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石》2016,(3):78-79
正最早的类人猿化石形成于4500万年前的亚洲。但人类为何起源于非洲,而不是亚洲?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倪喜军研究员和他的科研团队通过研究了新发现于我国西南部的灵长类化石后找到一种可能的答案,即3400万年前全球气候急剧变冷导致亚洲的  相似文献   

2.
赵凌霞 《人类学学报》2003,22(3):200-200
亚洲的广大地区是许多现生灵长类 (包括猩猩、长臂猿、猕猴、疣猴、眼镜猴、瘦猴等 )和化石灵长类的主要栖息地。近年来在亚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 (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泰国等 )不断地发现第三纪灵长类化石新材料。为了促进亚洲地区第三纪灵长类演化的系统研究 ,及时了解亚洲地区灵长类化石的最新发现和研究动态 ,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 ,2 0 0 3年 1月 2 0 - 2 2日 ,由日本科技文教部主办、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组织的“亚洲第三纪灵长类演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日本爱知县犬山市召开 ,应邀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 40余位 ,分别来…  相似文献   

3.
胡荣  赵凌霞 《人类学学报》2015,34(3):404-416
华南和东南亚发现大量更新世的猩猩牙齿化石。本研究应用CT扫描三维重建的技术方法研究了广西更新世化石猩猩牙齿釉质厚度,并与现生类人猿、现代人、化石类人猿以及早期人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广西猩猩同类牙齿的釉质厚度与牙齿大小相关性很小;臼齿和前臼齿釉质厚度在上下颌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来自广西不同地区的猩猩化石牙釉质厚度无显著差异。与早期人科成员相比,广西猩猩的牙釉质相对较薄,平均与相对釉质厚度值都明显小于南方古猿、傍人。与早期人属相比,小于直立人、尼人以及非洲和欧洲的早期人属化石。与现代人和现生灵长类相比,广西化石猩猩釉质厚度明显大于大部分猴类和非洲大猿;平均釉质厚度稍大于现生猩猩,而与现代人更为接近;相对釉质厚度小于现代人,而与现生猩猩差异不大,都属于偏厚型釉质。本文讨论了釉质厚度与系统分类演化、食性适应的相关问题,作者推测釉质厚度可能是物种的特征属性,与牙齿功能适应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4.
步氏巨猿(Gigantopithecus blacki)是更新世时期生活于我国华南地区的一种超大型猿类, 它的体态特征和演化分类倍受关注。牙齿釉质厚度在探讨灵长类食性、环境适应以及系统演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显微CT技术构建18颗巨猿臼齿虚拟模型, 测量其釉质厚度。将巨猿釉质厚度与现代人、现生类人猿、古人类、中新世古猿及其他现生灵长类进行比较, 从牙齿釉质厚度探讨巨猿的食性适应和系统演化问题。结果发现巨猿的实测釉质厚度是目前所有已知现生和化石灵长类中最厚的, 只有傍人、南非早期人属及奥兰诺古猿三种化石灵长类与之接近; 如果考虑不同物种牙齿与身体大小的关联因素, 相对釉质厚度指数显示巨猿属于"厚"釉质类型, 但非"超厚"类型, 低于奥兰诺古猿、傍人、南非早期人属; 巨猿与某些中新世古猿 (如原康修尔猿尼安萨种、非洲古猿)、南方古猿、东非早期人属、亚洲直立人以及现代人、现生卷尾猴的相对釉质厚度指数相近。巨猿的厚釉质特征与其食性和环境适应密切相关, 使得牙齿具有非常强的抗磨损功能, 能够适应长时间的咀嚼和研磨食物。从釉质厚度的系统演化角度推测, 厚釉质应该是人类祖先的特征性状, 巨猿有可能是早期人类支系演化过程中的一个特化旁支, 同时也不排除巨猿是从某种具有厚釉质的中新世古猿旁支平行演化而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我国华南地区不断有猩猩类牙齿化石的发现,这些材料对于研究东亚地区大型类人猿的演化、灭绝及其环境变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猩猩类牙齿化石的测量和统计分析,结合形态学研究,尝试探讨它们的分类学意义及演化趋势等.经过分析比较得出以下认识:我国更新世猩猩与印尼的亚化石猩猩和现生猩猩在颊侧牙齿大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依次呈减小趋势.在形态特征方面,亦存在一些明显差别.据此认为我国更新世猩猩建立魏氏亚种(Pongo pygmaeus weidenreichi)的观点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长翅目昆虫在地史纪录上可以追溯到早二叠纪,是全变态昆虫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截至目前,29篇关于中国长翅目昆虫化石分类的论著发表,共描述我国长翅目昆虫化石11科28属51种,这些化石分布于从三叠纪到白垩纪的不同地层中.本文通过图表提供了我国已发现的长翅目化石名录并介绍了其分布和年代,回顾了我国长翅目昆虫化石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一些分类存在的问题,简要慨述了长翅目中一些科的起源与演化以及长翅目与其它全变态昆虫的关系.我国长翅目化石种类丰富,但在基础分类、系统演化方面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因而许多工作甚至最基础的分类工作亟待开展.  相似文献   

7.
手的动脉弓是适应于手在局部受压迫时保证血流畅通的结构,它使血液均匀分布于手指,并与局部温度调节有密切关系。此项研究对于了解灵长类手的动脉弓演化以及对外科解剖学的研究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首次报导金丝猴手的动脉弓。在解剖过的三种金猴的10只手中,6只手存在掌浅弓,而掌深弓是恒定存在的。由此看来,金丝猴手的动脉弓似更接近于类人猿,而不同于其它旧大陆猴。文中还与猴科以上的灵长类有关代表种类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手的动脉弓是适应于手在局部受压迫时保证血流畅通的结构,它使血液均匀分布于手指,并与局部温度调节有密切关系。此项研究对于了解灵长类手的动脉弓演化以及对外科解剖学的研究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首次报导金丝猴手的动脉弓。在解剖过的三种金丝猴的10只手中,6只手存在掌浅弓,而掌浅弓是恒定存在的。由此看来,金丝猴的动脉弓似更接近于类人猿,而不同于其它旧大陆猴。文中还与猴科以上的灵长类有关代表种类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一个国际科研小组报告称,通过最新研究他们发现,尽管没有工作、婚姻和房贷等方面的压力,但黑猩猩或猩猩与人类一样会经历"中年危机",幸福感处于一生中最低。心理学家、灵长类动物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等近日对多个国家的508只类人猿的幸福感、精神状态等进行  相似文献   

10.
冲突后行为(post-conflict behavior)在非人灵长类中普遍存在。通过对旧大陆灵长类和类人猿的冲突后行为的观察,人们早期主要关注其和解行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近些年来则对转向攻击行为、安慰行为和替代和解行为等其他冲突后行为也多有涉猎。目前主要应用匹配控制观察法来研究灵长类的冲突后行为,发现不同的物种往往有不同的冲突后行为模式,她们的统治风格、亲豫关系、等级地位远近及冲突起因等因素会对冲突后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发现不同的冲突后行为模式具有不同的功能,并且提出了社会认知、社会约束和关系价值假说。  相似文献   

11.
开展非人灵长类的基因组学研究不仅能够深入探究其演化与适应的分子机制,同时有助于非人灵长类遗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近年来,由于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非人灵长类基因组学的相关研究,特别是有关其适应性演化方面的研究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此,本文对非人灵长类基因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分析和探讨了目前非人灵长类适应性演化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本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非人灵长类的基因组学研究及其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一项新的研究,人类的智齿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在缩小,可能的原因是人类对工具的使用使得尖利的牙齿变得不那么必要。该研究还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不同的人类化石、类人化石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关研究发表在《Nature》上。尽管现代人类是人类族谱唯一的幸存者,其他物种曾经也在地球上生活过。由于人类祖先或者类人猿的化石都非常有限,这使得确定不同类人猿物种间的亲缘关系还存在着很大困难。牙齿是最经常被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因为它们是人体中坚硬的部分。该研究作者之一、澳大利亚墨尔  相似文献   

13.
埃迪卡拉纪末期的化石生物群是研究动物矿化起源和演化的直接证据来源,但是该段地史时期古生物资料的匮乏导致对这些重大演化历史的认识仍然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寻找更多的化石材料以及更多的化石类群是深化研究该段生命演化史的唯一途径。本文报道了陕南宁强圆宝山剖面发现的埃迪卡拉纪末期管状化石新材料。新发现的化石产于灯影组顶部,位于寒武纪早期Anabarites trisulcatus-Protohertzina anabarica组合带之下。目前发现的化石类型主要包括Cloudina hartmannae Germs 1972、C.ningqiangensis Caiet al., 2017和Multiconotubus chinensis Caiet al., 2017,此外还有一些与寒武纪早期化石形态相似的管状化石。这些化石材料的发现扩大了埃迪卡拉纪末期化石生物群的多样性以及古地理分布范围,为研究矿化动物群在该段地史时期的演化历史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刘武 《人类学学报》2020,39(4):509-510
<正>作为人类学的一个分支,生物人类学或体质人类学在研究人类起源与演化、现代人群形成与分化、现代人群体质特征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领域的研究含括古人类化石、灵长类化石、现生灵长类、考古遗址出土的古代人群遗骸、现代人群体质特征、古人类及现生人类遗传信息、以及相关的古代人群健康、食物构成、环境适应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金丝猴的三个种群作系统解剖的基础上,与其他灵长类以及金丝猴的三个种群之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金丝猴与其他灵长类进行比较的44个项目中,金丝猴特有者9项;与叶猴相同而与其他灵长类不同者4项;与疣猴类的共同特征9项;与叶猴、类人猿和人相似而为其他猴类所不具备的特征有5项;与类人猿和人相似而为叶猴和其他猴类所不具备的特征有17项。因此,我们认为金丝猴的地位在叶猴之上,是猴超科(Cercopithecoidea) 中最进化的一个属,在灵长类系统发育中处于猴类与猿类之间的中间地位。在金丝猴三个种群之间互异比较中,相互不同的特征均超过60%,似乎完全有理由把它分立为三个种。  相似文献   

16.
第14届国际灵长类大会于1992年8月16日~21日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召开。出席大会的1200人来自42个国家。此次大会分46个专题组,包括灵长类的解剖、行为、生态、生理及饲养、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是现生的和化石灵长类各领域研究的一次较为全面的学术交流会。化石灵长类方面有“近年来非人形人猿超科的新发现及研究成果”和“老第三纪灵长类的进化”两个专题。中国近年来人猿超科的发现与  相似文献   

17.
邓涛 《人类学学报》2022,(4):I0001-I0001
1982年8月,吴汝康、吴新智两位先生创办《人类学学报》,至今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作为以人类自身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100余年的历史;其内容涉及人类、人类祖先以及人类近亲的灵长类的生物学、演化、行为、文化等特征或规律;相关研究人员分散在不同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因周口店发掘与研究建立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是中国古人类学及整个古脊椎动物演化研究的中心。与人类起源与演化相关的古人类化石研究、旧石器考古研究以及相关的体质人类学及灵长类研究一直是古脊椎所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灵长类近节指趾骨的弯曲程度被认为是树栖性和悬垂位移行为的一个重要指标。几何形态测量学—多项式曲线拟合法(GM-PCF)提供了一种更加精准的指趾骨弯曲程度的定量化指标,以剔除指趾骨大小因素之后的标准化曲线高度(NPCH)作为其弯曲程度的指标,配合指趾骨的曲线长度,可以更加全面地定量分析灵长类指趾骨弯曲程度与位移行为的对应关系。尤其是涵盖灵长类大部分位移行为方式的15个类群、328个个体、5000余件指趾骨的参考样本,基本可以满足各种化石灵长类指趾骨弯曲程度分析和位移行为方式重建的需求。本文总结了发现有完整第II-V近节指趾骨化石材料的人猿超科成员的颅后骨骼形态适应及位移行为的重建,并运用GM-PCF对这些指趾骨化石的弯曲程度进行了对比分析,以通过指趾骨弯曲程度重建人猿超科成员的位移行为适应,并可为这些人猿超科成员位移行为的完整演化图景增加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南非发现德里默伦类人猿遗址化石搜寻者发现了一猿人遗骸的坑穴,这可能会使人清楚地了解100万年以前,地球上的非洲南部和东部直立行走的类人猿之间的联系。这一遗址是50年来南非最重要的发现,研究进化的专家希望这能大大有助于他们了解人类出现以前的猿人,特别是...  相似文献   

20.
声音通讯是非人灵长类研究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有助于了解非人灵长类的社会行为、个体关系、行为进化和社会演化等,甚至对探究人类语言起源和进化等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非人灵长类声音通讯的研究内容、影响因素和研究方法等进行了梳理,探讨非人灵长类声音通讯研究的前景和展望,旨在进一步推动国内非人灵长类声音通讯研究的深入,同时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