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南温带和北亚热带生长的杜仲不同月份次生代谢物含量与物候期关系的研究,发现杜仲次生代谢物合成积累的第一次高峰期出现在“芽开绽期”后的70d左右;第二次高峰期出现在“落叶盛期”。当掌握了杜仲次生代谢物合成积累高峰期(最佳采收期)的物候期时,无论南方、北方,也无论高山、平原地区,就可根据这一物候期,大致估算出该地区杜仲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2.
干旱胁迫对蒙古黄芪生长及根部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建萍  贾小云  刘亚令  吴云  周然  冯前进 《生态学报》2016,36(14):4415-4422
以山西道地药材黄芪一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水分条件(CK)、轻度干旱胁迫(A1)、中度干旱胁迫(A2)、重度干旱胁迫(A3)4个不同处理,研究土壤干旱胁迫对黄芪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芪茎叶快速生长集中在出苗后80—120d,以后生长减缓;当茎叶枯萎时,根中生物量短期快速积累。与常规水分条件相比,干旱胁迫处理显著降低了黄芪苗高及茎叶生物量,但对抗氧化能力、根系生长及次生代谢物积累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轻度干旱胁迫下SOD、POD、CAT 3种抗氧化酶活性升高,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降低,同时根长与根生物量增加、多糖与皂苷两种次生代谢物积累增多,黄芪药材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P0.05);胁迫上升到中度、重度时,SOD酶活性逐渐降低,重度胁迫下低于对照,而POD及CAT酶活性、MDA含量、细胞膜透性均随胁迫增强而升高,相反,根长、根生物量、多糖与皂苷含量降低,导致黄芪药材的质量显著降低(P0.01)。综上表明,干旱胁迫下,SOD酶表现较为敏感,可能在清除活性氧中起主要作用;轻度水分胁迫能有效启动黄芪体内抗氧化酶系统和次生代谢,它们相互协作共同对抗胁迫对细胞产生的伤害,通过降低地上部分的生长,将营养物质优先运往根部,促进根产量及药材质量的提高。这一结论,可在黄芪多糖和皂苷次生代谢物定向培育的水分管理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3.
韩美玲  杜娟  安琪  李丛胜 《菌物学报》2018,37(8):1100-1108
为了比较糙皮侧耳栽培种在不同常规栽培基质上的漆酶活性,分析更适合糙皮侧耳生长的栽培基质,以1株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栽培菌株为研究材料,研究在固态和液态发酵条件下添加木屑、玉米芯和棉籽壳这3种栽培基质后,对其产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基质对糙皮侧耳漆酶活性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1);不同发酵方法对糙皮侧耳漆酶活性也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1),仅第2天差异不显著。固体发酵与液体发酵条件下,糙皮侧耳在棉籽壳培养基上所检测到的漆酶活性均高于在木屑或者玉米芯培养基上,表明棉籽壳对提高糙皮侧耳漆酶活性的诱导能力更强。此外,糙皮侧耳在棉籽壳培养基上能够快速分泌漆酶,表明棉籽壳对缩短糙皮侧耳漆酶分泌时间的诱导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4.
杜仲雄花中次生代谢物合成积累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雄株不同花期雄花中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并对杜仲雄花次生代谢的生理基础及不同花期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差异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雄花在不同花期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均有差异.总黄酮含量在花蕾期最高(4.010%),始花期最低(2.422%),从盛花期到末花期逐渐上升;桃叶珊瑚苷和绿原酸含量均在花蕾期最高(分别为2.351%和1.075%),盛花期最低(分别为1.463%和0.503%),至末花期含量上升;京尼平苷酸含量在始花期最低(0.217%),从盛花期开始逐渐升高,至末花期高达1.403%;次生代谢产物总量也以花蕾期为最高(7.420%).杜仲雄花的花蕾期和盛花期是兼顾质量和产量的最佳采摘期.  相似文献   

5.
杜仲剥皮再生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Lliv.)剥皮后每年7月测定剥皮株和照株的径向与高度生长量,每年秋季观测这些树的落叶情况,春季观测其萌芽情况,连续观察4年。同是对剥皮3年后在原剥皮部位作第二次剥皮的植株作了同样的3年观测。结果表明,剥皮当年树的落叶提前、发芽推迟,高度和树粗的生长明显减慢,剥皮后第二年其各方面的生长状况与对照株接近,第三年剥皮株的生长与对照株相似,但剥皮株的木材年生长量  相似文献   

6.
真菌诱导子对植物次生代谢物的影响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真菌诱导子在诱导植物次生代谢物生产上已成为一大热点。概述真菌诱导子调节植物次生代谢物的作用机理、影响次生代谢物生产的因素及其在次生代谢物生产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田间栽培条件下,对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edia Rehder)1年生幼苗施用3种细菌肥料﹝放射性土壤杆菌肥料(Agr)、荧光假单胞菌肥料(PfPt)和微球菌肥料(Mic),浓度为2×107 CFU·mL-1,施肥2次﹞,对翌年生长期幼苗株高和冠幅的增长量变化以及枝叶中4种次生代谢物﹝紫杉醇、三尖杉宁碱、10-去乙酰紫杉醇和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10-DAB Ⅲ)﹞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施用Agr、Mic和PfPt后的翌年11月份,曼地亚红豆杉幼苗株高和冠幅的增长量均大于CK(不施肥,对照)组,其中,施用PfPt后幼苗株高增长量最大,且显著高于CK组(P<0.05);施用Mic后幼苗的冠幅增长量最大,但与CK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施用Agr、Mic和PfPt后枝叶中紫杉醇、三尖杉宁碱和10-DABⅢ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其中,施用Mic后紫杉醇含量最高,施用PfPt后三尖杉宁碱和10-DAB Ⅲ含量最高,且总体上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施用Mic后10-去乙酰紫杉醇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CK组及其他处理组,而施用Agr和PfPt后10-去乙酰紫杉醇含量与CK组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施用Agr、Mic和PfPt均对曼地亚红豆杉幼苗生长以及枝叶中次生代谢物积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同细菌肥料的促进效应存在差异,因此,在曼地亚红豆杉的栽培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需求选择适宜的细菌肥料。  相似文献   

8.
梁实  黄玉君 《生物技术》1992,2(4):41-42,40
传统的平菇栽培中,栽培种的培养料都用熟料接种.而整个的接种和灭菌过程中需要一些大型的设备和繁杂的技术,从而限制了平菇的发展和普及.自八八年以来我们根据平菇菌的长势快、抗杂菌能力强的特点,试图对平菇生料栽培种的制做和使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试验,现将结果简述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菌株:采用我校从佛罗里达平菇中选育的菌株.  相似文献   

9.
10.
植物次生代谢物对植食性哺乳动物的营养和生理生态效应是动植物相互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简要介绍了植食性哺乳动物处理植物次生代谢物的一般途径,着重阐述了植物次生代谢物对植食性哺乳动物的营养和生理特征的限制方式,并对决定植食性哺乳动物处理植物次生代谢物能力差异性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最后,结合国际上的研究趋势,论述了国内开展此类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1.
杜仲愈伤组织中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动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杜仲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接种量及培养时间、不同来源的愈伤组织及其继代次数对愈伤组织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时接种量在0.35g左右比较合适。愈伤组织的生长曲线大致呈S形,在20d时达到最大值,而总黄酮和绿原酸的含量均在16d时达到最大值。在继代培养中,茎和叶愈伤组织的增长量、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均在第三代达到最大值;下胚轴诱导的愈伤组织的增长量、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均在第四代达到最大值;子叶愈伤组织的增长量和总黄酮含量在第五代达到最大值,绿原酸含量于第四代达到最大值。不同来源的愈伤组织中,叶愈伤组织中绿原酸含最最高,下胚轴愈伤组织中总黄酮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以MS、LS、B5、N6、H、Nitsch、White、1/2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0.5mg/L NAA和0.5mg/L BA,分析不同类型培养基对杜仲愈伤组织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并以B5培养基进行光照条件、碳源、蔗糖浓度试验。结果表明:B5培养基不仅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也有利于总黄酮的形成,而1/2MS培养基有利于绿原酸的积累;12h/d光照对愈伤组织的生长及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黑暗不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但却抑制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形成;3种碳源中,愈伤组织的增长量、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含量均以蔗糖为碳源时最高,葡萄糖最低;蔗糖浓度在10~50g/L范围内绿原酸的含量随着糖浓度的升高而升高,40g/L时愈伤组织的增长量和总黄酮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14.
Mechanical injury to the exposed surface of the girdled trunk of Eueommia ulmo- ides Oliv. was conducted by scraping frames 10×l0 cm2 in four varieties of shapes, i.e. ∪、| |、Π and □ The scraping edge was 2 cm in width and 1 mm in depth. One month after treatment, periderm was formed at the central portion of all the scraped areas, however, among them the thickness, 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 and starch distribution of the regenerated bark were different. The newly-formed bark of the ∪ -shaped area was the thickest, and vascular cambium-like meristem was formed in the central portion which later gave rise to vascular tissues. The thickness of the newly formed bark in Ii -shaped area was half as :thick as the former, although similar tissue differentiation was observed. The thick- ness of the newly-formed bark inΠ-shaped area was half of that in∪ -shaped area. The flat meristematic cells were only seen in the deeper layer, and no vascular tissues were visible. The thickness of the newly-formed bark in the □ -shaped area was only 1/4 of that in ∪ -shaped area. There were undifferentiated parenchyma cells below the periderm in which very few flat meristematic cells were formed later.  相似文献   

15.
杜仲叶中总黄酮物质超声提取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郭孝武  吉晓芹 《西北植物学报》2003,23(11):1984-1987
采用醇提法、超声提取法探讨了从杜仲叶中提取总黄酮类物质的最佳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超声提取效果最好。其最佳条件是:用浓度为400%、按料液比1:60的比例的乙醇浸泡24h,再用超声提取45min,其杜仲叶中总黄酮类物质的提出率可达25.43%。  相似文献   

16.
杜仲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激素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琰  姜在民  唐锐 《植物研究》2006,26(2):182-186
以杜仲优树L33的幼叶为材料,在B5培养基上添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研究,结果表明:无激素的培养基上不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单独加入2,4-D、NAA和IBA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以0.5 mg·L-1 2,4-D、0.5~1.0 mg·L-1 NAA、1.0 mg·L-1 IBA出愈率最高,达100%,且愈伤组织生长较好;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基上加入细胞分裂素时,KT的加入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生长起抑制作用;1.0 mg·L-1 NAA+0.3~0.5 mg·L-1 BA与1.0 mg·L-1 IBA+0.3~0.5 mg·L-1 BA 的组合可明显促进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适合进一步继代培养。  相似文献   

17.
酶法提取杜仲叶中绿原酸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宏新  戴瑜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1):2383-2387
采用纤维素酶法提取杜仲叶中的主要药效成分———苯丙素类的绿原酸(CHA),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确定了纤维素酶法提取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加入550 U/g纤维素酶0.50%,pH 4.5,温度40℃,提取率最高可达到51.84 mg/g。  相似文献   

18.
杜仲含胶细胞形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离析、石蜡制片以及电镜扫描等方法对杜仲含胶细胞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的含胶细胞是一种细长的、两端略膨大的,丝状的分泌单细胞、少数含胶细胞在表面形成突起,并能进一步伸长,形有盲端或分枝。  相似文献   

19.
杜仲细胞悬浮培养生产桃叶珊瑚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亚琴  朱媛   《广西植物》2007,27(2):236-239
对杜仲细胞悬浮培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桃叶珊瑚甙的产生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各种理化因子对细胞生长及桃叶珊瑚甙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悬浮培养生产桃叶珊瑚甙中,第18天桃叶珊瑚甙的含量达到最大值,培养基为MS、pH为5.8时有利于桃叶珊瑚甙的合成,此时含量高达40.56mg/L。2.0mg/L的2,4-D、NAA及浓度低于1.0mg/L的6-BA均能促使桃叶珊瑚甙的合成,但KT却抑制桃叶珊瑚甙的合成。  相似文献   

20.
杜仲内生菌的分离及产PDG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树龄达7a以上杜仲皮中分离得到122株内生菌,其中真菌75株,细菌47株,经摇瓶培养后分析各菌株产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DG)的能力,结果发现有8株菌能产生PDG,最高产量可达13.387 mg/L。经初步鉴定,这8株菌分属于5属,即茎点菌属(Phloma)、腐霉属(Pythium)、卵形孢霉属(Oospora)、球黑粉霉属(Tolypospori-um)、砖红镰孢霉属(Lateriti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