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应用抗体捕捉ELISA法测定病毒特异性IgM抗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测定麻疹IgM抗体为模型,研究了应用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法(Antibody capture ELISA简称ACELISA)测定病毒性疾病特异性IgM抗体的实验条件,结果表明;用于包被的抗μ链抗体、抗原,检测抗体的剂量对所测得的标本OD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抗原的影响最大,不同株单克隆抗体(McAb)作检测抗体效果也有差别,最佳株与多克隆抗体(PcAb)相似,以本方法测定麻疹IgM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并不受类风湿因子的干扰。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山市1~14岁健康儿童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麻疹病毒和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抗体水平状况,为维持无脊灰、消除麻疹和控制乙肝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随机选择220名1~14岁健康儿童抽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病毒抗体Ig 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抗体;用中和试验检测脊灰(Ⅰ、Ⅱ、Ⅲ)型病毒中和抗体。结果脊灰、麻疹和乙肝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36%、93.18%和66.36%,脊灰病毒Ⅰ、Ⅱ、Ⅲ型和麻疹病毒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215.90、1∶119.05、1∶31.40和1∶1 254.45;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为1.36%。结论中山市1~14岁健康儿童对脊灰病毒具有较高的免疫水平,已形成对脊灰病毒有效的免疫屏障;乙肝得到有效控制;但麻疹未能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和试验和ELISA两种麻疹抗体检测方法结果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新生儿对麻疹易感的原因.方法:采集本院住院的85例小于9月龄麻疹患儿母亲血清,同时采集13位幼年患过麻疹的育龄妇女血清作为对照.通过细胞培养测定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同时使用ELISA诊断试剂定量检测麻疹IgG抗体,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98例血清ELISA法和中和试验法两者均阳性89例,总符合率为90.82%,两者结果不符合主要见于抗体浓度较低的标本;两种检测方法麻疹抗体检测结果具有正相关性(R=0.8285,P<0.001).当中和抗体滴度大于1:16时,ELISA抗体浓度均高于200 mIU/ml;而当ELISA抗体浓度均高于700 mIU/ml,中和抗体均阳性.患儿患病时,其母亲麻疹ELISA抗体平均水平633 mIU/ml,平均中和抗体滴度1:37,而幼年有麻疹史的同龄妇女麻疹ELISA抗体平均水平为1498 mIU/ml,中和抗体滴度为1:1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和试验和ELISA麻疹抗体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ELISA麻疹抗体浓度高于700mIU/ml是麻疹中和抗体阳性的可靠指标.婴幼儿麻疹易感性增加与其母亲麻疹抗体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长沙市健康人群麻疹血清抗体水平,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在长沙市所辖区、县按年龄分层随机抽取调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 G抗体;数据采用SPSS 13.0处理,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采样调查275人,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6.7%。不同性别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岁组的麻疹Ig G抗体阳性率偏低,为77.4%;3~、5~、10~及≥15岁组的阳性率均为100.0%;1~岁组和7~岁组次之,分别为98.2%和97.3%。有麻疹类疫苗免疫史人群的麻疹抗体阳性率高于无麻疹类疫苗免疫史人群,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沙市健康人群麻疹血清抗体阳性率较高,基本形成了预防麻疹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中国不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进行分析,为我国在临近麻疹消除阶段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通过多种检索途径获得中国麻疹抗体阳性水平相关文献,采用Stata 16.0等软件对效应量指标进行meta分析、χ2和非参数检验。共纳入498篇文献,时间跨度为1989-2020年。meta分析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总的抗体阳性率为88.36%(95%CI:87.84%~88.88%),>85%;抗体保护率为63.30%(95%CI:60.35%~66.24%);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中位数为912.83mIU/mL,>800mIU/mL保护水平。2000-2019年间,我国不同年代麻疹抗体阳性率均在85%以上,无显著性差异;抗体保护率从68.29%(95%CI:55.84%~80.73%)下降到44.26%(95%CI:38.26%~50.25%)。除<1岁组外,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均在85%以上,但随着年龄增长人群保护率呈下降趋势;<1岁组GMC(470.75mIU/mL)最低,20~34岁人群在693.69~7...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孕期妇女麻疹抗体水平,为麻疹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5-2006年,在德州市随机抽取部分地区20-38岁孕期妇女进行血清麻疹IgG抗体检测。结果检测702人,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84.33%,保护率为37.75%,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76.81。不同地区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MT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P〈0.05)。结论德州市孕期妇女麻疹IgG抗体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许昌市2009—2013年麻疹疑似病例血清中麻疹Ig M抗体监测结果,掌握许昌市麻疹疫情动态和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防控措施。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五年来采集的658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抗体检测。结果五年共检出麻疹Ig M抗体阳性399份,阳性率为60.64%。发病以散发为主,局部暴发点同时存在,2—5月为高发季节。发病人群集中在<1岁儿童,且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无免疫史的儿童231例占确诊病例总数的57.89%;结论做好常规免疫工作,提高适龄儿童8月龄、18月龄含麻疹成分疫苗(MCV)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控制小月龄儿童麻疹发病率是消除麻疹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潍坊市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血清抗体水平,为消除麻疹、控制风疹及腮腺炎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8月,采集昌乐、潍城2个县区<2、2~5、5~8、8~11、11~15、15~20、20~40、>40岁健康人群血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风疹、腮腺炎IgG抗体。结果检测总数320人,其中昌乐县健康人群的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8.75%、潍城为96.25%;风疹抗体阳性率昌乐县健康人群为89.38%、潍城区为91.88%。昌乐、潍城两地区健康人群麻疹、风疹的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5、0.59,P>0.05);昌乐县健康人群腮腺炎抗体阳性率为84.38%、潍城区健康人群为66.2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4,P<0.01);8组不同年龄健康人群的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2.50%~100%,风疹抗体阳性率为87.50%~92.50%,腮腺炎抗体阳性率为67.50%~85.00%,各年龄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3.49、1.58、5.23,P>0.05)。结论潍坊市麻疹抗体阳性率较高,风疹、腮腺炎抗体阳性率相对偏低,今后须要积极开展学龄儿童麻腮风三联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9.
对青海省1~14岁健康儿童麻疹抗体水平进行了调查,抽样分析并评价其预防接种质量.在全省六州一地一市各选择1个县,对1~14岁健康儿童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麻疹疫苗抗体阳性(≥1∶200)率为89.90%,保护率(≥1∶800)为81.91%,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551.76.不同性别、民族及年龄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麻疹疫苗抗体阳性率除化隆县为79.41%外,其它各地均在85%以上,不同地区麻疹抗体阳性率仍有差别,保护率距消灭麻疹尚有较大差距,还应进一步提高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吉林省2016年健康从业人员的麻疹(measles)和风疹(rubella)的抗体水平。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采集吉林省2016年各地区18岁及以上健康从业人员1 419人的血清,检测其麻疹和风疹的IgG抗体,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6年吉林省健康从业人员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1.26%,风疹IgG抗体阳性率为81.46%。麻疹和风疹报告病例的时间分布,主要流行季节均在春季。吉林省8个地市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在82.00%~98.00%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9,P<0.05);风疹IgG抗体阳性率在63.75%~8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49,P<0.05)。男性与女性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2.64%和90.70%,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P=1.42,P>0.05);男性与女性的风疹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2.84%和80.91%,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P=0.22,P>0.05)。各年龄组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在88.73%~100.00%之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11、P=0.21,P>0.05);风疹IgG抗体阳性率在75.00%~88.89%之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4、P=0.47,P>0.05)。结论 2016年吉林省健康从业人员麻疹和风疹的IgG抗体阳性率未达到可形成免疫屏障的水平,建议对该人群开展麻疹和风疹疫苗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监测分析2004-2013年玉溪市麻疹病例与人群血清抗体,为预防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玉溪市2004-2013年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采集人群血样标本,并用ELISA检测血清麻疹IgG抗体。结果全市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 086例和确诊病例457例,年均发病率为1.99/10万,发病率高峰在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占总病例的43.55%(199/457),最高发病率(5.11/10万)、最低发病率(0.13/10万)分别在2005和2010年,发病率最高为红塔区5.75/10万,最低为通海县0.65/10万;2004-2008年病例数占83.81%,2009-2013年病例数占16.19%;散居儿童病例占发病数的42.67%,年龄小于14岁病例占78.34%。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病例数分别为222例和235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06/10万和11.75/10万(χ2=1047.43,P<0.05)。19 010人群各年麻疹血清抗体阳性率范围是90.06%~97.62%,保护率范围为71.60%~87.72%;麻疹组份疫苗免疫1、2、3和4剂次保护率分别为74.49%、87.38%、87.72%和95.01%(χ2=462.402,P<0.05),接种1剂次与2、3、4剂次和2、3剂次与4剂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疹病例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有季节、区域、人群分布差异,增加人群麻疹组分疫苗免疫剂次的策略有预防意义,强化免疫的成本效益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人血丙种球蛋白中的白喉和麻疹抗体检测报告肖在澜钱秋娟(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兰州730046)分类号R371.6根据《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及有关文件的要求,人血丙种球蛋白中所含的白喉抗体应≥2HAU/g蛋白质,麻疹血凝抑制抗体其效价应为原料血浆的1...  相似文献   

13.
狂犬病毒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狂犬病毒抗体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采用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包被酶标板,再分别加入重组的狂犬病毒糖蛋白或细胞培养抗原做固相层的方法(抗体捕捉法),用传统的间接ELISA法做对照,按常规方法检测抗狂犬病毒抗体。结果显示,抗体捕捉法的非特异性反应低于间接法,而灵敏度达到0.51U水平,高于间接法。在800份临床标本检测中,检出率明显高于间接法。用15份阳性血清作小鼠中和试验,并和抗体捕捉ELISA法比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试验结果充分表明,该方法优于传统的ELISA间接法。因此可作为临床注射狂犬疫苗后检测血清中狂犬病毒抗体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测定直接针对麻疹病毒表面血凝素和融合蛋白的麻疹特异性中和抗体被认为是麻疹血清学上的金标准。作者在包含763名健康年青人的不同种族队列中于接受2剂麻腮风(MMR)疫苗后,测定其功能性麻疹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使用一种自动式空斑  相似文献   

15.
制备一种精确的破伤风抗体定量试剂,用于人源破伤风抗体的定量及人群破伤风抗体水平的测定。以人源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国家标准品建立定量反应曲线,经系统优化后建立双抗原夹心法定量检测系统。定量反应曲线显示,抗体浓度在10~120m IU/m l之间,相关系数r=0.9993。精密度(CV)≤7%。实际应用验证,未经(TTC)免疫的献血员中,具有保护性抗体水平(0.01 IU/m l)的比例只占12.2%。经3针(TTC)免疫后,抗体水平均大于0.01 IU/m l,经动物体内中和试验法(NT)定量的3批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用制备的酶联免疫破伤风抗体定量试剂测定,其回收率分别为109%、98%和93%。结论,该试剂可用于破伤风抗体的精确定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表达A型肉毒毒素(Bo NT/A)中和抗体3D12。方法:按哺乳动物偏好密码子设计合成3D12轻链(L)和重链(H)编码序列,分别连入L293、H293表达载体,共转染至HEK293细胞进行瞬时表达并纯化;通过ELISA检测3D12效价、3D12与Bo NT/A受体的竞争结合作用及与Bo NT/AHc的亲和力常数,通过Western印迹鉴定3D12的特异性。结果:得到轻链(L293-L)及重链(H293-H)表达载体;瞬时表达并纯化得到抗体3D12;ELISA结果显示3D12效价为1.22×106,3D12与Bo NT/A受体FGFR3、SV2C之间不存在竞争结合作用,3D12的亲和力常数K=10.6×108L/mol;Western印迹显示3D12与Bo NT/AHc能够特异性结合。结论:得到A型肉毒毒素中和抗体3D12,为肉毒毒素中和抗体的开发及阐明中和抗体的表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新生牛血清中的抗乙型脑炎病毒的抗体进行检测,并且建立一种有效可行的检测方法。以四个厂家共16批新生牛血清用蚀斑减少中和法(PRNT)对其中的乙脑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出部分批次的新生牛血清中含有抗乙脑病毒抗体,且乙脑抗体阳性牛血清可将乙脑病毒抗原中和,对蚀斑数有较明显影响。证明作为检测牛血清中乙脑抗体的有效方法,PRNT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优点。以上检测说明新生牛血清中存在乙脑抗体,能将乙脑病毒中和。用于乙脑减毒活疫苗生产的新生牛血清除按照《中国生物制品主要原辅材料质控标准》进行质控外,还应进行乙脑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以细胞法从HIV-1CRF07_BC特异性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和鉴定针对病毒包膜蛋白(Envelope,Env)的人源单克隆中和抗体。将pCH064.2-Env质粒转染293T细胞,以表达Env的活细胞淘洗噬菌体抗体库;利用细胞ELISA方法筛选Env特异性噬菌体阳性克隆,并测定抗体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序列;以Ni+2-NTA层析柱纯化抗体Fab,SDS-PAGE分析抗体纯度;采用基于转染细胞和重组蛋白的ELISA以及流式细胞技术分析抗体的结合活性;以HIV-1假病毒系统评价抗体的中和活性。四轮淘洗使细胞特异性噬菌体得到约650倍的高度富集,细胞ELISA筛选到28个抗HIV Env的阳性克隆,序列分析发现五个具有不同VH和VL序列的抗体Fab(2801、2837、2863、2870和2920)。这些抗体与转染env的293T细胞反应,但不与重组表达的可溶性gp120蛋白反应,说明它们有可能针对依赖于Env复合物的空间构象表位。我们发现2801、2863和2870三个Fab抗体对HIV-1CRF07_BC亚型CH120.6毒株具有较强的中和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2.24μg/mL、0.89μg/mL和3.09μg/mL。其中,2801和2863对B亚型HIV-1毒株SF162具有较强的交叉中和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0.69μg/mL和3.52μg/mL。提示表达于293T细胞表面的HIV-1 Env可以有效富集和筛选噬菌体抗体库,并能成功分离和鉴定依赖于Env空间构象表位的HIV-1中和抗体。因此本研究为探讨HIV-1中和抗体的反应机制和研发艾滋病疫苗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9.
<正>当今的狂犬病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是对病毒所有蛋白的抗体,而中和病毒的感染性是由于抗体对膜糖蛋白G引起的。虽然病毒中和抗体不是防止狂犬病的唯一因素,但是血清中和抗体的存在是主动免疫成功的可靠标志。WHO建议中和抗体需要在小白鼠或者细胞培养中测定,用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是细胞培养测定中和抗体所选择的方法。检测整个病毒或提纯的G蛋白的ELISA在文献中已有叙述,以整个病毒为抗原的方法,除了检出G蛋白抗体外还检出其他蛋白的抗体,因此将导致对保护力的错误评价。由于经济的原因,检测G蛋白抗体的ELISA方法无法被广泛应用。因此,我们试图研究一种提纯G蛋白的简单而经济的程序。本文结果表明基于这种蛋白的ELISA方法检测中和抗体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改良抗体结合实验检测灭活狂犬病疫苗效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抗体结合试验检测狂犬病疫苗(aG株)效价的方法。方法:将待检测疫苗与疫苗标准品梯度稀释后分别加入人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国家标准品中和1 h,之后加入80%感染剂量的狂犬病毒CVS-11,体外中和1h后接种BSR细胞,培养24 h后免疫荧光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通过检测剩余病毒量计算待检疫苗的效价,同时与小鼠中和试验法(NIH法)测定狂犬病疫苗效价进行比较。结果:2种方法对8个样品效价的检测结果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997,配对t检验)。结论:初步建立了改良抗体结合试验,可用于狂犬病疫苗中间产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