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示差扣除杂交法及其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示差扣除杂交方法对中人们比较熟悉的示差筛选,扣除杂交和DDRT-PCR法,以及近几年新提出的RDA、SSH和RSDD法等六种主要的差异基因筛选法,从其原理,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优缺点及其改进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
国内信息     
DEGCM技术中的RDA、SSH和RSDD差异表达基因分离技术 (DEGCM )发展很快 ,主要是PCR技术的发展和相应新技术的出现为DEGCM注入了新的活力。PCR引入差式筛选之中 ,可提高效力和降低假阳性率。若引入扣除杂交 ,可发展扣除扩增方案 ,并用特异引物结合于PCR中选择扩增差异cDNA而形成代表性差式分析法 (RDA)。采用抑制性PCR选择性扩增差异基因片段 ,用DNA链内“退火”优先于链间退火 ,使非目的序列产生“发夹”式互补结构 ,不能与引物配对 ,从而选择性抑制非目的基因片段的扩增 ,以此形成抑制性差…  相似文献   

3.
精氨酸加压素(AVP)C端片段AVP4-8,具有增强记忆的功能,它在大鼠脑内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和生化变化。采用差示PCR(DD-PCR)技术,寻找注射AVP4-8前后在大鼠海马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抽提总RNA,以反转录产生的cDNA为模板进行PCR,经过9组引物组合,获得了十几个差异片段,挑选其中差异最大的片段ddl进行克隆,测序,并与Genedank等数据进行同源比较 有找到同源基因,可能是个新基因  相似文献   

4.
DD-PCR和cDNA RDA都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们被应用于生物及医学领域,在基因差异表达和筛选差异基因的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前景。本文论述了DD-PCR及cDNA RDA的基本技术策略,并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cDNA示差分析技术是继mRNA差异显示技术之后又一种鉴别差异表达基因的方法。该技术利用双链DNA模板在PCR时呈指数扩增,而单链DNA模板为线性扩增原原理,先用常见的限制性内切酶将实验组与对照组消化成平均长度为256bp的cDNA片段,再用PCR技术使用组的cDNA片段富集,随后进行3次差减杂交去除共有基因,最后扩增实验组中的特异表达的基因。本概述了该技术的原理、基本方法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随着PCR技术的出现(1985),在分子生物学界又相继出现了两个很有影响的新技术──RAPD技术(1990)和mRNA差示法(1992),前者用于分子标记,后者用于基因分离。mRNA差示法的生物学基础是基因的差别表达,既:单个细胞中表达的基因仅占基因总数的15%。这种基因的差别表达决定了生命的所有过程,如:发育和分化、对逆境的反应、细胞分裂、老化等,图一给出了该方法最初的技术路线。提取要比较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样品的mRNAs,分别逆转录成cDNAs,经过PCR扩增后,直接进行测序胶电泳即可识别有差别的mRNA。其中、关键的是PCR扩增时两个引物的设计.3'端引物Oligo(dT)MN很容易与具有N'M'-poly(A)-3'末端的大多数mRNA结合,进行cDNA的逆转录合成。M、N提供锚定位点,防止3'端引物在poly(A)序列不同位置上的随机结合。5'端为10个碱基的随机引物。这个经验上的碱基数值较理论的6-7个碱基(表一)更能满足测序胶电泳要求的条件:分子大小在500bp左右,每条泳道上条带数在100条左右。该方法近年来又有如下改进:一、PCR退火温度由42℃改为40℃,可在保证特异性的同时,增加泳道上的  相似文献   

7.
用PCR—RFLP方法研究藏族HLA0—DQA1和—DQB1基因多态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霞  张咸宁 《遗传学报》1998,25(5):398-402
应用目前HLA研究领域中成熟的、有效的PCR-RFLP基因分型技术,从DNA水平对藏族健康群体进行了HLA-DQA1(49人)和-DQB1(49人)基因分型,这在国内外属首次。所采用的PCR-RFLP基因分型技术是在HLA-DQA1和-DQB1各等位基因全部序列已知的情况下,对其第2个外显子碱基序列扩增进而进行RFLP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得到的RFLP的所有片段都是已知序列,因而精确度很高,同时为  相似文献   

8.
染色体微切割、微克隆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染色体显微切割与微克隆技术的原理、方法、应用及研究进展,尤其对几种染色体显微切割的方法、染色体的体外扩增技术DOP-PCR、LA-PCR等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染色体微切割、微克隆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常用实验用近交系小鼠粒体DNA遗传变异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戴纪刚  肖颖彬  魏泓 《遗传学报》2001,28(2):115-119
应用PCR-RFLP和PCR-SSCP技术,研究了分析了国内常用的实验用近交系小鼠线粒体DNA(mtDNA)的品种间遗传变异。PCR-RFLP分析发现,小鼠mtDNA的D-loop、tRNA^Met Glu Ile及ND3基因核酸序列,在46个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上均无差异;用PCR-SSCP分析方法对这些小鼠mtDNA的高变异区D-Loop的5′及3′端作进一步分析,亦未发现品种间遗传变异。结合mtDNA具有的母系遗传方式的特点,这一结果提示:常用的实验用近交系小鼠形成中可能只有1种雌性血统起了作用。  相似文献   

10.
几种差别表达基因显示技术及其在植物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宁顺斌  王玲 《生命科学》1999,11(3):140-143,144
90年代以来,先后出现了DD,RDA,cDNA-RDA,SAGE,GEF,RFD,SSH以及ATAC-PCR等数种未知产物的差别表达基因显示技术,本文对这些技术的异同。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植物方面的应用现状和前景作了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用人重组r-干扰素(rhu-IFN)作用HEP-2细胞后HLA-DR抗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检测来探讨r-干扰素对HEP-2细胞HLA-DR抗原表达诱导作用及体外抗增殖活性。用单克隆抗体CR3/43(抗HLA-DR)和Ki-67(抗PCNA)。以链霉素一生物素技术(LSAB)检测HEP-2细胞HLA-DR抗原和PCNA表达,结果显示:r-IEN诱导HLA-DR抗原和抑制PCNA表达其强弱与r-IFN剂量有关。资料提示:r-IFN不仅对HEP-2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同时能调节其细胞膜特性,因而在喉癌的治疗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1RAPD的原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系1990年由美国科学家采用PCR技术发展起来的。在发现RAPD多态性的同时,也证明了RAPD标记的分离符合孟德尔独立分配规律,从而确立了RA...  相似文献   

13.
RAPD技术及其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丕燕  谢庄 《生物工程进展》2000,20(4):52-54,51
RAPD技术是在PC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DNA多态性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组研究的种个领域。本文概述了RAPD反应的原理、特点,总结了其在遗传多样性检测、亲缘关系鉴定、遗传连锁分析和数量性状的辅助标记选择等方面的应用,并肯定了RAPD在动物遗传户种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抑制性扣除杂交技术(SSH)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般认为,真核生物基因总数为100,000个左右。但在一定发育阶段,在某一类型的细胞当中,则只有15%左右的基因得以表达[1]。而生物体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过程包括病理的变化,从本质上讲均是基因表达变化的结果。因此,关于真核生物发育过程中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过去,人们对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主要依赖于示差筛选和差别杂交技术,但它们又存在着重复性差、敏感度低等缺点。近几年,随着PCR技术的出现,涌现了许多基于PCR的分离有差别表达基因的新方法。1992年LiangP等[2]提出mRNA差异显示技术(mRNAd…  相似文献   

15.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诊断结核病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上发展迅速。本文就①结核菌DNA提取技术;②引物的设计;③用于诊断结核的PCR方法;④PCR产物的检测方法;⑤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⑥PCR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简述该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应用的进展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的免疫—PCR系统的建立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把PCR技术作为指示系统引入免疫检测中,建立了免疫-PCR技术。在本研究中,以PEI作交联剂,首次成功地将特异性抗体直接与DNA交联,构建了三种Ab-DNA基因探针,组成新的免疫-PCR检测系统。此三种特异性Ab-NDA探针可用于检测三种相应抗原。检测HSA抗原的最低含量可达10^-18mg/ml,灵敏度比ELISA高10^6倍。  相似文献   

17.
杜汉森  徐迈 《遗传学报》1997,24(2):183-192
在大肠杆菌中建立了一套用于测定DNA聚合酶在PCR过程中复制精确性的系统,并测定了耐热FDDNA聚合酶在PCR扩增过程中的复制精确性。这一系统主要包括以质粒pUC118和pUC119为出发质粒所构建的一套共6个突变质粒,分别为pFDFP118和pFDFP119(+1移码突变)、pFDFM118和pFDFM119(-1移码突变)、pFDFU118和pFDFU119(碱基置换突变)。这些突变质粒均不能进行lacZ-α互补反应,因此在含有X-Gal和IPTG的培养基上菌落呈白色。同时还构建了PCR产物克隆载体pFDFL118和pFDFL119。以上述突变质粒为模板进行PCR反应,取反应产物和pFDFL118或pFDFL119连接后转化到大肠杆菌中。若在PCR过程中发生回复突变,则转化子在含有X-Gal和IPTG的培养基上呈蓝色。由转化子中蓝白菌落个数即可计算出DNA聚合酶的复制差错率。用这一系统测得FDDNA耐热聚合酶的复制差错率为10-5~10-6。  相似文献   

18.
用^1HNMR和FT-IR技术研究了肽激素hF-GRP及其类似物TF14与DMPC脂质体的相互作用及其构象变化,^1H-NMR实验结果提示这两个肽与DMPC之间存在静电相互作用,这使其可从水相结合到脂相中。  相似文献   

19.
RAPD在双歧杆菌菌种鉴定及分型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分型技术RAPD即AP-PCR对20株4种不不双歧杆菌进行了基因指纹图谱的构建,其结果不同双歧杆菌种间存在同源性和多态性。本研究结果表明RAPD技术可用于双歧杆菌菌种鉴定及分型。  相似文献   

20.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口蹄疫病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彩珠  卢永干 《病毒学报》1998,14(3):272-278
建立了一种适用于检测动物(猪、牛、羊)组织(肌肉、淋巴结、脊髓、扁桃体和蹄冠皮)和牛食道-咽部分泌物(O-P液)中的口蹄疫(FMD)病毒核酸(RNA)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引物对是人工合成的两条20mer寡核苷酸片段,它们的序列相应于FMD病毒结构蛋白VP1基因后2/3区段,在4个血清型之间基本一致(保守)。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试验结果表明,RT-PCR具有良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