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彬  陈敏  周度金 《生命的化学》2002,22(2):115-118
孤儿核受体是核受体超家族中较独特的成员,它参与了糖类、脂类及胆固醇和类固醇激素的代谢,可能是体内细胞基本功能的重要调节因子。孤儿核受体SF-1最初作为肾上腺和性腺中的P450羟化酶必需的调节子而被鉴定,在类固醇组织、垂体和下丘脑腹内侧核均有表达,SF01在基础结构上具有不同于其他核受体的特征结构域,并广泛参与许多基因如类固醇合成酶类、Muellerian抑制性物质、黄体生成素β亚基启动子等的表达调控,基因剔除实验证实SF-1是肾上腺类固醇合成和性别分化中的一个关键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2.
脑雌激素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内雌激素的来源包括透过血脑屏障的循环雌激素以及脑局部合成的雌激素。雌激素可以调节脑发育、突触可塑性,以及学习和记忆等脑的高级功能,也能调节胆碱能系统、多巴胺能系统和5-羟色胺能系统等的生理功能。雌激素具有两类受体:一是经典的核受体ER-α和ER-β;二是近年新发现的膜性受体ER-X和G蛋白偶联受体GPR3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以及Gαq-ER。核受体介导雌激素的基因型效应即调节特异性靶基因的转录,而膜性受体(包括核受体的膜性成分)介导快速的非基因型效应,但也可通过第二信使系统发挥间接的转录调控功能。由于脑源性雌激素具备神经递质/神经调质的部分功能性特征,因此雌激素仅仅是一种激素还是可以作为神经递质/神经调质的假说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3.
孕酮作为一种甾体激素,在哺乳动物雌性生殖活动的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孕酮的生理功能依赖于核孕酮受体介导的基因组效应和膜孕酮受体介导的非基因组效应,这两种效应共同介导了孕酮在各种雌性生殖活动中的不同作用,包括排卵、胚胎植入、妊娠维持、分娩启动和乳腺发育等。近年来,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大量的孕酮下游靶基因,但至今未能在这些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上找到传统意义上的孕酮响应元件,故推测核孕酮受体调节下游靶基因转录活动的方式可能不同于传统的类固醇核受体。基于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文章综述了在哺乳动物雌性生殖活动中,孕酮受体介导各种生理效应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4.
CYP19基因表达与芳香化酶活性调控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芳香化酶是雌激素合成中的关键酶,催化睾酮和雄烯二酮转化为雌激素。本文在对芳香化酶的蛋白结构、基因特征和分布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重点对编码该蛋白的CYP19基因的调控因子以及芳香化酶活性的调节进行探讨。CYP19基因的调控因子包括cAMP反应元件(CRE)、类固醇生成因子1/肾上腺4结合蛋白(SF-1/Ad4BP)、雌激素受体(ER)等顺式作用因子和TATA结合蛋白(TBP)、生长因子等反式作用因子。主要通过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在转录水平对其进行调节。而芳香化酶表达及其酶活性的调控因子主要集中于性类固醇激素和促性腺激素,此外还受到温度等外部因子等因素的调节。芳香化酶的调节对维持雌雄激素间作用的平衡、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性类固醇激素及其受体在文昌鱼性腺和神经系统中的分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首次用雌二醇,睾酮及孕酮受体的多克隆抗体在文昌鱼性腺,脑泡和神经管中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的卵原细胞和卵母细胞中都存在雌激素,雄激素和孕激素受体,在小生长期,3种受体通常定位在卵原细胞和早期初级卵母细胞的胞质或核膜,在大生长期和成熟期,则定位在胞质和核质,在雄性,3种类固醇激素受体分布在不同发育时期的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雌激素受体例外)中,受体阳性物定位在胞质和核,另外,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性类固醇激素抗体对文昌鱼不同发育时期的性腺和神经系统进行研究,结果揭示,免疫阳性物存在于不同发育时期的卵巢和精巢中,在卵巢发育是上期,卵原细胞和卵母细胞的胸质和核仁膜对紫二醇,睾酮和孕酮抗体显示强或中等强度免疫阳性反应,在大生长期和成熟期,卵母细胞胞质和核仁膜对睾酮和孕酮抗体的免疫阳性反应明显减弱,而对雌二醇则显著增强,在雄性,随着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对孕酮抗体发生强的免疫阳性反应,在成熟期则对雌二醇抗体发生免疫阴性反应,精子始终为免疫阴性,本文研究首次发现,文昌鱼脑泡和神经管中存在哺乳动物神经旮体激素样免疫阳性神经细胞及其纤维,免疫阳性物分布在神经细胞胸质,核显阴性反应,这些结果为证明文昌鱼性类固醇激素参与调节性腺发育成熟和生殖内分泌调控轴的功能成熟提供重要的形态学新证据。  相似文献   

6.
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3β-HSD)是一类依赖于NAD+/NADP+接受质子的氧化还原酶。在胆固醇转化为类固醇激素中起限速酶作用,在体内广泛分布。3β-HSD催化环戊烷并多氢菲结构3号位CH-OH转化为C=O,是参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合成中唯一非细胞色素P450家族中的酶;3β-HSD催化孕烯醇酮生成孕酮、17α-羟孕烯醇酮转化为17α-羟孕酮、雄烯二醇生成睾酮等多步化学反应。3β-HSD通过参与细胞内甾体激素生成,进而在生殖系统中发挥功能。此外,3β-HSD在脑、脂肪组织中也有较强表达,本文就3β-HSD在甾体激素生成组织中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是发病率逐年增加、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ERR(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β和γ(NR3B1-3)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也是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ERRs可通过线粒体、血管生成、脂肪生成等方式参与乳腺癌肿瘤细胞的代谢.ERRs的功能不受配体影响,但受特异性共调控子调节.这些调控子包括类固醇受体的共激活体(SRC)、PPARγ共激活体PGC-1α/β和共抑制体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RIP140).对ERR的研究可为治疗乳腺癌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类固醇激素受体 (SR)包括糖皮质激素受体 (GR)、孕激素受体 (PR)、雌激素受体(ER)、雄激素受体 (AR)等 ,其中以前两者的研究较多。SR主要存在于类固醇激素的靶细胞胞质和胞核中 ,当细胞外液中类固醇激素通过细胞膜进入胞质后 ,它能与胞质中SR结合 ,通过胞质和胞核中SR的穿梭 ,从而调节核基因组相关产物的转录、翻译及分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 ,以发挥类固醇激素的作用。SR在细胞内有游离形式和复合物形式 ,而且存在几种不同的复合物形式 ,它们是怎样形成以及形成后如何转运到核内的 ?本文将对此作一综述。1 .SR复合物的组…  相似文献   

9.
雌激素受体     
雌激素受体包括两大类:一是经典的核受体,包括ERα和ERβ,它们位于细胞核内,介导雌激素的基因型效应,即通过调节特异性靶基因的转录而发挥"基因型"调节效应;二是膜性受体,包括经典核受体的膜性成分以及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GPER1(GPR30)、Gαq-ER和ER-X,它们介导快速的非基因型效应,通过第二信使系统发挥间接的转录调控功能,其中一些似乎只在脑局部起作用。这两类受体在机体内的分布具有组织/细胞特异性,参与了对诸如生殖、学习、记忆、认知等多种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雌激素通过直接与两类核内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结合,活化靶基因的转录,这是经典的雌激素受体信号转导途径。近来发现,雌激素受体还能够通过依赖或不依赖雌激素的方式与胞内一些信号通路对话,使自身被磷酸化而活化;雌激素受体还能与其它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调节自身或者其它转录因子的活化功能,参与ER阳性细胞的增殖调节。此外,雌激素能通过细胞膜上的雌激素受体进行信号转导,引起靶细胞的快速反应及活化靶基因转录,参与骨和心血管保护。  相似文献   

11.
黄体生成素(LH)是黄体细胞孕酮合成的主要调节因子,以cAMP作为它的第二信使。LH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后除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系统外,还能启动cAMP合成步骤以外的一个负调节信号。由于黄体溶解因子前列腺素F_(2a)(PGF_(2a))在抑制牛小黄体细胞孕酮分泌的同时,增加细胞IP_3的水平;而且LH也能  相似文献   

12.
雌激素受体(ER)包括α和β等2种,均为核受体。ERβ在乳腺癌预后和激素治疗耐受中有重要意义,其活性受与之相互作用的共调节因子的影响。这些共调节因子有的能与2种ER发生作用,有的只能特异地作用于其中一种。本文简要综述了与ERβ相互作用的共调节因子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都是类固醇激素受体这一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转录因子家族的重要成员。当雌、孕激素受体分别与其配体在细胞浆中结合后进入核内,与靶基因上特异的DNA响应元件结合,并适时募集一些辅助转录因子,诱导特定基因转录表达,影响靶细胞的功能活动。雌、孕激素受体的转录活性还因其在蛋白翻译后所发生的不同修饰而改变。蛋白翻译后的修饰种类繁多。经典的修饰为丝/苏氨酸和酪氨酸残基的磷酸化修饰。近些年的研究发现,泛素化与类泛素化修饰对激素受体的稳定性、在亚细胞定位及其对辅助因子的募集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并最终影响激素受体的转录活性。本文旨在对国内外近几年关于雌、孕激素受体的转录活性调控及其在早期妊娠中的生理意义进行综述,这将有助于理解雌、孕激素作用异常相关的女性生殖疾病。  相似文献   

14.
孕酮是调节哺乳动物成熟精子功能最重要的生理激素,能瞬时增加精子胞内Ca2+和c AMP含量,激活精子获能、超活化、趋化性和顶体反应等生理功能。由于成熟精子基因转录沉默,孕酮的生理效应主要通过相关膜受体介导的非基因组效应实现,而探讨孕酮非基因组效应机制一直是生殖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将从孕酮对精子生理功能的影响,精子细胞膜上可能的孕酮受体以及孕酮相关的细胞内信号通路等方面对目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富含脯氨酸核受体辅调节蛋白1(PNRC1)选择性剪接, 及比较PNRC1剪接变异体在辅激活核受体介导基因转录功能上的差异,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PNRC1剪接变异体的基础上,设计一定的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结合克隆测序的方法对这些剪接变异体进行验证. 利用酵母双杂交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实验,分析它们与核受体的相互作用及比较它们在辅激活核受体介导基因转录功能上的差异.结果显示,生物信息学预测的几个剪接变异体真实存在于人的组织和细胞系中,这些剪接变异体在与雌激素受体α(ERα)、类固醇衍生因子1(SF1)等核受体的相互作用的强度及辅激活核受体介导基因转录功能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研究提示,PNRC1这些剪接变异体在体内可能发挥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黑素皮质素受体-2(melanoeortin2-receptor,MC2R)属于A类七个跨膜α螺旋G蛋白受体,具有通过CA/cAMP/PKA信号转导途径调节类固醇激素分泌的昼夜节律和应激引起变化的功能。MC2R基因表达障碍可导致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即家族性糖皮质激素缺陷(FGD)。黑素皮质素受体-2(melanocortin2-receptor,MC2R)基因在特定组织中是否表达,表达丰度的高低是由多种调控因子相互作用决定的。本文就参与其表达调控的类固醇转录因子-1(steroidogenic factor-1,SF-1)、过氧化物增值物激活受体γ(PPARγ)、视黄酸X受体α(RXRα)、活化激活蛋白1(activatorproteinl,AP-1)DAX-1(dosage-sensitive sexreversal adrenal hypoplasia gene on the X chromosome,gene-1)和E-盒结合蛋白等因子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趋化因子(chemokine)通过其G蛋白偶联的受体介导白细胞在各种组织内迁移。最近发现,白细胞介素—8(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调节激活的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蛋白(RANTES)、调节生长的原癌基因α(GRO-α)、粒细胞趋化蛋白—2(GCP—2)等趋化因子在卵泡发育、闭锁、排卵、类固醇激素生成、黄体功能、月经周期、着床、子宫颈成熟、早产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生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细胞因子是调节炎症反应的一类重要介质,它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建立一个细胞因子网络起作用,通过与靶细胞上特异的受体结合而表达作用。细菌可以产生许多分子,一些可以诱导细胞因子的合成、释放,一些可以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活化,还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因子受体的释放而发挥调节炎症反应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欧阳明  葛光辉  王绍 《动物学报》1999,45(4):469-471
经典的激素作用理论认为,类固醇类激素的作用是通过调节核转录以触发与生理功能相关的基因效应.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证明,类固醇激素可通过多种途径产生快速效应,例如通过影响细胞[Ca2+]i的变化来快速调节细胞的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芹菜素在10-9mol/L浓度时对雌性大鼠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侧脑室注射方法观察芹菜素对雌性大鼠生殖轴激素含量的影响。在侧脑室注射后第3天取血浆,采用放免技术测定血浆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的含量。结果:在给药后第3天血浆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的含量增加而雌二醇(E2)、孕酮(P)的含量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芹菜素抑制雌二醇(E2)合成中芳香化酶的活性实现对雌二醇(E2)、孕酮(P)分泌的抑制。芹菜素通过影响雌激素受体而使下丘脑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腺垂体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