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甘草荚果和种子形态特征地理变异规律并分析其形成的生态学机制。方法: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测定全国4省区8个旗县甘草野生种群的地上植株形态特征,采用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甘草荚果和种子形态特征的地理变异规律及其形成的生态学机制。结果:(1)不同甘草种群的荚果数、荚果腺毛长度、种室数目、每荚种子粒数和结实率5项指标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荚果长度、荚果厚度、荚果腺毛密度和种子长度4项指标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2)荚果厚度、种室数目等5项形态特征与经度呈显著相关,只有荚果腺毛长度1项指标与纬度显著相关。结论:甘草野生种群荚果与种子形态特征存在显著的地理变异,其变异趋势以经向变异为主,光照因子差异是导致地理变异的主要原因,其次为温度因子和水分因子,其相关关系可用多元回归模型解释。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甘草地向部分形态特征地理变异规律并分析其形成的生态学机制。方法: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测定全国8省区35个旗县甘草野生种群的地上植株形态特征,采用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甘草地上形态特征的地理变异规律及其形成的生态学机制。结果:(1)不同甘草野生种群的株高、侧枝数、侧枝角度、侧枝长度、复叶长度、小叶数、小叶长度和宽度8项形态指标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2)各形态形态指标与产地年均温、日照百分率等气候因素密切相关。结论:甘草野生种群地上植株形态特征存在显著的地理变异,导致甘草种群产生地理变异的气候因子主要是光照因子,其次为温度因子和水分因子,其相关关系可用多元回归模型解释。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甘草地向部分形态特征地理变异规律并分析其形成的生态学机制.方法: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测定全国8省区35个旗县甘草野生种群的地上植株形态特征,采用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甘草地上形态特征的地理变异规律及其形成的生态学机制.结果:(1)不同甘草野生种群的株高、侧枝数、侧枝角度、侧枝长度、复叶长度、小叶数、小叶长度和宽度8项形态指标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2)各形态形态指标与产地年均温、日照百分率等气候因素密切相关.结论:甘草野生种群地上植株形态特征存在显著的地理变异,导致甘草种群产生地理变异的气候因子主要是光照因子,其次为温度因子和水分因子,其相关关系可用多元回归模型解释.  相似文献   

4.
天然红松种群形态特征地理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在我国红松天然分布区内,根据纬度和海拔的差异,选取了凉水、小北湖和长白山3个地区具有典型代表性下的天然红松林,进行了形态结构的观测分析。分单株采样,测量了一级枝针叶的长度,球果长度、宽度、每球果含种子数目,种子的重量,树皮的形态。结果表明:红松平均针叶长度在我国分布区风呈现中间长、南北短的趋势。种群内针叶的变异幅度凉山地区最大(0.1486),长白山地我最小(0.1056);种群间针叶长度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6.
 研究了自然分布区内6个不同种源华山松种子,发现存在显著的地理变异,并与植被地带有密切关联。温带草原地带(循化)和西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会东)华山松林种子大而重,休眠性弱或不休眠;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蓝田)和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宜昌、江油)华山松林种子较小较轻,休眠性较强。在含油率及脂肪酸与氨基酸组成上亦存在随植被带不同而变异的情况。不论休眠深浅,冷层积(0—5℃)20天均可促进发芽。种子发芽的温度要求也因种源而异。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我国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种子与果实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 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36个天然种群枫香树的10个种子与果实的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表型变异和地理变异模式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枫香树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57.55%, 种群间的变异是其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 种子和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异丰富, 变异幅度为10.05%-24.31%, 平均变异系数为15.83%; 不同种群间变异差别明显, 安福种群平均变异系数最大(16.73%), 建阳种群平均变异系数最小(11.48%)。枫香树多数种子与果实表型性状在地理变化上是随机的, 地理相近种群在表型上没有显著相关性。地理气候因子中1月平均气温、海拔和纬度对种子与果实性状起主要的影响。种子与果实性状与海拔相关分析表明, 枫香树种子长宽比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 种子长宽比可以推测种群所在的海拔高度。探讨枫香树种群表型多样性, 可为野生优异种质的收集、多目标品种选育等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杉木种子生理特性和地理变异(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地纬度较高的杉木种子发芽率高、涩籽率低,且有胚种子单宁含量较少,种子和胚的鲜、干重都较重,20~25℃为各产地种子的发茅适宜温度。各产地种子所含氨基酸种类变异不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四川大头萘6个分布地,7个地理种群种子大小变异特征、种子萌发及幼苗发育特征。结果表明,种子大小地理变异,南方种群种子变异较大,北方种上对较小,云南文山的种子最大最重,广西阳塑最轻最小,且最重约为最轻的2~3倍,不同种群种子萌发率也存在差异。南方种子差异较大,北方种子差异较小,大种子普遍有较高萌发率。种子太小小对苗生长速率、苗高、生物量(鲜重)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78个单株种子的长、宽、厚、重和胶含量进行分析,变异较大的是种子重,其次是种子厚;种子长和重、重和厚、厚和胶占比例、长和厚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86、0.655、0.469、0.334;宽和厚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37;宽和重、重和胶占比例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80和0.227,其余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均差异不显著。将各单株按照产地进行归类后的性状进行方差分析,除塔拉胶含量不显著外,其余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这些差异60%以上来源于单株间而不是产地间。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reports the studies of overall embryology of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Development of the anther wall follows the dicotyledonous type. The cytokinesis of the microspore mother cell in meiosis is of simultaneous type. The arrangement of microspores in tetrad is tetrahedral, isobilateral and decussate. Microspores have various types of abortive to development. Mature pollen grain is of the 2-celled type. The ovule is bitegminous, crassinucellate and campylotropous. The megaspore mother cell gives rise to unequal dyad and then linear tetrad. The chalazal megaspore, the second or the third megaspore towards the micropylar end are functional megaspo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mbryo sac conforms to the Polygonum type. Mature embryo sac has various types of variation. The fertilization belongs to the premitotic type of syngamy. The development of most embryoes belongs to the Onagrad typ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dosperm belongs to the nuclear type and the endosperm near the chalazal end develops into haustorium.  相似文献   

12.
甘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甘草的主要生物学特征 ,药用价值、食用价值、日化用价值 ,并对甘草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甘草毛状根体内外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甘草毛状根是用Ri质粒转化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细胞后获得的人工培养根器官,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体外SOD样活力,证明甘草毛状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小鼠体内实验结果表明,预先口服甘草毛状根水煎剂可使由CCl4所致的小鼠血清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的升高以及肝内丙二醛含量的增加显著降低,也能使CCl4所致的小鼠肝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降低显著提高,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甘草毛状根可减轻CCl4所致的肝脏坏死,是值得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的人工新资源。  相似文献   

14.
甘草毛状根培养系统的建立及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利用发根农杆菌转化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外植体获得毛状根,经PCR法检测,表明已转化成功。应用均匀设计法与比较法,建立了适合甘草毛状根的培养系统。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甘草毛状根含半胱亚磺酸,不含胱氨酸,商品甘草却含胱氨酸而不含半胱亚磺酸;甘草毛状根能合成多种黄酮成分,其中甘草查尔酮A的含量高达干生的0.18%。  相似文献   

15.
新疆甘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新疆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根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甘草次酸(2)、阿魏酸(3)、5,7,3′,4′-四羟基-7-葡萄糖基二氢黄酮醇(4)、8,5′-二羟基3′α-鼠李糖黄酮(5)。其中化合物4,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光果甘草与乌拉尔甘草清除活性氧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了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与乌拉尔甘草(G.uralensis Fisch.)中总黄酮和总皂甙对3种重要活性氧(O2^-、OH和H2O2)的清除能力,其中光果甘草对活性氧的清除能力超过乌拉尔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对3种活性氧的清除能力强于皂甙类化合物。因此,若以清除活性氧为应用目标,应尽量使用光果甘草。  相似文献   

17.
50和100mmol·L-1NaCl有利于甘草幼苗根部甘草酸积累。在200mmol·L-1NaCl胁迫下喷施甘草酸(5mmol·L-1),可以明显促进根的生长,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降低叶片电导率、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加根部甘草酸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源地乌拉尔甘草发芽期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研究不同种源地的6份乌拉尔甘草种子发芽期与抗旱性相关的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差异,并通过隶属函数法、系统聚类分析结合反复干旱胁迫对不同来源的材料进行抗旱性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来源于内蒙古中部地区的1号、2号甘草的抗旱性较强,其次为内蒙古东部赤峰的4号甘草以及来自新疆地区的5号和6号甘草,赤峰来源的3号材料的抗旱性最弱。从隶属函数以及聚类分析的结果来看,对于甘草种子发芽期抗旱性鉴定宜选用20%的PEG6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