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摇蚊幼虫对底泥中氮、磷释放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天乙  刘孜 《昆虫学报》1995,38(4):48-451
本文研究了摇蚊幼虫对底泥中氮、磷释放的影响,初步探讨了摇蚊在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中的生态作用。结果表明,摇蚊幼虫能明显促进底泥中氮、磷的释放,而释放到水层中的氮、磷又容易被藻类吸收利用,从而促进藻类生长。这种生态效应与水体营养循环和富营养化的发生及发展过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摇蚊幼虫对底泥中氮、磷释放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天乙  刘孜 《昆虫学报》1995,38(4):448-451
本文研究了摇蚊幼虫对底泥中氮、磷释放的影响,初步探讨了摇蚊在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中的生态作用。结果表明,摇蚊幼虫能明显促进底泥中氮、磷的释放,而释放到水层中的氮、磷又容易被藻类吸收利用,从而促进藻类生长。这利,生态效应与水体营养循环和富营养化的发生及发展过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提高水体净化能力控制湖泊富营养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濮培民  李正魁  王国祥 《生态学报》2005,25(10):2757-2763
建立了湖泊污染物质动力学方程,根据我国湖泊和美国O keechobee湖资料,确定了控制藻类暴发的总磷阈值为0.035m g/L,总氮阈值为0.350m g/L(滇池)和1.050m g/L(太湖);用实测资料,计算得到需要削减的外污染源滇池为总磷、总氮各78%,太湖为总磷69%、总氮56%。提出通过提高水体净化能力可以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理论依据和如下技术路线:提高湖泊净化率,使其超过输入的污染率,在湖内实现浓度低于控制藻类水华暴发所需要的磷、氮阈值;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到太湖、巢湖、滇池等一类大、中型湖泊,加强管理,就可以在占湖泊7%(滇池)和4%(太湖)的湖面上,依托科学布设控制其生长的凤眼莲,将其规模化地加工为有益产品,从而有效地去除湖泊中的营养盐,将水体综合净化率比现有净化率在滇池提高4.6倍,在太湖提高2.1倍,实现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目标,并同步地在约3~4倍相应面积上修复健康水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
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不断积累,部分藻类及水生生物的过度繁殖,导致了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的关键是减小水中氮、磷的含量。人工湿地是一项新型的废水处理技术,近年来在脱除富营养化水体氮磷中获得广泛研究和应用。本文在简述脱氮除磷机理的基础上,较系统地阐述了影响人工湿地脱除氮磷的因素及工艺的在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进展,以便在构建人工湿地中对各项因素综合考虑及兼顾利用,提高人工湿地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综合效能。  相似文献   

5.
家用洗涤剂磷对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斜生栅藻为材料研究了四种家用洗涤剂对藻类生长的效应。结果发现,不同种类的家用洗涤剂对斜生栅藻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斜生栅藻现存量超过国内外通用的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尤其是高磷洗衣粉,在日常生活用量的情况下,对斜生栅藻生长的促进作用较低磷洗衣粉增加60%。在整个实验中,无磷对照组斜生栅藻生长率均低于有磷实验组,磷量的增加将引起藻的现存量的增加。因此,限制洗涤剂磷盐的输入,减少营养供应率,降低水体中营养浓度,可起到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温度变化对河叉口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的富营养化以及频繁的藻类"水华"事件是当前中国河流污染的主要特征之一,而已有研究表明,气象条件尤其是温度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国内外学者多数是通过统计分析和实验室试验等方式研究河口海岸以及湖泊等的富营养化问题,而内河尤其河叉口的富营养化问题涉及不多,对在水体温度变化的条件下河叉口的藻类生长状况的研究更为少见。为了解释并预测水体富营养化的状况,研究人员通常选择数学推理或统计模型等方法,采用数学模型方法既包涵丰富的数据参数而且还可以就局部的特征进行分析,因而不失为一种优选的方法。目前,随着状态参数的增加以及各参数的相互影响,复杂的数学模型机理研究正广泛应用于富营养化数学模型中。根据对水体温度条件的反应状况,藻类可分为狭温和广温两种,主要取决于藻类内部特性的不同。研究水体温度变化情况下河流藻类的生长状况,指出影响的主导因子,分析河叉口随季节变化的富营养化特征对防范河流"水华"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国家水利部现代水利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XDS2006-01)《桂林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及其相关监测资料,应用并改进拉氏富营养模型对澄江河下游河叉口处进行模拟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模型与监测数据能较好的吻合。(2)当水体温度在10℃、15℃、20℃、25℃、30℃和35℃变化时(其他环境参数不变),藻类叶绿素a含量呈单峰值分布;水体温度为25℃条件下,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3)藻类的生长一定程度中受到周边水体温度(热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沉水植物作为湖泊、河流等生态系统的主要高等植物, 在修复富营养化水体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合理利用沉水植物是去除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有效途径。沉水植物对水体氮磷的迁移转化影响包括生长和腐解两个阶段。文章综述了沉水植物生长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净化效果和净化机制, 分析了沉水植物腐解对氮、磷迁移转化的持续影响, 并提出了今后沉水植物净化氮、磷的研究方向, 为沉水植物推广应用于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栽培于3个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为水体1<水体2<水体3)中的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spicatumL.)进行研究,测定了不同时期植物体各个器官的氮磷含量及生物量分配,探讨了富营养化水对其营养积累及分配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度富营养化的水体3中穗花狐尾藻组织中的氮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个水体;而由于水体1和水体2的氨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植物组织中的氮含量在水体1和水体2间无显著差异。富营养化程度高的水体2中植物磷的含量显著低于富营养化程度低的水体1中的植物,但在重度富营养化的水体3中,叶子的磷含量却远高于其它两个水体,这是由植物不同部位吸收的磷在各器官间分配不同所造成的。由于底泥的营养含量丰富,在3个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水体中,穗花狐尾藻的根冠比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栽培于3个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为水体1<水体2<水体3)中的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spicatumL.)进行研究,测定了不同时期植物体各个器官的氮磷含量及生物量分配,探讨了富营养化水对其营养积累及分配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度富营养化的水体3中穗花狐尾藻组织中的氮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个水体;而由于水体1和水体2的氨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植物组织中的氮含量在水体1和水体2间无显著差异。富营养化程度高的水体2中植物磷的含量显著低于富营养化程度低的水体1中的植物,但在重度富营养化的水体3中,叶子的磷含量却远高于其它两个水体,这是由植物不同部位吸收的磷在各器官间分配不同所造成的。由于底泥的营养含量丰富,在3个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水体中,穗花狐尾藻的根冠比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张洁  俞宙菲  李稳  杨娟 《生态科学》2011,30(2):183-188
浮游藻类作为重要的生物指标已被广泛运用于各种水体的富营养化监测与评价中.论文对北京市4个校园人工湖的浮游藻类群落组成及季节变化展开调查,探讨了浮游藻类生物指标和富营养化的关系及其季节变化规律.调查期间,镜鉴得到39个属,隶属于蓝藻,绿藻和硅藻门.4个水体生物密度的季节平均值均高于500 cell·mL-1,多样性指数普遍介于2~3之间.TN,TP和COD显示各水体都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综合生物指标和水质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个人工湖不同季节的水体可分为绿藻型,蓝,绿藻型和硅藻型三大类富营养化水体:荷花池,荷塘浮游藻类群落相似性最高,而荷塘、未名湖夏季富营养化程度最接近.  相似文献   

11.
磷是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因子之一,也是植物生长必需营养元素,研究速生木本植物对富营养水体中磷的吸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旱柳新无性系A42为对象,于2017年7—9月在温室大棚中进行浮床水培试验,研究了旱柳对不同磷营养水平水体(低磷0.1、0.2 mg·L-1;中磷1.0、2.0 mg·L-1;高磷10.0 mg·L-1)的吸收和净化机制.结果表明:旱柳能有效净化水体中的磷营养(21 d达到79%以上),去除量与水体磷浓度呈正相关,但去除率随水体磷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旱柳可于7 d内将磷浓度为0.1~1 mg·L-1的富营养水体中磷浓度降低至富营养阈值(0.016~0.032 mg·L-1).旱柳富集同化的磷含量占水体磷总输入量的29.0%~66.9%,富集同化量与富集同化率分别与水体磷浓度呈正相关和负相关.旱柳在不同磷浓度水体中均能正常生长,根冠比随水体磷浓度下降而显著增加.氮、磷在旱柳体内积累均表现为茎>叶>根,旱柳的氮、磷转运系数均大于3,在高磷浓度水体中,氮磷营养在旱柳的茎部大量积累,氮、磷转运系数分别显著增加至4.53±0.24和4.92±0.62.表明旱柳在不同磷浓度富营养水体中均能正常生长且有良好的净化能力,能够通过富集转运磷营养至地上部来减少二次污染.实际应用中,对于低磷浓度水体,适合做短期净化;对于高磷浓度水体,适合做长期净化.  相似文献   

12.
乌梁素海湿地富营养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乌梁素海湿地近20年来富营养化的研究成果。乌梁素海湿地富营养化主要状况表现为:(1)水体氮、磷平均含量已超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要求;空间分布上,总体特征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局部特征则与植物分布有关;时间分布上,总体受河套地区退水和气温变化影响,局部受植物生长影响。(2)沉积物氮、磷显著富集,氮含量在水平方向上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垂直方向上随深度增加而递减,磷含量则无一致规律。(3)藻类时空分布与氮、磷表现出较为一致的规律。近年来,藻类的过量繁殖常导致"黄苔"暴发。(4)水体有机质显著富集,与氮含量空间分布特征一致。(5)沉积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源输入和水生生物,与氮具有显著的同源性且空间分布特征一致;沉积物有机质显著富集,成为重要内源污染源。今后应加强乌梁素海湿地富营养化机理研究,为乌梁素海湿地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大量含氧、磷肥料的生产和使用、食品加工、畜产品加工等造成的工业废水和大量城市生活废水 ,特别是含磷洗涤剂产生的污水未经处理即行排放 ,使海水、湖水中富含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 ,称为水体富营养化。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 ,由于有了充足的养料保证 ,藻类等浮游植物一有适宜条件即大量繁殖。此时鱼类等生物的消费能力 (以藻类为食 )赶不上藻类的繁殖速度 ,水中藻类越长越多 ,它使水中氮含量减少 ,导致水中的鱼类等生物大量死亡。在教学过程中 ,发现有许多学生错误认为藻类疯长 ,应该是光合作用增强 ,产生氧气量增多…  相似文献   

14.
巢湖渔业资源现状及其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2002年至2004年期间,对巢湖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共发现鱼类54种,隶属16科、9目,主要以鲤科鱼类为主(35种),占64.8%,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鱼类种类数减少了40种,主要表现在洄游性种类急剧减少,甚至消失。渔业资源结构(渔获物)表现为以湖鲚、太湖新银鱼等小型鱼类为优势种类,在渔产量的比例不断上升,而大型鱼类(如翘嘴、鲤等)的种群结构趋于低龄化,产量呈下降趋势。结合已有的历史资料,分析巢湖渔业资源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造成巢湖渔业资源结构变化受人为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利工程修建、过度捕捞和水体富营养化等方面。同时探讨近20年巢湖渔业捕捞产量与水体氮磷含量变化的相互关系发现,水体磷的含量变化显著影响巢湖渔业的捕捞产量。因此,合理利用巢湖渔业资源,需要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捕捞强度和人为调整渔业结构使得巢湖渔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五种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采用移栽沉水植物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营养盐含量和浮游藻类生物量。本研究在夏季藻类密度较高的富营养化水体中移栽5种长江中下游流域常见沉水植物,比较不同沉水植物去除营养盐和控制藻类总量的能力。研究结果:5种沉水植物对水体总氮含量去除率的大小顺序为:竹叶眼子菜>黑藻>苦草>微齿眼子菜>菹草,对总磷去除率大小顺序为:竹叶眼子菜>黑藻>微齿眼子菜>苦草>菹草;竹叶眼子菜控制水体中藻类总量的效果最佳,苦草、微齿眼子菜及菹草次之,黑藻对水体总磷和浮游植物的去除效果均极显著(p≤0.01),而对总氮含量的作用影响不明显(p=0.209)。综合营养盐吸收作用和藻类控制效果来看,竹叶眼子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生长状态良好并达到较为稳定的净化作用,是夏季治理浅型富营养化静水水体的理想物种之一。  相似文献   

16.
该试验以水芹(Oenanthe javanica DC.)为材料,通过浮床栽培技术,研究水芹的营养品质和抗氧化系统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变化,以明确富营养化水体对水芹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探讨利用水芹进行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30d后,水芹全株鲜重增长4.18~7.00倍,且在高浓度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的水芹生物量与正常栽培条件下无显著差异,可以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正常生长。(2)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水芹体内SOD和POD活性均保持较高水平,MDA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均维持在较低水平,表现出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和对富营养化水体的适应性,避免了膜脂过氧化伤害。(3)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水芹V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无差异,且亚硝酸盐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其在该试验环境下营养品质较好,符合国家允许的食用标准。研究发现,水芹对富营养化水体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以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正常生长,且营养品质未受影响,能安全食用,可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7.
许敏  徐旭东 《水生生物学报》2010,34(6):1228-1230
我国是世界上湖泊富营养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太湖、巢湖、滇池等大型浅水湖泊由于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水华连年爆发, 水质日趋恶化,丧失了原有的功能, 制约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华一般是指藻类过量繁殖形成的水体表面聚集物1。在我国, 微囊藻(Microcystis)和某些蓝藻是造成水华的最为常见的种类2。蓝藻水华可产生异味物质、腐烂发臭, 还可产生毒素危害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8.
基于氮磷比解析太湖苕溪水体营养现状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评价水体营养状态的重要手段,利用其氮磷比指标探讨了我国太湖主要入湖河流苕溪的营养状态。野外监测结果显示,苕溪水体氮素超标严重,磷素污染轻度,硝酸盐、颗粒态磷为氮磷的主要赋存形态,且氮磷浓度呈现相似的季节变化规律,表明苕溪主要受农业面源污染影响。氮磷比分析表明,苕溪水体春、秋季处于磷素限制状态,夏季适合藻类生长,冬季低温条件下不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苕溪生物量增长受磷素限制,线性拟合亦显示其氮磷比主要受磷素波动的调控;苕溪干流大面积暴发蓝藻水华的风险较部分支流及死水区低,苕溪水入湖后,特别是夏季其暴发风险将显著提高。针对苕溪水体的富营养化现状,提出若干条水质改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微囊藻毒素LR诱导大鼠肾NRK细胞Bax蛋白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关注的问题,过量的氮、磷使藻类过度生长并产生水华。微囊藻毒素是蓝藻的一些属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发生水华的水体中这类毒素普遍存在。微囊藻毒素产生的原因和作用目前还不是很清楚,然而它们对动物和人类都能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1活动目的了解池塘富营养化的原因;探究洗涤剂对池塘富营养化的影响。2活动原理池塘富营养化是指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进人水体,使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增殖,从而破坏了池塘的生态平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水体由贫营养状态演变为富营养状态的进程极为缓慢。而人为的富营养化作用,可以在短时期里出现,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由于在自然状态下,池塘里有固氮蓝藻,氮元素一般不易缺乏,所以,磷的含量常常是池塘富营养化形成的限制性因素。家庭用洗涤剂通常称为洗衣粉,有粉剂、液剂、膏剂等形式,其中的主要成分是烷基苯磺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