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被子植物有性生殖和无融合生殖过程中在某些特定时期和细胞中出现的胼胝质壁的活动情况作了介绍,并探讨了其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胡国渊  胡桦 《生命科学》1995,7(2):17-19
环腺苷二磷酸核糖(cADPR)──一种新发现的胞内信使分子胡国渊,(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200031)胡桦(上海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032)多种激素、递质和细胞膜表面对应的受体结合后能引起细胞内钙释放,从而使细胞内游离钙...  相似文献   

3.
细胞外钙调素——一种植物中的多肽信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钙调素历来被认为是细胞内钙信号的多功能受体蛋白,国内外10多年的研究已证实,它普遍存在于人、动物细胞外与植物质外体.我们的工作证明了钙调素不仅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外,而且在胞外位点具有促进悬浮培养细胞及其原生质体的增殖、调节花粉萌发与伸长和促进rbc小亚基基因的光不依赖性表达等多种重要生物学功能.在花粉体系中,还证明了胞外钙调素具有跨膜与胞外信号转导机制,其中包括异三聚体G蛋白、PLC/IP3/IP3R和胞内钙信号等组分的参与.因此,认为细胞外钙调素可能是植物中的一种多肽信使,这对传统上认为植物中不存在进行胞间通讯的多肽信使的观点,提出了新的质疑.  相似文献   

4.
孙颖  孙大业 《植物学报》2006,23(5):578-583
细胞质膜以外的质外体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 质外体是植物细胞的重要信号源和细胞器。当植物遭受生物或非生物环境刺激时,可能首先引起质外体信号系统的变化; 同时质外体作为植物细胞之间最方便的通道, 在细胞间信号传递和信息交流上起重要作用, 从而成为协调植物细胞分化、器官形成和整体生长发育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本文概括地介绍了我室在此领域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孙颖  孙大业 《植物学通报》2006,23(5):578-583
细胞质膜以外的质外体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质外体是植物细胞的重要信号源和细胞器。当植物遭受生物或非生物环境刺激时,可能首先引起质外体信号系统的变化;同时质外体作为植物细胞之间最方便的通道,在细胞间信号传递和信息交流上起重要作用,从而成为协调植物细胞分化、器官形成和整体生长发育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本文概括地介绍了我室在此领域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有趣的假设:“胞外‘通讯R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原料乳低温储藏期间,嗜冷菌大量繁殖,对乳制品质量和保质期构成极大威胁.特别是嗜冷菌产生的胞外蛋白酶、脂肪酶和磷脂酶等酶类能耐受巴氏杀菌和高温瞬时灭菌,水解牛奶中的蛋白质、脂肪和卵磷脂等营养物质.本文重点介绍嗜冷菌及其胞外产物对原料乳加工的影响和常见的快速分析检测方法,以期为乳品安全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一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产生的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0.
假单胞菌(Psendomonas sp.)生长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中能产生胞外脂酶。 最适碳源为1.0%淀粉,氮源为1.0%蛋白胨。一些植物油,如橄榄油、糠油、菜油等能诱导脂酶的大量产生,诱导脂酶产生的橄榄油最适浓度为0.5%。无机离子在菌培养过程中对脂酶产率影响很大,K+、Na+、Mg2+、Ca2+等对脂酶产生有促进作用,而Mn2+、Ba2+、Zn2+、Fe3+、Co2+、Cu2+件等则抑制脂酶产生。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span及糖脂)能刺激胞外脂酶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在适宜培养条件下,Pseudomonas sp 31260能将木糖转化为酸性胞外多糖(EPS),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Pseudomonas sp 31260得到一株完全不产生胞外多糖的突变菌株E16。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白地霉2.498-47在以蛋白胨为氮源发酵时,只在开始pH3.2左右产生胞外蛋白,NH_4~+则无此限制,还有助于胞外多肽的产生。深红酵母2.280胞外蛋白的最大产率约在pH5.8;尿素作唯一氮源效果最好,与蛋白胨合并使用,可产胞外蛋白约800μg/ml。酵母膏对生长和产胞外蛋白很必要,不能用玉米浆和麦芽汁代替。用0.05N NaOH浸洗不同pH和氮源所培养的细胞都能浸出胞内蛋白,接近400μg/ml。发酵产生胞外蛋白自一日后开始,至二日接近最大量,以后逐渐减少。多肽产生起自第二日,五日未达到最大量。两株酵母菌都不表现蛋白酶活性,因此这个现象还不能解释。  相似文献   

14.
对近年来植物细胞外ATP生理功能和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介绍。  相似文献   

15.
利用菌种的自然突变进行“出发菌株Ⅱ”的自然分离,从用肉眼选出的22株菌中,经初筛选选出650u/10ml以上高产菌株8株,再经过复筛选出780u/100ml的活力菌株2株,命名为“6‘#、8’#”。用于胞外酶的生产,月平均酶活5975u/100ml。经验证,“6‘#、8‘#”高产菌产菌适用于胞外青霉素酸化酶的生产。  相似文献   

16.
胞外ATP:一种新的细胞凋亡诱导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符乃阳  马靖 《生命的化学》2000,20(6):250-253
众所周知 ,ATP是生物细胞内最主要的能量储存和供应物质。而Green等 ( 1 95 0 )注意到ATP对新血管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使得对ATP的研究从胞内转向胞外。目前已发现 ,胞外ATP不仅具有兴奋性递质功能 (ex citatorytransmitterfunction) ,还参与有丝分裂原刺激 (mitogenicstimulation)、基因表达、细胞生长及其死亡等多种代谢活动的调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胞外ATP还是一种细胞凋亡诱导剂 ,能通过胞外专一受体和胞内代谢产物破坏细胞正常代谢的两条完全不同途径诱导不同…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溶藻弧菌HY9901株致病性相关蛋白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溶藻弧菌HY9901株置于15℃、20℃、28℃、37℃四个温度下培养,18h时分别测定细菌含量,胞外蛋白酶(Extracelluar protease, ECPase)表达量以及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 ECP)对动物的致死性。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 菌液浓度、ECPase的活性以及ECP对小鼠和红笛鲷的致死率先升高后下降。28℃培养的细菌浓度、ECPase的活性以及ECP对小鼠和红笛鲷的致死率均为最大。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不同温度培养下细菌的ECP和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 OMP),结果显示,不同温度培养的溶藻弧菌ECP和OMP电泳图谱不同。溶藻弧菌主要ECP的分子量为70kD和62kD。ECP 70kD在20℃时的表达量最大,而28℃时ECP 62 kD的蛋白浓度最高。45kD OMP随着温度升高,其合成量增大,28℃时达最大值;而40kD和34kD OMP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通过研究电泳纯化的ECP 62kD和ECP 70kD的酶活性和致死试验,证明ECP 62kD具有很强的酶活性和毒性, 而ECP 70kD仅具有弱的酶活性和毒性。  相似文献   

18.
胞外多聚物是微生物聚集体(污泥絮体、生物膜和颗粒污泥等)的主要成分,在微生物聚集体的形成及其结构稳定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胞外蛋白作为胞外多聚物的主要组分之一,在微生物絮凝和聚集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蛋白分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胞外蛋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本文综述了胞外蛋白在微生物聚集体中的种类和分布,以及在絮凝、沉降、传质、吸附和脱水等性能方面的作用,并对胞外蛋白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芽孢杆菌属产生的胞外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芽孢杆菌能产生不同的胞外多糖,根据多糖中的中性糖组成,可以把产生多糖的芽孢杆菌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中性糖由甘露糖和葡萄糖组成的菌株,计有B. subtils, B. pu-milus, B alvei B. cereus, B. sphaerieus, B. lichniformis, B. laterosporus, B.Pulvifaciens,B.brevis,B.Mycoides,B.Polymyxa,B.Popilliae,B.Macerans,B. fitmus B. megaterium; 第二类为中性糖由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菌株,计有 B.polymyxa,B. larvae, B. thermop-hilus B.Mycoides;第三类为中性糖由四种以上单糖组成的菌株,计有B. megatetium, B.coagulans 和 B.Circulans B.Polymyxa B.Larvae产生的胞外多糖是一种类琼脂型的多糖,它们的水溶液(1%)具有加热熔化,冷却后凝固的特征,这种多糖是酸性多糖,它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糖醛酸组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