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膜表面补体调节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衰变加速因子(DAF)膜辅蛋白(MCP),CD59是细胞膜上存在的3种补体下调因子,它们可保护宿主细胞不受本身补体系统的损伤,在异种器官移植方面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本文讨论这3种因子的结构,特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3.
补体激活第三途径——凝集素途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MBL与C1q,MASP-1和MASP-2与Clr与Cls具有同源结构和功能,MBL与MASP-1,MASP-2组成类似C1的复合物,MBL识别相应糖结构后,MASP-1和MASP-2相继激活,裂解C4和C2生成C3转化酶C4b2b,活化MASP-1还直接裂解C3由此形成补体激活第三途径即凝集素途径,作为第一线天然免疫防御系统,该途径在种系进化,个体发育及病原体感染的早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衰变加速因子DAF是补体激活调节剂(RCA)家族中重要成员之一,在体内的存在形式有3种,分泌型DAF,跨膜型DAF和GPI锚链型DAF,DAF的分子结构,基因结构,合成及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的进展近颇为迅速,DAF分子的研究,使人们了解在细胞表面控制补全活性的分子基础,DAF基因克隆表达及转基因动物研制成功,为DAF的研究和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补体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补体系统的过度激活,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机体自身组织损伤。补体抑制剂是一类具有调节补体功能的调节蛋白,能够抑制补体过度激活,减轻机体的免疫损伤。将补体抑制剂应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但人们已经认识到补体的某些抑制物由于其特异性不强,可能会导致机体系统性的补体抑制,产生副作用。目前,通过利用具有靶向作用的补体抑制剂来抑制补体级联反应中特定蛋白的功能或干扰中性粒细胞同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等在许多动物模型中已获得了成功,其中有一些研究成果已经开始应用于临床。本文对补体调节蛋白家族中部分成员作为靶向补体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3,IRF-3)是调节Ⅰ型干扰素基因表达的关键转录因子,它的活化将影响IFN基因的表达。IRF-3的磷酸化受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及相关分子的调控。在有关的调控中,RIG-I/MDA-5-MAVS与IRF-3的活化关系较为密切,RIG-I/MDA-5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经中间蛋白质MAVS激活下游激酶复合体TBK1/IKKε,通过不同机制活化转录因子IRF-3。在此通路中,有TRAF3、NEMO、TRADD等分子参与,最近有研究发现,TRAF5、STING、WDR5亦参与调控,在调节IRF-3的活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IRF-3激活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病毒诱导机体产生先天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7.
当初在翻译the alternative pathway of complement activation这个术语时,译者对alternative的词意以及该途径的本质有认识上的误解,将其译成补体激活的替代途径。替代,是把一种物质或一种过程去置换另一种物质或另一种过程的意思。而alternative pathway则我行我素。它不替代其他反应,其它途径也不能替代它,所以谈不上什么替代。真正具有明确替代意义的英文单词是substitutive而非alternative。  相似文献   

8.
9.
糖类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是2001年发现的葡萄糖信号途径中的一个新的候选转录因子,在哺乳动物体内可结合到糖酵解和脂肪合成酶相关基因启动子区的糖类应答元件(ChRE)上,激活这些基因的转录,并与SREBP-1c协同作用,调节糖酵解和脂肪合成酶相关基因的表达。该文介绍ChREBP的基因结构、表达调控、活性调节、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等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用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筛从云南南部产的盂加拉眼镜蛇(Naja kaouthia)蛇毒中分离到一个高活性的抗补体因子(anticomplement factor)。它表现出较强的体内、体外抗补体活性,其抗补体活性的比活力为1515u/mg,纯化的抗补体因子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呈现一条带,经SDS-PAGE,确定其全分子量为149kD,还原性SDS-PAGE表明,它由3条多肽链共价结合而成,3条多肽链分子量分别为65.4kD、52.1kD和35.5kD。最小的一条多肽链在还原条件下呈现多态性,一般可见两条带(35.5kD和33.7kD)。过碘酸席夫试剂染色表明,其3条多肽链均含有糖。定量测定表明中性糖含量为1.78%,唾液酸含量为0.38%,其等电点为6.2。对其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它含有较多的酸性氨基酸,对其3条多肽链的N末端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1.
铁调素调节蛋白 (hemojuvelin,HJV) 是最近发现的一种重要的铁代谢调节蛋白. HJV基因突变是年轻型血色素沉着症 (Juvenile hemochromatosis,JH ) 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显示,HJV可能是一种极为重要的铁调素 (hepcidin) 表达的调节蛋白,通过参与铁调素表达的调节从而在铁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研究硬骨鱼类中补体活化调节因子的分子特征和功能,研究克隆了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CD46基因,对其分子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虹鳟CD46基因由10个外显子和9个内含子组成,cDNA序列全长2812 bp,编码317个氨基酸,蛋白序列由1个信号肽、4个SCR结构域、1个跨膜区和1个胞内区组成,预测分子量为33.9 kD。基因组共线性分析显示,虹鳟CD46基因位于16号染色体,其基因座在脊椎动物中具有保守的共线性。组织和白细胞亚群表达分析显示,虹鳟CD46基因在各种组织和白细胞亚群中均有表达。为了进一步阐明虹鳟CD46的免疫功能,研究原核表达纯化了标签蛋白GST和融合蛋白GST-CD46。溶血活性实验表明,与GST相比, GST-CD46能够显著抑制虹鳟血清对兔红细胞的溶血活性,且呈现剂量依赖效应,表明虹鳟CD46是补体活化的调节因子。此外,研究用HEK293T细胞过表达了GFP和GFP-CD46。细胞损伤实验显示,与GFP相比, GFP-CD46能够显著抑制虹鳟血清对HEK293T细胞的损伤,进一步表明虹鳟CD46是补体活化的调节因子,能够保护细...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双启动子构建含人补体调节蛋白DAF和MCP cDNA的双顺反子重组表达载体pcDNA3-DAFMCP-DP, 以磷酸钙沉淀法转染NIH3T3细胞, 用G418筛选获得NIH3T3 pcDNA3-DAFMCP-DP转化细胞。PCR实验结果显示人补体调节蛋白基因DAF和MCP整合在转化的异源细胞的染色体上。RT-PCR和Western blot印迹实验分别从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证实了人补体调节蛋白分子DAF和MCP在细胞系中皆获得同步表达。检测连续传代30次的NIH3T3 pcDNA3-DAFMCP-DP结果表明人DAF和MCP基因仍稳定整合在细胞基因组中, 并未随着传代而丢失, 为稳定的转双基因细胞系。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反应表明, pcDNA3-DAFMCP-DP转染细胞系由于DAF和MCP的共表达获得较DAF或MCP单一表达时更强的保护能力, 能更好地抑制人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的发生, 保护宿主细胞免受人补体的攻击。以上结果表明, DAF和MCP双基因重组表达载体实现了人补体调节蛋白基因高效转移和高水平共表达, 为获得表达多种人补体调节蛋白的理想供体提供了有效策略。而且共表达的DAF和MCP具有协同效应, 能更有效地阻止补体激活造成的细胞损伤, 在克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基因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Notch信号通路进化上非常保守,广泛表达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Notch信号通路由受体、配体、CSL-DNA结合蛋白等组成,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发现,Notch信号作为一个新型的代谢调节因子,在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稳态、脂肪肝、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就Notch信号在细胞的稳态及一些代谢性疾病中的调节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omplement-C1q/TNF-related protein,CTRP)是新近发现的一个脂肪因子超家族,目前已经发现有15个成员。CTRP家族成员结构与脂联素相似,均包含一个氨基末端的信号肽、一个短的可变结构域、一个胶原样结构域和一个羧基末端的球形结构域。目前研究表明CTRP家族成员参与调控机体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如糖脂代谢、炎症、软骨发生及发育、心肌保护、血管舒张等。本文将对CTRP家族各成员的组织分布、表达调控及主要生物学功能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乔滨  熊思东 《生命的化学》2003,23(5):358-361
纤维胶凝蛋白(ficolin)是一组存在于人、猪、小鼠和海鞘等动物体内,含有胶原样结构域和纤维蛋白原样结构域的糖蛋白。它们的分子结构相似。多形成寡聚体,其基因结构和氨基酸序列有一定的同源性。Ficolin与MBL的功能相似,识别并特异结合某些糖类,所以它们可能是一种重要的糖类模式识别分子。血清中的ficolin结合病原体表面的糖类配体后,通过调理吞噬作用及凝集素途径激活补体,是天然免疫中的效应分子。本文主要介绍了纤维胶凝蛋白(ficolin)的分子结构、生物学特性及其补体活化的凝集素途径。  相似文献   

18.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5(complement C1q/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protein15,CTRP15),又称肌联素(myonectin),是一种由骨骼肌分泌的肌肉因子。CTRP15的基因表达和血清水平受饮食和代谢状况、运动锻炼以及激素的调节。CTRP15可影响脂肪组织及肝脏的脂肪酸代谢,并与饥饿所致的肝自噬密切相关。最新研究发现它参与红细胞生成过程中铁代谢的调节,因而又被命名为erythroferrone。  相似文献   

19.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omplement-C1q/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protein 3,CTRP3)是2003年发现的脂肪因子,是CTRP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CTRP3在多种组织和细胞类型中均有表达,且在不同物种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随着近年来对其研究的深入,CTRP3的多种新功能被逐渐揭示。CTRP3不仅可以调节软骨细胞增殖及多种骨关节疾病,还对机体睾酮和脂肪因子的分泌、糖脂代谢、线粒体生物合成、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血管新生、血管钙化以及心室重塑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具有调节作用。本文重点综述了CTRP3的发现、基因和蛋白结构、表达调控以及生物学功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希望可以为CTRP3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的结构分类和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u YS  Huang BR 《生理科学进展》2005,36(3):215-219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是能够直接与激活的Gα亚基结合,显著刺激Gα亚基上的GTP酶活性,加速GTP水解,从而灭活或终止G蛋白信号的一组分子大小各异的多功能蛋白质家族。它们都共同拥有一个130个氨基酸的保守的RGS结构域,其功能是结合激活的Gα亚基,负调节G蛋白信号。许多RGS蛋白还拥有非RGS结构域,能够结合其它信号蛋白,从而整合和调节G蛋白信号之间以及G蛋白和其它信号系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