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毅频  王冠宇  王强  张剑 《生物磁学》2011,(8):1443-1446
目的:观察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和脱细胞心包(pericardium,PC)修复大鼠腹壁缺损的效果,比较两种生物材料相容性。方法:SD大鼠40只,体重200~250g,手术造成3 cm×2 cm全层腹壁缺损,随机分为二组(n=20),分别采用相同面积的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和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ADM)补片进行修补。术后1、2、4和8周分批取出腹壁修复材料,行动物一般情况观察、腹腔内粘连情况评价、力学强度测定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动物都成活,两种材料术后8周均无疝瘘发生,缺损得到完整修复。术后各期SIS组的腹腔粘连评分明显低于PC组。术后4、8周,SIS组力学强度强于PC组,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观察两组未见明显免疫排斥反应,SIS组的组织再生和重塑、血管化优于PC组;术后炎症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SIS和PC均能修复大鼠腹壁全层缺损,SIS在生物相容性方面优于PC。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和脱细胞心包(pericardium,PC)修复大鼠腹壁缺损的效果,比较两种生物材料相容性。方法:SD大鼠40只,体重200~250g,手术造成3 cm×2 cm全层腹壁缺损,随机分为二组(n=20),分别采用相同面积的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和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ADM)补片进行修补。术后1、2、4和8周分批取出腹壁修复材料,行动物一般情况观察、腹腔内粘连情况评价、力学强度测定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动物都成活,两种材料术后8周均无疝瘘发生,缺损得到完整修复。术后各期SIS组的腹腔粘连评分明显低于PC组。术后4、8周,SIS组力学强度强于PC组,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观察两组未见明显免疫排斥反应,SIS组的组织再生和重塑、血管化优于PC组;术后炎症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SIS和PC均能修复大鼠腹壁全层缺损,SIS在生物相容性方面优于PC。  相似文献   

3.
人体组织损伤再生修复一直是临床面临的难题,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生物补片作为一种新兴的创伤修复材料的出现为人们带来了曙光,生物补片是天然真皮基质经脱细胞处理而形成的三维支架结构,作为生物工程支架可通过空间诱导和组织替代作用修复组织缺损,由于其去除了引起宿主免疫排斥反应的所有成分,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领域的缺损组织修复,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生物补片在疝外科的应用较为成熟,尤其对合并感染的情况治疗效果颇佳,在小儿疝外科的应用效果亦较好;在治疗肛瘘方面,生物补片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治疗理念,实现了肛门括约肌的功能性重建;在整形医学领域中烧伤、隆鼻及隆乳方面的应用,利用生物补片再生的机制,使组织恢复原貌更具美学价值;在妇产科方面,盆底解剖及功能重建方面前景广阔。然而在骨科中的骨组织及韧带再生,泌尿外科中膀胱、输尿管及阴茎的重建,心血管邻域中修复心脏瓣膜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方面的应用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整体仍处于实验探索阶段,仍需继续研究拓展;生物补片虽然已形成商品化但因其价格昂贵等因素阻碍了临床广泛应用。本文就近年来生物补片在外科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TGF-β3广泛存在于骨组织、软骨组织中,能诱导体外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分化、生长。TIMP-2能抑制MMP对软骨基质的降解,保护新生软骨组织。本实验探讨单纯TGF-β3和TGF-β3,TIMP-2联合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丝素蛋白壳聚糖/(silk fibrin/chitosan,SF/CS)生物支架植入动物体内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及效果差异。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20只分为4组,每组5只(支架组、未转染组、reAAV-TGF-β3转染组、reAAV-TGF-β3,reAAV-TIMP-2联合转染组)。在无菌条件下取兔第三代对数生长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用携带目的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进行转染,将转染成功的BMSCs与SF-CS生物支架复合,分别植入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处:未转染组植入SF-CS生物支架,未转染组植入未转染的BMSCs复合SF-CS生物支架,reAAV-TGF-β3转染组植入reAAV-TGF-β3转染的BMSCs复合SF-CS生物支架,reAAV-TGF-β3,TIMP-2联合转染组植入reAAV-TGF-β3,TIMP-2联合转染的BMSCs复合SF-CS生物支架。两月后处死家兔,肉眼观察以及HE染色评定缺损软骨修复情况。并进行软骨细胞特征性染色即甲苯胺蓝染色及II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结果:两个月后除支架组外各实验组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处均有软骨样物质形成,且联合转染组诱导的新生成分更接近缺损处周围正常软骨。联合转染组与reAAV-TGF-β3转染组;联合转染组与未转染组;reAAV-TGF-β3转染组与未转染组的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提示联合转染组软骨修复效果较单纯TGF-β3转染组更好。结论:单纯TGF-β3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兔膝关节软骨缺损有修复作用,TGF-β3与TIMP-2联合转染组修复缺损效果更明显,提示TIMP-2与TGF-β3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5.
较大的腹壁缺损需要应用补片修复来缓解腹横筋膜的张力,人工合成补片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无张力修补的目的,但它在腹壁外科应用中有诸多的并发症,诸如复发率高,腹腔黏连,肠穿孔导致腹膜炎,侵袭性肠瘘等影响患者术后的正常生活,而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应用在腹壁外科中能解决上述人工合成补片所带来的并发症发挥强大作用且能与周围组织较好的融合,最后改建成宿主自身组织已并在多学科领域中广泛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能参与组织自我修复,并能分化成为多种功能细胞,分泌各种生长因子,在ADM内源性转归过程中可发挥作用。本文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ADM生物补片应用于临床疝修补术中转归机制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姜岩  张剑  王强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3):4430-4433
目的:研究本实验以小鼠腹壁缺损为模型,通过对三种猪源性细胞外基质(ECM)—猪脱细胞小肠粘膜下层(P-SIS)、猪脱细胞心包(P-PC)以及猪脱细胞真皮(P-ADM),进行体内弹性纤维和葡糖氨基聚糖类(GAGs)的含量测定,然后通过三组材料中弹性纤维和GAGs在术后第4周、第8周时再生或降解的数量,来对比研究三种生物材料植入体内后的降解规律,从而为寻找性能优良的生物补片提供理论依据,为生物补片的临床应用以及避免术后并发症方面提供指导方向。方法:BALB/c小鼠60只,体重18~20 g,手术造成1 cm×1 cm的腹壁全层缺损,随机分为3组(n=20),分别以等面积的P-ADM、P-PC以及P-SIS进行修复,于术后4周、8周进行取材评估。结果:术后P-SIS组的腹腔内粘连评分均低于同时期内的其余两组。术后4、8周比较:P-ADM组,GAGs含量减少(P0.01);P-PC组,弹性纤维(P0.01)、GAGs(P0.05)含量均有所增加;P-SIS组,弹性纤维(P0.001)、GAGs(P0.05)含量均增加。结论:P-SIS材料中,弹性纤维和GAGs的再生状况优于其他两组,且P-SIS材料不易引起腹腔内粘连,故P-SIS能够更好的应用于组织缺损的治疗,P-SIS在组织工程学领域相对而言是更加理想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盆底修复术中聚丙烯网片植入阴道后局部病理学变化.方法:采集自2004年5月至2011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采用聚丙烯网片经阴道盆底修补治疗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术后发生网片阴道暴露的样本18例,对局部暴露的网片进行切除,并进行病理学观察,总结阴道局部炎症反应的特点.结果:8例发生于手术后1个月内,组织反应以急性炎症反应为主,表现为粒细胞增多,后期在周围逐渐出现巨噬细胞,肉芽组织形成,毛细血管增生;9例1-6个月发生者转为慢性炎症反应,表现为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多,6个月以上发生暴露1例,部分组织出现鳞状上皮增生.结论:聚丙烯网片植入阴道暴露局部组织分为急性反应期、慢性反应期、鳞状上皮增生期,6个月后可见纤维组织增生,胶原增加,炎细胞减少,10月后上皮结构基本同正常鳞状上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骨表面覆盖口腔修复膜对颌骨囊性缺损人工骨植入术患者植入腔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78例颌骨囊性缺损患者按治疗时间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40例,均行开窗人工骨植入术,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抗感染,观察组采取人工骨表面覆盖口腔修复膜。比较两组的囊腔体积、面积缩减率、人工骨植入量、骨厚度及植入腔感染率。结果:两组的囊腔体积、面积缩减率及人工骨植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骨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植入腔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开窗人工骨植入术的基础上使用口腔修复膜不仅能引导骨组织再生,而且能够显著降低植入腔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现有关节镜下microfracture技术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干细胞技术修复猪关节软骨缺损,探索注射式软骨缺损微创修复技术用于软骨再生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抽取6只猪的骨髓体外扩增培养至三代,动物随机分2组,每组6膝,每膝制备1个软骨缺损,左膝行缺损部位microfracture治疗后将3×107/mL浓度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于关节腔内,右膝为单纯microfracture或空白对照.术后8、16周各3只动物,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测,评价其对关节软骨缺损的再生修复效果.结果:术后8周观察见软骨缺损的修复表面平整,色泽渐趋正常,与周围组织整合良好;术后16周,修复组织具有透明软骨样结构,并产生大量GAGs和Ⅱ型胶原,单纯microfracture治疗组为纤维软骨修复,而空白组为少量纤维组织覆盖缺损底面,观察期内未见毛细血管长入及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结论:注射式软骨缺损微创修复技术创伤小,操作简便,能显著促进关节软骨缺损的再生修复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及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复合经低晶态羟基磷灰石(Low Crystalline Hydroxyap- atite,LcHA)涂层的双相陶瓷(Biphasic Calcium Phosphate,BCP)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LcBCP)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方法:体外分离培养、诱导扩增兔BMSCs,取第三代细胞复合LcBCP(实验组)后修复15只兔左侧桡骨15mm缺损;右侧桡骨缺损处植入复合BMSCs的BCP(对照组),于植入后4、8和12周处死动物,通过大体形态、组织学、影像学和扫描电镜检测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BMSCs-LcBCP复合物生长良好,随时间延长,X线显示实验组连接处骨痂形成,对照组连接处始终愈合稍差,12周大体观察实验组骨修复良好,髓腔再通;组织学显示板层骨形成,连接处骨性愈合,实验对照组连接处虽然也为骨性愈合,但尚有较多编织骨形成。结论:自体BMSCs复合LcBCP形成的组织工程化骨可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低晶态羟基磷灰石涂层能够增强双相陶瓷的早期成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组织工程化软骨与富血小板血浆复合修复软骨缺损的效果,本研究选取了8周龄健康新西兰兔24只,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组织工程化软骨与富血小板血浆复合)和对照组(单纯软骨缺损模型),发现术后4周、8周、12周,观察组实验动物的大体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验动物的Collagen TypeⅠ、Collagen TypeⅡ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实验动物的Collagen TypeⅩ相对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实验动物的软骨缺损直径和缺损深度分别为(1.02±0.35)mm、(0.96±0.27)mm,对照组实验动物的软骨缺损直径和缺损深度分别为(4.27±1.09)mm、(5.43±1.85)mm(p0.05),表明组织工程化软骨与富血小板血浆复合修复软骨缺损效果明显,能够刺激软骨相关基因表达,缩小软骨缺损范围,促进缺损软骨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作为激活物诱导异位软骨修复并重建兔气管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气管前壁软骨1/3缺损模型。随机分为A、B组,每组12只,A组为实验组,在气管缺损处前壁颈前肌肉修补,多点注射rhBMP-2;B组于气管软骨缺损部位直接颈前肌群修补。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于4、8、12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观察重建区域情况。结果:术后A组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B组因气道感染及气道分泌物堵管潴留致使实验兔死亡,其余动物出现皮下气肿,呼吸不畅等情况。组织学观察A组有明显的新生软骨细胞及少量软骨样组织,可见结缔组织包绕,周围肌肉组织完整,排列整齐,未见明显坏死组织,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B组未见软骨组织生成,可见大量肉芽组织增生,结缔组织排列紊乱,伴少量坏死组织,大量淋巴浸润。结论:rhBMP-2可通过注射到颈前肌肉修补肌群中诱导软骨细胞和软骨样组织生成,减轻炎症反应,联合颈前肌瓣修复重建气管缺损能充分维持修复重建后的气道形态,具有减少术后皮下气肿、气管狭窄的作用,有望用于临床修复重建气管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作为激活物诱导异位软骨修复并重建免气管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气管前壁软骨1/3缺损模型。随机分为A、B组,每组12只,A组为实验组,在气管缺损处前壁颈前肌肉修补,多点注射rhBMP-2;B组于气管软骨缺损部位直接颈前肌群修补。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于4、8、12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观察重建区域情况。结果:术后A组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B组因气道感染及气道分泌物堵管潴留致使实验兔死亡,其余动物出现皮下气肿,呼吸不畅等情况。组织学观察A组有明显的新生软骨细胞及少量软骨样组织,可见结缔组织包绕,周围肌肉组织完整,排列整齐,未见明显坏死组织,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B组未见软骨组织生成,可见大量肉芽组织增生,结缔组织排列紊乱,伴少量坏死组织,大量淋巴浸润。结论:rhBMP-2可通过注射到颈前肌肉修补肌群中诱导软骨细胞和软骨样组织生成,减轻炎症反应,联合颈前肌瓣修复重建气管缺损能充分维持修复重建后的气道形态,具有减少术后皮下气肿、气管狭窄的作用,有望用于临床修复重建气管纽织缺损。  相似文献   

14.
细胞片技术是应用组织工程方法使培养细胞从培养表面分离而形成含有细胞外基质的一层完整片状结构,弥补了传统组织工程技术的不足,是获取种子细胞以及对种子细胞进行转移的一项新技术。为探讨体外生长分化因子-5(GDF5)基因转染修饰的BMSCs细胞片与GDF5转基因BMSCs负载的PLGA支架形成的共聚物修复兔甲状软骨缺损的效果,实验通过腺病毒转染GDF5基因至四代兔BMSCs,温度敏感性培养皿制备GDF5转基因细胞片并与负载有转染GDF5基因BMSCs的PLGA支架复合,移植至同种兔甲状软骨缺损处,分别于术后4、8周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测其修复效果。实验分3组:(A)转基因细胞片包裹负载有转基因BMSCs的PLGA支架组;(B)负载有转基因BMSCs的PLGA支架组;(C)负载BMSCs的PLGA支架组。结果显示,体外成功收获了完整的GDF5转基因细胞片,Real time PCR检测到GDF5 mRNA的表达,行大体组织的II型胶原免疫组化和阿利新蓝染色显示:A组和B组均表达II型胶原和糖胺聚糖(GAG),但A组表达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得,转基因细胞片包裹负载转基因BMSCs PLGA支架较传统转基因BMSCs负载PLGA支架方法具有更加优越的成软骨能力,能更有效地促进软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未诱导的自体脂肪干细胞(ADSCs)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复合,作为一种全新的软骨修复材料,探讨其对家兔耳软骨全层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取家兔10只,于每只家兔耳部做4处软骨全层缺损,随机分为A、B、C、D组,A组,作为空白对照;B组植入自体ADSCs;C组植入自体PRF;D组植入自体ADSCs与PRF的复合物.分别于术后1月、2月、3月取材,进行大体及HE染色观察,并使用IPP6.0软件对软骨生成量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HE染色显示,3月后,A组几乎无新生软骨生成,B、C、D三组软骨生成量依次增多,D组尤为明显.IPP6.0统计结果显示,移植物植入3月后,A组软骨缺损修复率为(1.68±0.17)%,B组为(15.4±0.91.)%,C组为(32.0±2.76)%,D组为(85.77±4.88)%.各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与HE染色结果相符.结论:未诱导的自体ADSC s复合自体PRF作为一种全新的软骨修复材料,可以有效的修复家兔耳软骨全层缺损,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autosolidification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ACPC)复合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对牙槽骨缺损修复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将ACPC/BMP即刻植入拔牙术后患者牙槽创口,随访24周,通过临床检查和CCD数字化摄片观察牙槽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实验位点无炎症、过敏和毒性反应发生,实验组患者牙槽嵴骨量吸收较空白对照组少,外形维持较好。结论:BMP/ACPC复合骨兼具骨的引导性和诱导性,可促进新骨沉积钙化,即刻植入拔牙创利于增加牙槽骨量,维持牙槽外形,但材料降解性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深低温冻存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分离收集3周龄新西兰大白兔关节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接种于PGA三维支架材料上,复合物体外培养1周后冻存,冻存1个月后解冻、复苏及体外培养,1周后接种于已建立的双侧兔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的膝关节软骨缺损处,并设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后4周、8周、12周行大体标本及组织观察。结果:大体观察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缺损处均由软骨组织修复;组织学观察可以见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关节软骨缺损处有密集的软骨细胞,均有软骨生成及基质分泌,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深低温冻存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方法是有效可行的,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近年来,眶骨骨折发生率逐年增加,其治疗关键旨在修复缺损的眶骨,聚(γ-谷氨酸)/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γ-PGA/HEMA/PEG)聚合物晶胶是一种具有互连多孔结构的新型支架材料,研究旨在检验其在眼眶骨折缺损修复中的骨修复效果。方法 采用低温凝胶技术制备了γ-PGA/HEMA/PEG聚合物晶胶。制备了兔的眼眶骨缺损模型,根据植入支架材料的不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聚合物晶胶组(Gel组)、矿化聚合物晶胶组(M-gel组)。植入后8周和16周标本取材进行大体观察,通过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观察其血管生成和成骨效果。结果 影像学检查结果表明,支架材料能有效促进眶骨缺损的修复,缺损区被骨组织完全替代。组织学结果表明,支架材料可以增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碱性磷酸酶(ALP)、骨桥蛋白(OPN)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的表达,这表明支架材料植入后血管生成和成骨能力增强。结论 矿化聚合物晶胶是一种良好的眼眶骨折缺损修复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在大面积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大面积牙体缺损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桩核修复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纤维桩修复、对照组患者接受铸造金属冠修复。修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咀嚼功能、并发症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咬合力、咀嚼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发生桩核松动、脱落、折断以及牙根折断、牙龈变色的例数均少于对照组。结论:纤维桩修复能够取得理想的修复效果、改善咀嚼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整体疗效优于铸造金属桩,是大面积牙体缺损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壳聚糖/碳酸钙三维复合材料(CS/CaCO3)和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CS/HA)用于骨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家兔24只,随机分为对照、CS/CaCO3、CS/HA三组.左前肢去毛后,2%巴比妥钠(30mg/kg,iv)麻醉,距桡骨远端3cm处截骨1cm,形成骨缺损,分别植入相应材料.术后4w、8w、12w分别处死动物,X线摄片后,取骨缺损标本,进行大体与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4周植入块颜色变红,周围有较多量的新生骨样组织包裹,骨痂增多,向植入块内移行;术后8周,植入块周围有明显新骨生成,将材料分隔包围,新骨中央区可见材料呈蜂窝状残留.术后12周缺损区大部分编织骨被成熟的板层骨组织替代,并形成髓腔.结论:CS/CaCO3和CS/HA两种仿生复合材料能明显促进兔桡骨骨缺损修复,诱导骨痂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