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晋冀鲁豫接壤区生态灾害及灾情评估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晋冀鲁豫接壤区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起着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而制约该区经济发展和主要因素之一则是生态灾害,通过对自然灾害类型的划分及其成因的分析,进行灾情评估与排序,找出不同地区所受影响较大的灾种,以及所受不同灾害的轻重程度,以便为发展经济制定对策,使该区在生态上得以改善,经济上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城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是城市区域规划、生态管理的基础,研究从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城市生态效能与城市环境各个方面出发,基于科学性、目的性、系统性与可操作性原则,提出了生态服务用地指数、人均公共绿地指数、物种丰富指数、非工业用地指数等10类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根据专家经验赋权重方法,建立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研究选择青岛、上海、长春等7个城市作为评价对象,进行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青岛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优,昆明、上海、成都、长春、重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乌鲁木齐城市生态环境一般,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与现状基本相符,可为城市规划、城市生态环境整治和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提供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生态治理技术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骆汉  胡小宁  谢永生  王继军  郭满才 《生态学报》2019,39(16):5766-5777
为了对生态治理技术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在确定了指标体系构建思路的基础上,根据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通过对评价指标的理论初选和专家筛选,构建了能够揭示生态治理技术本身属性、相宜性、应用效果、推广潜力等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目标层和指标层两个层次,目标层为生态治理技术适应效果,指标层分为控制性指标和分类评价指标。控制性指标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生态治理技术;分类评价指标为三级指标,共有水土保持技术、荒漠化治理技术、石漠化治理技术和生态恢复技术四个类型的三级指标各29个,针对不同的生态治理技术可以选用合适的三级指标对其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指标体系既可体现区域差异,又可建立公共评价平台,为生态治理技术的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旱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定量评价模型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宋松柏  蔡焕杰 《生态学报》2004,24(11):2509-2515
生态环境质量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 ,建立旱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定量评价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依据。现有的评价方法大多是通过根据评价区评价指标量化值与评价等级标准来建立评价模型 ,评价区不同 ,评价模型也不相同 ,计算工作量较大。根据给定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级标准 ,采用随机技术模拟生成足够数量的评价指标序列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以评价指标生成序列与其所属的评价等级值进行网络训练。网络训练后 ,以评价区的评价指标为网络的输入 ,通过计算 ,可获得相应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级值。并以甘肃省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的民勤县为研究对象 ,应用 1975~ 2 0 0 0年资料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 ,民勤县 1975~ 2 0 0 0年生态环境质量效应评价值分别为 2 .95 0 1,4 .0 0 90 ,4 .1342 ,4 .16 37,4 .9736 ,5 .0 12 8,说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是持续下降的 ,与以往采用的模糊综合评价等级值 3,4 ,4 ,4 ,5 ,5一致。文中 ANN模型建立后 ,对于不同评价区 ,只要给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值 ,通过 ANN模型计算 ,可直接得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级值。因此 ,模型具有实用、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大大减少了评价区的计算工作量 ,可以用于生态环境质量效应评价  相似文献   

5.
连片特困区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平衡、促进贫困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发展是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之一.本文以武陵片区等6个典型国家连片特困区为研究区,设计连片特困区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性评价方法;从生态环境的自然属性出发,建立生态贫困视角下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评价生态环境质量,并与各县经济贫困综合指数进行耦合,计算耦合协调度,分别在片区-省-市-县不同尺度上对其进行定量空间分异分析.结果表明:在连片特困地区,一半左右的县可以达到协调发展,但大部分县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不能做到同步发展,山脉、河流等地理要素大致可以成为协调发展类型的分界线;国家级扶贫县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失调发展的现象更严重一些.  相似文献   

6.
发生分类半淋溶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特征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利用最新建立的1∶100万中国土壤数据库,研究了我国发生分类半淋溶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归属及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下的空间和数量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发生分类半淋溶土总面积为427 843.1 km2,可参比归属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4个土纲,即淋溶土、雏形土、均腐土、人为土,分别占发生分类半淋溶土总面积的51.3%、35.2%、10.7%和2.8%,其中包含了系统分类的22个土类和38个亚类.对发生分类某一类型土壤分属于系统分类不同类型的面积比例及其标准偏差的分析表明,土壤参比归属的单元级别越低,越易于参比和把握.研究结果对于土壤类型的正确参比、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应用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集约用海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中集约用海是一种相对高效、生态和科学的用海方式,但也不可避免会干扰海洋生态系统,甚至带来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将集约用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进行集约用海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科学评价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分析集约用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了集约用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思路和流程,从海洋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两个方面构建了基于"生境质量"和"生态响应"的集约用海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生境质量"指标反映了集约用海工程影响海域的海洋生物栖息环境质量状况的变化,主要包括水环境、沉积环境和典型物种的生物质量指标,"生态响应"指标反映了集约用海工程影响的海域不同营养级的生物对变化环境的生态响应,它主要包括生物群落结构指标和生态敏感区结构、功能指标。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现状,研究并确定了生态环境影响的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标准及评价等级,建立了集约用海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指数法评价模型,通过集约用海工程建设前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的变化量ΔE来定量地衡量其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以期为适宜的集约用海工程规模和科学选址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胡翔  白文科  董鑫 《生态学杂志》2020,39(3):969-978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数据处理软件平台,对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在2017年8·8地震前后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和分析。利用Landsat 8 OLI卫星传感器所获得的2016年(震前)和2017年(震后)的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湿度分量、地表温度、归一化土壤指数分别作为绿度、湿度、热度、干度等4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遥感生态指数。根据该指数,可将九寨沟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分为优、良、中等、较差和差级。2016年九寨沟县有24.8%处于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优,2017年震后则下降到19.84%,2017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较差和中等的面积占比呈增加趋势,分别占17.99%和33.93%;震中15.5 km缓冲区内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优的面积占比下降最多,为5.01%;2017年8·8九寨沟地震对震中15.5 km缓冲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有较明显的影响,县界内的三个自然保护区中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受到冲击最大。本研究可为九寨沟地区生态环境监测、灾害评价和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33,自引:8,他引:133  
生态安全评价是对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对各种风险下维持其健康的可持续能力的识别与研判,以生态风险和生态健康评价为核心内容,并体现人类安全的主导性.生态风险识别和生态脆弱性是生态风险评价的构成要素,生态健康则表现在生态完整性、生态系统活力与恢复力三方面.生态安全评价的准则与指标体系应将生态风险与生态健康有机结合。同时兼容不同空间尺度并能体现动态变化,其中在EDI、REI和IRI分类基础上叠加暴露分析指标是较大空间尺度生态安全指标体系建立的发展方向.文中综述了现阶段主要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表明暴露-响应综合评价模式在现阶段应用最为广泛,生态模型法评价不同尺度的生态安全则是未来主要发展领域,并注重生态过程安全评价.生态安全评价研究需要与生态安全预测及预警研究相结合,并将生态安全的保障、维护与管理研究纳入其范畴.  相似文献   

10.
对东莞市东部工业园水系的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和水质物理化学指标进行调查和评价.3个断面共监测到浮游藻类6门56属71种;浮游动物3个门共14种;底栖动物5种.利用叶绿素a、藻类数量单项指标、生物多样性指数和水质的理化指标对水系各断面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东引运河横沥断面和企石排污口断面水体属于中度污染,而常平排污口断面污染严重且存在较强的非营养型污染:河流沉积物污染较水体污染严重;对水体的理化污染监测分析结果与生态评价相吻合,生态评价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灵敏性.因此,工业园区的建设与运营应严格做好废水的处理工作,有效保护工业园区水系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五指山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五指山自然保护区是当今世界热带雨林保护较为完整的区域,是具有典型热带特征的自然生态系统。通过设置0.06 ̄0.10hm^2的样方进行调查与线路调查,对该区的土壤,植被,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动物等主要生态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该区属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带,生态服务功能敏感性强,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的有序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火溪河底栖动物现状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996年8月,11月各一次调查火溪河的底栖动物。共采集到到底栖动物39种,其数量为87.3ind/m^2,优势种类为方巢石蚕、四节蜉、小蜉、光石蝇和溪在非议 五种。火溪河底栖运行具有明显的山地型、流水型特点、时空分布一致。应用BMWP记分,BBI/FBI生物指数和Syannon多样性指数对脂河水质进行评价,表明水质清洁。作者建议以方巢石蚕70.0ind/m^2作为火溪河水质清洁与轻污的一个界定值  相似文献   

13.
北京城市及近郊区环境结构对鸟类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魏湘岳  朱靖 《生态学报》1989,9(4):285-289
本文研究了北京市区及近郊环境结构与四季鸟类群落的关系,用相对数量路线调查法估计了鸟类的实际分布。环境结构分为面积和空间异质性两个主要因素,后者又包括自然度和环境多样性两个方面。结果表明,空间异质性对鸟类物种数及多样性有显著的影响,其中自然度的作用较环境多样性的作用更为显著。“边缘效应”是由于环境多样造成的。当空间异质性较高时,面积对鸟类物种数的影响是明显的。由于城市环境的空间异质性较低,由少数优势种决定了鸟类群落特征。为改善城市环境结构,建议增加绿化面积,丰富植被层次及物种组成,同时在北京城市环境中适当增加各种形式的水体。  相似文献   

14.
对耗兔亚属分类地位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针对耗兔亚属中东北鼠兔、格氏鼠兔、木里鼠兔、贺兰山鼠及O.sushkini的分类地位存在争议进行评述。根据目前的分类现状,列出中国耗兔亚属种、亚种名录及分布区,并附中国耗兔亚属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5.
1985年10月—1986年6月在英国泰晤士河Datchet监测站采得藻类标本共32号,经鉴定有蓝藻门、隐藻门、金藻门、硅藻门、裸藻门和绿藻门的藻类植物共30个属,其中以硅藻门的种类最多,尤其以冠盘藻属最为丰富,为该河流的优势属。由于该属某些种为富营养化水体的指示植物并大量繁殖,可见其水质的基本情况。除了定性分析鉴定藻类的种属外,也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有关藻类生长情况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藻类在生长的高峰期,细胞总数为15558个/ml,其中冠盘藻属达14408个/ml,占细胞总数的93%;叶绿素a 96μg/ml;悬浮颗粒物总数为63392个/ml,悬浮颗粒物总体积为31.584μm3×106/ml。    相似文献   

16.
苗春生  董慈祥 《蛛形学报》1997,6(2):102-106
经15年来的调查,已明确河北省和山东省的棉蚜天敌蜘蛛种类,计11科、59种,即:(1)隐石蛛科1种,(2)卷叶蛛科2种,(3)园蛛科5种,(4)肖蛸科6种,(5)球腹蛛科5种,(6)皿蛛科7种.(7)狼蛛科7种,(8)管巢蛛科8种,(9)蟹蛛科13种,(10)逍遥蛛科2种,(11)跳蛛科3种。同时明确其天敌河北省为11科、51种,山东省为11科、50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前瞻性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调查了人群中血清HBsAg消长趋势。观察了3 096名HBV易感者,其人年总感染率为7.0%;HBsAg人年阳转率为0.68%,两者之比为10.3:1.0。HBsAg阳转者中51.2%发生在0~3岁时期。调查了772例HBsAg携带者,其人年标化阴转率为2.01%,阴转者主要发生在10~29岁和50岁以上年龄组,占总阴转数的66.7%。以人群HBsAg阴转率加上因自然死亡而损失的HBsAg携带率和人群中HBsAg年增长率进行分析计算,得出HBsAg在观察点人群中的消长状况是呈上升趋势,即年增加率为0.370%,年减少率为0.264%。  相似文献   

18.
PCR方法用于我国A组轮状病毒的分型研究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方肇寅  秦树民 《病毒学报》1994,10(4):316-321
  相似文献   

19.
详细回顾了双翅目褶蚊次目昆虫化石的研究简史,统计了世界范围内已发表的3科20属96种化石名录及它们的地理分布和地质年代;阐述了褶蚊次目化石的地质历史;提出了目前该类群昆虫化石研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综合化石和现生褶蚊次目昆虫进行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并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