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血管性痴呆是引起认知障碍的常见原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大脑中动脉闭塞以及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常被作为血管性痴呆模型加以研究。本文将对此类模型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方法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从而为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干预提供更多的科学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对大鼠学习记忆相关脑区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建立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致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观察了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不同脑区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麻醉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10min内不同脑区脑血流量变化。结果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平均脑血流量减少额区6783%、顶区5682%、枕区1616%、Mynert基底核5121%、尾壳核4118%,海马CA15183和海马CA24121。结论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脑区脑血流量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模型的造模方法进行改进,使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更加科学可靠。方法采用"反复夹闭颈动脉加注射硝普钠降压再加单侧永久结扎颈总动脉法"制备VD大鼠模型,并用脑复康(吡拉西坦)加以模型验证。实验从大鼠行为学和组织病理两个方面评价VD模型。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对比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定位航行潜伏期延长,空间搜索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海马病理切片显示:细胞数量较少、细胞轮廓模糊皱缩、胞质深染、核不清晰;脑复康阳性药物对照组上述指标明显改善。结论硝普钠注射量为2.0 mg/kg时,手术室温控制在28℃且术后24 h内控制在25℃,大鼠状态稳定,死亡数减少;术中反复阻断三次双侧颈总动脉后直接永久性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可以切断大约三分之一的脑供血,造成慢性脑供血不足状态,更接近VD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进行改良,通过比较再灌注24h时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梗死率、模型制作时间、成功率和死亡率等指标评价改良线栓法大鼠MCAO再灌注模型的有效性。方法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和模型两组,对照组采用分离结扎翼腭动脉,从颈外动脉插入线栓至大脑中动脉。模型组采用不分离结扎翼腭动脉,从颈总动脉分叉处插入线栓至大脑中动脉。阻断大脑中动脉血供2h后将线栓拔出实现再灌注。于再灌注24h时观察脑组织组织病理学改变,计算比较两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模型制作时间、模型成功率和死亡率以及鼠脑切片TTC染色测量脑梗死率。结果两组MCAO模型在再灌注24h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梗死率、模型成功率和死亡率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模型组的模型制作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不分离结扎翼腭动脉,由颈总动脉插入线栓的改良线栓法是稳定和可靠的MCAO造模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 A(TⅡ A)对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组、TⅡA治疗组.运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复制实验性血管性痴呆模型,并给予TⅡA(10 mg/kg·d)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实验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在脑片水平运用膜片钳技术检测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LTP)水平.结果:(1)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导致的慢性脑缺血可使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大鼠在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显著缩短(P<0.05),TⅡA治疗后大鼠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在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显著延长(P<0.05).(2)各组均可见高频强直刺激(HFS)诱发的LTP,均可持续lh以上,但模型组较对照组LTP显著减弱(P<0.05),TⅡA治疗后LTP较模型组显著增强(P<0.05).结论:TⅡA可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障碍,该作用与TⅡA减轻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LTP抑制有关,但其具体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模型(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海马组织内线粒体超微结构、线粒体膜电位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血管性痴呆(VD)组,每组15只。VD组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手术制备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SHAM组手术步骤同VD组,但不结扎颈总动脉。于术后第29天起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第1-5天为定位航行试验,评估大鼠空间学习能力,第6天进行空间探索试验,评估大鼠空间记忆功能。采用透射电镜技术、流式细胞学技术分别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线粒体形态和功能变化。结果:与SHAM组相比,血管性痴呆模型组大鼠Morris水迷宫试验中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在目标象限中停留时间显著缩短(P0.01),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受损,血管性痴呆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有明显损伤,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P0.01)。结论:线粒体损伤是血管性痴呆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建立大鼠血管重构模型基础上探讨Hippo信号通路在该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模型组(n=40)经颈部正中切口游离出左侧颈总动脉,用6-0不可吸收线在尽量靠近近心端处结扎,完全阻断血流。对照组(n=20)仅将手术线穿过颈总动脉而不结扎,闭合切合。14 d后处死所有动物,经原手术路径分离颈总动脉,收集结扎处至远心端的动脉。用HE以及MASSON染色观察血管形态以及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颈动脉中α-肌动蛋白(α-MS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yes相关蛋白(YAP),PDZ结合基序的转录辅激活子(TAZ),TEAD1,Bax,Bcl-2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造模组HE染色提示血管重构明显,新生内膜/中膜比例明显增加,MASSON染色提示纤维化明显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提示造模组血管α-MSA及PCNA表达明显增加; Western blot提示造模组血管YAP,TAZ,TEAD1,Bcl-2表达增加,而Bax表达降低,Bax/Bcl-2蛋白比例明显降低。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颈动脉结扎介导的大鼠血管重构模型,另外证明Hippo信号通路在颈动脉结扎介导的大鼠血管重构模型中明显激活,以及可能介导增殖、凋亡相关的Bax/Bcl-2比值的改变,进而参与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8.
《生命科学研究》2017,(1):46-50
慢性脑缺血模型通常采用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但采用FeCl_3法制作模型的优势尚无研究。实验以不同浓度FeCl_3(20%,35%,50%,70%)处理颈总动脉的方法作为模型组,以结扎大鼠颈总动脉的方法作为对照组,制备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并通过动物死亡率、神经功能评分、颈总动脉HE染色、Y迷宫实验以及颈总动脉血栓的质量验证模型的稳定性和成功率。研究发现低、中浓度FeCl_3组死亡率(5%,15%,10%)与结扎组(45%)相比显著降低(χ~2=8.533,P=0.003;χ~2=4.286,P=0.038;χ~2=6.144,P=0.013)。结扎组和FeCl_3组神经功能评分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浓度FeCl_3对颈总动脉病理学影响的HE染色结果显示,中浓度能形成较好的动脉狭窄模型。中浓度Ⅰ组和中浓度Ⅱ组Y迷宫正确反映次数与结扎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低浓度组血栓质量较中浓度和高浓度组显著降低(P0.01),中浓度Ⅱ组较中浓度Ⅰ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本方法与结扎法效果相同且能提高模型成功率,同时制备的模型可靠,脑缺血状态稳定,并以中浓度(35%,50%)为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模型的成功率。方法:从鼠种、鼠龄、性别、侧别方面选择大鼠,分离颈总、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结扎颈总、颈外动脉,用鱼线和指甲油的改良线栓法制备线栓,经由颈总动脉剪一小口,将制备好的栓线插入颈总动脉,并推送入颈内动脉。根据大鼠体重和施术者手感选择合适的进线深度,阻断大脑中动脉,制备模型,并观察大鼠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造模成功率明显提高,模型符合脑梗死的病理过程。结论:改良后的方法模型成功率提高,可复制性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缺血性眩晕大鼠模型,为研究相关治疗药物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手术结扎右侧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和右侧锁骨下动脉(subclavian artery,SCA)致大鼠右侧半脑不完全脑缺血建立缺血性眩晕大鼠模型。记录逃避电刺激所需的时间(潜伏期)作为衡量眩晕严重程度的指标,测量造模前后右侧前庭神经核组织血流量,计算血流量变化率,评价脑供血状况。结果 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地芬尼多和天保宁能够明显缩短大鼠潜伏期(分别缩短61.9%、52.0%,P〈0.01)。2.结扎右侧CCA及SCA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前庭神经核组织血流量明显减少(P〈0.01),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天保宁能明显增加结扎动脉后组织血流量,在结扎后5、10、15、20、25、30 min血流量分别增加92.8%、83.8%、77.3%、77.9%、65.7%、55.8%(P〈0.01)。结论该模型持久稳定,动物脑部缺血明显,并且能够很好地反映动物眩晕时间及眩晕程度,可有效应用于抗缺血性眩晕药物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半胱氨酸蛋白酶-3(cysteinyl aspirate specific-proteinase3,caspase-3)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小鼠VD模型。9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30只)、模型组(30只)及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30只)。在术后第29天、第30天,经跳台试验和水迷宫试验进行行为学测试,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小鼠的学习和记忆成绩明显高于VD模型组小鼠(P<0.05);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发现,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小鼠海马CAl区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低于VD模型组(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能够降低VD小鼠海马caspase-3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中药丹参酮(tanshinone ⅡA,Tan ⅡA)治疗AD大鼠,观察TanⅡA干预前后,AD大鼠学习记忆、颞叶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β-淀粉样蛋白(Aβ)定向注射法建立AD大鼠模型,并使用Tan Ⅱ A干预,通过避暗测试、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大鼠颞叶MMP-2、iNOS两者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AD组的平均潜伏期缩短(P〈0.01),平均错误次数增加(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颞叶内iNOS、MMP-2 mRNA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P〈0.01);两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P〈0.01)。与AD组相比,Tan ⅡA组的平均潜伏期延长(P〈0.01),平均错误次数减少(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颞叶内iNOS、MMP-2 mRNA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P〈0.05),两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P〈0.01)。结论:Tan Ⅱ A干预可显著降低AD大鼠颞叶中iNOS、MMP-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著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Aβ诱导的iNOS及MMP-2的表达,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来完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D-半乳糖慢性中毒所致衰老模型鼠免疫功能与生化指标变化。方法制备D-半乳糖亚急性中毒导致的衰老鼠模型;给药第8周时以P815细胞腹腔注射免疫小鼠,诱导特异性CTL细胞并用MTT法检测CTL细胞杀伤活性;间隔1周后以10%淀粉腹腔注射,诱导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Mφ)功能;给药第10周杀鼠,取胸腺计算胸腺指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胸腺细胞凋亡情况;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转化增殖功能与NK细胞杀伤活性;取脾细胞48h培养上清,检测IL-2、INF-γ、TNF三种TH1型细胞因子的活性;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ISP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血糖(Glu)、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的含量。结果衰老鼠胸腺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胸腺细胞凋亡高于对照组(P〈0.05);T淋巴细胞增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2、INF-γ、TNF三种TH1型细胞因子的活性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VE衰老鼠腹腔Mφ细胞吞噬功能明显降低(P〈0.05)、NK细胞杀伤活性也有所降低(P〈0.05),但CTL细胞的杀伤活性变化不明显(P〉0.05)。衰老模型鼠血清中MD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衰老模型鼠血清总SOD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模型鼠血清中的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D-半乳糖慢性中毒所致衰老模型鼠免疫功能明显减退,氧自由基MDA、SOD的改变及生化学指标血糖、血脂改变趋势与自然衰老的动物模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檗碱(Berberine,Ber)对AD模型大鼠额叶皮层磷酸化tau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Ber组,用侧脑室微量注射冈田酸(Okadaic acid,OA,0.4mmol/L,1.5μl/次,共3次)建立AD模型,Ber组是在造模后给予灌胃(100mg/kg/d,共4周);通过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额叶皮层pTau-Ser396/404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额叶皮层pTau-Ser396/404表达明显增高(P<0.01),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Ber组大鼠额叶皮层pTau-Ser396/404表达明显下调(P<0.01,P<0.05),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提高。结论 Ber可降低OA拟AD大鼠额叶皮层的磷酸化tau蛋白表达水平,改善其学习记忆损伤。  相似文献   

15.
张晓辉  刘娟芳  邓艳春  刘立 《生物磁学》2011,(13):2438-2442
目的:研究多烯磷脂酰胆碱(Polyene Phosphatiayl choline,PPC)对β-淀粉样蛋白(Apl-40)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处理组,海马内注射淀粉样蛋白(Aβ1—40),制作大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处理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通过Moms水迷宫实验验检测各组大鼠认知行为学改变,海马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Moms水迷宫实验,模型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学习和记忆潜伏期显著增加;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学习和记忆潜伏期显著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多烯磷脂酰胆碱使AD模型大鼠的认知行为学功能改善。(2)Nissl染色,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组织学染色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PPC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PC处理组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也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多烯磷脂酰胆碱可以减少神经元的凋亡。③β-淀粉样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Aβ沉积明显增加;PPC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Aβ沉积范围明显缩小,PPC处理组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也呈现出显著性差。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对淀粉样蛋白(Aβ1—40)致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行为学情况,并探讨中药的干预作用。方法大鼠每日一次颈背部皮下注射5%D-半乳糖100 mg/kg。诱导大鼠衰老模型,连续7周,观察衰老模型大鼠的自主活动次数、空间记忆能力、主动回避遭受电击能力、探究活动等行为学表现和学习记忆能力,并用抗衰老片与首乌延寿片进行干预,观察中药的干预作用。结果皮下注射D-半乳糖造模后,衰老模型大鼠自主活动次数显著减少(P〈0.05,P〈0.01),水迷宫试验探索路径长度和搜台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P〈0.01),旷场试验移动路程长度和直立次数显著减少(P〈0.01),穿梭回避试验平均潜伏期、进入错误区时间显著增加(P〈0.05,P〈0.01)。给予抗衰老片与首乌延寿片干预后,衰老大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增加(P〈0.01),水迷宫试验探索路径长度和搜台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旷场试验移动路程长度和直立次数显著增加(P〈0.01),穿梭回避试验平均潜伏期、进入错误区时间显著减少(P〈0.05,P〈0.01)。结论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的自主活动次数减少,对新环境探索能力下降,学习记忆力下降;抗衰老片与首乌延寿片等中药可有效增强衰老模型大鼠的行为活动,提高衰老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去卵巢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与海马中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通路的关系。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去卵巢组,饲养4个月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于测试前将各组组内又分为训练组和非训练组,训练组用于测定经学习记忆训练诱发的ERK1/2的诱导活性,非训练组用于测定未经学习记忆训练时的ERK1/2的基础活性,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CA1/CA2区p-ERK1/2蛋白及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的变化。结果:①与假手术组比较,去卵巢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②各组中的训练大鼠p-ERK1/2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训练大鼠(P〈0.05)。③去卵巢组训练及非训练大鼠的p-ERK1/2蛋白水平均相应低于假手术组训练及非训练大鼠(P〈0.05)。④去卵巢组RKI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雌激素缺乏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与海马CA1/CA2区ERK1/2通路的基础和诱导活性降低以及该通路的抑制蛋白RKIP的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奖励性操作式条件反射方法应用于学习记忆研究。方法首次采用奖励性操作式条件反射方法,设置单次操作训练、连续多次操作训练、信号辨识与消退四种检测模式,研究Wistar大鼠和SHR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奖赏训练中,SHR组鼻触次数显著增多(vs.Wistar&Donepezil,P〈0.05);单次操作训练中,三组动物对操作反应的获得无显著差异;连续多次操作学习任务中,SHR组错误操作次数增多(vs.Wistar,P〈0.05),奖赏获得次数减少(vs.Donepezil,P〈0.001),反应准确率显著降低(vs.Wistar&Donepezil,P〈0.05);信号辨识任务中SHR组错误反应次数显著增多(vs.Wistar&Donepezil,P〈0.05),而反应准确率降低,组间差异有显著性(vs.Wistar&Donepezil,P〈0.05);消退实验中,三组动物差异无显著性。神经递质检测发现,SHR组大鼠谷氨酸[(1.0639±0.07086)mg/g]、乙酰胆碱[(2.7760±0.2609)μg/g]与五羟色胺[(1.2200±0.1137)μg/g]含量均显著低于Wistar组大鼠(P〈0.05),多奈哌齐组大鼠乙酰胆碱含量显著增加[(3.9344±0.2747)μg/g](vs.Wistar,P〈0.05;vs.SHR,P〈0.001)。结论奖励性操作式条件反射方法可作为一种正性增强条件反射检测新方法应用于大鼠学习记忆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正常雌性Sprague-Dawle(SD)大鼠不同性发育阶段及雌激素诱导性早熟后下丘脑Lin28a和Lin28b的表达及意义。方法:1)于雌性SD大鼠出生后15日(postnatal day 15,PND15)、PND23、PND35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下丘脑Lin28a和Lin28b mRNA的表达,同时以ELISA法检测血清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水平变化;2)苯甲酸雌二醇(estradiol benzoate,EB)诱导的性早熟大鼠随机分为EB-1组和EB-2组,分别于阴道开口(vaginal opening,VO)时及PND56两个时间点处死,相应的发育阶段的大鼠用无菌芝麻油(sesame oil,OIL)作为对照分为OIL-1和OIL-2组;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下丘脑Lin28a和Lin28b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LH和E2水平变化,并观察性早熟对大鼠阴道开口、体重、顶臀径、胫骨长等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结果:1)PND15、PND23和PND35组下丘脑Lin28a和Lin28b mRNA表达、血清LH和E2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2)EB-1组下丘脑Lin28a和Lin28b mRNA表达高于OIL-1组(P〈0.05),血清LH和E2水平与OIL-1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EB-2组下丘脑Lin28a和Lin28b mRNA表达高于OIL-2组(P〈0.05),血清LH和E2水平低于OIL-2组(P〈0.05);3)与OIL-2组比较,EB-2组VO时间明显提前(P〈0.01),体重、顶臀长、胫骨长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源性雌激素引起的性早熟可能导致下丘脑Lin28a和Lin28b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