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型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外血管搭桥术(EC-IC bypass)的治疗效果,探讨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LA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LA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36例,语言功能障碍8例,单侧肢体轻瘫4例。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术前影像学资料,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根据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对比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的变化,对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TIA病人中,1例术后出现卒中事件,其余35例术后TIA症状消失;语言功能障碍和单侧肢体轻瘫病人术后半年症状均有改善;40例LA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术后影像学复查均获满意效果。结论: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对于LA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杨勇敏  唐桂华 《蛇志》2000,12(1):53-54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TIA)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 ,占脑中风病人的一半左右。此病病死率低于脑出血 ,但致残率高。如能在早期去除血栓 ,使血管再通 ,则能避免软化灶的形成 ,极大提高治愈率。CT、MRI的出现 ,溶栓药物的进步 ,使早期溶栓治疗成为可能。我们自1 997~ 1 999年用国产蛇毒酶对 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早期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60例 ,男 38例 ,女 2 2例 ,年龄 32~ 75岁 ,脑梗死 56例 ,TIA4例。病例选择 :( 1 )本组病例发病均不超过 1 2 h,且经 CT或MRI排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介入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5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管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情况,并比较治疗前、治疗6个月、1年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变血管Vs、V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治疗6个月、1年后观察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脑梗塞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率以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颅内血管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同时降低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脉介入及静脉溶栓联合应用对因颈内动脉狭窄致TIA发作伴发静脉阻塞所导致的闭塞性脑血管病的预防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介入方法经颈内动脉至眼动脉开口处注入尿激酶同时给与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治疗后病人左上肢发作性轻瘫立刻消失,患者次日视力恢复至0.25,二周后恢复至0.3,一个月内未再出现TIA发作。三个月视力恢复至0.4,未出现TIA发作。结论:动静脉溶栓的联合治疗方法对患者脑缺血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5.
孙志国  牟秀花 《蛇志》2000,12(2):41-41
长期以来,缺血性脑血管病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的基础研究和局灶缺血动物模型的研究,提出缺血半影区及缺血时间窗的新概念,缺血6h内的超早期溶栓、去纤、抗凝等治疗,能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我们应用海王降纤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经头颅CT证实并符合下列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急性发病,病程不超过6h;(2)有明显的脑循环障碍症状和体征;(3)瘫痪肢体≤4级;(4)排除脑出血、脑外伤等颅内疾病;(5)初次发病或过去发病未留下明显神经功…  相似文献   

6.
大剂量精制蝮蛇抗栓酶冲击治疗频发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TIA)是卒中及心肌梗死的信号。近年来 ,临床神经心理学研究揭示 TIA后 ,虽然无后遗症状和体征 ,但仍遗留大脑高级神经功能异常 [1]。故一经发现应积极治疗 ,对频发的TIA病人更应重视。我们于近年来应用大剂量精制蝮蛇抗栓酶 ( Svate- 3)治疗频发的 TIA病人 42例 ,近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 1 995年 1 0月至1 998年 9月在门诊及住院治疗的频发的 TIA病人76例 ,诊断均符合 1 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之标准。其中颈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行颅内支架成形术,进行血流动力学的疗效评价。方法:对42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程度>50%)患者,术前通过SPECT,分为低灌注组和正常灌注组。术后3月复查SPECT,做出血流动力学的疗效评价。通过术前及术后1年mRS评分,比较两组的远期疗效。结果:低灌注组发病症状一般为缺血性卒中,正常灌注组一般为TIA(P<0.01)。低灌注组术后血流灌注较术前改善明显(P<0.01)。正常灌注组复发性TIA的发生率较低灌注组高(P<0.05)。低灌注组术前术后mR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内支架成形术可以明确改善颅内低灌注区的血流灌注,对低灌注组术后缺血事件的预防效果好,并有改善神经功能作用。因此,存在颅内低灌注区的患者更具有颅内支架成形术的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依据卒中风险评分量表评分,分为轻危组20例、中危组22例、高危组18例;应用蒙特利尔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1)高危组与低危组在视空间和执行功能、注意力、计算力、抽象概括能力、命名、记忆、时间定向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危组与低危组比较在视空间和执行功能、注意力、计算力、抽象概括能力、记忆各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视空间、命名、计算、语言、时间定向各方面中危组较高危组有显著性差异(P〈O.05)。(2)各项认知功能评分与血管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年龄、TIA或脑卒中、高血压与MOCA各项评分呈负相关。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着危险因素增多,其认知功能障碍越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促进腹部术后胃瘫病人康复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52例术后胃瘫病人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疗法即肠内营养,饮依调理、血糖和电解质监测。观察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捏脊与按摩疗法。两周为一疗程,均治疗两个疗程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处理(x2检验)。结果:观察组于治疗四周内胃肠功能全部恢复,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捏脊与按摩是促进腹部术后胃瘫病人康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用动脉瘤栓塞体积比评价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治疗效果,观察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影响因素及颅内 动脉瘤栓塞术的术后情况。方法:选取112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术后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分成VER≥ 25%和 VER<25%两组,观察不同的栓塞材料(电解可脱弹簧圈、水解可脱弹簧圈)和术中血管的痉挛程度(轻、中、重)对栓塞程度的影 响;术后随访106 例病人,按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分成VER≥ 25%和VER<25%两组,统计两组患者的再出血率和复发率,用动脉 瘤栓塞体积比评价栓塞术的预后效果。结果:动脉瘤栓塞体积比VER≥ 25%和VER<25%两组间进行比较,不同血管痉挛情况下 和使用不同的栓塞材料在两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半年,比较VER≥ 25%和VER<25%两组 的再出血率也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在评价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有重要意义,血管痉挛 情况、栓塞材料是影响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栓塞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术后随访证实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对评价动脉瘤栓塞术的预 后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烟雾病患者,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病例既往均无阳性病史,中、青年起病,男性居多,均以缺血性脑血管病起病,肢体瘫痪不重,经颅多普勒(TCD)及头颅核磁改变明显,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均存在血管闭塞及侧支开放,烟雾血管网形成,1例MRA证实烟雾血管网形成。结论:对于无既往史的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要考虑MMD的可能,需完善TCD、头核磁检寻找证据,最后完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动脉瘤栓塞体积比评价颅内动脉瘤栓基术的治疗效果,观察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影响因素及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术后情况。方法:选取112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术后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分成VER〉25%和VER〈25%两组,观察不同的栓塞材料(电解可脱弹簧圈、水解可脱弹簧圈)和术中血管的痉挛程度(轻、中、重)对栓塞程度的影响;术后随访106例病人,按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分成VER〉25%和VER〈25%两组,统计两组患者的再出血率和复发率,用动脉瘤栓塞体积比评价栓塞术的预后效果。结果:动脉瘤栓塞体积比VER〉25%和VER〈25%两组间进行比较,不同血管痉挛情况下和使用不同的栓塞材料在两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O.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半年,比较VER〉25%和VER〈25%两组的再出血率也有显著差异(P〈O.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在评价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有重要意义,血管痉挛情况、栓塞材料是影响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栓塞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术后随访证实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对评价动脉瘤栓塞术的预后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依据卒中风险评分量表评分,分为轻危组20例、中危组22例、高危组18例;应用蒙特利尔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1)高危组与低危组在视空间和执行功能、注意力、计算力、抽象概括能力、命名、记忆、时间定向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危组与低危组比较在视空间和执行功能、注意力、计算力、抽象概括能力、记忆各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视空间、命名、计算、语言、时间定向各方面中危组较高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各项认知功能评分与血管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年龄、TIA或脑卒中、高血压与MOCA各项评分呈负相关。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着危险因素增多,其认知功能障碍越显著。  相似文献   

14.
针对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特征,血管内介入术的治疗效果及相应并发症,讨论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回顾并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在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治疗的71例后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数据及相关资料,其中包括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饮酒史、吸烟史等既往史;性别、年龄、民族;头痛、恶心、头晕、意识障碍、呕吐等临床症状;入院检查Hunt-Hess等级,改良的Fisher等级、动脉瘤数目、动脉瘤部位、动脉瘤形态、入、出院的mRS预后评估等级、造影复查及手术后动脉瘤栓塞的程度Raymond等级等,对以上相关资料进行相应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出院时mRS评分值在0~2分之间的患者占总数的87.4%,入/出院时mRS的评分值存在明显差异(χ~2=12.06;p=0.001);后循环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过程中栓塞术具有有效性(χ~2=8.15;p=0.017)。颅内后循环能达到完全栓塞效果,能有效的降低术后再次出血及复发率,因此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相对安全又有疗效的治疗手段。与介入并发症相关的因素包括术中药物的选择、术中血压血、管内操作时间以及脑组织缺血时间等。  相似文献   

15.
刘云海  谭盛 《蛇志》2001,13(1):32-32
我院应用蛇毒制剂降纤酶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 3 4例 ,现将观察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 4例患者发病 6~ 2 4 h内 ,均经头颅 CT或 MRI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 ,并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其中男 2 0例 ,女 1 4例 ,年龄 6 2~ 80岁。全部病例均为首次发病 ,7例有糖尿病史 3~ 8年 ;2 5例有高血压史 (最长 2 4年 ,最短 3年 ) ;2例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既往有 TIA病史 1 0例。肌力 级 5例 , 级 2例 , ~ 级 2 7例。偏瘫伴语言障碍 6例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2 8例。1 .2 方法 应用降纤酶 1 0 u加入生理盐水 2 50 ml…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联合锁定钢板分期治疗C 型pilon 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 年3 月至2011 年4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型pilon 骨折患者17 例。按照分期治疗的原则,先行一期外固定架固定术,待局部软组织恢复后切开复位,再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一年的随访,定期检查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并借助影像学资料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平均愈合时间为(4.1± 1.6)月;平均AOFAS 评分为(83.1± 12.4)分,其中优6 例(35.2 %),良8 例(47.1 %),一般2 例(11.8 %),差1 例(5.9 % ),优良率为82.4 %;术后4 例患者出现出现轻度感染,通过局部换药、抗生素和钉道护理得到控制。结论:采用一期外固定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分期治疗C 型pilon 骨折,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烟雾病患者,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病例既往均无阳性病史,中、青年起病,男性居多,均以缺血性脑血管病起病,肢体瘫痪不重,经颅多普勒(TCD)及头颅核磁改变明显,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均存在血管闭塞及侧支开放,烟雾血管网形成,1例MRA证实烟雾血管网形成。结论:对于无既往史的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要考虑MMD的可能,需完善TCD、头核磁检寻找证据,最后完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  相似文献   

18.
韦汐 《蛇志》1998,10(1):40-40
我院1997年3月至7月应用蕲蛇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28例,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观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8例均为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脑血栓形成17例,脑梗死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7例;男...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中老年男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择中老年男性急性脑梗死患者(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4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36例及健康对照组患者36例用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进行监测,对患有OSA的患者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分成轻中重三组,并对其临床指标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ACI组(15.3±12.3)和TIA组(14.7±10.4)患者AHI显著高于对照组(8.2±6.6,P0.01)。OSA在各组中的发病率分别为60.0%,52.8%和22.2%,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血糖,纤维蛋白原(FIB),胆固醇水平(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以及烟酒等不良嗜好与OSA呈正相关。中重度OSA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轻症患者(P0.01)。结论:OSA是影响老年男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其严重程度可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联合锁定钢板分期治疗 C 型 pilon 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 2010 年 3 月至 2011 年 4 月在我院接受 治疗的 C 型 pilon 骨折患者 17 例。按照分期治疗的原则, 先行一期外固定架固定术, 待局部软组织恢复后切开复位, 再行锁定钢 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术后对患者进行一年的随访, 定期检查患者的踝关节功能, 并借助影像学资料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全部患者获得随访, 平均愈合时间为(4.1± 1.6)月;平均 AOFAS 评分为(83.1± 12.4)分, 其中优 6 例(35.2 %), 良 8 例(47.1 %),一般 2 例(11.8 %), 差 1 例(5.9 %), 优良率为 82.4%; 术后 4 例患者出现出现轻度感染, 通过局部换药、 抗生素和钉道护理得到控制。结 论: 采用一期外固定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分期治疗 C 型 pilon 骨折, 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