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玫瑰新品种—蜀玫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数据处理联用技术,毛细管气相色谱保留指数它性法和标准品叠加法分析了玫瑰嫁接新品种——蜀玫(Rosa chinensis Jacq.x R.multiflora+R.rugosa Thunb.)精油的化学成分,并与接穗-素玫(Rosa rugosa cv.’Plena’)的精油成分进行了比较. 玫瑰精油是一种名贵的香料,在天然香料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提高其质量国内外的育种专家对其品种的选育进行了大量的工作.金德伟等人以小叶多花藤玫(Rosa chinensis Jacq XR.mutiflora Thunb.)作为砧木,以素玫(Rosa rugosa Thunb.)作为接穗.培育出一玫瑰新品种——蜀玫(Rosa chinensis Jacq.xR.multiflora+R.rugosa Thunb.),大大地提高了玫瑰花的产量。研究其精油成分的变化以确定其品质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就其成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云南是我国芳香植物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其芳香植物种类多、分布广、特有种多,香料植物引种适生条件优越,享有"天然香料之乡"的美誉。在众多香料植物中,蔷薇科蔷薇属(Rosa L.)的玫瑰和月季独树一帜。玫瑰(Rosa rugosa Thunb.)是指玫瑰及其突变或杂交后代。月季(Rosa cv)是蔷薇属内种间经反复杂交、长期选育而  相似文献   

3.
<正>正名:我是玫瑰中国的传统玫瑰,又名徘徊花、玫瑰花,拉丁学名为Rosa rugosa,英文名为Rugosa rose或Japanese rose。玫瑰种下有野生原种和数十个栽培品种,我国栽培玫瑰的历史可上溯至唐代,欧洲自18世纪末开始引种。玫瑰的野生原种天然分布于我国吉林、辽宁、山东东部沿海的海滨沙滩、河口沙丘或砾石海岸山坡,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朝鲜半岛的相似生境也有分布,是典型的东亚—日本成分。玫瑰在亚洲、欧洲北部  相似文献   

4.
在实地考察和标本采集鉴定的基础上,对辽宁棋盘山森林公园种子植物的组成、分布类型和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棋盘山森林公园共有种子植物69科187属264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9属23种,被子植物65科178属241种;植被类型多样,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强烈的温带性质;区内具有一定数量的重点保护植物,但特有现象不...  相似文献   

5.
金飞宇  束华杰  刘建  管章楠  张淑萍 《生态学报》2016,36(11):3156-3166
玫瑰(Rosa rugosa Thunb.)原产于我国东部沿海、日本、朝鲜半岛和俄罗斯远东地区,18世纪作为园艺种引入欧洲后逃逸并入侵至北海和波罗的海周边多个国家以及北美沙质海岸,而中国野生种群却在过去30年间持续萎缩,成为珍稀濒危物种。从玫瑰种群生物学角度,通过文献比较和综合,在阐明玫瑰生态学特性和野生分布变化的基础上,全面论述了玫瑰种群在我国的生境退化、种群动态、种子繁殖、遗传多样性、濒危机理、保育方面的成果和悬疑问题;并结合欧洲入侵种群分布范围和敏感生境、对本地群落和物种的影响、种子繁殖、遗传变异、种群扩张和模拟预测、管理和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濒危种群和入侵种群数量动态、群落组成、幼苗更新、遗传变异、管理策略方面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未来的玫瑰研究可从濒危种群和入侵种群的比较研究、种群和灌丛的动态监测、适合度相关性状的变异及其遗传基础、基于种群生物学的保育或控制4个方面为切入点,集中探索玫瑰种群濒危和入侵动态的规律、遗传基础和主要驱动力,为玫瑰保育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为相似物种的适应和进化机制研究提供例证。  相似文献   

6.
一些蔷薇屬植物的果实,如茨梨(Rosa Roxburghii Tratt. f. normalis Rehd, et wils.)、刺蔷薇(R. acicularis Lindl.)、玫瑰(R. rugosa Thunb.)、达烏里蔷薇(R. davurica Pallus.)及其他同屬的植物,含有丰富的維生素C(抗坏血酸)和多种其他的維生素,像:維生素P(檸檬素)、維生素A元(胡蘿卜素)、維生素B_2(核黄素)、維生素K和維生素E等。此外,还含有多量的糖、果胶质、檸檬酸和無机盐。由  相似文献   

7.
该文报道了在云南省马关县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一个云南省新记录种——皱皮油丹(Alseodaphne rugosa Merr.et Chun),并对其形态、生境及该新记录种的生物地理学意义进行了描述与讨论。此新记录种的发现对樟科油丹属植物的系统分类学、生物地理学和区域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探讨海南岛的起源问题提供了具有价值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8.
重瓣玫瑰营养芽离体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名称:玫瑰(Rosa rugosa Var.‘plena’) 材料类别:多年生枝条上侧芽和地上一年生萌条的顶芽,截长3—5mm作为外植体。培养条件:营养芽的培养基是 1/2MS(MS培养基中的大量元素减半),每升附加BA0.5—1.0mg,2,4-D 0.5—2.0mg,CH500mg,蔗糖25g以及适量的琼脂。培养室温度25±2℃,每天光照13小时,光强度1500—20001ux。生长与分化情况:外植体在培养基上吸水膨胀,但不发生愈伤组织化,颜色鲜绿,外植体形成  相似文献   

9.
玫瑰茄(Rosele)是锦葵科木锦属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各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我国福建已有生产性栽培,在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亦有栽培。但主要作纤维性原料出口。而玫瑰茄具有多种济价值,其中花萼为紫红色,颜色鲜艳,已经作为提取花青苷色素的合适原料而受到重视。由于受到地域、气候等条件的限制,通过大面积栽培植物来获取产物的方法有较大的局限性,而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为天然色素的生产提供了新途径[1].本文研究了玫瑰匣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碳源、氮源和pH值对细胞生产及花青素形成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花青素生物合成的代谢调控以及采用大规模细胞培养来生产花青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植物形态玫瑰(Rosa rugosa Thunb)又叫山刺玫、刺玫果、野玫瑰,属蔷薇科。落叶灌木,高4~5尺。根木质,粗而长,暗褐色,茎直立,多分枝,枝暗紫或褐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7枚,宽卵形或长椭圆形,通常由上而下渐小,边缘具细锯齿,上面暗绿色,无毛,下面灰绿色,有白粉,花单生或2~3朵聚生,紫红色,径约4厘米,,花瓣5,有浓香气,雄蕊多数,包子花托内,花托成熟后为红色,内含多数瘦果,种子卵圆形或椭圆形,有白色长柔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  相似文献   

11.
玫瑰     
文彬 《生命世界》2023,(2):30-33
<正>玫瑰(Rosa rugosa)系蔷薇科蔷薇属直立灌木,高可达2米。其茎粗壮、丛生,小枝密被绒毛,并有针刺和腺毛。复叶有小叶5~9片,小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倒卵形。花单生于叶腋,或数朵簇生,花直径4~5.5厘米。花瓣倒卵形,重瓣至半重瓣,紫红色至白色,芳香。原产我国华北以及日本和朝鲜,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园艺品种很多,有粉红单瓣、白花单瓣、紫花重瓣和白花重瓣等供观赏用。鲜花可以蒸制芳香油,供食用及化妆品用,花瓣可以制饼馅、玫瑰酒、玫瑰糖浆,  相似文献   

12.
油用玫瑰栽培应用历史悠久,是全球重要的木本香料资源和药食同源植物,从其花瓣中提取的玫瑰精油作为重要的香料原料已广泛应用于日化、医药和食品行业。玫瑰精油的品质主要受玫瑰的品种类型、产地条件和提取工艺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国油用玫瑰资源非常丰富,但玫瑰精油的深加工技术起步较晚,针对我国栽培油用玫瑰资源特性及玫瑰精油的应用现状还鲜有归纳,本文对油用玫瑰的主要栽培类型和现状,玫瑰精油提取技术、相关行业标准、化学成分及功能活性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并从油用玫瑰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精油提取技术研发与优化、精油相关标准的完善、产品应用领域的拓展和功能活性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提出参考建议,以期为我国玫瑰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为我国蔷薇属植物资源的创新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悬浮培养玫瑰茄细胞的生长行为及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培养多年的玫瑰茄(Hibiscus sabdariffaL.)白色细胞株为材料,在以3%蔗糖为碳源,植物生长调节剂为4.5μmol/L2,4-D(2,4-二氯苯氧乙酸),2.3μmol/L Kt(Kinetin,细胞激动素)的悬浮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玫瑰茄细胞的生长及泛醌积累动态、培养液PH值的变化以及培养过程中玫瑰茄细胞对碳源、氮源、磷源的消耗动态,并以此数据建立了悬浮培养玫瑰茄细胞的生长、蔗糖消耗、泛醌形成的非结构动力学模型,经验证表明,模型与实际情况有较高的拟合度。  相似文献   

14.
以热带经济植物玫瑰茄(Hibiscus sabdariffa L.)的成熟花萼为原料提制而成的玫瑰茄红色素,是一种新的食用天然色素[3,10,11,18,19]。我们已经简要报道过这种色素的提制工艺、理化性质、安全性和着色试验的研究结果[2],尔后又详细报道了玫瑰茄红色素最优提取条件的选择[4]和热效应试验[5]。本文拟报道玫瑰茄红色素对三种金属离子的效应。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们已经开发了一种能在2年内导致第一个蓝色变体产生的遗传工程玫瑰。DNA植物技术公司(奥克兰,加利福尼亚)的Dr.Ebrahim Firoozabady及同事们第一次使商业玫瑰的遗传工程变种的生产成为可能。 研究者们开发了一项技术,即将新基因加入玫瑰自身的遗传物质中。在实验室中用细菌将基因转至取自玫瑰培养物的胚性组织中。有100株以上的遗传工程玫瑰植株已在土壤中成活,并在科学家们的温室  相似文献   

16.
花色苷是天然的水溶性食用色素,具有抗氧化、调节血脂、抗衰老等方面的功能,有着巨大应用潜力。玫瑰为蔷薇科植物,是原产于中国的重要香料植物,也可以作为很好的药食同源食物。本文在总结花色苷化学结构及其分子稳定性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在玫瑰花色苷生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玫瑰花色苷研究和开发玫瑰花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食用玫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玫瑰作为观赏植物和精油植物被广泛种植,但玫瑰花还是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花卉,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在食品行业具有广阔前景。本文总结了前人对食用玫瑰的品种、营养价值和在食品中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食用玫瑰花的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食用玫瑰花的深入研究和新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侯学文  郭勇   《广西植物》1999,19(2):150-153
以蔗糖、葡萄糖、可溶性淀粉为3种不同碳源,以B5培养基为基础,研究在不同碳源情况下,悬浮培养玫瑰茄细胞的生长,以及培养过程中细胞的氧消耗速率,同时也考察了在整个细胞生长过程中,辅酶Q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蔗糖和葡萄糖能有效支持玫瑰茄细胞的生长,其细胞活力也高,表现在呼吸强度较高;可溶性淀粉不能被植物细胞利用,不仅表现在细胞生物量低,而且细胞活力差,呼吸水平也较低  相似文献   

19.
在植物与病原菌互作的研究中,植物抗性基因和病原菌无毒基因的研究是两个重要的热点。利用植物病毒沉默载体构建的VIGS(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体系研究植物的防御机制;利用植物病毒表达载体克隆和研究病原菌的无毒基因,将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植物和病原菌互作的分子机理,最终为培育番茄白粉病持久抗性品种打下理论基础。对植物病毒载体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就我们承担的课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植物与病原菌互作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深入认识植物与病原菌的识别方式、亲和性或非亲和性的互作模式,对于揭示植物-病原菌互作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病原菌侵染植物过程,分析相关的基因和蛋白,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探究植物-病原菌相互作用机制.本文概述了植物-病原菌的互作机制,系统介绍了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在植物-病原真菌、植物-病原细菌两类互作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了植物与病原菌互作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差异表达功能蛋白,并对当前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植物与病原菌互作研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