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已叙述了大量的抗肿瘤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从用单克隆抗体对这些抗原的研究中看出,一些抗原对肺瘤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潜力是很清楚的,这些抗原有癌胚抗原(CEA)、CA19—9,Sialyl Lewis x-i,CA125,Du-PAN-2和甲胎蛋白。虽然已从不同类型肿瘤病人的血清或腹水以及培养细胞系中分离出这些抗原,除了用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分离相应抗原物质外,还未见报道分步提取抗原性物质的简单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美国 Medarex 公司和法国 Curie 研究所宣布,打算共同开发恶性黑素瘤、神经胶质瘤、或神经细胞瘤等3种癌治疗药。表示要开发对各种癌的双抗原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并进行前临床试验。双抗原特异的单克隆抗体是以癌和巨噬细胞等的免疫细胞相结合为治疗对象而设计的。Meclarex 公司从瑞士 Vaudois 大学获得3种治疗癌的单克隆抗体。这种抗体是同3种癌细胞表面  相似文献   

3.
日本大塚制药公司发表:从美国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所引入了针对癌糖链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目前,正将它作为癌症诊断药物进行临床试验。如进行顺利可望于1987年上半年向厚生省提出要求准许制造的申请。这次引入的单克隆抗体名为FH-6,是通过从肺癌细胞中提取的癌特异细胞中提取的癌特异细胞表面糖链抗原作为抗原制得的小鼠单克隆抗体。此抗原是该研究所箱守仙一郎所发现  相似文献   

4.
以LeY 寡糖特异性单克隆抗体AH6为工具中和胚泡表面LeY 寡糖后 ,通过RT PCR、明胶酶谱法、免疫印迹法等方法 ,在体外研究了着床前小鼠胚泡表面LeY 寡糖抗原与其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TIMP1)的表达和分泌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胚泡表面LeY 寡糖抗原被中和后仅 1.5h ,胚泡MMP2和MMP9基因转录表达明显下降、而TIMP1基因转录表达则略有升高 ;随后抗体中和引起胚泡MMP2、MMP9的分泌减少 ,而TIMP1的分泌则未见明显变化。结果表明胚泡表面的LeY 寡糖抗原对着床前胚泡的MMP的合成和分泌具有调节作用 ,而且这种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调节相应的MMP2和MMP9基因的表达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正>1、被动细胞毒抗体疗法 细胞毒单克隆抗体被动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将“免疫监视”的原则用于描述宿主的抗肿瘤防御系统和肿瘤特异性抗原的概念。即使在自然发生的恶性肿瘤中很难证明肿瘤特异性抗原,但仍有相当的证据说明宿主生物防御系统这一概念,此系统在战胜癌症方面可能很重要。为了提供有选择针对性的抗癌治疗,无数种可鉴定肿瘤相关抗原和非常特异的鼠单克隆抗体已经制出,单克隆抗体可  相似文献   

6.
McAbGB2识别的乳腺癌血清抗原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抗人乳腺癌血清抗原单克隆抗体GB2(McAbGB2)识别的抗原(McAbGB2抗原)性质及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cAbGB2抗原是由糖及蛋白质组成的复合蛋白质,不耐热;McAbGB2抗原决定簇不存在于铁蛋白及癌胚抗原;蛋白质印边检测表明McAbGB2抗原有两条区带,分子量分别为116及45ku,分布于血液及癌组织;用McAbGB2进行血清学分析(ELISA试验),结果表明:乳腺癌阳性符合率达98%(50/51),正常人及乳腺良性肿瘤病人的假阳性率分别为6%(3/50)及6.7%(1/15).McAbGB2抗原可能是新的乳腺癌相关抗原.  相似文献   

7.
用人肺鳞癌细胞LTEP-78细胞系免疫Blab/c小鼠获得3株抗人肺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系。其中BLTI-01株经六次克隆化培养,体外传代8个月以上。BLTI-01与白细胞抗原及血型抗原基本上无交叉反应;与骨髓细胞无交叉反应;与癌胚抗原和胎甲球蛋白不相关;与肺鳞癌、肺腺癌细胞系及部分其它肿瘤细胞呈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述了放射性同位素单克隆抗体结合物在人体内的特性、代谢及肿瘤免疫显像的特点,并对抗癌胚抗原单抗在各种肿瘤免疫显像中的应用进行了分类介绍。  相似文献   

9.
<正>很早以来就推测肿瘤细胞表面有特异的抗原决定簇,即存在着肿瘤特异性抗原,但确切证实其存在是非常困难的。单克隆抗体的出现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其不仅能进行基础研究以了解肿瘤抗原的性状,又能在试管内大量制作有一定特异性的抗体,临床上癌的诊断、治疗,对其寄予极大的期望。制作单克隆抗体多用人的肿瘤细胞。一般用人的肿瘤多次免疫小鼠等异种动物,再取出这些鼠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两种变性剂将大肠杆菌基因工程高效表达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转化成为E抗原(HBeAg),其ELISA滴度达1:1000以上,而核心抗原滴度为零。用此抗原免疫小鼠,一次融合即获十四株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细胞培养上清抗体滴度为1:10-1:1000以上,腹水滴度为1:1000-1:100,000以上。十三株IgG、一株IgM。其中十株为抗HBeAg(b)决定簇,四株抗(a)决定簇。它们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与日本用血清E抗原制备的单克隆抗体效果完全一致。这是国内外首次应用基因工程表达核心抗原转化E抗原成功 地建立分泌抗HBeAg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  相似文献   

11.
980150 单克隆抗体的开发和生产[德]/Baron, D. ∥Pharm. Ztg. -1995,140(5).-9~16[译自DBA,1995,14(6),95-03301] 生产单克隆抗体(MAb)的起始步骤包括免疫接种小鼠以产生适宜水平的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根据抗原的需求、应用途径、佐剂、免疫时间  相似文献   

12.
旨在建立基于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高效可溶性表达人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方法,获得具有较好活性的重组SCCAg抗原并应用于建立抗原检测方法。基于pGEX-6P-1载体和大肠杆菌E.coliER2566菌株开展重组SCCAg抗原可溶性表达纯化方法研究,评价纯化抗原活性,筛选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初步建立并评价SCCAg抗原检测方法。结果显示,pGEX-6P-1载体和E.coliER2566菌株可用于建立较高效的可溶性表达和纯化SCCAg抗原的方法,获得了具有较高纯度和活性的重组SCCAg抗原,筛选获得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初步建立了SCCAg管式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建立了有效的基于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可溶性表达和纯化SCCAg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胚胎与子宫内膜间识别、粘附及胚胎植入过程中 ,阶段特异表达的寡糖抗原LeY 起重要作用。经与特异性单克隆抗体AH6预保温 ,中和胚泡表面LeY 寡糖后 ,通过RT PCR和免疫印迹方法 ,观察了LeY 寡糖对着床前小鼠胚泡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和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体外培养中 ,经AH6封闭胚泡表面的LeY寡糖后 1.5h ,胚泡EGF的转录及分泌明显受到抑制 (P <0 .0 1) ,并且这种抑制作用持续到 6h以上 ;而EGF R表达及分泌仅有轻微降低的趋势。结果提示 ,EGF表达和分泌的降低可能是胚泡表面LeY 寡糖调节胚泡自身发育及随后的着床过程的多种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Wikter于1978年首先建立了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McAb),并用它发现了狂犬病毒株的抗原差异,而国内尚未见到有关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究报道。为此,在建立快速检测狂犬病毒抗原和抗体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将感染狂犬病毒aG株(我国狂犬疫苗生产毒种)后发病的BALB/c乳鼠脑病毒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融合率为95.7%(401/419),阳性克隆占26.8%。经克隆化  相似文献   

15.
<正>杂交瘤技术中的关键是鉴定产生的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最方便的方法可能是用抗原吸附稳定的载体(例如塑料微量培养板)的各种固相酶免疫试验(EIA),并用酶结  相似文献   

16.
天花粉蛋白分子的抗原决定簇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抗原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我们用天花粉蛋白作抗原,制备了16株分泌抗天花粉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其中包括5株IgE杂交瘤细胞系。用这些单克隆抗体同天花粉蛋白进行抗体竞争结合试验,结果表明:16种单抗之间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竞争,竞争率从0—100%不等。按照竞争的情况,16种单抗可以分成4个不同的组,即TE 1,1B 1,3A 12,4B 5组,分别识别4个可区分开的抗原决定簇区。值得注意的是TE1组包括了所有5种IgE单克隆抗体(以及另外两种IgG 1单克隆抗体),这一结果提示TE1组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决定簇区可能以某种方式介入了小鼠IgE抗体应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26株来自各种禽的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REV),用多克隆的抗REV鸡血清做交叉中和试验,用REV、T株,Coo1株所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做免疫荧光试验,比较这些毒株之间的抗原关系,从交叉中和试验结果看,它们之间的抗原关系十分接近,可以认为同属于单一血清型;但也确实存在微小差异,因此又可以将它们分为三个血清亚型,这一结果巳被单克隆抗体检验所证实。  相似文献   

18.
H-Y抗原是由Y染色体编码的、雄性动物 特有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分布在细胞膜表面,利 用抗H-Y杭体可以鉴别或杀伤早期的雄性胚 胎,从而达到控制动物性别的目的。但是,用常 规方法获得的H-Y抗体,产量很低,效价不高, 无法大量应用。为此,我们采用单克隆抗体技 术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膜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肿瘤所占比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结合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方法对 252 例胸膜恶性肿瘤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252 例胸膜恶性肿瘤包括胸膜穿刺活检120 例,胸腔镜活检25 例,伴有胸膜转 移的恶性胸水107 例;男性143 例,女性109 例,年龄19-87 岁,平均年龄59.9 岁。临床主要症状是胸闷、气短、咳嗽、胸痛等。CT 表现为胸膜增厚、胸水(90%)、多发或单发胸膜结节和原发器官占位性病变。活检病例中,转移性癌86 例(34.1%),包括肺腺癌64 例(25.4%),小细胞癌11 例(4.4%),鳞癌11 例(4.4%),恶性间皮瘤47 例(18.7%),滑膜肉瘤9 例(3.6%),非霍奇金淋巴瘤3 例(1.2%); 恶性胸水病例病例中转移性癌95 例(37.7%),包括肺腺癌85 例(33.7%),小细胞癌6 例(2.4%),鳞癌2 例(0.8%),乳腺腺癌2 例 (0.8%),恶性间皮瘤8 例(3.2%),非霍奇金淋巴瘤4 例(1.6%)。结论:胸膜恶性肿瘤中以转移性腺癌多见,其次为恶性间皮瘤,结合 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标志物的表达有助于诊断胸膜恶性肿瘤的种类。  相似文献   

20.
人胚肝去组蛋白染色质抗原(DHCAg)具有癌胚特异性,本文用免疫酶标法在肝癌连续切片上比较了DHCAg、甲胎蛋白(AFP)和白蛋白(ALB)彼此间的定位分布,得到的初步结果如下: 1.在肝癌标本中DHCAg和AFP无论在肝癌细胞、癌周细胞或幸存肝细胞中的分布有某种关系。提示DHCAg和AFP基因表达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2.在DHCAg阳性的幸存肝细胞和癌周细胞中AFP和ALB通常同时表达,表明这二种细胞很可能是癌前期细胞。3.在DHCAg阳性的肝癌细胞中AFP阳性情况下ALB的合成明显下降,这就提示DHCAg和癌变后的某些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