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缕梅科(广义)的叶结构及分类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金缕梅科(广义)Hamamelidaceae包括29属,约140种。 此科的化石出现得较早,是双子叶植物中的一个比较古老的科。 本文的目的是系统研究此科透明叶的各种性状特征,并检验它们是否具有分类学意义。 本文研究了金缕梅科29属、60余种的叶的各种性状在科内的分布及演化趋势,并根据这方面的证据对此科的分类提出一些修正意见,系统描述部分介绍了金缕梅科各属叶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2.
金缕梅科有27属140余种,虽然种类不多,科的特征却不易掌握。该科植物不像蔷薇科、豆科、十字花科等习见科那样,一看就能认出八九分来。笔者在野外观察过一些金缕梅科的种类,通过反复对比它们的共性,参考有关文献才略知其一二。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金缕梅科马蹄荷属及其各种植物的拉丁学名和异名进行了考证,确认Exbucklandia R. W. Brown是该属有效的拉丁学名,Bucklandia R. Brown et Griff. 和Symingtonia Steenis作为异名。  相似文献   

4.
作为对英文版《Flora of China》金缕梅科的分类学修订结果,本文提出了10个新异名,其中蕈树属Altingia Noronha、金缕梅属Hamamelis Linn.、红花荷属Rhodoleia Champ.各一个新异名,蚊母树属Distylium Sieb.et Zucc.3个新异名,半枫荷属Semiliquidambar Chang 4个新异名,并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金缕梅科系统发育的古孢粉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系统描述了现代金缕梅科中主要属的花粉形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孢粉学的资料探讨 了金缕梅科的系统分类及其演化规律。 文中还详细记述了金缕梅科中化石花粉的形态、出现的地质时代及分布;并进一步探讨了金缕梅科的地质演进历史。文章认为.早白垩世时期为金缕梅科的发生期,晚白垩世为金缕梅科的发展期。在这一时期金缕梅科中的主要属——金缕梅属Hamamelis、蜡瓣花属Corylopsis,弗特吉属Fothergilla均已出现。被子植物第一次在植物界中占据优势。进入早第三纪时期金缕梅科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花粉形态由三沟型演进出散孔型。最后,本文通过对金缕梅科孢粉形态学的研究和生物地层学的研究,详细的论述了金缕梅科演化的古孢粉学证据。文章认为金缕梅目可能由棒纹粉(Clavatipollenites)直接演进而来,而后再演进金缕梅科中其他各属种。文中还根据孢粉形态学的分析和孢粉生物地层学的研究,提出金缕梅科中的枫香属Liquidambar是和金缕梅科中的主要类群(三沟型)完全不同的两个类群,从而同意枫香属应当从金缕梅科中独立出来,另建立一个阿丁枫科Altingiaceae。  相似文献   

6.
对金缕梅科现代分类系统的评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进一步研究金缕梅科的系统与进化,作者详细介绍了该科的分类历史及各个分类系统;根据现代植物系统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着重对金缕梅科的5个现代主要分类系统,Harms(1930),张宏达(1973,1979),Bogleetal.(1980),Endress(1989)和李建华(Li,1997)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和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李建华的分类系统有一定合理性,但他对个别属的处理和族的划分仍有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7.
安徽黄精属(Polygonatum)植物叶表皮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郑艳  王洋  周海滨  徐如松  李阿山  张定成   《广西植物》1999,19(3):263-266+294
利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安徽省黄精属9种植物的叶表皮;统计并测量了气孔类型、气孔大小、气孔密度及气孔指数等;描述了表皮角质膜、蜡质纹饰、气孔的形状及气孔外拱盖等有关特征。结果表明:黄精属植物叶表皮气孔器类型属只有2个保卫细胞而无任何副卫细胞的单子叶植物气孔器类型。气孔的某些特征,如气孔器类型、气孔器分布特征、表皮细胞形状及垂周壁式样、角质层及蜡质纹饰等在种间差异不大,可作种间区别的次级特征用。  相似文献   

8.
金缕梅科的种子形态学及其系统学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在属级水平上观察了金缕梅科全部6亚科中的21属41种1变种植物的种子特征,结果表明:该科的种子形状、颜色、大小及种脐特征在各亚科中有差异(除了双花木亚科与金缕梅亚科的大多数属是一致的)可作为区分亚科的特征之一。根据种皮的特征,可划分为5类:(1)种皮平滑或仅在边缘部分具条纹状纹饰(双花木亚科及金缕梅亚科中大部分属);(2)种皮具条纹状纹饰,条纹有波浪加厚或升高(马蹄荷亚科);(3)种皮具瘤状纹饰或具条纹和瘤状相间排列的纹饰(红花荷亚科);(4)种皮具条一网状纹饰(壳菜果亚科);(5)种皮具网状纹饰(枫香亚科)。种皮纹饰对亚科的划分具有一定意义。此外,还详细观察了该科的种皮结构,确认金缕梅科的种皮由外种皮及内种皮构成,而外种皮又进一步划分为外层、中层和内层,种皮各层的细胞层数对该科的分类价值不大。研究结果还表明:枫香亚科的种子特征明显不同于该科的其它成员。关于枫香亚科的系统位置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毛茛科铁线莲属的叶表皮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英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 ,较全面地观察了铁线莲属 (Clematis)植物和邻近类群的叶表皮特征 ,并对其系统学意义进行了讨论。在光学显微镜下 ,观察了铁线莲属 12组 6 3种 5变种及其同族邻近类群 3属 9种 ;在扫描电镜下 ,观察了铁线莲属 7组 2 7种 2变种及其邻近类群 2属 6种植物的成熟叶表皮细胞及气孔器的特征。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叶表皮细胞形状 (表面观 )为多边形、不规则形 ,垂周壁式样为较平直、浅波状和波状 ,气孔器普遍存在于下表皮 ,少数种的上表皮也有分布 ,其类型均为无规则型。在扫描电镜下可见 :叶片通常具有条纹或有颗粒状或鳞片状附属物 ,气孔器外拱盖内缘通常为浅波状或近平滑。在黄花铁线莲组 (sect.Meclatis (Spach)Tamura)和灌木铁线莲组 (sect.FruticellaTamura)中 ,叶表皮具有双面气孔器的特征对于组下亚组的划分有一定意义。并且叶表皮特征对于一些种的分类学处理也有一定的价值 ,同时也为属下组间的系统进化关系提供了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0.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较全面地观察了铁线莲属(Clematis)植物和邻近类群和叶表皮特征,并对其系统学意义进行了讨论。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铁线莲属12组63种5变种及其同族邻近类群3属9种;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铁线莲属7组27种2变种及其邻近类群2属6种植物的成熟叶表皮细胞及气孔器的特征,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叶表皮细胞形状(表面观)为多边形、不规则形,垂周壁式样为较平直,浅波状和波状,气孔器普遍存在于下表皮,少数种的上表皮也有分布,其类型均为无规则型,在扫描电镜下可见:叶片通常具有条纹或有颗粒状或鳞片状附属物,气孔器外拱盖内缘通常为浅波状或近平滑。在黄花铁线莲组(sect.Meclatis(Spach)Tamura)和灌木铁线莲组(sect.Fruticella Tamura)中,叶表皮具有双面气孔器的特征对于组下亚组的划分有一定意义。并且叶表皮特征对于一些种的分类学处理也有一定的价值,同时也为属下组间的系统进化关系提供了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1.
金缕梅科一新组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缕梅科一新组合郝日明魏宏图(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210014)ANEWCOMBINATIONOFHAMAMELIDACEAEHAORiMingWEIHongTu(InstituteofBotany,JiangsuProvincean...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云南省独龙江地区的特有植物俅江蜡瓣花(金缕梅科)的习性及生境进行了观察,详细地补充描述了该种植物的花序及花部的外部形态特征,确认该种不同于中华蜡瓣花和西域蜡瓣花。中华蜡瓣花的花序较短,长3~5 cm,常具花10~25朵,退化雄蕊5,鳞片状,稍2浅裂,裂片顶端较尖,花柱长6~7mm;而俅江蜡瓣花的花序较长,长3~8cm,常具花20~40余朵,退化雄蕊5,红色,2全裂至基部,裂片10,棍棒状,长o.5~o,6mm,顶端钝,花柱很短,长1.5~2.omm而明显不同于前者。中华蜡瓣花广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及贵州等地,而俅江蜡瓣花则仅局限地分布于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地区的中海拔山地。因此,我们支持将俅江蜡瓣花作为一独立的种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金缕梅科:地理分布、化石历史和起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文利用系统发育与地理分布相结合的方法,探讨金缕梅科各属植物的系统位置和分布式样,并结合化石、古地理及古气候等证据,讨论该科的分布中心,可能的起源时间和地点以及现代分布式样形成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全世界金缕梅科植物共30属144种,间断分布于亚洲西部、东部、东南部,非洲东部、南部,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东北部以及中美洲和北美洲的东南部,欧洲和南美洲尚无现代类群分布的记载。它基本上是一个热带和亚热带山地分布的科。通过对该科30个属的系统位置及其分布式样的分析,将金缕梅科属的分布归纳为:A.热带分布类型(18属),包括(1)热带亚洲分布(11属),(2)热带中美洲分布(2属),(3)热带非洲分布(2属),(4)热带大洋洲分布(3属),B.温带分布类型(12属),包括(5)东亚分布(7属),(6)西亚分布(2属),(7)西亚-东亚-北美间断分布(1属),(8)东亚-北美间断分布(1属),(9)北美分布(1属)。东亚区南部到印度支那区北部(即中国长江以南至中南半岛北部地区)是它的现代分布区中心;根据化石证据、原始类型分布和外类群分布分析,提出该科植物起源于劳亚古陆,并曾经有一个很长的白垩纪历史,至少在早白垩纪金缕梅科植物的先驱就已经出现。最后,从地质和气候的变迁等方面探讨了金缕梅科现代分布区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湖北八角莲属植物叶表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檗科(Berberidaceae)八角莲属(Dysosma)为我国特有属植物,全国共有7个种,多分布在亚热带区域。湖北有4个种,其中一个为内定种,民间大多作药用,具有清热解毒、抗毒蛇咬伤之功效。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属植物有抗癌活性,特别是用于治疗食道癌、子宫癌。近20年来,叶表皮性状用于种间或属间分类及系统关系的探讨,对科以上分类单元系统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八角莲属的某些种叶片形态很相似,在无花的情况下很难区分。关于八角莲属  相似文献   

15.
中国柴胡属植物叶表皮特征及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我国柴胡属(Bupleurum L.)13种(含1变种)植物的叶表皮进行了观察,首次报道了它们的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除了大叶柴胡(B.longiradiatum Turczaninow)气孔器仅存在于下表皮,其余12种柴胡的上、下表皮都存在气孔器,气孔器类型包括不规则型和不等型两种。叶表皮细胞形状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型,垂周壁式样可区分为平直一弓形、浅波状。保卫细胞壁加厚明显,极端联合形成极层结构。在扫描电镜下,气孔器内陷于表皮细胞间。角质膜条纹状,有的条纹隆起,有的条纹上附有蜡质胶状分泌物和鳞片。光镜和电镜下叶表皮柴胡属微形态表现出相当高的多态性;而在特定的分类群中,又表现为高度的一致性,为种间分类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天南星科叶表皮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天南星科18属27种及菖蒲科1属1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观察,同时用扫描电镜对具代表性的14种植物作了研究,结果显示:天南星科气孔类型变异较大,有不规则型,辐射型,平列型,胞环型及平列型和胞环型间的过渡类型,副卫细胞数目0-12个;表皮细胞长宽近相等,平周壁具条纹或否,垂周壁平直,弧形或波浪形,虽然气孔类型对天南星科分类上的意义不大,但与表皮细胞垂周壁形状,副卫细胞角质层纹饰等特征相结合对种间分类有一定意义,天南星科与菖蒲科叶表皮微形态明显不同,从而支持菖蒲属从天南星科中分出另立为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利用ArcGIS软件制作以县为单元的中国金缕梅科植物属的空间分布图,并从图中提取每个属的斑块个数、面积及周长,计算斑块的形状指数、最大斑块指数、Simpson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定量分析中国金缕梅科植物各属的空间分布区特点,为金缕梅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结果 表明:(1)山铜材属、银缕梅...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8属16种植物的叶表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为金星蕨科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分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16种金星蕨科植物的叶片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型,表皮细胞垂周壁大多呈深波状。(2)气孔为下生型,多呈椭圆形;共观察到6种气孔器类型(极细胞型、腋下细胞型、聚合极细胞型、聚腋下细胞型、不规则型和聚围绕细胞型),每种植物具2~5种不同类型的气孔器。(3)金星蕨科8属植物在表皮细胞大小、垂周壁形状、气孔大小和形状、气孔密度、气孔指数和气孔器类型上存在一定的属间差异。  相似文献   

19.
王玉国  韦发南   《广西植物》2000,20(3):228-231+192
在扫描电镜下对药用植物苦丁茶 (Ilex kudingcha C.J.Tseng)与 4个近缘种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这些材料的叶表皮仅远轴面有气孔器存在 ,气孔圆形至椭圆形 ,气孔外拱盖表面多平滑 ,拱盖内缘近平滑 ,浅波状或波状 ,外缘角质膜在气孔周围呈环形包着气孔。但各种间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有一定的分类鉴定意义。本研究结果支持将五棱苦丁茶 (I.pentagona S.K.Chen,Y.X.Feng et C.F.L iang)从苦丁茶中独立出来建立一新种 ,但因苦丁茶具有 2种类型气孔器外缘角质膜排列 ,而不支持对扣树 (I.kaushue S.Y.Hu)与苦丁茶的合并  相似文献   

20.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较全面地观察了铁线莲属(Clematis)植物和邻近类群的叶表皮特征,并对其系统学意义进行了讨论.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铁线莲属12组63种5变种及其同族邻近类群3属9种;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铁线莲属7组27种2变种及其邻近类群2属6种植物的成熟叶表皮细胞及气孔器的特征.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叶表皮细胞形状(表面观)为多边形、不规则形,垂周壁式样为较平直、浅波状和波状,气孔器普遍存在于下表皮,少数种的上表皮也有分布,其类型均为无规则型.在扫描电镜下可见:叶片通常具有条纹或有颗粒状或鳞片状附属物,气孔器外拱盖内缘通常为浅波状或近平滑.在黄花铁线莲组(sect. Meclatis (Spach) Tamura)和灌木铁线莲组(sect. Fruticella Tamura)中,叶表皮具有双面气孔器的特征对于组下亚组的划分有一定意义.并且叶表皮特征对于一些种的分类学处理也有一定的价值,同时也为属下组间的系统进化关系提供了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