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植酸(C_6H_(18)O_(24)P_6)添加到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能显著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稳定培养基中pH值和mV值,并能促进水稻细胞生长,增强细胞抗褐化和水渍化能力,从而改善细胞状态。在培养基中植酸的最佳添加量为0.1%,配合使用MES可以增强其稳定pH值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高山红景天细胞悬浮培养中,通过降低培养基PH值能有效地诱导培养细胞中红景天甙的胞外释放。红景天甙的跨膜运输是一个有与H对运的动态过程,培养基PH值决定了红景天甙在胞内外含量的分布。细胞组织在PH值大于3的培养基中处理3h以内,对细胞活性的影响不大。将诱导释放处理过的细胞转入到新鲜的生产培养基中,细胞仍具有合成红景天甙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植酸对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影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红豆杉细胞培养中经常遇到的褐变问题,以植酸做抗氧化剂,添加到悬浮细胞培养基中,能提高细胞鲜重,明显抑制细胞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从而有效地控制细胞褐变,促进红豆杉悬浮细胞生长。以005%浓度的添加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河蟹MTXO细胞的离体培养和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河蟹眼柄神经分泌细胞的细胞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河蟹眼柄视神经节终髓X器官(MTXO)细胞原代培养的实用方法。MTXO神经分泌细胞在添加了谷氨酰胺和常量抗菌素的L-15培养基中表现出快速的再生生长,细胞生长可保持3~5天,维持存少约8天。在PH6.8~7.8,温度20℃~28℃及渗适压950~1100mOsm条件下,均能存活和生长,但在无Ca^2+或添加Ca^2+通道阻dCl2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  相似文献   

5.
植酸钠对黑曲霉柠檬酸发酵产酸的促进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林  傅庭治  曹幼琴   《微生物学通报》1994,21(4):220-224
研究了植酸钠对黑曲霉柠檬酸发酵产酸的促进效应。在葡萄糖全合成培养基中添加1%的植酸钠,可使产酸比对照提高2.4倍;在薯粉、玉米粉等天然培养基中添加1%植酸钠,柠檬酸产量分别提高1.7倍和1.3倍。酶活性测定分析表明,植酸钠对柠檬酸代谢途径中的几种关键酶的活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聚β-羟基丁酸(PHB)产生菌Z5-GⅡ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蔗糖1%,酵母粉0.3%,酵母浸汁0.3%,K2HPO40.2%;pH7.2 ̄7.4的优化发酵培养基中,接种量8%,种28h,发酵培养36h,细胞干重为6.87g/L,PHB产率可达的细胞干重的61.86%。该菌株还可利用葡萄糖生产废液为碳源生产PHB,具有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植酸钠对酿酒酵母乙醇发酵的促进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植酸钠对酿酒酵母发酵乙醇生成量的促进效应。在酿酒酵母(AS2.431)的合成培养基中添加0.08%本室自制的植酸钠后,发现其乙醇生成量提高35.4%。植酸钠使该菌耐酒精能力增加,但对生物量影响不显著。植酸钠促进效应的有效成分为其植酸根。植酸钠对K酵母天然培养基发酵的乙醇生成量亦有极显著的促进效应,使其提高达87.9%。  相似文献   

8.
多孔菌液体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孔菌Polyprouselegans(Bull)Fr。是一种新开发的真菌类中药材资源,经对其几个主要液体发酵培养条件的筛选研究,初步得出多孔菌深层发酵的基础参数:PH5.6~0.1;温度24~28℃;培养基为麦麸2.5%,蔗糖4%,NH4NO30.05%,KH:PO40.05%,MgSO4·7H2O0.025%。另外,摇瓶种子培养条件是:PH5.6~6.1;温度28℃;培养基为PDA+VB1,添加3‰琼脂,时间为96hr。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生物反应器细胞培养时培养时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方法:以稳定转染了抗CD3人源化抗体的CHO细胞为模型,以无血清培养基经生物反应器高密度细胞培养后分子量小于50kDR的超滤液为基础培养基,在细胞培养板中考察添加氨基酸、丁酸钠、柠檬酸铁等多种成分对细胞生长状态和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2mmol/L丁酸钠可以有效地诱导蛋白的表达,丁酸钠和柠檬酸铁对于促蛋白表达有协同作用,适量添加培养过程中消耗较快的氨基酸可提高细胞数和蛋白的表达量。结论:利用所述方法可快速优化培养基成分,显著提高生物反应器中细胞的蛋白表达量。  相似文献   

10.
草鱼卵巢细胞GCG经乙基甲磺酸(EMS)诱变,稳定表达3代以后,采取逐步提高培养基中6-疏基嘌呤(6-MP)的方法,获得对6-MP稳定抗性的细胞,暂定名FMR-1.本文比较了GCG细胞及FMR-1细胞在含6-MP(20μg/ml)和不含6-MP的培养基中生长曲线的特点,并对上述两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电泳图谱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对两种细胞在HAT培养基中的生长特点进行了平行对照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定FMR-1细胞为草鱼HGPRT缺陷型细胞。本义还讨论了进一步研究草鱼HGPRT缺陷型细胞的途径及草鱼HGPRT缺陷型细胞在鱼类细胞遗传学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培养基初始pH值对木聚糖酶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洪枫  陈琳 《工业微生物》1999,29(4):15-18
本文探讨了培养基三种初始pH值对木聚糖酶合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初始pH值对木聚糖酶的合成有重大影响,低pH有利于提高木聚糖酶活力。在碳源为7g/L条件下,初始pH值为4.0时合成的木聚糖酶活力高达32.87IU/ml,酶产率和得率分别为6574.0IU/L·d和4695.7IU/g木聚糖。酶活力和酶产率是初始PH5.0的1.7倍,分别是初始PH6.0的3.8倍和2.3倍。进一步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不同pH值、激素对新疆紫草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及紫草宁衍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紫草细胞具有自我调节其培养液pH值的功能。适合于细胞生长及紫草宁衍生物形成的pH值为5.6±0.40。BAP、2,4-D、NAA或IBA对细胞生长无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都会抑制紫草宁衍生物的形成。在生长培养基中添加1.0mg/l IAA和0.5mg/lKT可促进细胞生长,而在生产培养基中附加0.1mg/lKT和0.75─1.0mg/lIAA则有利于紫草宁衍生物含量及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HRP-TMB-ST法,对小鼠延髓下橄榄核下端外侧风状核细胞的HRP-TMB反应产物影响因素分析表明:(1)较高的PH值是反应产物消失的关键因素;0.2mol/LPB,PH5.0-6.0对HRP-TMB反应灵敏度、反应产物的稳定性组织超微结构的保存是适宜的;当PH值相同时,缓冲液浓度不同,反应产物消失的程度和程度也不相同。(2)酒精有稳定反应产物的作用。(3)反应前的预浸、灌注液的成分、浓度和  相似文献   

14.
由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 诱导产生的肿胀反应是生态免疫学中被广泛使用的免疫学参数,通过注射部位的肿胀程度大体上可反映细胞介导的免疫和天然免疫的综合变化情况。为探讨小型哺乳动物不同繁殖状态对PHA 的反应模式,以非繁殖期、妊娠期、哺乳期和断乳期的雌性黑线仓鼠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注射PHA 和生理盐水前(0 h)及注射后6 h、12 h 和24 h 注射部位皮肤组织的增厚程度。结果显示:(1)黑线仓鼠对PHA 的反应有两种模式:非繁殖期、妊娠期和断乳期对PHA 的反应模式相似,都在注射后6 h 最高,12 h 和24 h 后逐渐下降;哺乳期对PHA 的反应在注射后6 h、12 h 和24 h 接近,彼此间的差异均不显著。(2)哺乳期黑线仓鼠的PHA 反应高峰值有下降趋势,但与非繁殖期、妊娠期和断乳期高峰值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黑线仓鼠在哺乳期对PHA 的反应模式不同于其他繁殖阶段,且反应的高峰值被延迟,这对其存活可能有害,但有助于繁殖进程的延续和后代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变灰青霉固态发酵降解植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发霉植酸钠溶液中分离到一株产植酸酶的变灰青霉(Penicilliumcanescens)P4。以麸皮:玉米面:黄豆饼粉=7:2:1为主要培养基成份,用优选法确定最适培养基为在上述基本培养基中添加4%(NH4)2SO4,1%葡萄糖,1.5倍水,自然pH。发酵过程的动态分析表明,该菌在上述条件下28℃恒温培养6d后植酸降解率可达90%;无机磷含量由0.13%增至0.57%;可溶性蛋白含量由3.80%增至7.60%。用4%CaCl·2HO水溶液抽提  相似文献   

16.
葡萄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利用葡萄愈伤组织建立快速稳定的葡萄细胞悬浮体系,以无核白和黑比诺葡萄无菌幼苗的茎段、叶片以及叶柄为外植体,通过基本培养基、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及其浓度、PVP等优化疏松型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并建立稳定的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结果表明,以无核白和黑比诺葡萄茎段为外植体,在添加2.0 mg/L NAA和0.3 mg/L 6-BA的MS培养基上适合疏松型愈伤组织的诱导。以B5为基本培养基添加1.0 mg/L 2,4-D和0.5 mg/L 6-BA以及0.2%PVP的优化培养条件下,建立了快速稳定的无核白葡萄悬浮培养体系。葡萄悬浮培养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接种后6-18 d处于对数生长期,第21天细胞增长量达到最大值。细胞活力测定与TTC染色结果一致表明,接种后培养9 d细胞活力最强。建立了快速稳定的无核白葡萄悬浮培养体系,选择细胞活力最强且细胞快速增值的对数期7-9 d的细胞进行葡萄悬浮细胞遗传转化,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大鼠甘氨肽α—羟化单氧酶在昆虫细胞中的活性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智红  黄荣 《病毒学报》1998,14(3):246-252
将编码大鼠甘氨肽α-羟化单氧酶(PHM)cDNA基因,插入昆虫杆状病毒转移表达载体pBacPAK8,构建成表达质粒pBacPHM2,与修饰的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BacPAK6线性化DNA共转染秋粘虫细胞Sf21,通过同源重组,得到在核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控制下的PHM基因的重组病毒BacPHM。用BacPHM感染Sf21细胞,无血清培养上清在72小时后检测到酰胺化酶最高活力;用细胞免疫组化法和免疫  相似文献   

18.
影响 培养基PH值变化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成凡  Will.  RR 《Acta Botanica Sinica》1997,39(4):347-352
植物组织培养基的PH值一旦外植体植入就开始发生改变,直到达到某一平衡点,不同种的植物有其各自的PH平衡点。用6种植物(PilotusexaltatusDessexLehm,LechennultiafomasusR.BR.,RosacaninaL.,Melaleucaalternifolia(Maiden&E.Betche)Cheel,AnigozanthosflatidusDC.,Zieriacy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不同培养基、不同牛血清、血清灭活与否及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各外源物质对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 PT)在中华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 CHO)簇集试验中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3种培养基F-12K、DMEM/F12和1640培养CHO细胞,并进行CHO细胞簇集试验,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及PT引起细胞簇集的敏感性;分别选取2个厂家的牛血清(对2种血清进行灭活和不灭活处理)培养CHO细胞,观察4种牛血清对细胞生长及簇集的影响;选用生产过程中添加的物质进行CHO细胞簇集试验,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及是否出现簇集,确定不影响细胞生长的最高浓度,同时使用不影响细胞生长的各添加物质最高浓度进行小鼠组胺致敏试验,观察与CHO细胞簇集试验结果是否一致。结果 3种培养基对CHO细胞生长及CHO细胞簇集存在明显差异,F-12K培养基培养的细胞形态规则、典型,其他2种培养基培养的细胞生长缓慢,且对PT的敏感性均低于F-12K培养基;4种牛血清中胎牛血清培养的细胞生长最快且形态规则,簇集试验敏感性优于其他3组血清;添加的各外源物质均会导致细胞生长缓慢或死亡,在稀释至一定浓度后可以排除添加物质对CHO细胞簇集试验的影响,同时在小鼠组胺致敏试验中不会引起动物死亡。结论 F-12K培养基最适宜实验室CHO细胞生长,不同血清对细胞生长和簇集的敏感度有一定差异,添加的外源物质残留量应进行控制以保证试验结果的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0.
产β—甘露聚糖酶地衣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及发酵条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土样中分离筛选出产β-甘露降糖酶的地衣芽孢杆菌,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获得高酶活力NK-27菌株,在以魔芋粉、豆饼粉为碳氮源添加无机盐的发酵培养基中,β-甘露聚糖酶活力达110.49u/ml。初始PH值、装液量、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对产酶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