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甲型流感病毒(H1N1)暴发流行以来中国各地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HA)的特征。方法搜索甲型流感病毒(H1N1)暴发流行以来中国各地报道的血凝素(HA)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当年不同时期血凝素(HA)的氨基酸序列的变化,并比较2009年报道的血凝素(HA)的氨基酸序列和2008年、2007年报道的血凝素(HA)的氨基酸序列作比较,以分析和前2年血凝素(HA)氨基酸序列相比所发生的变化。结果2009年中国各地甲型流感病毒(H1N1)的血凝素(HA)的氨基酸序列(人源)的同源性为99%-100%,但和2008年以及2007年的同源性非常低,分别为70%-77%和71%-90%。结论2009年暴发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H1N1)的血凝素氨基酸序列较往年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异,这可能是今年甲型流感病毒(H1N1)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NMD)是一种重要的真核生物mRNA质量监控途径。NMD可识别并降解含有提前终止密码子(PTC)的异常mRNA(PTC-mRNA)。但NMD途径对PTC-mRNA的识别和降解机制尚无阐明。蓝氏贾第虫(Giardia lamblia)是一种寄生性的原生动物,进化上处于真核生物基部,对其NMD途径的研究有利于了解NMD途径的机制与进化。本研究通过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酵母双杂交实验和体外pull-down实验,分析了贾第虫的UPF1 (GlUPF1)、SMG1 (GlSMG1)和肽链释放因子(GleRF1、GleRF3)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贾第虫的肽链释放因子都能够与GlUPF1发生相互作用,且GlUPF1的CH结构域与GleRF3能够形成较稳定的复合体,而GlSMG1的激酶结构域PIKK能与UPF1的C端和N端结构域相互作用。进一步研究证实,GlSMG1的PIKK结构域能使GlUPF1两种截短体GlUPF1(1~500 aa)和GlUPF1(501~1 304 aa)发生磷酸化修饰,说明GlUPF1 的N端和C端均有GlSMG1的磷酸化位点。进一步分析证实,T111是GlUPF1上的1个磷酸化位点。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贾第虫NMD途径起始阶段,首先在mRNA的PTC处的核糖体上形成SMG1-UPF1-eRF1-eRF3(SURF)复合体,并且GlSMG1磷酸化修饰GlUPF1,由此激活NMD途径,可能招募XRN1和SKI7d等酶参与无义mRNA的降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GSTTI+/0和GSTM1+/0基因型及其联合基因型与重度慢性牙周(chronic pefiodontitis,cp)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50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和51例正常对照者的GSIT1+/0、GSTM1+/0的基因型。结果:GSTM1(0/0)和GSTT1(0/0)基因型及GSTMI(0/0)与GSTT1(0/0)联合基因型对重度慢性牙周炎相对危险度(OR)分别为9.56(95%CI.3.88—23.59),8.68(95%CI,3.50—21.51),36.83(95%CI,10.42—130.13)。结论:在内蒙古汉族人群中,基因型GSTT1(0/0)和GSTM1(0/0)增加了个体对重度慢性牙周炎易感性,且上述两种基因型间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是真核细胞中存在的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酶。而艾滋病已经蔓延到全世界各国,被传染上病毒的人数也正在大幅度上升。有研究指出,PARP-1主要在基因整合和转录两个水平调节HIV的感染。研究PARP-1与HIV的关系,可能会打开治疗艾滋病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原体之一,能够通过受损皮肤或黏膜感染宿主细胞并引起多种疾病。HSV-1的侵入激活先天免疫模式识别受体,诱导干扰素β(IFN-β)的产生,通过表达干扰素刺激基因(ISG)发挥抗病毒功能。近年来,干扰素诱导的四肽重复蛋白1(IFIT1)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然而,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IFIT1敲除细胞株,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敲除细胞株IFIT1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转染HT-DNA和Poly[I:C]刺激L929 WT和IFIT1敲除细胞株,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发现,HT-DNA刺激敲除细胞时,IFN-β及下游ISGs的表达量显著升高。IFN-β的表达量比 L929-WT组平均高出13.4倍,IFIT1和趋化因子10(CXC chemokine ligand-10,CXCL10)的表达量比L929 WT组分别平均高出 6.7倍和21倍(P<0.001),而Poly[I:C]刺激无明显变化(P>0.05),表明IFIT1是通过DNA信号通路来行使其负反馈调节作用。为研究IFIT1基因的抗病毒作用,利用CRISPR/Cas9技术改造的HSV-1-VP26 mCherry 病毒感染该敲除细胞株,通过测定病毒荧光数及病毒拷贝数,发现IFIT1敲除细胞株与L929 WT细胞相比,存活率提高了60%(P<0.001),病毒增殖能力在48 h后降低28.6倍(P<0.001)。该结果表明,IFIT1基因的缺失有利于抵抗HSV-1的感染。综上所述,IFIT1通过DNA信号通路负反馈上调IFN-β及ISG的表达,IFIT1的缺失对病毒入侵发挥了保护作用。该结果为后续研究开发治疗HSV-1感染相关的治疗药物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原体之一,能够通过受损皮肤或黏膜感染宿主细胞并引起多种疾病。HSV-1的侵入激活先天免疫模式识别受体,诱导干扰素β(IFN-β)的产生,通过表达干扰素刺激基因(ISG)发挥抗病毒功能。近年来,干扰素诱导的四肽重复蛋白1(IFIT1)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然而,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IFIT1敲除细胞株,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敲除细胞株IFIT1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转染HT-DNA和Poly[I:C]刺激L929 WT和IFIT1敲除细胞株,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发现,HT-DNA刺激敲除细胞时,IFN-β及下游ISGs的表达量显著升高。IFN-β的表达量比 L929-WT组平均高出13.4倍,IFIT1和趋化因子10(CXC chemokine ligand-10,CXCL10)的表达量比L929 WT组分别平均高出 6.7倍和21倍(P<0.001),而Poly[I:C]刺激无明显变化(P>0.05),表明IFIT1是通过DNA信号通路来行使其负反馈调节作用。为研究IFIT1基因的抗病毒作用,利用CRISPR/Cas9技术改造的HSV-1-VP26 mCherry 病毒感染该敲除细胞株,通过测定病毒荧光数及病毒拷贝数,发现IFIT1敲除细胞株与L929 WT细胞相比,存活率提高了60%(P<0.001),病毒增殖能力在48 h后降低28.6倍(P<0.001)。该结果表明,IFIT1基因的缺失有利于抵抗HSV-1的感染。综上所述,IFIT1通过DNA信号通路负反馈上调IFN-β及ISG的表达,IFIT1的缺失对病毒入侵发挥了保护作用。该结果为后续研究开发治疗HSV-1感染相关的治疗药物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1-磷酸鞘氨醇(S1P)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IK)、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的作用。方法:实验用胶原酶酶解法急性分离豚鼠心室肌细胞,利用全细胞膜片钳的方法记录心室肌细胞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结果:①应用S1P(1.1μmol/L)后IK从(1.24±0.26)nA降至(0.95±0.23)以(P〈0.01,n=6),而S1P(2.2μmol/L)组IK从(1.43±0.31)nA下降到(1.02±0.28)nA,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H=6).而S1P(1.1μmol/L)+苏拉明(Summin)(200μmol/L)组与对照相比,IK峰值从(1.29±0.26)nA下降(1.26±0.37)nA,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n=6).②应用S1P(1.1μmol/L,2.2μmol/L)后与对照组比较,S1P(1.1μmol/L,2.2μmol/L)分别使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峰值从(-8.94±2.01)nA和(-8.81±1.55)nA下降到(18.86±1.59)nA和(-8.55±1.39)nA,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n=6).结论:S1P可降低豚鼠心室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幅值,同时S1P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内向整流钾通道(IK1)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8.
赵阳青  詹美云 《病毒学报》2001,17(4):333-337
对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病毒前S1抗原(1-42)及核心抗原(1-144)表达的融合蛋白CS1进行了免疫原性的研究分析,以便为探索HBV治疗性疫苗地研制提供实验依据。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转染小鼠肥大细胞瘤细胞系P815,用乳酸脱氢酶的方法检测了该融合蛋白诱导小鼠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反应,用ELISA方法测定了小鼠的体液免疫反应。结果表明,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建立了表达乙肝核心和前S1抗原的细胞系(P99-815),该融合蛋白诱导出小鼠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反应,小鼠的体液免疫反应也较好。这为今后进一步探索慢性乙肝治疗性疫苗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OsRUSl(ROOTUV-BSENSITIVE1)与OsRUS2.1(ROOTUv-BSENSITWE2.1)之间是否具有相互作用以及通过何种结构域相互作用,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开展了如下工作。根据对OsRUSI与OsRUS2.J的DUF647结构域分布的分析,分别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OsRUSl的4个不同片段[OsRUSI(1-1782)、OsRUSI(1-504)、OsRUSl(510-1282)和OsRUSI(1188~1782)]克隆到诱饵载体pGBKT7上,并将OsRUS2.J的4个不同片段[OsRUS2.J(1-1317)、OsRUS2.J(1-138)、OsRUS2.Jf139—879)和OsRUS2.J(880~1317)]克隆到猎物载体pGADT7上,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诱饵和猎物载体构建成功,读码框正确。将所构建的4个伪R己岱J诱饵载体和4个OsRUS2.J猎物载体质粒依次转化酵母AHl09,研究转化AHl09菌落在营养缺陷型培养液SD-Trp—DO或SD-Leu-DO上的生长情况,以及对报告基因4DE、HIS、MELl和LacZ的激活情况,表明它们均没有对酵母菌株AH109产生毒性和自激活活性。再将4个OsRUSl诱饵载体和4个OsRUS2.肠者物载体的16种组合分别共转化酵母AH109,共转化菌株能在二缺营养缺陷板SD-Trp-Leu-DO上生长良好,但不能在四缺营养缺陷板SD—Trp-Leu—Ade-His-D0上生长,也不能激活MEL1和LacZ报告基因。这些结果表明OsRUSI与OsRUS2.1之间没有直接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WIF-1是Wnt信号通路上的拮抗物之一,可以阻断Wnt的经典通路和非经典通路。目前在人类多种肿瘤的研究发现WIF-1表达异常。WIF-1(Wnt inhibitory factor-1),sFRP(Frizzled related protein)和CER(Cerberus)属于Wnt拮抗物家族,通过直接与Wnt蛋白相连从而阻止Wnt与受体蛋白复合物相连,使细胞质中的β-catenin由于磷酸化而不能积累,进而阻断了经典通路和非经典通路。WIF-1可能与中胚层的发生以及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有关。Wnt家族其他成员已经被证实与早期冠心病、Ⅱ型糖尿病、肥胖症、骨质疏松症等相关。因此了解WIF-1在通路上的更多信息,解释WIF-1调节Wnt信号通路的机理和过程,为疾病治疗和预防以及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磷脂爬行酶1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uang Y  Zhao Q  Chen GQ 《生理学报》2006,58(6):501-510
磷脂爬行酶1(phospholipid scramblase 1,PLSCRI)属于Ca^2+结合的棕榈酰化Ⅱ型膜蛋白,而非棕榈酰化的PLSCR1蛋白可定位于细胞核内,并与基因组DNA序列结合。最初的研究显示,PLSCR1参与细胞膜磷脂跨膜活动。随后的研究发现多种细胞因子如干扰素、表皮生长因子等和白血病细胞分化诱导剂如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等也能够调节PLSCR1的表达。尤其重要的是,PLSCR1蛋白可与多种蛋白如c-Ab1、EGFR、c-Src、PKCδ和onzin等相互作用,提示PLSCR1在细胞信号传递中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LSCR1的确参与细胞生长、分化、凋亡过程,并可能与肿瘤尤其与白血病发病学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erg1基因及其表达的HERG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与胃癌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RT—PCR技术及Westernblot方法对64例胃癌组织标本及对应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herg1基因及HERG1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进行回顾性随访。结果(1)RT—PCR分析胃癌组织中herg1基因mRNA阳性率为100%(64/64),正常组织中为0%(0/64)。(2)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HERG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100%(64/64),正常组织中为0%(0/64)。(3)免疫组化分析HERG1蛋白在胃癌组织的阳性率为81.25%(52/64),与其病理类型无关,而在正常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在伴有淋巴结转移或肝转移的胃癌herg1的阳性表达率为100%(10/10),无转移者为78%(42/54)。Hegrl基因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转移、肝转移有相关性(P〈0.01)。结论Herg1基因和HERG1蛋白的过度表达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提示该基因和蛋白的检测可以预测胃癌组织的侵袭、转移倾向,为建立肿瘤转移的分子标志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HSF1基因剔除对小鼠生长、繁殖的影响。方法用HSF1基因剔除纯合子、杂合子和野生型小鼠建立交配对,HSF1基因正常繁殖组(简称HSF1正常组)30对、HSF1基因缺陷繁殖组(简称HSF1缺陷组)72对。观察母鼠产仔数、生产胎数、每胎产仔数、成年鼠体重。结果HSF1缺陷组母鼠平均产仔数(13.00±11.50)较少,与HSF1正常组(26.46±16.0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SF1缺陷组母鼠每胎产仔数(4.65±2.33)亦较少,与HSF1正常组(7.56±3.0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SF1缺陷组母鼠平均生产胎数(2.79±2.64)与HSF1正常组(3.50±2.1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SF1缺陷组成年小鼠平均体重(20.53±4.62)较轻,与HSF1正常组(23.06±3.3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SF1基因剔除小鼠被广泛应用于研究HSF1功能,但HSF1基因剔除对生殖、生长和健康状态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Tom1L1(Tom1 like 1)参与并调节细胞信号转导及受体运输通路。在不同细胞中Tom1L1对信号转导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Tom1L1-CHC(clathrinheavychain)复合物减少Src蛋白在小窝(caveolae)处富集,从而阻碍Src蛋白与血小板衍生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受体的结合。抑制PDGF受体介导的有丝分裂和转化信号传导。活化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通过Src家族蛋白激酶(src family kinase,SFK)磷酸化T0m1L1,磷酸化的Tom1L1通过Grb2和Shc的桥梁作用与EGFR结合,介导EGFR的内吞进程。Tom1L1和Hrs(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regulated tyrosine kinase substrate)、TSG101(tumor susceptibility gene 101)的相互作用表明,它也可能参与了泛素化蛋白分选入多泡体的过程。该文就其在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及受体内吞/分选过程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张婷  孙曼霁 《生命科学》2007,19(2):208-213
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GH/IGF-1)轴的合成、分泌、调节及生物学活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D)有密切关系。生长激素(GH)的合成和分泌受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正向调节。GH/IGF-1轴活性下降导致一系列生理功能变化。GH/IGF-1缺乏可引起衰老及神经退行性变(AD)而导致认知功能的下降,相应激素的补给可以抑制或逆转这种认知障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GH/IGF-1参与AD型痴呆病理过程,对AD有很好的治疗应用前景。本文就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AD发病中的机理和药理学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与罗格列酮联合应用对人巨噬细胞株(THP-1)源性巨噬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表达的影响。方法:THP-1细胞经160 nmol/L佛波酯(PMA)孵育24 h,诱导分化成巨噬细胞,分别与普伐他汀及罗格列酮单独或联合作用24 h,提取各组细胞总RNA和蛋白质,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BCA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普伐他汀增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但抑制肝X受体(LXR)mRNA表达(P〈0.05),对ABCA1的表达不产生明显效应(P〉0.05);罗格列酮单独或与普伐他汀联合作用均可引起ABCA1表达明显增加,同时PPARγ及LXRαmRNA表达亦上调(P〈0.05))。结论:普伐他汀与罗格列酮联合应用能上调巨噬细胞ABCA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UCAT1调控mi R-375/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轴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分子机制,为疾病的临床干预提供新靶点。方法:选择SD雌性大鼠3周龄(平均体重50 g)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各10只,模型组采用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DHEA)的方法复制PCOS模型。qRT-PCR法检测卵巢组织LncRNA LUCAT1和mi R-375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HMGB1蛋白,常规生化法检测血清空腹血糖(FBG)和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随后分离卵巢颗粒细胞(GCs)并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进行细胞鉴定。体外构建si-LUCAT1和si-NC并转染GCs,培养48h后检测LUCAT1、mi R-375和HMGB1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卵巢组织LncRNA LUCAT1和HMGB1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而mi R-375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血清FBG和FINS水平以及HOMA-IR值明显升高(P<0...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PLU)对重度肾积水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尿内皮素-1(ET-1)、水通道蛋白-1(AQP-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重度肾积水的上尿路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研究组采用RPLU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肾功能、尿ET-1、AQP-1、MCP-1水平,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多于对照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红蛋白较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血肌酐及血尿酸氮均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尿ET-1、AQP-1、MCP-1水平均下降,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LU术是治疗重度肾积水的上尿路结石清除率高,创伤小,可作为重度肾积水伴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VPAC1是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activating polypeptide,PACAP)和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的共同受体。VPAC1介导PACAP和VIP抑制食欲和抗炎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体外实验表明,VPAC1在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中表达增高,并且VPAC1激动剂(10—1000nmol/L每1&#215;10^6 cells)可诱导脂肪细胞脂解,因此我们预计VPAC1激动剂具有抗肥胖及肥胖综合征的作用。为研究VAPC1激动剂[Lys15,Arg16,Leu27]-VIP(1—7)GRF(8—27)对营养性肥胖及肥胖综合征的干预作用,本研究又设计了两组体内实验:(1)高脂喂养NIH雄性小鼠4周,同时腹腔注射VPAC1激动剂;以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2)高脂喂养NIH雄性小鼠5周,构建肥胖模型后,再腹腔注射VPAC1激动剂4周,同样以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采集摄食、体重、体脂、血糖及血脂等指标。结果显示,VPAC1激动剂显著抑制摄食、抑制高脂饮食诱导的体重及体脂(附睾及背部)重量的增长,并有效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血糖及高血脂,提高机体的糖耐受。高剂量(每天50nmol/kg体重)VPAC1激动剂比低剂量(每天5nmol/kg体重)有更显著的抗肥胖作用,提示VPAC1激动剂的抗肥胖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以上结果表明,VPAC1激动剂不仅能抑制高脂诱导的肥胖的发展,而且可有效改善肥胖相关疾病:其抗肥胖作用的机制是复杂整合的,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