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生物学是以工程学思想为指导,通过合成一些功能元件、模块、系统,对生命体进行有目的的设计、改造,使细胞或生物体具有特定的新功能。现已在生物医药、环境能源、生物材料等领域广泛应用。现将重点介绍近年来哺乳动物合成生物学在各种疾病治疗上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治疗代谢性疾病、肿瘤、免疫相关疾病等;同时,探讨合成生物学未来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阿达木单抗是一种抗肿瘤坏死因子α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的结合人肿瘤坏死因子α,阻止其与效应细胞结合而发挥生物学效应,在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强直性脊柱炎,克罗恩病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上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仅就在这些疾病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构成复杂网络。神经免疫学(neuroimmunology)是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以及机体整体水平研究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交叉学科。神经-免疫互作(neuro-immune interactions)贯穿机体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其功能紊乱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我国在以中枢神经系统调控为主的神经-内分泌-免疫-代谢交叉领域前沿已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一方面,揭示神经调控外周系统功能的新机制,首次发现“脑-脾”轴,明确了情绪通过中枢神经调节免疫的新机制;阐明神经元分泌的神经营养因子在调节脾脏免疫功能中的机制;完成了传统中医针刺治疗抗炎的神经机制解析,阐明了足三里穴位刺激通过脊髓特定神经元调节免疫功能。另一方面,在外周脏器反向调控神经功能方面也取得突破,在“肠-脑”轴参与动物呕吐、光调控血糖代谢等方面取得突破。这些成果夯实了我国在神经-内分泌-免疫-代谢交叉研究领域的研究基础。本文聚焦国内科学家在神经免疫学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从“神经-免疫互作的基本单元”、“系统生理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神经-免疫互作与疾病”、“类淋巴系统(glym...  相似文献   

4.
灵芝与人类健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有关灵芝在人类健康方面的一些作用。对灵芝的药效和营养成份,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防癌抗癌、提高机体免疫机能、美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免疫学理论及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肺脏疾病的免疫病理学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近十余年来对肺脏疾病中的免疫一过敏性损伤机理及免疫缺陷与肺脏疾病的关系等问题作了广泛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传统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方法有许多缺点,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肿瘤免疫疗法是全球最主要的治疗类型。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只有不到30%的患者受益于这种疗法。最糟糕的是,在使用免疫疗法时,通常会遇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毒性、肝炎和内分泌疾病等。因此,寻找一种副作用较小的替代疗法是必要和紧迫的。  相似文献   

7.
由于抗DNA抗体免疫化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固定化DNA技术发生很大兴趣。这是因为固定化DNA可作为抗DNA抗体的免疫吸附剂去治疗一些与免疫复合物有关的疾病,例如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而这些疾病靠传统治疗方法疗效不佳。以免疫吸附剂治疗免疫性疾病是Terman在1979年首次试用成功。吸附剂一般是用DNA和二价金属离子或有机阳离子进行络合,生成不溶于水的络合物,该络合物对一些致病的抗体及抗原抗体的复合物有吸附作用。因而  相似文献   

8.
I型干扰素(Interferons,IFNs)是一类具有免疫学活性的细胞因子。这类细胞因子广泛参与到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激活和调节过程中,从而发挥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调节免疫及抗肿瘤作用。目前I型IFNs主要用于临床治疗肾癌、黑色素瘤及慢性乙肝等疾病。一些I型IFN家族成员也已用于临床治疗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猫白血病病毒及猫免疫缺陷病病毒感染,但I型IFN的临床治疗还没有广泛用于各种犬类疾病的治疗当中。主要综述了犬类动物机体中I型IFN的免疫学活性以及其激活的下游免疫信号通路的最新研究进展,旨为犬类疾病研究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
单克隆抗体药物是一种新兴的治疗药物,具有高选择性,被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肿瘤、免疫疾病等,也可以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中风和脑肿瘤等。然而,因为血脑屏障低通透性,限制了抗体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在很多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试验中,抗体药物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如今,人们利用血脑屏障上内源性转运蛋白介导,设计了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的抗体药物。对通过血脑屏障治疗性抗体药物研发进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调节性T细胞(Tregs)是一类机体发挥免疫调节功能的T淋巴细胞亚群,能够高效、安全、可控地调节机体免疫,在自身免疫疾病及器官移植术后免疫排斥等炎症疾病的治疗应用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治疗脱靶和功能表型不稳定给Tregs的临床应用带来巨大挑战。生物医学工程改造策略不仅能够促进Tregs主动靶向与炎症趋化,还可维持Tregs叉头盒蛋白p3 (Foxp3)在炎症环境中的表达稳定性,持续发挥机体免疫调节功能。本文详述Tregs的免疫调节机制,并对生物医学工程化改造的Tregs在自身免疫疾病、器官移植等炎症疾病中的应用进行展望,旨在启发和促进Tregs免疫过继疗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由于抗DNA抗体免疫化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固定化DNA技术发生很大兴趣。这是因为固定化DNA可作为抗DNA抗体的免疫吸附剂去治疗一些与免疫复合物有关的疾病,例如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而这些疾病靠传统治疗方法疗效不佳。以免疫吸附剂治疗免疫性疾病是Terman在1979年首次试用成功。吸附剂一般是用DNA和二价金属离子或有机阳离子进行络合,生成不溶于水的络合物,该络合物对一些致病的抗体及抗原抗体的复合物有吸附作用。因而以二价阳离子络合并沉淀固定DNA的反应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Schultz提出,以激光光散射方法可以快  相似文献   

12.
田智琛  尹晓娟 《遗传》2023,(1):42-51
儿童疾病的最佳诊断和治疗依赖于对病理生理学更充分的认识,而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的出现则为儿童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iPSCs是由成熟细胞经重编程诱导而产生的具有多能性的干细胞,目前可从多种类型的体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尿液细胞等)诱导生成。其生成过程随着各种重编程方法的改进而越来越完善,其中利用小分子进行诱导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由于具有向多种细胞分化的能力,并且结合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目前它在模拟疾病和细胞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青睐,特别是遗传性疾病,并且在临床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在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之前,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致瘤性、免疫原性和异质性。本文重点对iPSCs来源、重编程技术、iPSCs在儿童常见疾病中的应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等方面展开综述,以加深对iPSCs的理解,并为iPSCs在探索疾病的机制以及治疗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产业动向     
正葛兰素史克首个用于治疗儿童免疫疾病的基因药物获欧盟批准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首个用于治疗儿童免疫疾病的基因治疗药物Strimvelis近日获得欧盟批准,这标志着修改错误基因这一先进技术又向前迈出了一步。从理论上说,基因治疗人体自身细胞能有效纠正一些对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免疫学理论及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肺脏疾病的免疫病理学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近十余年来对肺脏疾病中的免疫—过敏性损伤机理及免疫缺陷与肺脏疾病的关系等问题作了广泛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肺脏的免疫防御机能肺脏是机体与外界直接接触的器官,空气中各种抗原性物质与非抗原性物质均可入肺;来自右心的血液几乎全部经肺过滤,因此,肺脏是易受侵袭的器官;然而它有强大的免疫与非免疫性防御机能使其免受侵害。  相似文献   

15.
章晓联 《生命科学》2011,(7):685-694
蛋白质糖基化或聚糖影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影响机体对抗原的应答反应。聚糖主要有三种免疫功能:首先,糖链对其所连接的糖蛋白起一定稳定作用,保护糖蛋白免受蛋白酶的降解、以及MHC:多肽复合体的装配及折叠等;其二,聚糖及其凝集素受体的相互作用在信号转导、抗原提呈、控制细胞发育与分化中起调控作用;第三,糖链的一些区域可作为抗原识别表位,调控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主要介绍了聚糖在抗原提呈和稳定、信号转导、免疫白稳、自身免疫、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等中的功能,以及与免疫相关疾病,如炎症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器官移植排斥、感染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的相关性。此外,针对聚糖和糖基转移酶的一些药物分子的治疗应用前景也将一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目前,氦-氖激光已广泛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可喜的治疗效果。但有关激光治疗疾病的免疫机理的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为了探讨激光的细胞免疫效应,为激光疗法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必要的免疫学理论依据,我们进行了动物实验及临床病人的观察。  相似文献   

17.
抗菌药物与机体免疫功能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在治疗各种细菌性感染疾病过程中存在下列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即抗菌药物与细菌之间、机体免疫功能与细菌之间以及抗菌药物与机体免疫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因素造成免疫缺陷的病人增多,引起了不少学者关注抗菌药物对机体免疫...  相似文献   

18.
深入认识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有助于预见感染、肿瘤和自身免疫等疾病的发展方向,并可能针对其具体的调节靶点和途径加以调控。国家重大科学研究项目"免疫相关重要蛋白质的生物学研究",以发现新的免疫相关蛋白质及其复合体为切入点,探讨其在免疫识别、免疫应答/耐受、免疫调节过程中的功能,从而掌握免疫过程及其调节的特点和规律,为攻克感染、肿瘤或自身免疫疾病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为相应的干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将对项目启动5年来开展的研究内容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9.
基因治疗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展望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邓洪新  田聆  魏于全 《生命科学》2005,17(3):196-199
基因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包括癌症、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基因治疗是基因治疗的主要应用领域。过去几年里,全球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实际上,基因治疗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未来,基因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安全和高效的基因导入系统,它们能将外源遗传物质靶向性地导入到特异的细胞。本文主要综述基因治疗所取得的突出进展、所遇到的困难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血虚证的现代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学者从血虚证的发病原因、病理、动物模型制作及传统方药等方面在整体、细胞、分子等水平上对血虚证作了深入地研究,在血虚病理变化、动物模型制作及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相关方药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共识。血虚时,机体造血功能抑制,免疫功能降低,红细胞膜的酶如Na~ 、K~ -ATP酶活性降低,水盐代谢紊乱及细胞内一些信使物质含量异常等。通过放血、化学损伤、放射线损伤等造成血虚证的动物实验研究,人们进一步发现了传统方药对血虚证的治疗作用机制。这些经典方药都能增强机体免疫,促进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促进血细胞的生成从而发挥补血作用。这些研究大大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中医血虚理论,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提供了更客观、更全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