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Bcl—2抑制电离辐射诱发细胞凋亡的线粒体机制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低剂量电离辐射能够诱发细胞凋亡的发生,Bcl-2能够抑制多种因素诱发的细胞凋亡,本文报道了Bcl-2基因转染细胞克隆对4GyX-射线诱发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与可能的机制。结果表明,高度表达Bcl-2的细胞克隆在72h内明显抑制了4GyX-射线诱发的CHO细胞凋亡,进一步的机制探讨表明,Bcl-2能够维持或恢复受电离辐射损伤而降低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结果提示:Bcl-2对低剂量电离辐射诱发的细胞凋亡的  相似文献   

2.
镉离子诱导BA/F3β细胞发生奇特的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凋亡一般都伴随有DNA 片段化, 活性氧含量增加, 并能被过量的Bcl2 所抑制。以BA/F3β细胞为模型, 利用MTT 检测、Hochest 染色以及透射电镜检测等技术却发现, 镉离子虽然可以诱导该细胞凋亡, 但是这种凋亡没有DNA 片段化, 也没有活性氧含量增加。此外, 过量Bcl2 对这种凋亡也没有保护作用。因此, 可以确认镉离子诱导BA/F3β细胞发生了奇特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细胞色素c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Huang JF  Fang DC  Lu R 《生理科学进展》1999,30(2):144-146
在哺乳动物细胞凋亡的发生过程中,位于线粒体内膜外侧的细胞色素c被释放进入胞质,作为辅助因子参与死亡蛋白酶-3的激活,后者在凋亡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Bcl-2、Bcl-XL,Bax可阻止或诱导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入胞质,这可能是Bcl-2,Bcl-XL,Bax调节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Bcl—2及其相关蛋白与细胞调亡的调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许多类型的细胞中,Bcl-2蛋白抑制由各种不同的信号诱导的凋亡,并且对正常发 提示肿瘤形成都有重要的作用。但Bcl-2的作用机制还不清楚。近年来的研究已揭示了一系列对细胞凋亡进行正或负调节的Bcl-2相关基因产物,Bcl-2可与其中的某些蛋白如Bax形成异二聚体。  相似文献   

5.
神经系统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iu RY  So K  Yu AC 《生理科学进展》1999,30(2):173-180
目录一、PCD和细胞凋亡二、神经细胞凋亡的特征和机制(一)激活凋亡的因素(二)凋亡的形态学特征(三)与凋亡的形态学特征相关的机制三、细胞凋亡与坏死(一)相同的触发因子(二)可能相同的第二信使及下游因子(三)Bcl2家族的作用(四)线粒体通透性改变(...  相似文献   

6.
Bcl—2基因家族在调节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Bcl-2基因家族包含抑制和促进细胞凋亡两类功能相反的蛋白质,在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了Bcl-2基因家族中两类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特征、亚细胞分布、相互间的作用方式以及与它们发挥功能的关系,为认识细胞凋亡中复杂的分子调控机制,寻找凋亡紊乱相关疾病中可资利用的药物干预靶点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Bcl—2基因与细胞编程死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编程死亡在生物体的发育形成及功能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着重介绍Bcl-2基因及其产物对细胞编程死亡的抑制,探讨了Bcl-2基因的作用机制,指出Bcl-2基因的研究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Bcl-2蛋白家族在细胞编程死亡的调控中起重要的作用,本综述了Bcl-2家族新成员-Bak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活性,并就Bak及Bcl-2家族成员对细胞死亡调控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低氧对培养的肺血管周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低氧是否影响肺血管周细胞凋亡并参与腺泡内无肌肺动脉的构型重建, 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低氧(H) 组和低氧肺动脉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HECCM) 组对肺血管周细胞凋亡发生率及抑凋亡基因bcl2 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H组和HECCM 组的凋亡指数明显较对照组减小。H 组和HECCM 组bcl2 蛋白的表达量分别是NECCM 组的117 倍、113 倍, 是N组的133 倍、127 倍。提示低氧诱导的抑凋亡基因bcl2 的过度表达, 对周细胞凋亡发生的抑制作用和低氧促进的周细胞增生过程可能都参与无肌肺动脉的构型重建, 与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免疫酶组织化学与地高辛标记的单链cD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了抗凋亡基因bcl-2在人胎儿胸腺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结果bcl-2mRNA及其蛋白均优势定位于髓质区。提示胸腺中bcl-2基因表达调控发生在转录水平;bcl-2基因介导的细胞凋亡状态可能参与T淋巴细胞的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11.
Chen JP 《生理科学进展》1999,30(3):227-230
本课题研究RA538、反义c-ymc重组腺病毒对人胃癌(SGC7901)、食管癌(E C109、EC8712)、正常人胚肺2BS(2BS)及bcl-2高表达细胞第的体仙外生物学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结果显示Ad-RA538及Ad-ASc-myc对SGC7901细胞体内外均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并能抑制其c-myc、bcl-2、cyclinD1基因的表达及刺激bax基因的表达。对EC109、EC8  相似文献   

12.
研究证明:许多化学药物的治疗都是以诱导细胞凋亡的方式杀伤癌细胞的。有关细胞凋亡的研究已成为肿瘤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焦点。IgYricinA为本实验室新研制的一种免疫毒。与其它种类的免疫毒一样,它能够特异性地杀伤靶细胞。推测:免疫毒IgYricinA也是以诱导细胞凋亡的方式杀死癌细胞的。我们已经研究了免疫毒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和效果,本文则着重对细胞的杀伤机理进行探讨。本实验以胃癌细胞MGC803为靶细胞,HeLa细胞为非特异识别细胞,二倍体2BS细胞为正常对照细胞,进行IgYricinA处理,观察其诱导细胞凋亡的可能性。同时进行IgY和ricin处理,以期探明引起细胞凋亡的有效成分。OlympusBX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Fig2,5&6):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IgYricinA后,MGC803细胞表现出典型的凋亡形态变化,即染色质浓缩、细胞皱缩并放出凋亡小体。细胞凋亡时DNA被降解成寡核体长度的片段,在琼脂凝胶电泳上形成DNA梯带,成为药物处理后确定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降解的一种生化指标。Fig3表明,用IgYricinA处理MGC803细胞24小时、用ricin处理MGC803和HeLa  相似文献   

13.
探讨蛋白酶ICH1 与凋亡基因bcl2 的关系及在鼻咽癌发生中的作用。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6例鼻咽癌组织中ICH1 (ICH1L和ICH1S) 和bcl2 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发现11 例良性病变中2 例ICH1L阳性, 1 例ICH1S阳性。46 例鼻咽癌中16 例ICH1L阳性, 22 例ICH1S阳性, 阳性率分别为348% 和478% , 各组织学分型间无明显差异(P> 005)。癌细胞ICH1 表达较良性病变增加, 但ICH1L与良性病变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良性鼻咽上皮bcl2 阴性。46 例鼻咽癌中38 例bcl2 阳性, 阳性率为826% , bcl2 表达与组织分型也无明显关系 (P> 005)。ICH1L与bcl2 呈反向表达关系。提示ICH1 和bcl2 表达异常可能与鼻咽上皮的癌变有关。bcl2 对ICH1L表达可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细胞凋亡是机体生长发育,细胞分化和病理状态中细胞自主性死亡的过程,调节控制细胞凋亡的基因有存活基因和致死基因两大类,存活基因包括Bcl-2及其家族某些成员的基因,原癌基因和病毒基因,这些基因的过量表达可阻止细胞的凋亡,致死基因包括Bcl-2家族的另一些成员的的基因、ICE家族基因以及myc、p53和Rb基因等。细胞因子、激素和细胞间质等细胞外部因素可能通过信号传递途径影响上述基因表达而间接地调节细  相似文献   

15.
雷公藤内酯醇体外抗肿瘤作用和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TL)处理肿瘤细胞,同时与植物抗癌药物紫杉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TL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其作用明显强于紫杉醇。对某些肿瘤细胞如卵巢癌和肾癌细胞等,作用尤其明显。以抗凋亡蛋白Bcl-2的裂解以及caspase-3抑制剂阻止其裂解研究了TL诱导细胞的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6.
Bcl——2基因表达对TNF及OA诱发的细胞编程死亡的不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兵  蔡毓 《生命科学》1996,8(2):17-18
用TNF和OA(Okadaicacid)诱发人神经母细胞瘤SK细胞死亡,并证明细胞死亡为编程死亡(ProgrmmedCellDeath,简称PCD)。将编码Bcl-2全长蛋白的cDNA植入PJX41neo载体中,使其表达由HCMV病毒起动子控制。形成的顺义(pBcl-2-S)及反义(pBcl-2-AS)表达质粒经转染导入SK细胞中获得稳定转染子。Western印迹表明顺义转染子表达大量的26kdBcl-2蛋白,而反义转染子则不表达。增强表达的Bcl-2蛋白能抑制由TNF引发的PCD,但不影响OA引发的PCD,从而证明了Bcl-2基因产物抗细胞死亡效应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以药物敏感型细胞株K562/S和耐药型细胞株K562/A02为对象.观察原癌基因Bcl-2的表达量在两种细胞中的差异,以及神经酰胺作为一个新的脂质第二信使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并利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enistein,酪氨酸磷酸酯酶抑制剂vanadate,观察酪氨酸可逆磷酸化与细胞凋亡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K562/A02中Bcl-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K562/S;外源性神经酰胺能成功地诱导K562/S,K562/A02细胞凋亡,凋亡细胞具有典型的形态学改变和DNA“Ladder”形成,FCM检测出现凋亡细胞峰,但在同样的诱导条件下,K562/S细胞凋亡明显高于K562/A02细胞.FCM检测genistein能显著改变这两种细胞生长周期,但细胞阻滞于G2/M期,便对神经酰胺诱导的细胞凋亡无明显作用,vanadate单独对细胞地明显作用,但与神经酰胺共同作用能明显提高细胞凋亡率.以上结果表明在药物诱导的细胞调亡中Bcl-2基因起重要作用,神经酰胺能诱导K562/S和K562/A02细胞调亡.  相似文献   

18.
将抗癌胚抗原(CEA)单链抗体基因插入家蚕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BacPAKHis, 与修饰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BacPAKDNA共转染家蚕细胞, 经同源重组得到含有在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控制下的抗CEAScFv 基因的重组病毒BmBacScFv。用重组病毒分别感染家蚕细胞和幼虫, 在两者中均得到了高效表达, 产物分子量为28kD, 前者占细胞总蛋白的6 % , 后者为0 .3 mg/ 蚕。目的基因在家蚕细胞和幼虫中表达产物经Ni2+IDASepharose6B亲和柱纯化, 前者纯度可达90% 以上, 后者纯度较低; 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具有CEA 结合活力, 其亲和常数分别为5 .4×108/mol·L- 1 和2.3 ×108/mol·L-1 , 略低于其亲本单抗E7B10 2.7 ×109/mol·L- 1 。  相似文献   

19.
细胞凋亡过程中bcl-2基因的甲基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凋亡过程中,bcl-2基因下调与该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关系,用5-氟尿嘧啶(5-Fu)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NC3H10,TC3H10及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凋亡,分别检测了这三种细胞凋亡过程中bcl-2的表达变化,与其调控区及编码区的甲基化状况.我们曾观察到5-Fu作用24~48h出现细胞存活率下降,DNA梯状断裂及细胞周期凋亡峰显现等典型凋亡现象.Northern杂交显示,在5-Fu作用12h时bcl-2mRNA水平已明显降低.由此,我们用小鼠bcl-2(mbcl-2)及人bcl-2(hbcl-2)基因调控区PCR扩增片段及bcl-2编码区(cDNA)片段作为探针,与5-Fu作用12h的细胞DNA的MspⅠ/HpaⅡ酶切产物进行Southern杂交,以未作用的细胞DNA同样酶切杂交为对照.通过杂交带谱的变化,分析bcl-2基因的甲基化状况.结果显示:mbcl-2及hbcl-2在5-Fu作用12h后调控区甲基化水平增高,但其编码区甲基化状态皆未出现可检出的变化.上述结果提示:bcl-2基因调控区甲基化水平升高可能与该基因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20.
采用TUNEL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光化学法脑缺血后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bcl-2表达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缺血后12h,损伤侧皮层缺血区内凋亡细胞数及bcl-2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一直持续至缺血后72h;并呈现下列时程变化:在缺血后3h每张切片上几乎无凋亡细胞出现,以后逐渐增加,缺血后12h达到峰值,缺血后24h和缺血后72h逐渐减少,但仍高于假手术组水平。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在缺血后3h以前不明显,缺血后12h逐渐增加,缺血后24h最多,以后逐渐下降。上述结果提示,缺血后凋亡细胞的时程变化可能与缺血后梗塞灶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而bcl-2表达的变化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发挥内源性细胞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