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了探究雷帕霉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生物学行为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采用链脲霉素腹腔注射构建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正常大鼠体内取出的足细胞设为对照组,模型大鼠体内取出的足细胞设为糖尿病肾病模型组(DN组),取2 mg·kg-1雷帕霉素干预DN组足细胞,并将其设为雷帕霉素组(RAPA组)。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3-(4,5-dimethylthiahiazo-z-y1)-2,5-diphenytetrazoliumromide,MTT]法检测足细胞增殖水平,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纤维蛋白(vimentin)]、mTOR和核糖体S6激酶1(S6K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N组细胞增殖水平显著被抑制,细胞迁移、侵袭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上皮-间充转标志物E-cadherin表达显著下调,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显著上调,mTOR/S6K1信号通路被显著活化(P<0.05)。与DN组相比,RAPA组细胞增殖水平显著升高,细胞迁移、侵袭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E-cadherin表达显著上调,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显著下调,mTOR和S6K1的蛋白表达显著被抑制(P<0.05)。结果表明,雷帕霉素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促进足细胞体外增殖,抑制细胞迁移、侵袭、凋亡和上皮-间充质转化,发挥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考察白皮杉醇(piceatannol, PIC)对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A的初步抗肿瘤作用。分别通过CCK-8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划痕损伤修复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PIC对HEC-1A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相关蛋白和侵袭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PIC能显著抑制HEC-1A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诱导其凋亡并减少细胞迁移距离和侵袭细胞数(P<0.01),下调p-Akt、p-Erk1/2、p-p38MAPK、β-catenin、CD44和Slug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综上所述,PIC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KT/ERK/MAPK信号通路和影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该文探讨了人β防御素-2(hBD2)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将真核表达载体pCMV-hBD2转染于人胃癌SGC7901细胞。采用q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Western blot检测TGF-β1、p-Smad2/3、Smad2/3、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法检测SGC790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EdU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增殖能力与细胞周期。结果显示,转染真核表达载体pCMV-hBD2的SGC7901细胞, hBD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GC7901和转染pCMV-Blank的SGC7901细胞。SGC7901-hBD2细胞中TGF-β1、p-Smad2/3和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SGC7901和SGC7901-Blank细胞,而Smad2/3表达水平不变。同时,其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均受到抑制,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该实验结果表明, hBD2可能通过下调TGF-β/Smad信号通路调控SGC7901细胞的迁移侵袭以及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三种沙棘总黄酮(TFH)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作用机制,选择不同浓度的西藏沙棘(Hippophae tibetana Schlecht)、中国沙棘(H.rhamnoides L.subsp.sinensis Rousi)、肋果沙棘(H.neurocarpa)总黄酮作用于A549细胞。通过MTT检测细胞相对活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及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比例。选择效果最佳的西藏沙棘总黄酮应用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分析该化合物对肺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MMP9、E-cadherin等侵袭迁移相关蛋白表达。敲低E-cadherin基因检测沙棘总黄酮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三种沙棘总黄酮均对A549细胞系具有增殖抑制作用,抑制作用依次为:西藏沙棘中国沙棘肋果沙棘。西藏沙棘总黄酮可显著性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侵袭迁移能力(P0.05)。实验组中MMP9、MMP2、TGF-β、N-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E-cadherin表达水平上调。我们发现在A549细胞中敲低E-cadherin,西藏沙棘总黄酮可逆转迁移增加。以上研究表明西藏沙棘总黄酮对肺癌A549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优势,且西藏沙棘总黄酮可明显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并可能与下调细胞中的TGF-β抑制MMP9表达并阻止肺癌EMT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与上皮性钙粘蛋白E-cadherin和神经性钙粘蛋白N-cadherin水平的关系及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230例乳腺癌组织芯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TGF-β1、E-cadherin和N-cadherin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并比较三者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将不同浓度的TGF-β1处理乳腺癌细胞检测E-cadherin和N-cadherin免疫反应性,并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TGF-β1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乳腺癌组织中,TGF-β1和N-cadherin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而E-cadherin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TGF-β1的阳性率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升高而升高,且在5年后复发的病人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没有复发的病人;E-cadherin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且在有淋巴结转移和5年后复发的病人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和未复发的病人;与E-cadherin相反,N-cadherin在有淋巴结转移和5年后复发的病人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5年未复发的病人。E-cadherin表达与N-cadherin和TGF-β1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而N-cadherin表达与TGF-β1表达具有显著正相关性。TGF-β1处理可降低MCF-7乳腺癌细胞和MDA-MB-231乳腺癌细胞中E-cadherin水平及上调N-cadherin水平,并显著增加两种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结论乳腺癌组织中TGF-β1、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上皮间质转化引起的侵袭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检测其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对临床指导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小RNA-30e(miR-30e)对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ranswell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胃癌细胞系BGC823侵袭和迁移的能力;以脂质体包裹合成miR-30e转染至BGC823细胞,并设空白载体作为对照组;Real-time PCR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中miR-30e的表达。RT-PCR检测过表达miR-30e后对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相关标记分子Snail、Vimentin、N-cadherin和E-cadherin表达的影响。结果:miR-30e转染至胃癌细胞后,抑制EMT通路主要因子Snail,Vimentin和N-cadherin m RNA和蛋白质表达,而增加E-cadherin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miR-30e通过TGF-β对BGC823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miR-30e可能是肿瘤细胞EMT过程的关键靶标靶点,阻断EMT过程,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7.
NPM1突变基因表达抑制K562白血病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核仁磷酸蛋白(nucleophosmin,NPM1)突变是近年发现的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因改变,为探讨NPM1突变对K562白血病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将载体pEGFPC1-NPM1-mA转染K562细胞系,构建稳定表达NPM1突变蛋白的白血病细胞株(K562-mA)。利用细胞生长曲线观察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进程改变;细胞粘附、Transwell实验分别用以观察细胞体外粘附、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发现,NPM1突变转染后K562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明显减弱;同时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高,S期细胞比例显著减低。与未处理组和空载体转染组细胞相比,K562-mA细胞体外迁移能力有所增加,但细胞粘附及侵袭能力却明显减弱。提示NPM1突变基因的表达能够抑制白血病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为进一步深入探讨NPM1突变在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调控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姜黄素(Cur)体外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自噬性凋亡和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GC-7901细胞,以不同浓度Cur作用于SGC-7901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Cur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 33258法观察不同浓度Cur对SGC-7901细胞凋亡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划痕实验检测不同浓度Cur对SGC-7901迁移能力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NF-κB、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及TGF-β/Smad信号通路蛋白TGF-β和p-smad2/3表达。结果:Cur能够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且Cur对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具有浓度依赖性。Cur能够促进胃癌SGC-7901细胞自噬性凋亡的发生,Cur浓度越高,SGC-7901细胞凋亡率越高(P<0.05)。Cur处理胃癌SGC-7901细胞后NF-κB、Beclin1、LC3Ⅱ表达明显升高,而TGF-β、p-smad2/3表达明显降低,且NF-κB、Beclin1、LC3Ⅱ、TGF-β和p-smad2/3的变化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Cur能够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和迁移并诱导自噬性凋亡的发生,其机制与促进NF-κB、Beclin1、LC3Ⅱ表达,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具核梭杆菌对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和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HCoEpiC的增殖、黏附、凋亡、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用不同感染复数(MOI)Fusobacterium nucleatum ATCC 23726感染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和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HCoEpiC,建立感染模型;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平板克隆、细胞划痕及侵袭(transwell)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细胞凋亡情况;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两组细胞上皮标记物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Catenin δ-1蛋白、间充质标记物N-钙粘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F.nucleatum可促进HCT116细胞增殖,诱导HCT116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但不能引起细胞凋亡;可抑制HCoEpi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加速其凋亡;对HCT116和HCoEpiC细胞表现出很强的粘附能力,致细胞分散和拉长,细胞间粘附减少;使HCT116和HCoEpiC细胞上皮标记物E-cadherin与Catenin δ-1的表达量减少,间充质标记物N-cadherin与vimentin的表达量上升,E-cadherin由细胞膜向细胞质转移。【结论】F.nucleatum可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和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但抑制人正常结肠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表现出与结直肠癌细胞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异甘草素对人肺癌NCI-H460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为其治疗肺癌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取对数生长期人肺癌NCI-H460细胞,用不同浓度异甘草素处理,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凋亡的变化;PCR array检测肺癌相关基因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p-p65,IκBα、IκBβ、Bax、Bcl-2表达量变化;细胞免疫荧光实验观察异甘草素对NF-κB p65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异甘草素能有效抑制人肺癌H460细胞的增殖和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并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抑制NF-κB p65入核使其不能发挥转录活性,最终影响其下游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姜黄素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MTT法检测姜黄素对A54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姜黄素对A549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通过Transwell试验,观察姜黄素对肺癌A549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实验和RT-PCR实验,观察姜黄素对其Keap1/Nrf2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结果增殖实验、凋亡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显示,姜黄素能够显著性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并能够促进其凋亡。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姜黄素能够显著抑制Keap1和Nrf2表达;RT-PCR实验结果显示姜黄素能够显著抑制Keap1mRNA和Nrf2 mRNA表达。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Keap1/Nrf2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而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莫诺苷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莫诺苷作用于A375细胞,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Annexin-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21、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顺铂阳性药和高中低浓度莫诺苷均能明显抑制细胞增殖(P0.01),明显下调周期蛋白D1和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水平(P0.01或P0.05),明显上调P21和促凋亡因子Bax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莫诺苷能抑制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周期蛋白D1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P21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调控周期蛋白D1-CDK-P21通路及凋亡通路,从而促进恶性黑色素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首先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发现,MITF在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中的RNA水平及蛋白水平都显著高于葡萄膜黑色素细胞中的水平。通过RNA干扰技术下调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中的MITF的表达,采用MTS实验、细胞平板克隆实验发现,MITF下调后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能力被显著抑制。利用流式细胞术及Hoechst染色、Caspase 3/7活性检测发现其细胞周期受到阻滞,且凋亡水平增加。通过RTCA xCELLigence DP检测系统定量检测发现,si-MITF能抑制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发现,MITF下调后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中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Rb(retinoblastoma)、CDK2(cyclin-dependent kinase 2)、CDK6、细胞周期蛋白D2(Cyclin D2)以及CyclinE2的表达水平下调,与增殖及迁移侵袭密切相关的FAK(focal adhesion kinase)及ERK(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降低。该研究表明,在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中下调MITF的表达后,细胞内部分周期相关蛋白、细胞增殖及迁移侵袭相关蛋白的表达均有下调,导致细胞发生G_1期阻滞,使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受到抑制,同时也促使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人胃癌细胞株AGS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体外侵袭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AGS用TGF-β1干预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MTT比色法检测TGF-β1对AGS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试验和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细胞运动和侵袭力的改变;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snail、E-cadherin(上皮钙粘蛋白)、和N-cadherin(神经钙粘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TGF-β1诱导AGS向间充质细胞形态转化,低浓度促进细胞增殖,而高浓度时细胞增殖率逐步降低,且snail和间充质细胞表型N-cadherin表达上调,而上皮细胞表型E-cadherin表达下调,同时细胞运动和侵袭能力大大增强。结论TGF-β1可诱导AGS发生EMT,从而增加其侵袭、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shRNA干扰技术敲低IscU2干扰细胞IscU2的表达,研究了干扰IscU2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NCI-H520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构建了稳定低表达IscU2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NCI-H520;采用CCK-8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凋亡、ROS、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干扰IscU2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降低;细胞周期停滞在G1/G0期,同时伴随有p-AKT和Cyclin D1蛋白含量的下降;细胞晚期凋亡率明显增加,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PARP表达上调;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上调,间质标志物N-Cadherin和Snail表达下调;细胞ROS积累和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该研究结果表明,干扰IscU2显著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和上皮–间质转化,这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和视角。  相似文献   

16.
Wnt信号通路是一条与细胞增殖分化和机体平衡密切相关且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Wnt/β-catenin信号通路、Wnt-Ca2+信号通路和平面细胞极性信号通路。其中,以经典Wnt/β-catenin信号炎性反应和细胞命运方面的研究最为深入。现已证实,Wnt/β-catenin信号对细胞命运的调控作用具有两面性,不仅通过调节Survivin、Cyclin、C-myc等基因的表达抑制一些肿瘤细胞凋亡,而且可通过上调促凋亡蛋白BIM、Bax和下调抗凋亡蛋白Mcl-1、Bcl-xl的表达量来促进细胞凋亡。同时,该信号还可以通过抑制某些炎性因子的过度分泌,并下调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含量及坏死相关蛋白PARP-1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坏死。该文对Wnt/β-catenin信号对细胞凋亡和坏死的调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β-catening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其受BCR/ABLTL其下游信号通路调控的具体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该研究旨在探讨PI3K-AK聪号通路对慢粒急变期细胞的影响及其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采用P13K-AKT信号通路的靶向抑制剂LY294002作用于慢粒急变期K562细胞,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甲基纤维素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AKT(Thr308)的表达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β-catenin及其下游靶基因c—myc、cyclinD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0,20,40μmol/L的LY294002作用细胞24h后,抑制了K562细胞的增殖以及克隆形成能力。该效应呈浓度依赖的方式。3种浓度的LY294002处理细胞后,PI3K—AKT信号通路明显被抑制,pAKT(Thr308)的蛋白表达明显减少;β-catenin的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但其蛋白水平依次减少;β-catenin的下游靶基因c-myc、cyclin D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综上所述,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可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8.
该文探讨了下咽鳞癌放疗抵抗细胞FaduRR发生放疗抵抗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课题组前期成功构建了放疗抵抗细胞株FaduRR。平板克隆形成实验、CCK8实验检测放疗抵抗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划痕和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检测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和qRT-PCR实验检测蛋白和mRNA的表达。与亲本细胞Fadu相比,FaduRR细胞的放疗敏感性明显降低,X线照射后第4天的存活率明显增高、细胞凋亡率降低、细胞形态呈现上皮间质化的改变、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增强、E-cadherin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而N-cadherin、Vimentin、p-Akt、p-GSK-3β、Snail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但Akt和GSK-3β的表达无明显变化。以上结果提示,下咽鳞癌放疗抵抗细胞株FaduRR发生了EMT改变,其机制可能与Akt/GSK-3β/Snail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9.
探讨重楼皂苷Ⅰ(paris saponinⅠ,PSⅠ)在体外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MTT法检测PSⅠ对肝癌SMM-C7721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Hoechst 33528染色法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的情况,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Fas、Bcl-2、Bax、细胞周期素D1(cell cycle regulatory factor D1,Cyclin D1)和细胞周期素E(cell cycle regulatory factor E,Cy-clin E)的表达情况.PSⅠ能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的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SMMC-7721细胞染色质浓缩,核碎裂,凋亡小体形成,呈典型的凋亡变化.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并且有凋亡峰形成,呈浓度依赖性.PSⅠ能浓度依赖性地上调Fas和Bax的表达,下调Bcl-2、Cyclin D1和Cyclin E蛋白的表达水平.PSⅠ可能是通过阻滞肿瘤细胞的生长及诱导细胞凋亡等机制,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0.
探讨维替泊芬对人类白血病NB4细胞活性、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我们用CCK-8实验检测NB4细胞的增殖活性;集落形成实验检测NB4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细胞周期和凋亡用流式细胞术来检测;凋亡形态学用Hoechst33342染色来观察;以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NB4细胞经维替泊芬处理后,集落数量减少,集落大小减小;CCK-8结果提示细胞增殖活性受到显著抑制,且呈现出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Hoechst 33342染色后观察到细胞凋亡形态;流式检测到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YAP、GSK3β、p-AKT、cyclin D1、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Bax、p-GSK3β表达明显增加,裂解的PARP蛋白明显增加(p0.05)。因此本研究提示,维替泊芬能抑制人类白血病NB4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是通过抑制YAP蛋白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AKT/GSK3β信号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