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许多流行病学研究一直将肺癌的发展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的存在联系在一起,二者均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有研究显示,肺癌和COPD具有共同的致病因素,并将COPD列为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该文对二者潜在的共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童成文  李胜 《生命的化学》2023,(11):1773-178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常具有多种肺外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COPD的致病因素有长期吸烟、缺少锻炼、有害气体的吸入等,糖皮质激素是主要的治疗方式,而糖皮质激素的长期使用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骨质疏松的特点是骨量低和骨组织微结构恶化,导致骨脆性增加,从而增加骨折风险。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可能会增加COPD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导致患者肺功能进一步恶化。故COPD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在一定程度上互为因果。COPD患者骨质疏松的高患病率被认为是由常见危险因素(如年龄较大和吸烟)以及COPD特定危险因素(如全身炎症、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维生素D缺乏等)造成的。目前,临床上针对COPD患者的治疗大多忽略了对其合并症骨质疏松的治疗,且COPD合并骨质疏松的病理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对COPD合并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COPD合并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它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遗传-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目前,虽然其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甚明了,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COPD是一种多基因调控的疾病。本文综述了几个较为重要的遗传基因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关系的近期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蛇志》202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肺气肿,可逐渐发展为肺心病以及呼吸衰竭的慢性疾病。COPD的发病机制复杂,发病率及致死率较高,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目前治疗COPD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茶碱类药物、抗胆碱药物、β_2受体激动剂等,均能缓解COPD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反复发作,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高发的肺部疾病,相关发病机制尚待阐明。近年来,菌群对哮喘、COPD的发生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本文梳理了近期肺部菌群和肠道菌群在哮喘、COPD中的作用及机制相关文献,分别从肺部菌群和肠道菌群的角度,分析它们对哮喘、COPD的作用机制以及肺部菌群和肠道菌群之间相互调控的联系,以期进一步深入了解菌群在常见肺部疾病中的意义,为寻找更有效的防治哮喘、COPD的作用靶点或者分子提供相关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异质性疾病。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已经证明健康肺部存在庞大的微生物群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肺微生物群失调与COPD的发生、急性加重次数及病死率有关。肺微生物可能通过调控炎症或免疫过程参与COPD的发病机制。全面了解肺微生物群在COPD不同阶段的动态变化和微生物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其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肺微生物组在COPD中的研究进展,探讨其与COPD进展之间的关系及潜在的机制,以期开发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吸烟是导致COPD发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然而,吸烟导致COPD的机制及COPD的遗传易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具有高效和信息含量丰富的特点,为COPD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帮助,被认为在COPD的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运用二维凝胶电泳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对不吸烟者、非COPD吸烟者和吸烟COPD患者的肺组织进行蛋白质组比较,共鉴定出24种表达差异蛋白.研究发现,非COPD吸烟者肺组织ρ-GDP解离抑制因子2(D4-GDI)表达水平为不吸烟者的1.7倍,吸烟COPD患者肺组织D4-GDI表达水平接近非COPD吸烟者的2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ting检测对肺组织D4-GDI表达水平进行验证,获得了与蛋白质组学研究相一致的结果.结果首次说明:吸烟能够导致肺组织D4-GDI表达水平升高,D4-GDI参与了COPD的发病机制而且可能与COPD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吸烟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吸烟者是否发生COPD存在个体差异,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蛋白质组学研究能够高效率发现疾病相关蛋白并为深入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本研究运用二维凝胶电泳(2-DE)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结合生物信息学数据,对吸烟COPD患者和非COPD吸烟者肺组织表达的差异蛋白进行筛选和鉴定,共鉴定出24种差异蛋白,涉及基本代谢酶类、氧化应激相关酶类、凝血/纤溶相关蛋白、蛋白降解相关酶以及细胞生长分化相关蛋白等.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COP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其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为了复制人类COPD的病理,深入探讨COPD的发病机制、药物开发等,近年来动物模型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详细综述了近年来常用复合方法造模的优缺点以及评价模型的方法,为COPD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拓展了人类对肺微生物组的认识,下呼吸道微生物组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下呼吸道微生物组包含平衡的共生菌群和致病菌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中,其疾病的严重性、炎症程度或抗生素等治疗因素均会影响肺部微生物群稳态,下呼吸道微生物群落的改变又可能通过操纵炎症或免疫过程,对COPD的病程产生影响。据此,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对COPD下呼吸道微生态的研究,总结了COPD患者的下呼吸道微生态特征及菌群定植情况,探讨下呼吸道微生态与COPD发病机制之间的相关性和治疗对策,希望为COP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根据福建山地的气候生态特征和茶树生物学特性,以茶树安全生育的气象指标、茶叶产量形成的热量指标和优质茶形成的关键气象因子为原则,运用气温场计算方程上机计算,结果是:(1)大叶种茶树:闽西南海拔400~560m,闽中海拔200~400m为最适宜带;闽西南海拔600~874m,闽中和闽东北海拔200~600m为适宜带。(2)中、小叶种茶树:闽西南海拔600~874m,闽中、闽东北海拔200~600m为最适宜带;闽西南海拔1200m,闽中海拔1100m,闽北、闽东北海拔600~900m为适宜带;闽西南海拔1500~1700m,闽中海拔1200~1500m,闽北、闽东北海拔950~1200m为次适宜带。据此,作者提出科学开发福建山地,发展茶叶的三条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优生优育是我们重要的国策。自二胎政策颁布以来,高龄产妇数量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先天性畸形儿的发生几率变大。传统的产前检测方法存在较高流产风险、灵敏度低、耗时等问题,探寻一种无损快捷、经济灵敏的产前检测方法至关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常见的胎儿出生缺陷及当前临床常见的产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重点综述了光谱技术的特点及其在产前检测中的应用。其中包括光谱核型、实时荧光定量PCR、SNP等位基因位点分析等利用荧光光谱分析方法和拉曼光谱在产前检测中的应用情况。特别阐述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在生物检测中的优势,最后总结并展望了SERS光谱在产前检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爬行动物区系及地理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爬行动物有123种和亚种,隶属2目17科69属.除5种海产龟鳖类及9种海蛇外,其余109种陆栖与半水栖(淡水)的种类中,属东洋界的种类有101种,占92.66%;遍布于古北界和东洋界的种类共有8种,占7.34%.福建省陆栖与半水栖的爬行动物区系可划分为闽北山区丘陵省、闽东丘陵沿海省、闽西低山丘陵省、闽中丘陵平原省和闽南低丘平原省5个地理分布区,对每个地理分布区的自然环境和动物区系的组成和特点分别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福建省武夷山市与浦城县开展的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中,整理鉴定出福建省新记录植物6种,即牯岭野豌豆Vicia kulingana、九龙山紫菀Aster jiulongshanensis、黔岭淫羊藿Epimedium leptorrhizum、柔弱黄芩Scutellaria tenera、薄叶新耳草Neanotis hirsuta、五叶红梅消Rubus parvifolius var. toapiensis,其中五叶红梅消为中国大陆新分布变种。6种植物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福建省植物生态多样性,为其植物区系研究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15.
据对福建全海岸带选取8个地区含36处样地、480m2面积的灌丛群落调查数据,以地区间灌木种多频度相似性指数作地区聚类和排序分析,得到闽东南部和闽东北部两个地区组合,且它们依温度变化成有规律的分布格局,划分结果同福建省气候区划、福建省植被区划均基本吻合。另据以上地区灌丛群落的灌木地理成分及其种优势度分析,也都取得和地区聚类、排序相对应的结果,这均表明福建海岸带灌丛群落的分布在植被区划上具热量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亚心形扁藻为样品,波长1 341 nm的Nd∶YAP激光为光源,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研究Nd∶YAP激光辐照亚心形扁藻对亚心形扁藻叶绿体自体荧光强度和叶绿体面积大小的影响。Nd∶YAP激光辐照后的亚心形扁藻通过488 nm Ar^+激光激发获得亚心形扁藻自体荧光图像及其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试验中除(10 W,60 s)辐照剂量组外,其余辐照剂量组均提高了亚心形扁藻的自体荧光强度,且所有的辐照剂量组均增大了亚心形扁藻的叶绿体面积。Nd∶YAP激光可刺激亚心形扁藻的叶绿体发育,促进藻细胞的生长,改善叶绿体光合作用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RAPD方法用于区分中国烟粉虱的生物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应用RAPD-PCR技术研究了中国大陆10个烟粉虱种群的生物型情况,聚类分析表明,这10个种群中包含了3种生物型:烟粉虱B型,广西型(南宁南瓜寄主)和福建型(福州地瓜)。值得注意的是,在福建并存着两种烟粉虱生物型,即苷蓝上的B型烟粉虱和甘署上的福建福州型,研究表明烟粉虱B型已经传入中国,至少在北京,山东,新疆,福建,广东等地都有发生和分布,广西型和福建型是否中国的本地土种群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en populations of the whitefly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collected from eight fieed and ornamental crops from seven provinces/cities in China were determined using RAPD-PC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10 populations of B. tabaci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distinct groups: a Biotype B group, a Guangxi group, and a Fujian group. The whiteflies in the Biotype B group were collected from sweetpotato and cotton in Beijing, tomato in Shandong, poinsettia in Shanghai and Guangdong, cabbage in Fujian, and hemp and eggplant in Xinjiang. The Guangxi group were collected from pumpkin in Naming, Guangxi, and the Fujian group, from sweetpotato in Fujian. It was notable that B. tabaci specimens collected on cabbage in Fujian belonged to the Biotype B group. It is clear that Biotype B does now occur in China, in Reijing, Shandong, Xinjiang, Shanghai, Fujian and Guangdong. It is likely that the Guangxi and Fujian groups are native to China.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静脉注射伏立康唑和静脉注射氟康唑预防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以伏立康唑为实验组,氟康唑为对照组。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并进一步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扩大检索。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独立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后,采用Stata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9篇研究,共计1492例患者。伏立康唑有着更高的有效率和有更低的不良反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0,95%CI=1.14~1.26,P<0.001)和RR=0.76,95%CI=0.65~0.90,P=0.001)。同时在控制感染发热和真菌清除方面,伏立康唑有着更好的效果,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RR=1.63,95%CI=1.40~1.90,P<0.001和RR=1.27,95%CI=1.13~1.44,P<0.001)。结论 Meta分析结果表明伏立康唑比氟康唑预防真菌感染有更好的疗效和预后及更低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异地钉螺杂交的后代对安徽的日本血吸虫的感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贵池县的日本血吸虫感染四川、福建、湖北、江西、江苏等省的钉螺在实验室繁殖的后代相互杂交产生的子_1、子_2和子_3代。结果表明,易被安徽的血吸虫感染的湖北、江西及江苏等省的钉螺杂交产生的子代也易被安徽的血吸虫感染。不易感或感受性弱的与易感染安徽的血吸虫的钉螺相互杂交产生的子代,有的仍不易感;有的可被感染,感染率有显著地提高,表明我国不同地区钉螺的感染率有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