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是乙酰胆碱的降解酶,存在于胆碱能神经的轴突之中。脑内的胆碱能神经主要部分发自基底前脑。目前,显示胆碱酯酶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我们在观察下丘脑和海马脑区胆碱能神经元在针刺累积效应中的作用时,使用了显示AChE的不同方法,发现各种显色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的高效转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为模型,对新型电转染方法Nucleofector^TM与脂质体DOTAP和Lipofectaimine^TM的转染效率和转染前后细胞存活率进行比较研究,探讨Nucleofector^TM的高效性与可靠性。从E18胎鼠海马中取出神经元进行体外培养,并用神经微丝(NF)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类型。分别用DOTAP,Lipofectamine^TM and Nucleofector^TM包裹pCMV-eGFP质粒转染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神经元的存活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结果表明:DOTAP和Lipofectamine^TM的基因转染效率仅为1.55%和2.45%,而Nucleofector^TM的转染效率则超过20%;细胞转染前后的存活率在DOTAP组分别为98.37%和88.35%,Lipofectamine^TM组分别为98.37%和90.11%,而在Nucleofector^TM组中分别为98.37%和51.82%。上述实验数据表明:Nucleofector^TM转染技术能高效并安全地转染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但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生命科学研究》2017,(6):519-522
为探索高糖培养对原代海马神经元形态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相关蛋白β-淀粉样蛋白前体(amyloid β-protein precursor,APP)含量的影响,分离胎龄16 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分别使用含有25 mmol/L、50 mmol/L、75 mmol/L和100 mmol/L葡萄糖浓度的Neurobasal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干预,Western-blot检测APP蛋白水平,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作用后海马神经元形态的变化。结果发现:高糖培养后,胎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变短,胞体肿胀,同时APP水平随着葡萄糖浓度的递增逐渐升高。以上信息提示高糖引发的神经元形态破坏与APP高水平有关,控制血糖可能有利于保护神经元细胞,使其免受损伤。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研究鼠双微体基因2(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在啮齿动物脑内的分布及表达模式。应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双标及免疫印迹等技术检测MDM2蛋白在出生后不同阶段昆明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内的表达,及其在成年SD大鼠脑内和原代培养神经元中的分布,观察MDM2与神经元轴突起始段(axon initial segment,AIS)标志蛋白在分布上的相关性。进而采用MDM2抑制剂Nutlin-3在SD大鼠海马内注射,检测MDM2的分布及Nav1.6分布变化。结果显示,昆明小鼠出生后不同时程MDM2在皮层和海马的表达呈现不同的变化模式,但都显示随发育的进展,MDM2逐渐向AIS富集,这一现象在出生7天后逐渐显著。在成年SD大鼠不同脑区的神经元和原代培养神经元中也观察到MDM2富集于AIS的现象,并且其与AIS标志蛋白AnkG、Nav1.6共定位。脑内注射Nutlin-3不仅抑制MDM2在海马神经元AIS的分布,还导致Nav1.6在AIS的分布减少,并且树突标志物MAP2在神经元中的极性分布也发生改变。结果提示MDM2蛋白可在正常成年啮齿类动物脑神经元AIS富集表达,对维持AIS特性和神经元极性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研究胚胎14天(E14)大鼠端脑放射状胶质细胞与胆碱能前体细胞的关系时发现,第三脑室室管膜细胞和侧脑室脉络丛上皮细胞均表达胆碱能神经元标志性蛋白,即乙酰胆碱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方法E14大鼠端脑冠状连续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对放射状胶质细胞标志性蛋白,即波形蛋白(Vi men-tin)和乙酰胆碱转移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E14大鼠端脑室管膜细胞呈单层衬于第三脑室,在背中侧的室管膜细胞由单层增殖为复层。上皮基底部与邻近组织分界不清,这些细胞的游离面胞质呈乙酰胆碱转移酶免疫反应阳性,在邻近的第三脑室周围局部形成乙酰胆碱转移酶阳性细胞群。在相邻切片的同一区域内复层室管膜细胞波形蛋白免疫反应阴性。结论第三脑室背中侧室管膜细胞作为神经干细胞分裂、增殖,产生胆碱能前体细胞,并向第三脑室周围组织迁移,形成基底前脑神经核团的Ch5,Ch6胆碱能神经细胞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过程中,阿糖胞苷对培养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将新生24 h大鼠,分离出海马组织,进行原代海马神经元培养,再将细胞分为阿糖胞苷组和对照组,阿糖胞苷组加入1μmol/L阿糖胞苷,通过检测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2(Map-2)计算培养神经元的数量,通过台盼蓝染色法观察细胞的存活率。结果:培养第7天,阿糖胞苷组神经元数量为(11±3)个,对照组为(10±4)个,两组无明显差异;阿糖胞苷组神经元细胞在培养第14天时存活率为74%,培养第21天时存活率为49%,而对照组神经元14天时存活率为96%,21天存活率为88%,两组神经元存活率差异明显。结论: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时,阿糖胞苷对神经元产量及形态影响不明显,但是由于阿糖胞苷的毒性作用,明显缩短神经元的存活时间,影响长期培养神经元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五鹤续断总皂苷对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五鹤续断组和阳性对照组(n=10),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以方形水迷宫评价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大鼠海马区乙酰胆碱酯酶(Ach E)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 AT)的活性变化。结果:治疗过程中,模型组大鼠一般情况无明显变化,五鹤续断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一般情况逐步改善,活动能力逐渐增强。与空白对照组比,模型组不同时间的游泳时间均明显延长,错误次数显著增多,海马区Ach E活性明显增强,Ch AT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五鹤续断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不同时间的游泳时间明显缩短,错误次数显著减少,海马区Ach E活性明显降低,Ch AT活性显著增强(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五鹤续断组不同时间的游泳时间、错误次数和大鼠海马区Ach E和Ch AT活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五鹤续断总皂苷能够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海马区Ach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8.
人胎海马内nNOS神经元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胎儿海马内nNOS神经元的分布、形态的变化以及意义.方法采用ABC免疫细胞化学法结合DAB显色技术研究人胎儿海马内nNOS神经元的定位和分布.结果人胎脑13周开始有少量的nNOS的表达,20周后随着胎龄的增加含nNOS阳性神经元数量逐渐增加,于28周海马内nNOS神经元数量最多,随后数量逐渐减少;阳性神经元胞体体积随着胎龄的增加逐渐增大;根据细胞形态nNOS阳性神经元可分两种类型,其比例随着胎龄的变化而变化.结论人胎海马存在有n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且呈两种不同的形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原子力显微技术(AFM)观察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及其相互间的连接结构。方法:选择生长良好的海马神经元,用戊二醛固定30min后,固定于AFM基底上进行扫描和观测。结果:正常海马神经元表面光滑,起伏均匀、规律,突起及细胞之间的超微结构清晰,神经元胞体间存在膜性连接及长程非突触性突起连接。结论:神经元间存在直接膜性连接和长程非突触性突起连接结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高效的中脑多巴胺神经元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并观察胰酶消化对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起生长的损伤作用。方法:以Nakai等经典神经元细胞原代培养方法为基础,通过使用低日龄胎鼠,初次培养液加入胎牛血清等步骤,促进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贴壁和生长;在无胰酶消化组直接使用内口外翻的小口径硅化吸管轻柔吹打离散细胞,比较两种方法间神经元细胞突起形成的差异。结果:接吹打组其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突起的生长程度(2124-10um)明显高于胰酶消化组(113+9μm)(P〈0.01),而两组间多巴胺阳性细胞比例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原代培养中,低日龄胎鼠及免胰酶消化离散细胞可减少神经元细胞损伤,有利于细胞突起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一种改进的原代神经元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元是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从胚胎中分离出神经元时,由于它们在原位组织中完成了分裂和分化,原代培养的神经元将不会分裂、增殖。18d孕龄的SD大鼠胎鼠脑组织中分离原代神经元的过程中,采用了改进的细胞分离方法。分离的原代细胞经免疫荧光实验证实含有大量的神经元。pEGFP质粒转染和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转染的原代神经元中GFP报告基因有较高的表达,这表明,原代培养的神经元适宜于后续实验的进行。在对改进型方法和传统型方法的细胞分离效果比较时,发现改进型方法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gDNA絮状物较传统型的少,接种后发现细胞分散均匀,无杂物。所获得的原代细胞的总数比传统型方法多出大约2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声强超声对孕鼠子宫收缩及胎鼠神经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32只孕鼠随机分为A(0)组、B(2)组、C(4)组、D(8)组,每组各8只,分别接受声强为0 W cm~(-2)、2 W cm~(-2)、4 W cm~(-2)和8 W cm~(-2)的超声辐照20 min。记录孕鼠子宫收缩及子宫平滑肌ATP酶的活力,检测胎鼠大脑皮层与海马神经元凋亡及胆碱能神经系统相关酶的活力。结果:超声增加孕鼠子宫收缩频率、收缩幅度、收缩张力和子宫活动度(P均0.05),降低孕鼠子宫平滑肌中钠钾ATP酶、钙ATP酶和钙镁ATP酶的活性(P均0.05)。超声降低胎鼠大脑皮层和海马中Bcl~(-2)水平(P0.05),增加Bax和Caspase-3水平(P均0.05)。以及促进乙酰胆碱酯酶活力,降低乙酰胆碱和乙酰胆碱转移酶水平(P均0.05)。且4 W cm~(-2)和8 W cm~(-2)的超声比2 W cm~(-2)超声对这些指标的作用更强。结论:4 W cm~(-2)和8 W cm~(-2)超声可能通过降低ATP酶的活性促进孕鼠子宫平滑肌收缩,并可引起胎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神经元损伤,机制可能与胆碱能神经元系统失衡有关,2 W cm~(-2)声强的超声对胎鼠神经元损伤甚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缺氧反应的影响.方法:培养12 d海马神经元分组测定LDH漏出率及c-fos蛋白含量和神经元凋亡率.结果:加入异丙酚后LDH漏出率、c-fos的蛋白含量和细胞凋亡率较缺氧组明显减少.结论:异丙酚组能提高体外海马神经元的缺氧耐力,减少LDH漏出率,降低c-fos蛋白过度表达和细胞凋亡率.  相似文献   

14.
Niu JZ  Zhang YB  Li MY  Liu LL 《生理学报》2011,63(6):491-497
本文旨在观察低氧预适应(hypoxic preconditioning,HPC) Wistar大鼠脑脊液对新生鼠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的影响及机制.原代培养大鼠新生鼠(出生12 h)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OGD组(OGD培养1.5 h)、正常脑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21在红藻氨酸诱导的原代培养皮质神经元兴奋毒中的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经红藻氨酸(KA)处理24h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透射光下观察细胞损伤,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p21与p53蛋白表达的变化,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p53与p21基因启动子上p53反应元件1结合情况。结果:KA处理后神经元明显损伤,部分细胞胞体缩小、变圆,突起变短、减少或消失,p21与p53蛋白表达上调,并且p53与p21基因启动子上的p53反应元件1结合增加。结论:在KA诱导的原代培养皮质神经元兴奋毒作用中p21蛋白表达上调,而p53直接参与了p21的激活。  相似文献   

16.
大白鼠脊髓、脑干和海马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乙酰胆碱酯酶 (ACh E)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了大白鼠脊髓、脑干和海马等脑区 ACh E阳性神经元的活性。结果显示 :(1)脊髓 :脊髓前角、后角神经元 ACh E均为中等阳性 ( ) ,脊髓中间外侧核 ACh E呈强阳性 ( )。 (2 )脑干 :延髓中的三叉神经脊束核、舌下神经核 ACh E均呈强阳性 ( ) ,中缝大核 ACh E呈中等阳性 ( ) ;脑桥的蓝斑核 ACh E呈强阳性 ( ) ,而三叉神经中脑核等核团 ACh E呈中等阳性 ( ) ;中脑的非脑神经核团红核、黑质 ACh E呈阳性 (+ )或中等阳性 ( ) ,脑神经核团动眼神经核和动眼神经副交感核 ACh E呈强阳性 ( )。 (3)海马 :海马 CA3区 ACh E为强阳性( ) ,CA2 和 CA1 区为中等阳性 ( )。本实验表明 ACh E阳性神经元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不同脑区 ,为进一步探讨 ACh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提供了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17.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邻位切片法,研究了猫基底前脑胆碱能皮质投射神经元区的P物质样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胆碱乙酰化酶样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分布关系,从内侧隔核至Meynert基底核,2种神经元分布范围相近,且形态,大小相似。但在邻位切片,未见分别呈此二免疫反应的同一神经元的对应剖面。P物质样免疫反应神经元在内侧隔核和斜角带核数量较多,但在基底核明显减少,在Ch4间质部及腹侧苍白球连合下部仅为偶见  相似文献   

18.
分离新生Wistar鼠海马,采用添加B27的无血清培养液进行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动态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变化;通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纤丝(NF)的表达,进行神经元鉴定及纯度计算;采用电位敏感的荧光探针标记神经元,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上动态监测去极化剂KCl作用前后膜电位的变化,观察神经元电生理反应。结果表明:此方法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可在体外存活20天以上,9~14天为发育最成熟阶段,培养7天神经元纯度达90%。KCl作用于细胞后胞内荧光强度增强,细胞迅速去极化。本培养方法在体外获得高纯度的海马神经元并延长体外存活时间,且显示出神经元的电生理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研究小鼠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能神经元接受的全脑输入性上游投射及其输出性下游投射,解析其全脑上下游神经环路连接。方法:用立体定位仪将辅助病毒AAV-EF1a-DIO-GT和AAV-EF1a-DIO-G的混合液(1:1)注射到DAT-cre转基因小鼠的VTA脑区,2周后将重组狂犬病毒(RV)EnVA-RV-mCherry微注射到VTA脑区,1周后RV病毒完成逆向跨突触感染并充分表达荧光蛋白,全脑冰冻切片,用全自动扫描荧光显微镜全脑拍片。用立体定位仪将顺行示踪病毒AAV-EF1a-DIO-GFP微注射到DAT-cre转基因小鼠的VTA脑区,2周后待病毒及荧光蛋白充分表达后,全脑冰冻切片,VTA区脑片用TH抗体行免疫荧光染色,全自动扫描荧光显微镜全脑拍片。结果:狂犬病毒逆向跨单级突触示踪结果显示,全脑许多脑区核团神经元表达RV病毒携带的红色荧光蛋白,主要包括前脑皮层、纹状体、伏隔核、下丘脑视前区、外侧下丘脑、下丘脑室旁核、杏仁核、腹侧被盖区、黑质、中缝背核、臂旁核、缰核。顺行示踪病毒结果显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纤维投射主要集中在内侧前额叶皮层、纹状体、伏隔核、背外侧隔核、杏仁核、外侧下丘脑几个脑区。结论:VTA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上游输入性投射广泛的分布于全脑,包括前脑皮层、基底神经节区、下丘脑区、边缘系统、中脑的许多核团都向其发出纤维投射。VTA多巴胺神经元的下游输出性投射主要集中在基底神经节的伏隔核和纹状体,内侧前额叶皮层及下丘脑也有一定投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不同性别大鼠旋转刺激后脑内相关区域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及V1b受体表达的变化,探讨AVP及受体参与运动病的可能机制。方法:给予SD大鼠30 min绕水平轴的旋转刺激,然后采用放免法检测相关脑区AVP含量,并通过荧光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相应脑区V1b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在雌性大鼠,旋转刺激组各脑区AVP含量无显著性改变;对于雄性大鼠,对照组各检测脑区AVP含量高于雌性,旋转刺激组小脑、延髓内AVP含量的变化无显著性意义,但前脑、间脑、脑桥内AVP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②雌性大鼠视上核AVP的V1b受体表达阳性神经元数量旋转刺激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前庭核、最后区V1b受体表达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在雄性大鼠,旋转刺激组视上核与前庭核V1b受体表达阳性神经元数量无显著性改变,而最后区V1b受体表达阳性神经元数量有所增加(P〈0.05),但增加幅度没有雌性大鼠明显。结论:前脑、间脑、脑桥内AVP含量与前庭核和最后区V1b受体表达及对旋转刺激反应的差异可能与运动病敏感性性别差异有关,并且前庭核、最后区可能是AVP-V1受体拮抗剂抗运动病作用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