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古环境和古气候变化与哺乳动物演化之间的关系是目前古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而哺乳动物化石牙齿釉质的碳、氧同位素分析是恢复古环境和古气候的一个重要手段。以往的哺乳动物化石牙齿釉质稳定同位素分析多集中在大哺乳动物化石,这主要是受到技术手段的限制,所需的样品量较大所决定的。但最近几年随着激光和离子显微探针技术的应用,对小哺乳动物化石(如啮齿类和兔形类)的牙齿釉质碳、氧同位素的分析和应用日趋成熟和广泛。除了传统的化学处理方法之外,对小哺乳动物化石牙齿釉质碳、氧同位素的分析还有以下三种方法:1)激光剥蚀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分析;2)直接激光氟化技术;3)离子显微探针技术(SHRIMPII)。这些技术需要的样品量少,对标本的破损小,准确度和精密度高,所以在小哺乳动物化石和一些珍贵标本(如古人类化石)的稳定同位素分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对于大哺乳动物化石,小哺乳动物化石数量多、演化速度快,更能反映多个层位长时间序列的古环境和气候变化;而且小哺乳动物通常没有长距离迁徙的行为,栖息地局限,所以更能准确反映化石埋藏地点的古环境和气候状况。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近纪哺乳动物生物年代学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基于迄今为止发现的包括大型和小型哺乳动物在内的动物群资料,中国的新近纪被划分为7个哺乳动物期和13个哺乳动物群单位(NMU)。现在,通过对大量新化石地点和新化石记录的研究,中国的新近纪NMU已经得到显著的充实。这些新资料的重要意义在于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动物群转换和分期界线标定的认识。最近几年来,中国的新近纪哺乳动物分期变得更加精细,这主要得益于古地磁地层学的广泛应用,使得这些分期之间的界线能够进行准确的校正和定年。越来越多的古地磁分析资料使中国的新近纪哺乳动物群在与欧洲的动物群进行对比时有了一个良好的标尺。因此,本文主要依据哺乳动物化石和古地磁测年数据在中国的新近纪哺乳动物群单位和欧洲的新近纪哺乳动物分带(MN)之间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3.
曲丽君 《化石》2007,(3):41-43
早在1.2亿年前的早白垩世,辽西及其周边地区不但发现了大量的鱼类、两栖类、带羽毛恐龙、哺乳动物,同时也发现了数量惊人的早期鸟类、翼龙化石,以及各种陆生无脊椎动物(包括大量昆虫)和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化石等等。这些化石的发现,揭示了白垩纪地球生命演化历史,同时,也为人们  相似文献   

4.
自 2 0世纪 60年代 ,陕西蓝田地区就以连续的晚新生代地层及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而成为研究中国晚新生代哺乳动物与地层划分对比的经典地区之一。李传夔等 ( 1 984)根据灞河组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建立了灞河期 ,并与欧洲的Vallesian期对比。邱占祥等( 1 990 ,1 995)认为化石证据不充分 ,而将其与保德期合并。近年来 ,黄土高原三趾马红粘土大量的年代学资料表明 ,红粘土沉积最早可能开始于约 8Ma前。因此 ,狭义的保德期可能只代表了晚中新世晚期 ,晚中新世哺乳动物分期的再划分问题又重新被提出。自 1 997年以来 ,我们课题组在蓝田地区共发现 52个化石地点 ,其中的 2 6个含有哺乳动物化石 ,大哺乳动物化石标本共计 1 666件。经过详细野外地层测量 ,绘制了综合地层剖面 ,并将主要含哺乳动物化石的地点对比标定到综合地层剖面上。经过对各门类化石的初步研究 ,以及对已有化石材料的初步修订 ,到目前为止 ,陕西蓝田灞河组共计发现哺乳动物化石 45种 ,蓝田组 2 0种。新的化石证据表明 ,灞河组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组合完全不同于典型意义上的保德三趾马动物群。大哺乳动物化石以灞河三趾马与贾氏三趾马为代表 ,牛科化石组合在种级甚至属级上有明显的区别。大量的陕西转角羚羊 ,小型的Protoryx、Dorcadoryx以及Ga  相似文献   

5.
记辽宁早第三纪一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长期以来,东北广大区域内未曾发现过第三纪哺乳动物化石.1984年,在吉林桦甸第一次发现了一个晚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地点(王伴月、李春田, 1990).1988年,辽河油田秦德荣同志将一件哺乳动物化石送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这是辽宁首次发现的第三纪哺乳动物化石.标本发现于辽宁沈阳以西大约37.5公里的大  相似文献   

6.
甘肃天祝松山第二地点中上新世小哺乳动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1980年夏作者在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松山公社处理人民来信过程中,在80007地点采得几块含化石骨片的红粘土结核标本。这些标本经室内水洗,从中获得一些零星但相当有意义的小哺乳动物化石材料。这些化石的发现不但对于早先记述的80006地点的小哺乳动物群作了进一步的充实,而且对更深入认识中国北方三趾马动物群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河北蔚县早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及其在地层划分上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蔚县东陡壁早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地点所发现的化石,虽然数量和种类不多,但有一些比较原始的类型。这些第三纪晚期的残留属一直延续生存到第四纪初,并作为第四纪早期哺乳动物群的重要成员。这些新材料的发现,对泥河湾动物群是一个新的补充,并可作为泥河湾地区早更新世地层进一步划分和对比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啮齿类是目前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哺乳动物类群,第三纪早期在地球上出现。由于它适应性广,繁殖力强和演化速度快,分布广,化石数量多,在生物地层对比、哺乳动物演化及动物地理区系的划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颇受地层学家、古脊椎动物学家、进化生物学家以及动物地理学家的青睐。中国啮齿类化石的研究历史较长,发现材料与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1927年,我国已故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杨钟健先生发表了《中国北方的啮齿类化石》OosslleNagetlereausNord-China),对当时中国北方发现的啮齿类化石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近百年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发现了丰富的新近纪哺乳动物化石,命名和描述了10余个哺乳动物群,其时代跨越早中新世至早上新世。它们已经成为建立中国北方新近纪哺乳动物生物年代地层框架的重要依据。早在1959年中苏古生物联合考察过程中就已经发现土城子地区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但这些化石以大–中型哺乳动物为主,缺乏小哺乳动物。土城子动物群的构成和其在中国北方新近纪哺乳动物年代地层框架中的位置长期以来不是特别明确。报道了在土城子新发现的6种小哺乳动物化石。根据Lophocricetus grabaui–Sinocricetus zdanskyi–Prosiphneus licenti–Hansdebruijnia pusilla–Moschus grandaevus的组合特点,认为土城子动物群的年代应该可以很好地约束在晚中新世(或者保德期)的晚期。土城子动物群明显比内蒙古的宝格达乌拉动物群要进步一些,与二登图动物群非常相似,时代上晚于前者,略早于后者。依据动物群整体面貌,推测在晚中新世晚期土城子地区存在森林和草原混合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辽宁营口金牛山发现的第四纪哺乳动物群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前,东北更新世地层与哺乳动物化石的研究,成果甚少,辽宁省几无报道。解放后,在这方面的研究有所进展。1957年,周明镇和薛祥煦记述了建平和康平发现的更新世晚期的动物化石;《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志》(1958)一书,记述的主要是吉林榆树发现的材料,也提到辽宁的某些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1964年,丁梦麟等对朝阳-赤峰间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作了报道,并探讨了这一地区的第四纪地层划分的问题。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辽宁省古人类、旧石器文化和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的研究出现了崭新面貌,改变了东北地区无可靠的旧石器文化的局面,部分研究论文已经发表。在这些文  相似文献   

11.
安徽潜山、宣城古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古新世哺乳动物化石是十分稀少和非常珍贵的。长期以来,世界上也只有少数国家的为数不多的地点发现过古新世地层与哺乳动物化石。解放后,在我国广大地质古生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先后在广东、新疆、湖南、江西、安徽和内蒙等地发现了分布相当广泛的古新世陆相沉积物和哺乳动物化石。这些发现不仅填补了我国新生代地层的这一空白,开拓了哺乳类化石研究的新篇章为研究哺乳类起源、发展、迁徙提供了可贵的资料,同时,对中、新生代地层时代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汪清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内。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过去在汪清从未发现过,但在延边其它县境曾有过零星发现,并由日本德永重康、直良信夫进行过研究和报导(1934)。1957年和1960年,李虎男同志先后两次在汪清发现了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延边大学、延边博物馆筹备处分别收藏和陈列了这些标本;笔者在1960年以后,又曾几次到化石地点作了调查。由于本地区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过去一直研究的很少,这一发现很值得记述报导。  相似文献   

13.
过去40年,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陆相新近纪化石地点中应用了筛选技术,采集到大量标本,这些发现迅速填补着晚新生代动物群演替和生物年代学认识的空白。在把孤立的化石组合按时代先后进行排序和建立动物群序列框架中,小哺乳动物的发现和研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报道了另一个产自哈拉津胡舒地点的晚中新世动物群,这个动物群再次展示了蒙古高原上令人"叹为观止"的化石种类和丰度。新地点位于该地区的最北部,并为玄武岩所覆盖,产出的标本计有7000余件,代表大、小哺乳动物达63种。虽然这一动物群混杂了少量下部层位的属种,但它不失为内蒙古中部地区一个较为真实地反映晚中新世小哺乳动物组成和生态环境的动物群。初步分析表明,哈拉津胡舒动物群属中国陆生哺乳动物年代的晚中新世早期的灞河期,可能比阿木乌苏动物群稍晚,但比沙拉动物群略早。  相似文献   

14.
英国韦尔士和塞文湾的古老裂隙地层,是国际古生物界瞩目之地。这些地点提供了进化记录中最早的哺乳动物化石良好的证据。威尔士附近萨默塞特的新发现,更增加了这一地区的声望,英国可能是现在已知最早的化石哺乳动物产地。最早的哺乳动物是小型兽类,大小与现生的鼩鼱或老鼠相近似。它们大约生活在二亿二千万至二亿年前的中生代,接近三叠纪和侏罗纪的分界时期。虽然只发现一些残破的骨骼的单个牙齿,但南威尔士  相似文献   

15.
许家窑遗址1977年出土的人类化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1976年,在许家窑遗址发掘获得9件人类化石、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和石器。这些遗骸和遗物已由贾兰坡教授等进行了研究和报道(1979)。1977年7—9月,我们对许家窑遗址又作了进一步发掘,共获得人类化石8件及大量的石器和骨器,还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本文仅对1977年发现的人类化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首次报道了伊朗西北部 Varzeghan 附近发现的大型哺乳动物化石,材料包括三趾马和恐象。根据个体大小和形态特征,将三趾马标本暂时分为一个小至中型类似 Hipparion moldavicum 的种和一个中至大型类似 H. prostylum 或 H. dietrichi 的种。Deinotherium giganteum 也出现于这一地区。依据与其他晚中新世地点哺乳动物化石的对比,这些新化石地点的时代推测为吐洛里期( Turolian) 中期或相当于欧洲哺乳动物带的 MN12。  相似文献   

17.
广西柳州笔架山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柳州市郊笔架山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是1972年5月柳州钢铁厂工人开采石料时,在一个山洞中发现的。柳州市革命委员会对此发现,甚为重视,当即派市博物馆易光远前往现场了解。同年7月,我们在钢铁厂领导和工人同志的热情支持和协助下,在产化石地点作了发掘,采集了一批哺乳动物和少量龟类化石,这些材料对阐明华南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14~2015年在江西萍乡上栗县长平乡发现的杨家湾哺乳动物化石点,是江西省为数不多的更新世化石点中出土化石最为丰富多样的:目前已在杨家湾1号洞发现数千件哺乳动物牙齿化石,初步鉴定出40个属种;在化石数量上,野猪占绝对优势,其它常见种类还有鹿类、豪猪、黑熊、小型食肉类、鬣羚、水牛、犀牛及猴类等,而长鼻类及貘相对较少;在本地区同时代化石点中,猴类化石最丰富,食肉类属种也更多样。灭绝种类有巴氏大熊猫、最后斑鬣狗、德氏狸、剑齿象及巨貘等。从动物群组合来看,杨家湾1号洞与湖南道县福岩洞古人类化石点最为相似,其时代也应当属于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19.
王大锐 《化石》2007,(2):20-21
以前的古生物化石证据使人们相信,蝙蝠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具有飞行能力的哺乳动物,虽然不少科学家对此持怀疑态度。2006年,我国古生物学家经过实地考察和研究,在内蒙古的宁城地区中生代地层中发现了一件几乎完整的生着翼膜的哺乳动物化石。科学家给它起了个十分贴切的名字——翔兽——它是目前已知的地球上最早的会飞翔的哺乳动物。毫无疑问,翔兽的发现把哺乳动物的飞翔历史足足提前了7000万年!“化石宝库”里的新发现由于气候、独特的地质背景、以及尚不为人知的特殊原因使得蒙古高原成为古生物学家们梦寐以求的寻找化石的“风水宝地”,那…  相似文献   

20.
这里记述的丘齿鼷鹿(Dorcabune)的材料是我国广西柳城楞寨山硝岩洞(由于出产大量的巨猿化石又称“巨猿洞”)中采集的偶蹄类化石的一部分。丘齿鼷鹿的材料,(?)在巨猿洞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中数量甚少,仅发现了十个牙齿,它的发现对我国第四纪哺乳动物的研究,特别是对柳城巨猿洞动物群的性质的确定以及地层对比,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