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本文记述的3种化石昆虫采自广州市西北石井崩岗上三叠统小坪组含煤岩层,2种为(虫非)蠊盖翅:Triassoblatta tegmina sp.nov.,Triassoblatta opistodictyna sp.nov,属中生(虫非)蠊科三叠(虫非)蠊属;另一种为鞘翅目的鞘翅Shijingocoleus margacrispus gen.et sp.nov.,属裂鞘甲科的新属、新种。前二种(虫非)蠊类于粤中乃首次报道;后一种裂鞘甲不仅是我国的首次发现,也是世界上中生代地层中的首次发现,此科以往的地史记录是晚石炭世一晚二叠世,小坪组发现的这个科证明它存在时间可延续至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2.
湘中地区晚石炭世四射珊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前言湘中地区晚石炭世地层以碳酸盐沉积为主,岩性单一,主要含(竹蜓)类和珊瑚化石。1932年,田奇、王晓青在湖南湘乡命名为壶天灰岩,1962年,杨敬之在总结中国石炭系时改称为壶天群。下部为白色或灰白色灰岩和白云质灰岩,次生角砾构造发育,化石稀少,产Fusulina及Fusulinella等(竹蜓)类化石,属原中石炭统,称黄龙组。上部为灰色或深灰色厚层状灰岩,含Triticites及Pseudoschwagerina等(竹蜓)类及珊瑚  相似文献   

3.
在对福建顺昌半山石灰岩矿区I号地层剖面中的类化石进行系统鉴定和描述的基础上,根据类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自下而上划分为5个带:1)Triticites shikhanensis compactus带,2)Pseudoschwa-gerina galatea带,3)Sphaeroschwagerina sphaerica带,4)Eoparafusulina concisa带和5)Staffella moellerana带。通过与华南沉积区同期类生物地层的对比认为,本区类生物地层应归属于晚石炭世的小独山阶和早二叠世的紫松阶和隆林阶。  相似文献   

4.
云南广南小独山石炭-二叠系界线地层及(竹蜓)类分带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14  
云南广南小独山石炭-二叠系界线地层为一套海相的碳酸盐沉积,包括3统4阶13个(竹蜓)带,自下而上分别为:上石炭统小独山阶(新阶名),含5个(竹蜓)带(1.Protriticites subschwagerinoides 带;2.Triticites montiparus带;3.Triticites schwageriniformis带,4.Triticites dictyophorus带;5.Triticites shikhanensis compactus带)。(竹蜓)类以Triticites富集为特色,属种比较单调,个体普遍较小;下二叠统分两个阶,下部马平阶和上部常么阶。马平阶有3个(竹蜓)带(6.Pseudoschwagerina morsei-Robustoschwagerina xiaodushanica带;7.Pseudoschwagerina parabeedei-Sphaeroschwagerina spherica带;8.Pseudoschwagerina robusta-Zellia chengkungensis带)。(竹蜓)类以Pseudoschwagerininae亚科繁衍为特征,属种繁多,个体增大,丰度和分异度都较高。马平阶的时限只相当于过去我国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所划分的马平灰岩上部的Pseudoschwagerina带(或Sphaeroschwagerina带);常么阶是从常么组衍生而来,含3个(竹蜓)带(9.Pseudofusulina vulgaris-Laxifusulina iniqua带;10.Chalaroschwagerina tumentis带;11.Pamirina chinlingensis带)。(竹蜓)类以小个体的Pamirina,Toriyamaia等出现及以壳形粗壮和隔壁褶皱强烈的Schwagerinid  相似文献   

5.
对福建上杭晚石炭世类Profusulinella动物群的系统研究 ,共鉴定类化石 4属 1 7种。根据它们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 ,自上而下建立一个带、两个亚带 :Profusulinella带 ,2 ) .Profusulinellawangy櫣i Eofusulinatriangula亚带 ,1 ) .Profusulinellastaffellaeformis亚带。通过与华南、华北、西北沉积区和欧美同期地层的对比 ,认为本区含Profusulinella动物群的地层应归于上石炭统达拉阶下部 ,相当于国际地层表中的巴什基尔阶上部至莫斯科阶下部  相似文献   

6.
新疆东部托克逊马鞍桥剖面桑树园组下部灰岩段的顶部发育了刺毛-珊瑚礁,通过对礁体及其上下地层的■类和牙形刺研究,可识别出■类3属14种,以属Eostaffella-Eostaffellina-Pseudostaffella组合为特征;牙形刺2属2种:Idiognathoides corrugatus和Idiognathodus sp.。■类Pseudostaffella antiqua,P.conspecta和P.paracompressa extensa的出现指示桑树园组灰岩段顶部相当于上石炭统滑石板阶上部,属于■类Pseudostaffella composite-P.paracompressa带。牙形刺Idiognathoides corrugatus和Idiognathodus sp.是晚石炭世巴什基尔期常见分子,对应上石炭统罗苏阶上部至滑石板阶上部。综合上述■类和牙形刺生物地层,可以确定桑树园组刺毛-珊瑚礁的时代为巴什基尔期中期(滑石板阶上部)。本文刺毛-珊瑚礁时代的确定可以为石炭纪中期生物灭绝/更替事件之后后生动物礁的复苏演化提供新认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的(竹筳)化石是笔者(1981年)随同朱兆玲、齐纪抗等同志在河北省唐山市赵各庄以西的晚石炭世唐山组中采集的。含蟾灰岩有三层,位于唐山组的中、上部,唐山组与下伏的下奥陶统“上马家沟组”为假整合接触,与上覆的上石炭统开平组为整合接触,以第三层灰岩之顶作为唐山组与开平组之界线。(竹筳)主要产于第一层和第三层灰岩中,第二层灰岩只找到少数属种。(竹筳)化石经鉴定有6属19种及亚种,都是旧属种,没有发现新的分子。  相似文献   

8.
对福建上杭晚石炭世(竹蜓)类Profusulinella动物群的系统研究,共鉴定(竹蜓)类化石4属17种.根据它们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自上而下建立一个(竹蜓)带、两个亚带:Profusulinella带,2). Profusulinella wangyüi-Eofusulina triangula亚带,1). Profusulinella staffellaeformis亚带.通过与华南、华北、西北沉积区和欧美同期地层的对比,认为本区含Profusulinella动物群的地层应归于上石炭统达拉阶下部,相当于国际地层表中的巴什基尔阶上部至莫斯科阶下部.  相似文献   

9.
研究内蒙古准格尔旗黑岱沟太原组上部6号煤层3个煤样中的孢粉,共发现孢粉27属43 种,包括藻类胞囊3属3种,称之为Punctatosporites minutus-Thymospora thiessenii-Laevigatosporites minutus组合.组合以蕨类植物孢子占绝对优势(98%),其中以真蕨类(尤其辉木Psaronius之类)的小单缝孢子(约>50%)为主,种子蕨次之,楔叶类居第三位,乔木石松类孢子和科达类花粉极少.这种情况在华北"太原期"甚至整个二叠纪煤层中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与华北几个地点已知煤核中植物化石以鳞木类或/和科达类占优势形成鲜明反差,也与欧美区晚石炭世早期煤层孢粉有重要区别,但却与美国晚石炭世晚期(Stephanian)煤层孢粉植物群近似.结合已有原位孢子资料,推论有关母体植物的古生态和华北二叠纪的成煤植物,并尝试解析形成上述反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描述西藏南部聂拉木地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介形类共计15属24种。根据介形类的组合面貌及孢子、牙形刺的研究结果推断,亚里剖面上的亚里组时代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泥盆系-石炭系界线(D-CB)大致位于亚里东沟段顶部至沟陇日段。亚里组产出的介形类生态组合属于光滑速足目集群或艾菲尔生态型,指示亚里组在沉积时为远岸浅水沉积环境,且在上部腊扎蒲段水深变浅。亚里组介形类面貌与华南泥盆纪介形类相似程度高,与俄罗斯和欧美地区也有相似的属种,说明泥盆纪-石炭纪之交介形类的地理隔离并不显著,在各个板块之间有属种交流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贵州盘新塘原下二叠统下部紫松阶珊瑚化石的分析,将该地层划归上石炭统上部。描述上炭统威宁阶,过岩阶和紫松阶的四射珊瑚6属7种,其中5新种,通过对这些珊瑚的形态构造进行了剖析,略述了该地区在晚石炭世的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12.
湘中地区下石炭统似无饰介科(Paraparchitidae)的几个新属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队自1978年以来在湖南中部地区地表和井下早石炭世地层,陆续采到丰富的介形类化石,其中以似无饰介科(Paraparchitidae)具后背刺的属种较多。笔者研究了这些具后背刺的介形类,计3属,包括1新属、7新种。这批材料的发现对我国早石炭世介形类的研究和地层对比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在似无饰介科中,具后背刺的属种较常见,自晚泥盆世开始出现,早石炭世大量繁盛,至二叠纪衰亡,它们具有一定的地层意义。B.Kellet  相似文献   

13.
鄂西中奥陶统庙坡组中的笔石(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前言新疆柯坪一带晚石炭世地层相当发育,所含化石异常丰富,其中以(竹蜒)类为主。这个含(竹蜒)地层过去曾被那琳(R.Norion,1941)称为康克林组。康克林组的岩性主要是石灰岩,所含的(竹蜒)类一直没有描述发表。西尼村(1957)在“塔里木盆地西北部”一书中,曾列举了若干晚石炭世(竹蜒)类种属名单,但化石的描述和图影都还没有见到。本文主要是把我所张日东、俞昌民、陆麟黄及笔者以及北京地质学院杨式溥1957年在新疆柯坪苏巴什康克林组中采集的(竹蜒)类加以描述。1957—1959年地质部在天山西南麓工作的一地质队寄交我所鉴定的材料,也一并在本文中研究。本文描述的(竹蜒)类共计12属46种6变种,分属于5亚科。其中1新亚科,23新种。  相似文献   

14.
江苏中部宝应地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孢子组合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本文首次研究了苏中宝应地区应2井泥盆—石炭系过渡层的孢子组合,共33属51种,包括7新种,由老至新确定LH和DM两个孢子组合带,分别可与龙潭、句容五通组上部擂鼓台段的两个带以及国外相应带对比;LH带属晚泥盆世末期(Fa2d—Tnla),DM带属早石炭世早期(Tn1b晚期—Tn2)。根据孢子层序研究,肯定井下白垩系之下的地层是倒转的。  相似文献   

15.
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东缘巴里坤、西缘托里与西北缘和布克赛尔等地的密西西比亚纪早期地层为一套较深水相的黑色页岩与生物屑泥晶灰岩,产浮游生活的菊石、牙形类和营底栖固着生活的腕足类、腹足类、双壳类、苔藓虫、无鳞板的单体珊瑚以及孢子等化石。根据鉴定,该地层时代应属于密西西比亚纪(或称早石炭世)早期,相当于国际地层表中的杜内阶(Tournaisian)。产出珊瑚分别为:Amplexus gennarenensis sp. nov., Cyathaxonia stereoseptata,Hapsiphyllumcrissum,Meniscophyllumirregulare,Rotiphyllumxinjiangensesp.nov.,Zaphrentites parallelus (Carruthers), Neozaphrentis sp., fam. gen. et sp. indet.。  相似文献   

16.
早二叠世地层在东北北部广泛分布,化石较丰富。吉林桦甸县寿山沟组位于东北北部二叠纪地层分布的南缘,是该区早二叠世早期的标准剖面之一,其中含较丰富的营底栖生活的(竹筳)、珊瑚、苔藓虫及双壳类化石。刘效良(1980)曾在东北地区古生物图册中整理和描述了二叠纪苔藓虫29属90种,但未曾研究寿山沟组的苔藓虫。根据刘效良(1982)对东北北部早二叠世苔藓虫研究的结果,认为该区早二叠世苔藓虫动物群的性质既具北极区,又有特提斯海区的特征,属于一个混合区系,称为北山一兴安区,即相当于杨敬之、陆麟黄(1981)所划分的中国二叠纪苔藓虫动物区系的北区。寿山沟组的苔藓虫常与(竹筳)  相似文献   

17.
湖北宜昌奥陶系庙坡组疑源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北宜昌地区庙坡组是达瑞威尔阶/桑比阶界线附近的地层,该段地层产出分异度较高,丰度适中的疑源类组合。该组合包括16属,28种,其中7个未定命名种,可与国内、外同期疑源类组合进行对比。庙坡组疑源类组合既产出晚奥陶世特征分子,也产出阿伦尼格期(弗洛阶上部—达瑞威尔阶底部)的特征分子,显示出一定的过渡特色。组合以Baltisphaeridium(17%—52%),Leiosphaeridia(6%—78%)占优势;反映了其沉积环境为离岸较远的外陆棚环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描述的材料,系1955年地质部华北地质局241队翁礼巽先生等在白云鄂博东北约20公里,百灵庙西北约32公里处采得。根据该队所附简图,珊瑚化石全部产在石灰岩中,其上覆地层和下伏地层均为红色砂岩,岩层走向大致东西,向北倾斜。珊瑚化石层则位于含上石炭纪(虫筳)科化石层之下约2,500米。珊瑚化石经笔者鉴定,有下列各种属: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产于中国二叠纪煤核中的 3种具解剖构造的鳞木类叶 ,它们都具双木质部束 ,与似封印叶属 (Sigil lariopsisScott)特征一致。与该属已有种进行了对比 ,确认它们为 3个新种 :产于山西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组上部 7号煤层 (早二叠世早期 )煤核中的山西似封印叶 (Sigillariopsisshanxiensissp .nov .)和太原似封印叶 (S .taiyuanensissp .nov .)以及产于贵州水城矿区汪家寨组 1号煤层 (晚二叠世晚期 )煤核中的贵州似封印叶 (Sigillariopsisguizhouensissp .nov .)。根据煤核中共生的鳞木类植物其他器官以及欧美植物区鳞木类植物的研究资料推断 ,它们可能属于封印木属 (SigillariaBrongniart)的叶。在国外 (主要是欧美植物区 ) ,封印木属植物主要分布于石炭纪 ,见于二叠纪的封印木很少。华夏植物区的封印木属过去很少发现 ,其叶和生殖器官均未报道过。本文是首次报道华夏植物区具解剖构造的封印木属的叶 ,它们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华夏植物区封印木属植物的内容 ,而且对于研究封印木属的演化以及华夏植物区与欧美植物区鳞木类植物之间的关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紫云县宗地剖面产出早石炭世大塘期至早二叠世栖霞期连续的<竹蜓>类化石序列.研究结果显示:该段地层中共产出<竹蜓>类36属453种(包括14个新种、14个亚种、47个相似种、18个变种以及30个未定种).依据化石组合特征,可以识别出13个<竹蜓>类化石带,从老至新为Eostaffella-Eostaffellina富集带,Pseudosta ffella富集带,Profusulinella deprati延限带,Profusulinella chaohuensis-P.fenghuangshanensis间隔带,Fusulina-Fusulinella富集带,Protriticites ziyunensis sp.nov.富集带,Triticites hobblensis延限带,Triticites panteleevi富集带,Spha-eroschwagerina subrotunda延限带,Eopara fusulina ovata富集带,Staffella-Pseudoendothyra组合带,Miselli-natermieri富集带,Misellina pamirensis-Misellina ovalis共存延限带.依据各带中的<竹蜓>类属种分布,宗地剖面的<竹蜓>类化石带序列可以很好地与中国华南、北美得克萨斯、日本中部和俄罗斯等地区同期的<竹蜓>类化石序列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