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大鼠原位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方法供体为近交系F344大鼠,受体为Lewis大鼠,供肾采用左肾,在体修整,原位灌注。肾静脉用硬膜外导管做为临时内支架管端-端、六针法吻合,腹主动脉端-侧连续缝合,输尿管带膀胱瓣与膀胱吻合。受体术前3 d开始环孢素A灌胃至术后30 d(5 mg/kg·d),以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结果手术时间120~180 min;手术成功率90.9%(40P44);受体均存活60 d。并发症有吻合口出血、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排斥反应等。结论供肾原位灌注,在体修整是简单可靠的方法。静脉內支架管端端吻合,腹主动脉端侧吻合能够达到稳定的成功率,值得推广。熟练的外科操作技能和血管吻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探索器官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一种快速可靠的诊断方法。方法先暴露和游离受体的吻合段血管,再获取供心以缩短移植心脏冷缺血时间;保留供者的心脏及右上肺,将其胸主动脉与受者的腹主动脉间断端侧吻合;开放血流时,先开放远心端再间断开放近心端,同时按摩心脏至心脏搏动规律、有力,其色泽恢复红润,右上肺亦充盈良好。结果A组(n=20)成功16只,动脉吻合口出血2只、心脏复跳失败1只、吻合口狭窄1只;B组(n=20)成功17只,2只死于吻合口出血,1只死于吻合口狭窄。A组手术成功率为80%,B组为85%(P>0.05)。结论(1)先暴露并游离好受体血管吻合段,再获取供心,可以缩短移植心冷缺血时间。(2)边灌注边获取的方法利于快速而又完整的获取供心。(3)在切取和植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低温保护。(4)利用腹主动脉段进行移植,使手术方便易行。左心做功的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简单、安全、实用,因其左心参与循环而使血流动力学更接近生理状态,是进行心脏移植及血流动力学研究的较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大鼠肝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并对所建模型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改良Kamada“二袖套”法,以近交系大鼠Dark Agouti(DA)为供体、Lewis(LEW)为受体(A组)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通过观察手术情况、生存情况及肝功能和病理学检查对此模型进行评价,同时以LEW→LEW作为对照组(B组)。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1.3%;手术时间为(90.70±5.68)min;无肝期时间(9.96±1.19)min;平均存活时间A组为(12.44±3.43)d,B组超过100d;A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血清总胆红素术后不断升高,在第10~14d最为明显,血清白蛋白在术后第3d开始逐渐降低,在相同时相点,与B组相比差异显著;A组移植肝脏病理检查有明显的排斥反应,而B组没有。结论:DA→LEW为稳定、强烈的大鼠肝移植急排模型,是研究肝移植排斥及免疫耐受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方法采用改进的Limmer和Kamada的二袖套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将大鼠分为2组:①实验组:急性排斥反应组(Wistar→SD);②对照组:免疫耐受组(SD→SD)。结果免疫排斥组肝存活时间(7.4±1.7)d低于对照组(18.9±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P〈0.05)。结论Wistar→SD大鼠之间的原位肝移植模型可产生中、重度的免疫排斥反应,是一种较理想的可作为研究急性排斥反应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D-L1 Ig(Programmed death ligand-1 immunoglobulin,程序性死亡配体-1免疫球蛋白)在缓解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Lewis大鼠24只作为供体,另取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作为受体。所选大鼠3个月龄,体重300 g±30 g,创建肾移植大鼠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和PD-L1 Ig组。空白对照组:灌注液,肾动脉灌注3分钟。PD-L1 Ig组:含1 m L的PD-L1 Ig的灌注液,肾动脉灌注3分钟。对照组不进行额外灌注操作。术后观察三组大鼠食欲、精神状态及生存情况。7天后取血标本观察肌酐、尿素氮、γ-干扰素(Interferon-γ, IFN-γ),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 IL-2),白细胞介素-10 (Interleukin-10, IL-10)水平,同时三组各处死3只大鼠行肾脏病理学检查。结果:1.病理: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大鼠较模型大鼠有改善,仍有较多的炎细胞浸润,间质水肿,红细胞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而PD-L1 Ig组大鼠较模型大鼠、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有显著改善。2.生存状态和肾功能:PD-L1 Ig组大鼠生存时间最长50天,平均存活时间和体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细胞因子变化:PD-L1 Ig组IFN-γ、IL-2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 Ig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L1 Ig可降低IL-2和IFN-γ,提升IL-10,调节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细胞因子平衡,改善肾功能,延长移植肾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6.
上巩膜静脉结扎联合应用5-Fu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持久的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为青光眼视神经损伤及保护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雄性SD大鼠(300±20 g)65只,分为改良实验组60只,经结扎上巩膜静脉联合术后球结膜下注射5-Fu;对照实验组5只,单独结扎上巩膜静脉。观察改良实验组模型建立后1周、4周、6周1、0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改良实验组可诱导较长时间(>10周)稳定高眼压,眼压升高1周4、周、6周、10周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90.16%,83.50%,75.01%,62.37%;但对照实验组眼压升高仅维持2周左右。结论本模型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成模率高,可稳定维持较长时间等优点,是较为理想的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缺血性眩晕大鼠模型,为研究相关治疗药物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手术结扎右侧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和右侧锁骨下动脉(subclavian artery,SCA)致大鼠右侧半脑不完全脑缺血建立缺血性眩晕大鼠模型。记录逃避电刺激所需的时间(潜伏期)作为衡量眩晕严重程度的指标,测量造模前后右侧前庭神经核组织血流量,计算血流量变化率,评价脑供血状况。结果 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地芬尼多和天保宁能够明显缩短大鼠潜伏期(分别缩短61.9%、52.0%,P〈0.01)。2.结扎右侧CCA及SCA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前庭神经核组织血流量明显减少(P〈0.01),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天保宁能明显增加结扎动脉后组织血流量,在结扎后5、10、15、20、25、30 min血流量分别增加92.8%、83.8%、77.3%、77.9%、65.7%、55.8%(P〈0.01)。结论该模型持久稳定,动物脑部缺血明显,并且能够很好地反映动物眩晕时间及眩晕程度,可有效应用于抗缺血性眩晕药物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研究肾移植术后排斥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特点。方法 比较肾移植术后排斥患者及未排斥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分析肠道菌群与肾移植排斥反应的相关性;以肾功能相关指标:肌酐(Scr)、尿素(BUN)、胱抑素C(Cys-C)、移植肾超声、移植肾穿刺活检评估肾脏移植患者排斥反应状态;检测患者淋巴细胞对供者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刺激的反应,评价肾移植术后患者的免疫反应功能。结果 肾移植术后,排斥患者粪便中类杆菌含量[(5.53±0.74)CFU/g]明显少于未排斥患者[(6.84±1.66)CFU/g](P<0.05);双歧杆菌数量、肠球菌数量与肾移植患者尿素水平相关(r=-0.482,P=0.027;r=0.439,P=0.046);类杆菌数量与肾移植患者尿素、肌酐、胱抑素C相关(r=-0.457,P=0.037;r=-0.515,P=0.014;r=-0.463,P=0.035)。排斥组患者的淋巴细胞对供者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刺激的强度显著高于未排斥组(P<0.05)。结论 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患者肠道菌群发生了显著改变,并与肾功能指标密切相关,此发现为合理应用抗排异药物、抗生素以及微生态制剂提供了理论依据,或可为减轻移植排斥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简便方法。方法麻醉后,用大镊子固定暴露牙龈,再用眼科弯剪对两侧牙齿周围牙龈划割剥离,每天喂10%的白砂糖水和白砂糖水浸泡的软饲料。结果两周后出现牙周袋,三周后动物蜷曲少动,牙周袋加深,牙周袋有食物残渣,触之易出血,牙槽骨呈弹坑状吸收至根尖,并且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改变。白细胞数量增加,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增加为主。结论此方法简便易行,便于普及,实验周期短,2~3周即可形成典型牙周炎,并可见牙周袋形成,模型稳定,个体差异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大鼠体外循环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鼠体外循环实验模型。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10只(450~550g),麻醉后给予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股动脉置管接监护仪实时监测动脉血压并按时采集动脉血标本,股静脉置管用于持续补液和静脉血样采集。经右颈静脉置多孔引流管至右心房行中心静脉引流,血液经特制微型膜肺氧合后,由蠕动泵经右颈动脉实施灌注。本模型采用林格氏液和贺斯进行无血预充,总量为16ml,晶胶比为1∶1,灌注流量100~150ml(kg·min),转流时间60min。结果实验中膜肺氧合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所有动物都成功脱机。结论利用大鼠可以建立简单、廉价的体外循环动物模型。本模型适用于研究与体外循环相关的全身炎症反应和多脏器功能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腹部套管法建立大鼠心脏移植模型,并分析该方法优劣,为器官移植研究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60只,参照Baxter的报道进行同种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成功制作了该模型并总结了经验。结果共实施手术30例,成功27例,成功率90%;移植心存活30 d以上。结论新型的大鼠心脏移植模型简单易行,成功率高,适合用于器官移植研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兔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为干细胞移植治疗和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普通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组。UUO组于输尿管结扎后2、4、6、8周进行血生化肾功能指标检测,并取肾组织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通过SPECT动态观察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UUO组术后第2周,出现明显的血肌酐升高,尿素氮术后第8周开始升高(P〈0.01)。②UUO组术后第4周,肾脏组织出现了早期间质纤维化的病理改变,术后第8周肾小球开始出现硬化,间质纤维化明显,皮质明显变薄。术后第12周,肾小球硬化比例增加,肾小管玻璃样变性,间质纤维化进一步加重(P〈0.05)。③SPECT动态观察肾小球滤过率,UUO组第4周GFR值比正常对照组降低,到第8周时,GFR值进一步下降,结扎侧肾脏功能降低甚至丧失。④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TGF-β1在术后第4、8、12周均明显增强,并且各时间点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侧输尿管结扎法成功制作比较稳定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模型,UUO后第8周符合肾脏间质纤维化模型标准。  相似文献   

13.
小型猪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小型猪胰腺移植动物模型 ,探索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方法。方法  4 0只猪随机配对行胰腺移植 2 0次 ,将供胰所带的血管与受体髂血管吻合 ,所带小段十二指肠与空肠吻合 ,术中监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及血气。术后测定受体的血淀粉酶、血糖 ,监测外周血免疫指标 ,彩色多普勒检测供胰血流及超声引导下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移植手术成功率为 90 % ,受体平均动脉压在吻合血管开放后有明显下降 ,与血流开放前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输血有助于手术成功 ,受体术后平均存活 (12 6± 2 3)d。外周血免疫学监测指标早于供胰的组织病理改变 ,两者的改变均早于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表现。结论 小型猪适用于胰腺移植模型的建立 ,加强术中循环功能的管理、及时输血有利于受体成活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供胰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与监测外周血免疫指标均适于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单侧输尿管结扎(UUO)与单侧输尿管结扎再通(RUUO)建立的SD大鼠肾纤维化模型的优劣,从而得到更符合临床慢性肾衰进展特点的动物模型,以供临床药物筛选、疗效评介、科研、教学使用。方法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UUO组及UUO再通组各18只,造模成功后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病理检查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指数和免疫组化检查α-肌动蛋白(α-SMA)。结果无论从肾功能方面,还是病理检查方面,UUO再通的大鼠肾纤维化动物模型均优于UUO大鼠模型。结论再通UUO肾纤维化大鼠模型在功能及病理方面及其相关的免疫组化方面优于UUO组,其病理特点更符合慢性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进程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重复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开胸结扎冠脉左前降支。术后28 d行心脏超声,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大鼠术后存活率60%;手术组LVEF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比,手术组的LVSP明显下降(P〈0.05),±dp/dt显著降低(P〈0.01),而LVEDP明显升高(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瘢痕形成,纤维组织增生。结论本文建立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现有大鼠体外循环模型予以改进,降低模型复制难度,并使之更适合用于研究体外循环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6只,体重300~350g,各8只分别用于建模和供血。经右颈静脉、左股静脉引流,右股动脉人工灌注建立体外循环,血气分析监测内环境变化。实验过程中,保留大鼠自主呼吸,不进行机械通气。结果成功建成8只大鼠体外循环模型并按计划顺利脱离人工循环。体外循环期间转流量为70~80mL/(kg·min),血流动力学监测和血气分析结果基本正常。结论进一步简化了建立大鼠体外循环模型的操作,最显著的改进之处在于避免了机械通气对大鼠肺功能潜在的不良效应,从而更加适合用于研究体外循环对肺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  Human urine is a complex matrix of proteins, endogenous peptides, lipids, and metabolites. The level of any or all of these components can reflect the pathophysiological status of an individual especially of the kidney at the time of urine collection. The naturally occurring endogenous urinary peptides which are thought to be the product of several proteolytic and degradation processes may provide clinically useful biomarkers for different renal and systemic diseases. Materials and Methods  To examine if specific differences in the urinary peptidome (<10 kDa) occur at the time of acute renal transplant rejection (AR), we undertook a study of urin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biopsy-proven AR (n = 10), stable graft function (n = 10), and healthy normal control (n = 10). The peptides (<10 kDa) were extracted and fractionated with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ollowed by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MALDI)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ic (MS) analysis. Results  We identified 54 endogenous peptides, including multiple peptides for Tamm–Horsfall protein (UMOD). A panel of peptides are identified which discriminate renal transplant patients with AR from stable graft. We have shown that liquid chromatography followed by MALDI is a useful tool to identify potential biomarkers, which after verification with larger patient cohort can be used as a non-invasive monitoring tool for renal transplant rej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