1.1.2细胞及其培养Vero细胞来源于ATCC,用常规方法培养。1.2方法1.2.1毒种的传代方法取CTN-1V5干燥毒种稀释后与Vero细胞混种于培养液中,用199培养液,33℃培养168h收获病毒液,如此连续…  相似文献   

7.
Wikter于1978年首先建立了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McAb),并用它发现了狂犬病毒株的抗原差异,而国内尚未见到有关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究报道。为此,在建立快速检测狂犬病毒抗原和抗体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将感染狂犬病毒aG株(我国狂犬疫苗生产毒种)后发病的BALB/c乳鼠脑病毒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融合率为95.7%(401/419),阳性克隆占26.8%。经克隆化  相似文献   

8.
<正> 狂犬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固定毒是一个实验室毒株,其特点是致病性低,能在幼地鼠肾细胞(BHK-21C13)中迅速繁殖,该细胞主要用于狂犬病毒复制研究和生产兽用疫苗。 对于严重暴露的病人,在疫苗自动免疫力产生之前,在伤口周围注射抗血清作局部被动抗体使用,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过多的被动抗体会抑制自动抗体的产生,因此必须调整好疫苗与抗血清的关系。 抗狂犬病血清传统的生产方法,是用狂犬固定毒注入兔脑内,待发病取脑制备悬液,再用于超免马生产抗血清。这种抗血清  相似文献   

9.
分别用Srpharose4B、Sephacryl-200HR和Sepharose6-Fastflow柱色谱进行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浓缩原液纯化试验,试制精制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对疫苗的残余牛血清含量、效力、收获率和安全性进行检测,优化和建立了精制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纯化工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狂犬病病毒固定毒CTN-1V株在人二倍体细胞Walvax-2株上的传代适应株。方法用狂犬病病毒固定毒CTN-1V株经昆明小鼠鼠脑回传后的病毒接种Walvax-2细胞,连续传代,检测各代次病毒的滴度及免疫原性。结果 CTN-1V株能较好地适应Walvax-2细胞,通过连续带毒传代至第7代,病毒滴度可达6.78 lg LD50/mL,并在第10~15代内滴度维持在7.0 lg LD50/mL以上,15~30代滴度稳定在7.0 lg LD50/mL左右。以15代适应毒株CTN-1V-HDC P15制备的疫苗原液,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2010版)的要求,疫苗效力在6.0IU/剂以上。结论所获人胚肺二倍体细胞Walvax-2株传代适应狂犬病毒固定毒株CTN-1V-HDC可用于人用狂犬病疫苗的生产开发。  相似文献   

11.
选择我国狂犬病高发地区(湖南、贵州)、低发地区(江苏、武汉)和无狂犬病报告地区(沈阳)等三种不同类型的地区,开展针对家养犬、猫和啮齿类动物,以及蝙蝠等野生动物的狂犬病病毒带毒率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分离到的病毒株在抗原型别、基因变异以及与现行疫苗是否匹配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狂犬病的主要宿主动物为犬,捕获犬总带毒率为2.56%;犬中狂犬病病毒的监测点最高阳性检出率达到20.0%;啮齿类动物及蝙蝠等野生动物在本次研究未检测到狂犬病病毒。我国自主研制成功的以aG株和CTN株为毒种的现行人用狂犬病疫苗,经应用研究发现,CTN株的糖蛋白基因与本研究分离到的街毒核酸序列更接近。为进一步评价现行疫苗的有效性,在5个观察点分别以aG株和CTN株毒种生产的疫苗接种两组人群(每组各约50人),结果显示均未出现中、强度反应,疫苗免疫后第7d和14d产生的中和抗体分别达到0.49IU/mL~0.52IU/mL和6.7IU/mL~7.53IU/mL;抗体阳转率分别为45.1%~47.9%和100%,表明这些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A recombinant rabies virus carrying double glycoprotein (G) genes, R(NPMGGL) strain, was generated by a reverse genetics system utilizing cloned cDNA of the RC-HL strain, and the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virus were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recombinant RC-HL (rRC-HL) strain. The extents of virus growth in cultured cells and virulence for adult mice of the R(NPMGGL) strain were almost same as those of the rRC-HL strain, while G protein content of the purified R(NPMGGL) virion and G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 in R(NPMGGL)-infected cells were 1.5-fold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rRC-HL strain. As a result of serial passages of the R(NPMGGL) strain in cultured cells,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G protein in cultured cells infected with the passaged R(NPMGGL) strain was maintained and virus titers rose with adaptation to the cultured cells. Furthermore, analysis of neutralization titers in mice immunized with UVinactivated virus suggested that the R(NPMGGL) strain had higher immunogenicity than that of the rRC-HL strai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R(NPMGGL) strain carrying double G genes might be a useful candidate for development of a new inactivated rabies vaccine.  相似文献   

13.
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的灭活和纯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狂犬病病毒灭活和纯化试验,试验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疫苗经检测残余小牛血清白蛋白含量,Vero细胞残余DNA含量,疫苗效价,安全试验均能达到WHO规程要求。初步建立了适合大规模生产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的灭活和纯化工艺。  相似文献   

14.
反向遗传学技术是上世纪90年代在分子病毒学研究领域兴起的新技术,通常也被称为“病毒拯救”。综述了应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拯救”狂犬病毒的主要技术体系以及反向遗传学技术在狂犬病毒致病机理、狂犬病毒疫苗及载体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5.
初步确定高效价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6.0IU/剂)暴露后免疫程序。制备高效价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6.0IU/剂),以狂犬病街毒CNX8601和BD06分别攻击小鼠和比格犬的咬肌,接种不同效价的狂犬病疫苗,以RFFIT法检测中和抗体,根据动物死亡情况,计算暴露后疫苗保护率,对不同效价的疫苗进行中和抗体测定和保护率统计分析。在以小鼠为实验动物的疫苗保护率研究中,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3.1IU/剂)0/3/7/14/28免疫程序的保护率为40.6%,高效价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6.0IU/剂)0/3/14免疫程序的保护率为56.2%,中和抗体比较,P〈0.05,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在以比格犬为实验动物的保护效果研究中,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的保护率(3.1IU/剂)为70%;高效价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6.0IU/剂)的保护率为80%,中和抗体的比较,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高效价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暴露后免疫程序可初步确定为0、3、14d免疫。  相似文献   

16.
改良抗体结合实验检测灭活狂犬病疫苗效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抗体结合试验检测狂犬病疫苗(aG株)效价的方法。方法:将待检测疫苗与疫苗标准品梯度稀释后分别加入人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国家标准品中和1 h,之后加入80%感染剂量的狂犬病毒CVS-11,体外中和1h后接种BSR细胞,培养24 h后免疫荧光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通过检测剩余病毒量计算待检疫苗的效价,同时与小鼠中和试验法(NIH法)测定狂犬病疫苗效价进行比较。结果:2种方法对8个样品效价的检测结果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997,配对t检验)。结论:初步建立了改良抗体结合试验,可用于狂犬病疫苗中间产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对重组痘苗毒和重杆状病毒表达的狂犬病毒NP及原代地鼠肾细胞培养的狂犬病毒核衣壳蛋白(RNP)、先经Sepharose CL 4B分子筛柱初步提纯,再经抗狂犬病毒NP McAB 2C12-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柱纯化分离,经ELISA、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分析证实,获得了高纯度和免疫反应性的NP和RNP。以相同剂量的纯化蛋白免疫小鼠,RNP和两种重组NP均可诱生特异的抗NP抗体,三种蛋白间无明显差异;狂犬病毒CVS株攻击保护实验结果显示,三种蛋白免疫的小鼠存活率约为50%;两种重组NP的免疫反应性和免疫原性与天然狂犬病毒RNP相似。  相似文献   

18.
对重组痘苗病毒和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的狂犬病毒NP及原代地鼠肾细胞培养的狂犬病毒核衣壳蛋白(RNP),先经Sepharose CL 4B分子筛柱初步提纯,再以抗狂犬病毒NP McAB 2C12-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柱纯化分离,经ELISA,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分析证实,获得了高纯度和免疫反应性的NP和RNP。以相同剂量的纯化蛋白免疫小鼠,RNP和两种重组NP均可诱生特异的抗NP抗体,三种蛋白间无明显差异;狂犬病毒CVS株攻击保护实验结果显示,三种蛋白免疫的小鼠存活率约为50%;两种重组NP的免疫反应性和免疫原性与天然狂犬病毒RNP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