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大鼠8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均行脊髓左侧半切。研究组在损伤后72小时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2周、4周改良Tarlov评分。(2)研究组和对照组组织学变化。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2周、4周改良Tarlov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对照组在手术后8周提示脊髓空洞面积大、神经纤维稀疏,炎性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聚集,见图1。研究组在手术后8周提示脊髓周围炎症细胞和胶质细胞明显减少,有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结论:本次研究认为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抑制胶质瘢痕形成,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该文旨在比较人滑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synovi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hSMSCs)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的生物学性状.流式细胞仪鉴定hSMSCs和hUC-MSCs.比较两种间...  相似文献   

3.
干细胞治疗作为某些难治性疾病的新型治疗手段,在组织修复、自身免疫疾病和退行性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以裸鼠为动物模型,通过裸鼠皮下成瘤、克隆形成和端粒酶活性等试验,评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安全性,为干细胞用于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提供参考.裸鼠成瘤性试验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和试验组成瘤数均为0,阳性对照组成瘤数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放射性肠炎(RE)肠黏膜修复的途径。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将RE模型的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经尾静脉注射干细胞悬液1 mL(细胞浓度为1×106个/mL)]和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3 d),每组10只。每日观察两组大鼠的活动量、进食和进水量、体质量变化等。1周后处死大鼠获取小肠标本,HE染色观察肠黏膜的修复情况,电镜观察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小肠隐窝Bmi-1阳性干细胞增殖情况,采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对Bmi-1阳性细胞数量进行分析。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成功分离得到大鼠骨髓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CD29、CD90、CD34、CD45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98.6﹪、99.6﹪、0.56﹪、0.89﹪。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大鼠移植1周后,体质量增加(190.30 g ± 13.23 g比235.00 g±14.30 g);大鼠小肠黏膜上皮得到修复,绒毛高度增高(627.50 μm ± 40.55 μm比984.33 μm ± 61.80 μm);上皮细胞超微结构较完整、清晰,隐窝Bmi-1阳性干细胞增殖数量增多[(60.67±9.63)个/mm2比(87.33 ±5.47)个/m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骨髓MSCs能促进RE模型的大鼠肠黏膜的修复,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小肠隐窝干细胞的增殖发挥。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浓度IFN-α对体外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移行法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并进行干细胞表面抗原、成骨和成脂鉴定.向P3代hucMSCs加入不同浓度的IFN-αt,24小时后收集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CD49d、CD54、CD58、CD62p、CD62L、CD102及CD106等八种粘附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①生理状态下,CD106、CD62P、CD62L和CD102阳性表达率极低(均<1%),CD54表达最高,为41.58%,经FN-α干预后,CD102、CD106、CD62L、CD62p阳性表达率略有升高,但总体变化不明显(均<5%).②CD49d、CD54、CD58阳性表达率与IFN-α呈浓度依赖性,最高达(66.36± 2.48)%、(76.26±1.85)%、(47.78±0.44)%;CD44在浓度为3x 103U/ml时阳性表达率最高,为(49.81±3.25)%,且干预组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炎症因子IFN-α可显著提高hucMSCs表面CD54、CD58、CD44、CD49d的阳性表达率,但对CD102、CD106、CD62P和CD62L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超顺磁性纳米铁颗粒(superparamagnetic ironoxide particles,SPIO)体外标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及MRI成像示踪的可行性.方法:从人胎儿脐带中分离培养、扩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分别采用0 μg/ml,25μg/ml,50μg/ml浓度的SPIO标记0.5×106,1×106,2×106和10×106 HUCMSCs.普鲁士蓝染色和透射电镜鉴定细胞内铁颗粒情况,并用3.0T MR/离体扫描T1WI,T2WI,GRE/300序列成像,测定细胞群信号.结果:不同数量的HUCMSCs与0 μg/ml,25 μg/ml,50 μg/ml浓度的SP10共同培养18小时,普鲁士蓝染色发现标记的细胞随标记浓度的升高染色程度逐渐加深.透射电镜检查显示细胞内含致密铁颗粒.离体MRI不同序列测定不同浓度SPIO标记相同数量的细胞群,GRE/30°和T2WI测定的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别,501μg/ml与25μg/ml组分别与0μg/ml组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别(P<0.05);同一浓度SPIO标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信号强度与细胞数量有关(P<0.05).结论:SPIO可以标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应用MRI可以对其进行体外示踪和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于大鼠卵巢后存活的情况,为MSCs参与动物实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腺病毒介导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体外转染MSCs 48 h,于大鼠腹腔卵巢注射移植,于注射移植后1h及移植后3、7、21 d取材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SCs的存活情况。取材石蜡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移植细胞部位组织病理图像。结果 MSCs注射移植后3 d、7 d时GFP荧光表达较强,细胞轮廓清晰,与注射后1h平均吸光度值比较,移植后3、7 d检测荧光吸光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21 d时GFP荧光表达较弱,吸光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大鼠组织切片光镜下移植的MSCs细胞清晰可见,无急性排斥反应特征出现。结论 MSCs在大鼠腹腔卵巢移植,其与异种个体组织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足月剖腹产分娩新生儿脐带中分离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探讨其在体外促进SKOV3卵巢癌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的作用。方法:新鲜人脐带洗净后剥离动静脉及脐带外膜,得到脐带Wharton's胶。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纯化得到UC-MSCs细胞,光镜下观察UC-MSCs细胞的形态及贴壁生长情况。收集UC-MSCs细胞培养上清,加入SKOV3细胞共培养后,观察不同作用时间(12 h,24 h,36 h,48 h,60 h,72 h)其体外促进SKOV3卵巢癌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的作用。结果:光镜下UC-MSCs细胞成长梭状,单核,并成放射或漩涡状排列。PI染色提示,随着UC-MSCs细胞培养上清对SKOV3卵巢癌细胞作用时间的增加,其发生凋亡的细胞数量增多,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实验提示SKOV3细胞增殖活力随UC-MSCs细胞培养上清作用时间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共培养24 h,48 h,72 h的抑制率分别为17.08%,35.36%,46.83%。结论:UC-MSCs在体外具有明显促进SKOV3卵巢癌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的最佳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早产儿(不足37周)和足月儿的脐带,分离MSCs,比较胎龄、脐带新鲜程度、分离方法和不同培养基对脐带MSCs原代培养过程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脐带MSCs表面标记物的表达情况,观察脐带MSCs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足月分娩,新鲜脐带,采用组织块平铺法和MesencultTM培养基,脐带MSCs原代培养成功率较高。相同条件下,早产儿脐带MSCs原代培养成功率低于足月分娩脐带。人脐带MSCs高表达CD44、CD90和CD29。结论筛选出一种人脐带MSCs体外分离培养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的成瘤性及其对荷瘤鼠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hUCMSC,取第6代细胞裸鼠皮下移植,观察其成瘤性;对荷瘤鼠尾静脉注射移植hUCMSC,观察其对肿瘤生长的影响;体外共培养hUCMSC和MCF-7肿瘤细胞,观察hUCMSC对MCF-7细胞克隆形成率的影响。结果:hUCMSC裸鼠皮下移植30 d,未观察到有肿瘤形成;尾静脉注射移植hUCMSC对荷瘤鼠肿瘤的生长无明显影响;体外共培养结果表明,hUCMSC对MCF-7肿瘤细胞的克隆形成无明显影响。结论:hUCMSC体内移植无成瘤性;静脉移植后对肿瘤生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 MSCs)移植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胰岛素和血清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2只Wistar大鼠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0 mg/kg,血糖高于16.7 mmol/L者定为糖尿病大鼠,再将其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干细胞组,每组6只,同时选择6只雄性Wistar大鼠为正常组。干细胞组大鼠腹腔注射hu MSCs细胞悬液,糖尿病组注射PBS液。分别于注射2周、4周和6周后测定和比较各组大鼠的血糖、血清胰岛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组和干细胞组大鼠的血糖水平均显著升高,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糖尿病组比较,干细胞组大鼠注射hu MSCs后的血糖水平明显降低,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TNF-α和IL-6 m RN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hu MSCs移植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促进其胰岛素分泌,同时降低血清TNF-α和IL-6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是一种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群,具有分泌特定细胞因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适用于基因编辑、安全性好及肿瘤趋向性等特性。有较多的研究者研究HUMSCs对肿瘤的作用,试图将HUMSCs作为肿瘤治疗的新方法。就HUMSCs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乔瑞云  白海  王存邦  葸瑞  欧剑峰  张海英  赵强 《生物磁学》2012,(28):5438-5442,5462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浓度IFN-α对体外培养人脐带问充质千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移行法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umbilicalcordmesenchymalstemcells,hucMSCs),并进行干细胞表面抗原、成骨和成脂鉴定。向P3代hucMSCs加入不同浓度的IFN-α,24小时后收集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CD49d、CD54、CD58、CD62p、CD62L、CD102及CD106等八种粘附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①生理状态下,CD106、CD62P、CD62L和CD102阳性表达率极低(均〈1%),CD54表达最高,为41.58%,经IFN-α干预后,CDl02、CDl06、CD62L、CD62p阳性表达率略有升高,但总体变化不明显(均〈5%)。②CD49d、CD54、CD58阳性表达率与IFN-α呈浓度依赖性,最高达(66.36+2.48)%、(76.26+1.85)%、(47.78+O.44)%;CD44在浓度为3×103U/ml时阳性表达率最高,为(49.81±3.25)%,且干预组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炎症因子IFN-α可显著提高hucMSCs表面CD54、CD58、CD44、CD49d的阳性表达率,但对CD102、CD106、CD62P和CD62L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对脊柱骨折大鼠愈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脊柱骨折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模型30只随机分为hUC-MSCs组与对照组,各15只。hUC-MSCs组大鼠在骨折部位移植0.5 mL的hUC-MSCs(细胞浓度为2×106/mL),对照组大鼠移植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记录大鼠愈合及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造模后15 min、30 min、90 min的平均动脉压都波动明显,不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造模后2 w对比,两组造模后4 w的神经功能BBB评分均升高,且hUC-MSCs组造模后2 w、4 w的神经功能BBB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hUC-MSCs组造模后8 w的骨体积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hUC-MSCs组骨折部位附近有少量骨痂生长,骨折线逐渐消失;骨痂已明显包裹骨折部位。hUC-MSCs组造模后8 w的脊髓细胞凋亡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UC-MSCs在脊柱骨折大鼠的应用能促进骨折愈合与改善神经功能,也可以抑制脊髓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脐带问充质干细胞(hUCMSC)是来源于发育早期中胚层和外胚层、存在于脐带沃顿胶和血管周围组织中的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当前主要通过分离、扩增传代培养,然后超低温保存的方法提取保存hUCMSC。与其他来源的干细胞相比,hUCMSC具有来源广泛、可塑性强、对供者无不利影响、无伦理争论限制等优势,并且具有很强的向多组织分化的潜能,因此hUCMSC成为在组织工程、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基因治疗等研究领域具有巨大潜力的种子细胞,在临床应用方面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 NRF2)是细胞抗氧化应激的关键分子,激活NRF2可以有效逆转干细胞的衰老表型。该文主要研究NRF2激动剂α-硫辛酸(α-lipoic acid, ALA),增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UC-MSCs)免疫抑制能力。培养第5代和第18代的UC-MSCs,通过β-gal染色、CCK-8及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和衰老表型。Western blot检测衰老相关蛋白p16以及NRF2信号通路相关分子NRF2、Ser40磷酸化的NRF2(pS40-NRF2)蛋白表达。qRT-PCR检测细胞免疫调节抑制因子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1, IDO-1)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流式细胞术检测UC-MSCs抑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增殖能力的差异。结果显示, UC-MSCs在体外长期扩增过程中增殖能力降低并表现出衰老表型; Western blot检测NRF2及pS40-NRF2蛋白表达降低; IFN-γ依赖的IDO-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抑制PBMC增殖能力下降。ALA作用后β-gal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减少并促进细胞增殖; IDO-1的mRNA表达增加以及抑制PBMC增殖的能力增强。该研究结果提示, ALA可以延缓UC-MSCs的衰老,并增强其免疫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hVEGF165基因转染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法获Wistar大鼠BMMSC,并测定其生长曲线和表面标志CD34、CD44、CD45及SH3,然后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用脂质体介导pcDNA3.1-hVEGF165转染BMMSC,观察转染后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的变化,通过RT-PCR、Western和ELISA鉴定VEGF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经培养的大鼠BMMSC,CD44、SH3检测为阳性.CD45、CD34阴性,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经RT-PCR、Western和ELISA检测证实阳离子脂质体能成功地将hVEGF165基因转染至大鼠BMMSC中,并获得有效的表达.真核表达栽体pcDNA3.1-hVEGF165在BMMSC中获有效表达,为VEGF基因转染BMMSC移植对心梗后大鼠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并优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纯化方法,并对其表面标志与多向分化潜能进行鉴定。方法:收集健康足月产胎儿脐带组织,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原代培养,流式细胞仪对其表面标志进行检测,通过向成骨成脂分化对其多向分化潜能进行鉴定,RT-PCR对其干细胞特性基因Oct4、Nanog、Sox2、Nestin进行检测。结果: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可在2周左右获得大量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高表达CD29、CD44、CD105、CD106,低表达CD34、CD45;经成骨成脂诱导2周后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RT-PCR检测发现原代细胞表达Oct4、Nanog、Sox2、Nestin基因。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扩增培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57/BL6J小鼠重复多次尾静脉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后的免疫反应和毒性。方法将SPF级别的32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细胞移植组,每组16只,雌雄各半,细胞移植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分离培养的第5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一次5×10。/只,每周注射一次,连续注射4周;阴性对照组每次注射相同容积的PBS。注射后后观察小鼠的一般症状,末次注射后i周、4周进行血细胞计数、血生化、免疫反应指标、脏器质量测定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细胞移植组小鼠血细胞计数、血生化、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脏器组织病理学在光镜下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无形态学差别,以及免疫结果测定(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重复多次尾静脉输注C57/BL6J小鼠是安全可行的,对受者无明显免疫反应和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2012年1月,韩国食品药品管理局(KFDA)批准Medi-post公司生产的Cartistem干细胞产品上市,主要用于治疗退行性关节炎和膝关节软骨损伤。这种干细胞产品来自新生儿脐带血,称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UCBMSC);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UCMSC)来自新生儿脐带组织,主要是从华通氏胶(Wharton’s Jelly)中提取的;两种间充质干细胞尽管来源不同,但生物学特性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