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缬沙坦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糖尿病微量蛋白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60例有微量蛋白尿期糖尿病患者分为缬沙坦对照组(A组)和缬沙坦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给予缬沙坦160mg,每日1次口服;B组给予肾炎康复片(薄膜衣片)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和缬沙坦16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均为12w。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第4、8和12 w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治疗前、后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及肌酐50%倍增率。结果:2组治疗后血压、Scr、CRP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血FBG、PBG、HbAlc、Alb、BUN、24h尿蛋白定量指标变化无差异(P>0.05);B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B组有较低Scr、CRP值(P<0.05),而余生化指标及血压变化无差异(P>0.05),B组第8、12 w时尿蛋白排泄率下降幅度低于A组(P<0.05),B组治疗中12 w的肌酐50%倍增率低于A组(P<0.05)。结论:缬沙坦胶囊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糖尿病微量蛋白尿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肾炎康复片对女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以肾小球肾炎为诊断的女性患者72例,行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予缬沙坦治疗;实验组36例,予缬沙坦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共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24 h尿蛋白、血清Scr、BUN、Hb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数据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加以处理。结果:经12周治疗后,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表现为: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清Scr和BUN水平低于对照组,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肾炎康复片能有效降低女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血压、24 h尿蛋白、血清Scr、BUN水平,升高Hb水平,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并肾小球肾炎临床疗效及对Scr(血清肌酐)、GFR(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变化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6例高血压合并肾小球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两组,各63例。A组给予低剂量(80mg/d)缬沙坦,B组给予高剂量(160 mg/d)缬沙坦。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BP,Scr,GFR等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B两组SB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A组Scr呈升高趋势(P0.05),B组Scr呈轻微下降趋势(P0.05);A组、B组GFR变化不明显(P0.05)。A组不良反应率为4.76%,B组为9.52%,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肾小球肾炎患者给予高剂量缬沙坦,降压效果及耐受性好,毒副作用低,患者血清肌酐及肾小球虑过率水平无明显变化,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布拉酵母菌(S.Boulardii)散剂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10例初次接受根除治疗的Hpylori阳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口服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每日2次,疗程10d;B组:与A相同的三联10d疗法,加s.Boulardii散剂口服500mg/次,2次/d,共用药14d。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对药物耐受情况,停药4周后检测H.pylori根除率。结果A、B组Hpylori根除率按方案(PP)分析分别为70.7%、86.3%,按意向性(ITT)分析分别为66.7%、83.8%,B组PP和ITT根除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8.8%vs 28.3%,P〈0.05);在药物耐受程度方面,B组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S.Boulardii散剂联合标准三联疗法作为初次根除Hpylori治疗时可提高根除率,降低不良反应,增加药物耐受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倍剂量氯沙坦氯沙坦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teAN)中降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经肾穿刺病理诊断为IgAN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18例采用单剂量(50mg,qd)氯沙坦;B组22例用双倍剂量(100mg,qd)氯沙坦,观察8周后两组的血压、实验室指标:血肌酐、尿素氮、血钾、24h尿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rate,CCr)等以及临床症状,并作安全性评价。结果:B组患者24h蛋白尿下降(0.91±0.33g/24h),A组患者蛋白尿下降(0.21±0.22g/24h),B组24h蛋白尿下降率明显高于A组(P〈0.05)。双倍剂量氯沙坦在IgAN治疗中未出现不良反应,包括高血钾、咳嗽、低血压或水肿等。结论:双倍剂量氯沙坦在治疗IgAN中降蛋白尿的疗效较单剂量明显,应用安全,耐受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益生菌药物对自发性腹膜炎(SBP)再发的预防效果。方法51例肝硬化并SBP治疗后,在综合护肝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3组:A组18例,除外综合治疗外无其他用药;B组20例,予益生菌口服;C组13例,予喹诺酮类药物口服。观察其自发性腹膜炎再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比较,SBP再发生率高(x2=3.99,P〈o.05)。A组与B、C组比较,SBP再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6,P〈0.05)。B组与C组比较,x2=0.001,P〉0.05,两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生菌对预防自发性腹膜炎再发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吗替麦考~(MMF)多靶点免疫抑制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症(RN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RN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30例)采用雷公藤多苷联合MMF多靶点免疫抑制疗法,B组(29例)采用环磷酰胺(CTX)冲击疗法,C组(27例)采用MMF疗法,总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分析三组的临床疗效、肾功能、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73_3%,显著高于B组48.3%,c组44.4%(P〈O.05);治疗后,三组的肾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与B组和c组比较,A组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显著降低,血清白蛋白(ALB)显著升高(P〈0.05);A组的复发率(0%)显著低于B组(21.4%)和c组(15.4%)(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B组、C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MMF多靶点治疗RNS安全有效,可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剂量,提高缓解率,改善肾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李建章  刘景隆  郭宇  沙江  李庆 《生物磁学》2014,(1):163-165,152
目的:探讨A型肉毒素膀胱内阻滞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A组)选用国产A型肉毒素(衡力)100IU治疗,用10mL生理盐水稀释后,通过膀胱镜进行壁内注射;对照组(B组)患者给予口服经典的抗胆碱制剂,酒石酸托特罗定片,每天口服2次,每次2mg,疗程不少于6周。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4周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1PSS评分、初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A组治疗后1周,IPSS评分显著下降(P〈0.05),初尿意膀胱容量及最大膀胱容量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第2周和第4周均维持在相当水平,残余尿量第1周未见明显下降(P〉0.05),第4周时与基线比较下降明显(P〈0.05);B组于治疗后第4周时,以上三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残余尿量在第1周即有明显下降(P〈0.05),并且第4周时仍维持第1周水平(P〉0.05)。此外,治疗后第1周两组比较以上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第4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壁内肉毒素A注射和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均是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方法,但A型肉毒素膀胱内注射起效更快,同时由于其接触性和直观性,疗效更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滴虫性阴道炎的更佳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10月至2005年9月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对92例滴虫性阴道炎病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31例,采用乳杆菌制剂0.25g塞阴道,每晚1次,共10d;B组31例.采用甲硝唑片0.2g口服,3次/d,共7d,同时用乳杆菌制剂塞阴道;C组30例,采用甲硝唑栓0.5g塞阴道,每晚1次,共10d,同时用甲硝唑片口服。结果停药3~5d的治愈率:A组67.74%、B组93.55%、C组93.33%;A组与B、C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与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停药3月的治愈率:A组41.93%、B组87.10%、C组56.67%,B组与A、C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有效率:A组54.84%、B组93.55%、C组70.00%,B组与A、C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与C组间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甲硝唑片口服联合乳杆菌制剂(定君生)塞阴道是一种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更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联合乌司他丁对大鼠急性胰腺炎(AP)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50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A)组、急性胰腺炎组(B组)、白藜芦醇组(C组)、乌司他丁组(D组)和白藜芦醇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组(C+D组)。制备各组AS大鼠模型,观察各组腹水量及血淀粉酶、脂肪酶、TNF-α、NF—κB、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观察胰腺病理改变。结果:B组与A组相比,SOD水平明显降低(P〈0.05),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C、D及C+D组与B组相比,血清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C+D组与C组、D组相比,血清SOD水平明显升高(P〈O.05),血清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B组比较,C和D组血淀粉酶、脂肪酶、TNF-α、病理学评分均降低,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减轻,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C+D组上述指标改善较C组和D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乌司他丁、白藜芦醇通过升高SOD保护性因子、降低MDA损伤性因子,对急性胰腺炎有治疗作用,尤其在乌司他丁与白藜芦醇合用时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缪嘉燕  赵亭亭  方敏  王瑞东  李霞 《生物磁学》2014,(6):1121-1123,115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孕妇妊娠结局和胎儿健康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 年8 月~2012 年12 月在我院分娩的184 例GDM 患者及200 例健康孕妇的临床资料,并对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GDM 组妊高症35 例(19.0%)、羊水过多17 例(9.2%)、早产21 例(11.4%)、产后出血14 例(7.6%)、产褥感染12 例(6.5%),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DM组中发生巨大儿48 例(26.1%)、新生儿低血糖31 例(16.8%),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高(P<0.05),而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3.3%)也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剖宫产141 例(76.6%),阴道产43 例(23.4%),剖宫产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GDM对孕妇的妊娠结局有不利影响,孕妇应加强孕期保健,规范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血管紧张素I(IAngII)受体拮抗剂缬沙坦(Valsartan)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RAS)观察其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5只,任取其中30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缬沙坦治疗组(A组,15只,缬沙坦10mg.kg-1/d灌胃);糖尿病对照组(B组,15只);其余15只为正常对照组(C组)。分别于实验第4、6周末各组任取7或8只测定大鼠血糖、平均动脉压、血肌酐、尿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用图像分析仪测量各组大鼠平均肾小球面积、平均肾小球体积。并于第6周末取各组大鼠肾皮质提取RNA,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对肾皮质ICAM-1mRNA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在第4周及第6周末,A组血糖、肌酐清除率、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低于同时期的B组,B组则较C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A、C组尿白蛋白排泄率始终无统计学差异,同时期三组平均动脉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4、6周,A、B组的肾小球平均面积、平均体积均明显高于同期的C组(P〈0.01),但A组又低于同期的B组。RT-PCR半定量结果分析显示,B组ICAM-1 mRNA表达较A、C组显著增高(P〈0.01),A组表达较C组为高(P〈0.01),但仍较B组为低(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I(IAngII)受体拮抗剂缬沙坦能够减少糖尿病大鼠的尿白蛋白排泄,下调肾皮质ICAM-1mRNA表达,减轻肾脏肥大及延缓肾小球硬化,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斌  胡善友  吴晓  许惠利  张华明  王莉 《生物磁学》2011,(12):2289-2291
目的:探讨血脂康胶囊对冠心病患者的抗氧化及抗炎效果和意义。方法:选取冠心病并且有一定程度的脂代谢紊乱的患者64例,按随机对照原则随机分为A组(32例)及B组(32例),A组给予血脂康胶囊600mg,日2次;B组予洛伐他汀40mg/d,丙氨酸转氨酶或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的患者服用剂量减半,即洛伐他汀20mg/d,经治疗或者观察恢复正常后再加到40mg/d。共比8周,检测实验前后的血浆ALT,AST,CK,OX-LDL,CRP及SOD水平。结果:血脂康胶囊可以明显的降低血浆TG,CHOL,LDL水平,并且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脂康胶囊可以明显的降低血浆OX-LD,CRP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血脂康胶囊可以提高血浆SOD水平优于对照组(P〈0.01),而升高ALT,AST,CK的副作用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血脂康胶囊常规剂量不仅有效调脂而安全,并且有一定的抗氧化及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14.
唐泽耀  陈游洲  付雷  周佳佳  林原 《生物磁学》2009,(13):2508-2510,2552
目的:探讨缬沙坦(Valsartan,VAL)对心肌梗死(MI)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建模,随即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VAL组。然后分别在各组中应用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测定右颈总动脉插入动脉导管的心肌梗死(MI)的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心肌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以及应用定磷法心肌细胞细胞膜Na+-K+-ATPase、Ca2+-ATPase活性。结果:VAL可降低MI家兔的收缩压不明显(P〉0.05),但降低舒张末降低明显(P〈0.01);VAL使MI家兔增高的MAD显著降低(P〈0.01);使MI家兔降低的SOD值显著恢复、增加(P〈0.01);VAL可使MI家兔降低的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恢复、增加(P〈0.05)。结论:VAL可能通过稳定细胞膜抗脂质过氧化反应及提高清除氧自由基以及促进MI后心肌细胞膜Na+-K+-ATPase ATPase和Ca2+-AT-Pase活性的途径改善心肌梗死(MI)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等渗氯化钠水化、碳酸氢钠水化、大剂量他汀、小剂量他汀、大剂量他汀加等渗氯化钠水化五种干预方式对大鼠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效果,探讨各自的优势及不足,为临床预防造影剂肾病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选取SD大鼠105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5只。A组:均为肾功能正常的健康大鼠;B组:即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干预方法;L组:采用等渗氯化钠水化干预;T组:采用碳酸氢钠水化干预;S1组:服用大剂量他汀;S2组:服用小剂量他汀;(S1+L)组:服用大剂量他汀加等渗氯化钠水化。干预48小时后测定各组大鼠的尿素氮(BUN)及肌酐(Cr)水平,并与与未给予干预组进行比较。结果:①S1、S2、(S1+L)三组的BUN和Cr水平均低于B组、L组及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1组、S2组及(S1+L)组之间相互比较,BUN和Cr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③L组与T组之间比较BUN和Cr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预防造影剂肾病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最终机制尚未明确,我们需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6.
陈振波  刘凯东  严立  王明锋  刘铭  李江 《生物磁学》2013,(24):4680-4682,4666
摘要目的:4g讨C反应蛋白(CRr')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RP,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CRP与临床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评价术前、术后CRP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术前CRP为(28.64±7.15)mg/L,术后降低为(7.83±1.0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都高于对照组的(1.13±0.2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表达与年龄和性别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N、M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术前高、低CRP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9.17%和9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高、低CRP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5.00%和8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CRP在其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术前CRP水平对疾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靶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合并糖尿病的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54例老年糖尿病并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7例,观察组患者予靶剂量美托洛尔及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仅按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YHA分级、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及用药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NYHA分级、LVESD、LVEDD、LVEF、6min步行距离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更加显著(P0.05)。在随访的6个月内,观察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9%(P0.05)。两组患者平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均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靶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合并糖尿病的慢性心衰患者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活动耐量,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HbA1c)、空腹血糖(FPG)与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或门诊的33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眼底检查或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检测,按有无视网膜病变分为视网膜病变(DR)组和无视网膜病变(NDR)组,并对HbA1c、FBG水平进行检测。结果:DR组较NDR组HbA1c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水平和DR分期呈正相关(I=0.526,P〈0.001),而DR组和NDR组FPG水平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将HbA1c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DJ-1基因siRNA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体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设计DJ-1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片段,脂质体介导转染入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AD-MB-23l,转染分3个组:A组(空白对照control组)、B组(转染非特异性对照Scramble组)、C组(转染si DJ-1组)。应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前后DJ-1表达水平;运用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C组DJ-1蛋白的表达强度弱于A组和B组(t=9.831,P0.05),而A组与B组比较,DJ-1蛋白表达水平则无明显差异(t=1.629,P0.05)。细胞迁移实验中,A组细胞为(218.37±12.75);B组的细胞为(214.46±11.38);C组的细胞为(129.65±8.59),C组细胞明显少于A组和B组(t=10.927,9.984,P0.05),而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2,P0.05)。细胞侵袭实验中,A组细胞为(127.28±12.65);B组的细胞为(123.06±13.08);C组的细胞为(52.85±9.58),C组穿过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明显少于A组和B组(t=7.927,8.643,P0.05),而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7,P0.05)。结论:DJ-1基因siRNA可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2011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9240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在糖尿病人群中的患病率为37%,是导致成人获得性盲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为特征,具有致盲率大,手术难度高等特点。针对与此,本文主要探讨术前注射贝伐单抗对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共收集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70例,药物辅助手术组(A组)21例,术前3—7天行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1.25mg/O.05mL);单纯手术组(B组)49例,行23G玻璃体切割术。分析两组术前及术后视力、手术时间、医源性裂孔、电凝、术后出血的不同。结果:在术后3月,两组视力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O.05)。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4分钟,而B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5分钟(P〉0.05)。医源性裂孔在A组中有1例,而B组中有16例(P〈0.05),在A组中有3例使用电凝,B组中有25例使用电凝(P〈0.05)。A组有1例出现术中及术后出血,B组为20例(P〈O.05)。结论:在这个回顾性研究中,我们发现对于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人,术前玻璃体腔注射1.25mg/O.05ml贝伐单抗可以显著减少医源性裂孔的发生,减少术中电凝使用及术中术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