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昆虫交配因子及其分子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目前昆虫交配因子的研究概况,包括昆虫交配因子的来源、类别、对雌虫行为和性信息素滴度的影响;在雌虫体内的传递路径及作用机理,以及交配因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香菇交配型因子次级重组体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3个香菇菌株的担孢子后代进行了交配型分析,其中8个菌株非亲和反应与亲和反应之比与预期的3∶1的比例无显著差异。另外5个菌株非亲和反应与亲和反应之比不符合3∶1,其中4个菌株在0.05显著水平的X2值仅略高于理论值,而另一菌株HL01具有特殊的表现,其单核体132个随机配对的非亲和反应与亲和反应之比为82∶50,X2值显著偏离3∶1的临界值。用4个标准测试菌株鉴定了来自HL01同一子实体的189个孢子单核体的交配型,在189个单核体中,161个单核体归于4种正常交配型(A1B1,A2B2,A1B2,A2B1)之一。而另外28个可能源于次级重组的单核体可分成另外4个类群。通过以所有可能的组合进行配对杂交,进一步分析了28个单核体的交配型。结果表明,次级重组同时在A因子和B因子中发生,重组值分别为8.5%和11.6%。A因子至少由2个亚基组成而B因子可能由不止2个亚基组成。随后的出菇试验表明,至少含有1个重组体的所有可亲和配对均具有结实能力。  相似文献   

3.
祖德明 《遗传》1983,5(3):5-9
兄妹间的交配是雌雄异体动植物近亲繁殖 中较为普遍的一型。如自花不孕的1-2年生 植物、分型饲养的家蚕、成群繁殖的某些昆虫类 等,大都是以兄妹交配繁殖的;一般野生鸟类 和兽类的传代不少也是经由兄妹间的交配。虽 然它们的生活条件各有不同,但它们的性状总 是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很少例外,这说明它们的 遗传方向是在一定范围内稳定不变的。  相似文献   

4.
早在一百多年前,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时,发现了遗传的一些规律。以后,许多学者在其他植物、动物上的研究,也证实了孟德尔的遗传分离定律。在鱼类方面,古德里奇和史密斯(Goodrich and Smith,1937)用叉尾斗鱼  相似文献   

5.
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 Compere是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为探明影响该蜂交配的因子,本试验在不同温度、光周期、雄蜂日龄及雌、雄蜂比例等条件下研究了日本食蚧蚜小蜂的交配率。结果表明:温度为24℃时的交配率最高为93.25%,18℃、15℃的交配率分别为71.5%、43.25%;24℃-30℃范围内,该蜂的交配率无显著差异。光周期为12 L∶12 D时日本食蚧蚜小蜂的交配率最大,为91.75%;0 L∶24 D时交配率最低,仅为13.5%。随着雄蜂日龄增加,日本食蚧蚜小蜂的交配率呈下降趋势,羽化当天的雄蜂交配率最高,为91.75%,羽化12 d后的交配率最低,仅为48.5%。雌、雄比例为1∶3时,交配率最高,为73.25%,雌、雄比例为1∶5时,交配率最低,为65%。综上所述,温度、光周期、雄蜂日龄等对日本食蚧蚜小蜂的交配率影响明显,扩繁时在温度24℃-27℃、光周期12 L∶12 D条件下选用日龄为0-8 d的雄蜂可以显著提高小蜂交配率,提升扩繁效果。  相似文献   

6.
实验大数据的获取及统计分析是"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是否成功的关键。基于Excel软件函数功能,实现孟德尔杂交实验大数据的快速获取及分析。此外,该方法同样也适合于模拟测交、随机交配实验。Excel函数辅助模式下所构建的杂交、测交与随机交配模拟实验,具有简便、快速且有效等优势,适合应用于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籼粳杂种双单倍体的配子选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英  徐云碧 《遗传学报》1997,24(4):322-329
对典型的灿与粳稻杂种,窄叶青8号/京系17F1花药进行培养获得的132个双单倍体的形态特性、同工酶与RFLP标记的分离与重组进行了考察分析,研究是否存在配子选择问题。结果表明:(1)对4个重要数量性状和6个涉及籼、粳特征的形态指数进行考察所获数据均为连续分布,并呈正态曲线;(2)用8种同工酶对52个DH系分析结果表明,只有2种同工酶显著偏离期望的1:1比率,而灿与粳的总基因型比率相近;(3)应用167个RFLP标记对132个DH系进行的分析发现,有36%标记发生偏分离,但偏籼与偏粳的比率相近,两个亲本基因组在DH群体中所占比率相同(各50%),各种基因组成呈正态分布。综上所述,本研究虽观察到一些轻微偏分离现象,但籼粳基因基本上随机分离与重组,等位基因总频率未偏离1:1比率。  相似文献   

8.
张泽  罗泽伟 《遗传学报》1999,26(2):119-125
探讨了因子和巢式交配设计群体近交率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这两种交配设计群体结构本身并不导致基近交率累积的差异。在育种选择情况下因子交配设计比巢式设计群体的近交率上升慢,而在完全随机留种和限制随机种情形这两种酱地群体近交率的影响没有差异,但在交配设计情况下,限制随机留种比完全随机留有有交地控制群体近交率的提高。这一结果显示,在动物的家畜遗传留种比完全随机留各 效地控制群体近交率的提高。这一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9.
转双抗虫基因杂种741毛白杨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用部分改造后的苏云金芽孢杆菌 (Bt)杀虫蛋白基因和慈菇蛋白酶抑制剂 (API)基因A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然后通过根癌土壤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 (SmithetTownsend)Conn .)介导将此表达载体上的双抗虫基因转入杂种 741毛白杨 [PopulusalbaL .× (P .davidianaDode P .simoniiCarr.)×P .tomentosaCarr.]获得了一批抗卡那霉素的转化再生植株。用杨扇舟蛾 (Closteraanachoreta (Fabricius) )进行虫试的结果表明有 3株抗虫杨树 ,其中有1株杨树的叶片可使试虫在 6天内的死亡率达 90 %以上 ,而且存活幼虫的生长发育受到了明显的抑制。PCR检测及基因组DNASouthern杂交分析的结果都表明Bt杀虫蛋白基因和API基因已整合到以上 3株抗虫杨树的基因组中 ,而且表现为单拷贝整合。用Bt毒蛋白抗血清进行滤膜免疫反应及ELISA检测结果表明 3株转基因杨树都有Bt杀虫蛋白的表达 ,表达量约占叶总可溶性蛋白的 0 .0 15 %。这是国内外首次报道用双抗虫基因获得的抗虫 741毛白杨植株。  相似文献   

10.
转双抗虫基因杂种741毛白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11.
简并引物在黑木耳交配型因子研究中的应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配型因子控制着异宗结合担子菌单核体之间交配的可亲和性、核配和子实体正常发育。对几种四极性担子菌的研究表明,交配型因子A、B对应于不同染色体上的两个交配型座位(mating type locus),每个座位又包含α和β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内部又有许多基因(李莉云等,1998)。对二极性担子菌大麦坚黑粉菌Ustilago hordei和光滑环锈伞Pholiota nameko的研究显示,二极性担子菌的A因子同样由两个亚单位组成(Lee et al.,1999,Ratanatragooldacha et al.,2002)。在已克隆的所有担子菌A交配型基因中,都存在与同源盒(Homeobox)类似的序列。同源盒序…  相似文献   

12.
杨柳田头菇交配型因子与菌丝生长速度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杨柳田头菇(Agrocybe salicacola)菌株711子实体为材料,经担孢子弹射,用稀释分离法获得224个单孢菌株,其中单核菌株210个,交配试验及单孢出菇证明其性遗传模式为四极异宗结合,4种交配型的比例为AxBx∶AxBy∶AyBx∶AyBy为47∶59∶53∶51。研究结果还表明,杨柳田头菇4种交配型的数量、比例与单孢萌发速度、生长速度相关,生长速度较慢的菌株基本上属于一种交配型,只有少数生长慢的菌株属于另外两种交配型。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快(F)-慢(S)配对的异核体与快(F)-快(F)配对的异核体在YPD平板上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别,但在聚丙烯栽培袋上F-S异核体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F-F异核体,这说明交配因子A和B与生长速度基因可能连锁,且存在重组现象,F-S交配的异核体在生长上有优势,可能是人工选择后交配因子亚基减少导致偏分离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玉门老君庙油田许多注水井受细菌危害而堵塞。胜利油田三区油层因注入水中含SO~(2-)_4和硫酸盐还原菌,注水进入地层后SO~(2-)_4完全消失,菌体大量增殖,对注水井造成危害,所以研究把注入水中的微生物基本杀灭,对维持稳定的注水能力、增加原油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报道这方面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4.
大型中华按蚊室内自然交配传代试验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按蚊是我国疟疾和丝虫病的主要媒介之一,为了对其抗药性及种型与疾病关系等研究创造条件,我们于1964年7-9月在室内对大型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进行了自然交配传代试验。 材料及方法 1.实验室为一间砖墙、水泥地面的房屋。向北有  相似文献   

15.
“品种”、“新品种”和“杂种”等术语在生命科学、特别是遗传学和育种学中经常使用,但在尽可能准确理解相关术语的同时,不难看出名词间的界限并非总是那么分明。依据资料并略加讨论,总结和分析了这些术语的涵义、适用场合和科学意义,以帮助人们将相关科学概念理解到准确的尺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昆虫交配行为与其日龄和生殖系统发育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明确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交配行为与其日龄、性比和雄蛾精巢大小的关系,为性信息素群集诱杀和交配干扰防控亚洲玉米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交配实验测定了不同配对晚数、日龄、性比亚洲玉米螟的交配率和交配次数,通过雄蛾精巢解剖分析了交配次数与精巢体积的关系。【结果】亚洲玉米螟的交配率随配对晚数增加而增加,但第1-5晚的增加速度大于第6-7晚的;1-4日龄蛾的交配率随日龄增加而增加,5日龄蛾的交配率显著降低;1-3日龄蛾配对1晚的交配率与新羽化蛾配对2~4晚的均无显著差异。亚洲玉米螟可以交配1~3次,但是交配3次的比例极低。雌性数量从1增为2时,雄蛾的交配率显著增加;从2增为3时,雄蛾的交配率显著降低、死亡率显著增加,交配1次的雄蛾进行二次交配的比例也增加,并且雄蛾更愿意与处女雌蛾进行第2次交配;交配1次雄蛾的精巢体积总是显著大于同期未交配雄蛾的,交配1次稍降低了雄蛾精巢的衰退速度,交配2次则明显增加雄蛾精巢的衰退速度。【结论】本研究明确了亚洲玉米螟交配与日龄、性比和雄蛾精巢体积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证...  相似文献   

17.
沉默交配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irt1)是哺乳动物中与酵母沉默信息调节蛋白2(silencing information regulator 2,Sir2)高度同源的蛋白质,它是一种依赖NAD+的III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 III),在细胞分化、衰老、凋亡、DNA损伤修复、能量及内分泌代谢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在基因沉默、表观遗传学修饰、转录调控及信号转导调节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本文对其近年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蠍子的交配     
蠍子可以用来配制成药达30种之多,近来又把蠍子作为治疗麻瘋及大骨节等病的良药,因此人們对于蠍子的生物科学知識更为重视了。目前因感到野生蠍子产量不够多,有人正在研究以人工飼养方法大力繁殖,但在飼养过程中,交配是一个重要环节。在这里特別加以介紹。交配行为分二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求婚”。雄  相似文献   

19.
树干径流单因子模拟实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树干径流是发生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水文现象之一。已往,有关这方面的观测研究工作并不少见,但主要侧重于野外实际观测。由于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单因子对干流影响的分析得不出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刘定震 《生命世界》2007,(11):10-15
查理·达尔文曾说"动物恋爱的季节就是战斗的季节……",雄性与雌性之间,为了占有雌性总在不断进行着争斗。对于雄性个体而言,与尽可能多的雌性个体交配,并且做更多孩子的父亲是它们的主要目标;而雌性个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