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正>长期以来,我国杜鹃花野生资源考察集中在云南边境地区(Indo-Burma)、西南山地(Mts.of SW China)、喜马拉雅山脉(Himalaya)和中亚山地(Mts.of Central Asia)等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本次在横断山和澜沧江流域北段干热河谷区域调查发现该区域生境多样,杜鹃花属(Rhododendron)物种丰富,但缺乏系统性的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3.
藏北志留系新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的下古生代地层出露甚少,藏北地区更从未有报道。原青海省普查大队某中队(1956年)对藏北伦坡拉盆地东部南、北两侧山地所出露的一套结晶灰岩、千枚岩和结晶灰岩互层以及砂板岩夹变质砂岩分别划分为三叠纪、石碳—二叠纪和侏罗纪。一九七六年六至八月间,西藏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综合研究队填图组,在藏北伦坡拉盆地东部南缘工作时,于盆地边缘山区的上述地层中采集到一定数量化石,对其时代归属问题,感到尚须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的六射珊瑚化石大部分是1967年至1968年期间青海省地质局区测队17分队在西藏北部安多县唐古拉山南坡侏罗系中采集的。此外,还有1966年10分队采集的一块,西藏121队采集的一块和16分队在安多县毗邻的聂荣县境内采集的一块。唐古拉山南坡侏罗纪海相地层相当发育,厚可达数千米。珊瑚化石产于黑灰色不纯灰岩及泥灰岩中,共生的还有海娥螺(尹集祥,1962年),瓣鳃类(范嘉松,1965年)、菊石、腕足类等化石。这些珊瑚化石是:Stylosmilia catenula  相似文献   

5.
藏北那曲地区草地退化动态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1982—2000年NOAA/AVHRR 第1通道、第2通道和NDVI的旬资料反演得到的藏北那曲地区历年植被覆盖度、年最大牧草鲜质量和6—9月平均改进型土壤调节植被指数,分析了近20年来那曲地区草地荒漠化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以草地荒漠化评价“基准”和5年滑动平均的方法,得到那曲地区近20年平均草地退化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43.1%,草地退化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前10年呈减少趋势,后10年呈增加趋势,西部地区的退化面积大于其它地区.在气温、降水、潜在蒸散、水汽压、风速、日照时数、降水蒸散比和温度降水比8个气候因子中,潜在蒸散量对草地退化面积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藏北那曲地区草地退化动态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1982—2000年NOAA/AVHRR 第1通道、第2通道和NDVI的旬资料反演得到的藏北那曲地区历年植被覆盖度、年最大牧草鲜质量和6—9月平均改进型土壤调节植被指数,分析了近20年来那曲地区草地荒漠化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以草地荒漠化评价“基准”和5年滑动平均的方法,得到那曲地区近20年平均草地退化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43.1%,草地退化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前10年呈减少趋势,后10年呈增加趋势,西部地区的退化面积大于其它地区.在气温、降水、潜在蒸散、水汽压、风速、日照时数、降水蒸散比和温度降水比8个气候因子中,潜在蒸散量对草地退化面积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7.
访日札记     
应日本实验动物学会的邀请,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秦川教授为团长的中国实验动物代表团,于5月11日至19日参加了第57届日本实验动物学会年会,并应邀参观了京都大学、滋贺大学、大阪大学和千寿制药等企业。  相似文献   

8.
藏北地区生态与环境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藏北地区自然条件极为严酷,生态与环境非常脆弱和敏感。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手段与综合评价方法,对藏北地区主要生态与环境敏感性问题进行评估,分析了土壤侵蚀、沙漠化和草地退化等方面的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指出了今后生态与环境建设的优先区域。结果表明:藏北地区土壤侵蚀敏感区占土地总面积的42.5%,主要分布于东中部区域;藏北地区沙漠化敏感区面积较大(占土地总面积的78.8%),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强度相对较低的西北部;藏北中东部和北部地区草地退化较为严重,尤其是藏北地区冰川与雪山及其周围等气候变化较为敏感区域和交通要道沿线等人类活动较为频繁区域的草地退化相对严重,对草地退化也比较敏感,是今后草地退化治理和恢复的优先区。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报道采自西藏(Xizang)北部,伦波拉盆地南缘,色林错东南岸的一块大型猫科(Felidae)动物的脑化石。因为没有发现任何与其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其时代只能依据猫科动物中虎豹属(Panthera)的生活时代,定为上新世至更新世(Pliocene-Pleistocene)。本文可能是中国哺乳动物脑化石的首次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10.
藏北东巧组层孔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巧组是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建立的(文世宣,1979年,154页),当时根据有限的化石资料,认为其时代可能属于晚侏罗世。后来,长春地质学院藏北科考队在同一地点的相同层位中采获了较多的化石标本,并测制了剖面。根据双壳类Pterinella的发现,确定东巧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东巧组的命名地点在安多县东巧西北约5公里处,它以不整  相似文献   

11.
叶尼塞札记     
李占扬 《化石》2008,(2):36-40
二00七年秋意正浓的季节里,我们趋车行进在俄罗斯叶尼塞河西岸的公路上,一路南指,将赶往格拉斯诺亚尔斯克大学大学生实习营地。  相似文献   

12.
雨崩札记     
经过大概六个小时的翻越到达海拔四千多米的垭口后,下山没多久我们就能看到群山环绕下的雨崩。蓝天下乳白色的雪峰在阳光下奕奕生辉,苍翠群山偶有云带环绕,U字形的山谷里交错镶嵌着青稞和小麦地,黑顶白墙的藏式房屋零星点缀在这自然画布上,这个藏族小村落就是文明世界的雨崩。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本文记述的菊石化石,系原西藏第四地质大队梁寿生等同志于1978年,采自西藏北部班戈县夏穷错北岸的桂牙及其以东约7公里的波波雅拉两处(插图1).标本产自桂牙组下部的钙质泥岩中,个体较小,经笔者鉴定,计有:Neocosmoceras sp.,Neocomites neocomiensis (d'Orbigny),N.sp.,Kilianella cf.leptosoma Uhlig,K.cf.pexiptycha(Uhlig),Thurmanniceras cf.salientinum Sayn,Th.sp.,Olcostephanus(Ro-  相似文献   

14.
耿月华  张天宇 《菌物学报》2009,28(5):660-663
作为对青藏高原土壤中暗色丝孢菌属、种多样性系统调研的一部分,笔者从采自藏北羌塘草原的20份土样中,分离获得21个暗色丝孢菌分离物,经鉴定分别属于11属中的15种,其中包括1个新种,西藏瓶霉Phialophora tibetensis和2个中国新记录种:蜜色瓶霉Phialophora melinii和暗色帚霉Scopulariopsis fusca,多数种为在此区域首次发现。对新种和中国新记录种进行了描述和图示,对其他12个中国已报道种亦作了分离地点和生境的引证。主模式和等模式标本(干制培养物)分别存放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和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其余研究过的标本(干制培养物)与活菌种保存在HSAUP。  相似文献   

15.
刘兴元  龙瑞军 《生态学报》2013,33(11):3404-3414
根据藏北那曲高寒草地的生产力、季节放牧重要性、生态服务价值、生态环境敏感性,构建了基于草地亚类的功能分区模型,从空间上将高寒草地划分为适度生产功能区、减畜恢复功能区和禁牧封育功能区,据此构建了基于高寒草地功能分区的分级生态补偿模式,设计了高寒草地生态补偿的组织管理体系及流程、生态补偿的损益评估机制和约束奖惩机制;提出了针对不同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方案.根据藏北那曲高寒草地功能分区结果和不同功能区生态补偿内容和目标,确定生态补偿周期为5a,核算出适度生产功能区、减畜恢复功能区和禁牧封育保护功能区分别需要补偿资金19.4亿元、15.77亿元和0.6亿元,每年分别需补偿资金3.88亿元、3.16亿元和0.12亿元,5a全区共需补偿资金35.77亿元,年需7.16亿元.通过对高寒草地的功能分区分级生态补偿,对提高高寒草地的生态保护能力,增加牧民的经济收入,促进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描述的材料,为中国科学院西藏综合考察队姜应星于1961年夏天在藏北安多县两道河以南30公里即青藏公路126道班北3公里处的小山前(东经91°47′,北纬31 °43′)采集的。经作者鉴定属腹足类海娥螺超科的三个属四个种。  相似文献   

18.
藏北牧区地表湿润状况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杜军  边多  胡军  拉巴  周刊社 《生态学报》2009,29(5):2437-2444
利用1961~2006年藏北牧区6个站月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资料,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得出潜在蒸散,分析了地表湿润指数的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季节差异,并讨论了影响地表湿润指数的气象因子.研究表明:近46a藏北牧区年地表湿润指数呈现增大趋势,增幅0.01~0.05/10a;四季地表湿润指数大部分牧区也呈增大趋势,春、秋季增幅明显.近26a(1981~2006年)、季潜在蒸散表现为明显的减少趋势,降水量显现增多趋势,地表湿润指数增大趋势加大,以夏季最为突出.就年平均而言,藏北牧区20世纪60年代初、中期以高湿低温为其主要气候特征;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期,表现为冷干型的气候特征;90年代初之后,气温持续升高,地表湿润指数显著增加,呈现以暖湿为主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湿润指数对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气温日较差的响应最为敏感,而对日照时数和风速的响应也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对藏北地区草地生产力的影响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的A2和B2方案,通过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与草地生态模型SPUR相联接,模拟评估未来2071—2100年藏北地区草地生产力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温度升高、太阳总辐射降低和降水量增加的区域,各类型草地地上生物量基本呈增加的趋势;降水量减少的区域,高嵩草型草地地上生物量呈减少的趋势;藏北地区的草地生产力不大可能从CO2富集上得到多大好处。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本文所记述的海娥螺类产自西藏北部的班戈和改则两地区。晚侏罗世海娥螺类主要产自伦坡拉盆地北缘的帕孔组,早白垩世海娥螺类采自班戈盆地南、北边缘及改则夏康坚雪山的郎山组(见插图1)。改则夏康坚雪山的化石是杨胜秋同志于1971年辛勤采集的;其余的化石均为原西藏第四地质大队及夏金宝于1978—1979年采集的。这些海娥螺类经研究计有5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