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鲤及其双亲(荷包红鲤♀、湘江野鲤♂)LDH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CS910双波长扫描分析了岳鲤及其双亲(荷包红鲤♀、湘江野鲤♂)6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结果表明:岳鲤及其双亲的LDH同工酶均存在组织特异性;亲本之间LDH同工酶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肝脏;亲本各组织的大多数LDH同工酶在F_1代得到表现;亲本及F_1代的LDH同工酶可能由基因位点AA′BB′共同控制。本文还讨论了LDH同工酶分析和杂交结果预测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经胚抢救获得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Eru CMS)与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itata L.)种间杂种,前期经过流式细胞仪、柱头染色体数目、花粉活力等分析获得一些真杂种。利用电泳法,对真杂种植株的3种同工酶(SOD、EST、COD)和蛋白质进行详细分析,了解了杂种与亲本的同工酶和蛋白质的特性差异。结果表明,杂种与亲本之间的同工酶和蛋白质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杂种的SOD、COD的酶带表现为偏父本甘蓝型;杂种的EST的酶带表现为偏母本油菜型;杂种的蛋白质电泳表现为不仅具有双亲的特征蛋白带,也有其自身特征蛋白带。  相似文献   

3.
经胚抢救获得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EruCMS)与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itata L.)种间杂种,前期经过流式细胞仪、柱头染色体数目、花粉活力等分析获得一些真杂种。利用电泳法,对真杂种植株的3种同工酶(SOD、EST、COD)和蛋白质进行详细分析,了解了杂种与亲本的同工酶和蛋白质的特性差异。结果表明,杂种与亲本之间的同工酶和蛋白质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杂种的SOD、COD的酶带表现为偏父本甘蓝型;杂种的EST的酶带表现为偏母本油菜型;杂种的蛋白质电泳表现为不仅具有双亲的特征蛋白带,也有其自身特征蛋白带。  相似文献   

4.
通过柏氏鲤和镜鲤、红鲤的种间杂交,比较了它们之间3个杂交组合F_1和亲本的形态学性状,观察到在鳞被、体色、头长、体高、鳃耙数等性状上,亲本与杂种F_1之间有较大的遗传差异。3个杂交组F_1的杂种指数虽都间于双亲的中间值,但各自偏向母本,且有些性状表现出超亲趋向。同时,观察到由于杂交的互补作用,杂种F_1不仅组合了某些有利的形态学性状,而且提高了杂种的有关经济性能。如红柏F_1生长快于双亲;镜柏F_1和柏镜F_1的头变小,3个杂种F_1的鳃耙数增加,摄食范围扩大和起捕率明显提高等。在此基础上,如进一步用回交等选育方法,可望育成一个以浮游生物为食,起捕率高和生长快的鲤鱼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实验红鲫C1HD系生化遗传标记.方法 采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垂直电泳法,分析实验红鲫C1HD系与普通红鲫的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同工酶.结果 实验红鲫C1HD系和普通红鲫血清蛋白电泳可分离出25条以上蛋白带,分为A、B、C等3个区段.在A、B区段,实验红鲫C1HD系分别具有SP-A1谱带和SP-B1、SP-B3~8谱带,但缺少SP-A2、SP-A3和SP-B2谱带.实验红鲫C1HD系具有8条SOD同工酶电泳谱带,比普通红鲫多出SOD-3、SOD-8两条特征带.两种红鲫均具备MDH-1、MDH-2和MDH-3电泳谱带,且带型一致;普通红鲫额外具备MDH-4和MDH-5两条电泳谱带.结论 血清蛋白SP-A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3、SOD-8电泳谱带可以作为实验红鲫C1HD系的生化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6.
羚牛,同羊及黄牛血清蛋白电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羚牛、同羊、黄牛的血液进行了血清蛋白电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羚牛和同羊的谱带在A、B两区基本相似,在A、C两区尚有差异,其C区差异明显。羚牛和黄牛的谱带在A、B区差异较大,在C区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用基因生化表现型的研究方法证明,羚牛和同羊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羚牛的亲缘关系介于同羊与黄牛之间,羚牛和黄牛的亲缘关系比同羊稍远。  相似文献   

7.
采用改进的乳酸 - PAGE技术对不同玉米 (Zea mays)自交系和杂交种种子的白蛋白和球蛋白进行了系统电泳分析 ,发现此方法具有高度的分辨力和稳定性。把电泳图依其迁移率分为 α、β、γ和 ω4个带区。各自交系和杂交种的电泳图均有其鲜明特征 ,彼此可以区别 ,视作它们各自的“指纹”。全籽粒电泳谱带与胚的电泳谱带基本相同。胚乳产生谱带少而弱 ,且大都和胚的谱带发生重叠。亲本自交系的不同谱带在杂种 F1 发生互补。杂种谱带等于两亲本共同谱带与各自独有谱带之和。而且正、反交 F1 谱带以及它们两亲本种子提取液机械混合产生的谱带完全相同 ,表明谱带的差异是一种由核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F1 的谱带类型可由两亲本谱带类型预测 ,也可由两亲本种子提取液混合而产生的电泳图所演示  相似文献   

8.
金鱼肌浆蛋白和血清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长城  王春元 《遗传》1991,13(5):12-15
本文采用pH不连续系统聚丙烯酞胺垂直平板电泳方法,对螂鱼和五花珍珠、透明珍珠和青珍珠的肌浆蛋白、血清蛋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鱼即鱼和三种珍珠金鱼的肌浆蛋白和血清蛋白是有差异的。肌浆蛋白谱带中MI-3,-12,-13带和血清蛋白带中的MA_6,_9。带为珍珠金鱼所特有,且三种珍珠金鱼的肌浆蛋白带还可以进一步分型。鱼即鱼和金鱼品种间这种蛋白的差异为金鱼的分类和探讨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有意义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金鱼肌浆蛋白和血清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长城  王春元 《遗传》1991,13(5):12-15,11
本文采用pH不连续系统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方法,对鲫鱼和五花珍珠、透明珍珠和青珍珠的肌浆蛋白、血清聋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鲫鱼和三种珍珠金鱼的肌浆蛋白和血清蛋白是有差异的。肌浆蛋白谱带中MI_(-3,-12,-13)带和血清蛋白带中的MA_(-6,-9)带为珍珠金鱼所特有,且三种珍珠金鱼的肌浆蛋白带还可以进一步分型。鲫鱼和金鱼品种间这种蛋白的差异为金鱼的分类和探讨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有意义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杂交小麦‘西杂一号’种子纯度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种小麦新品种‘西杂一号’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利用A-PAGE和RAPD技术,对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A-PAGE分析表明,亲本西农Fp-1和西农Mp-1有4条醇溶蛋白差异带,并在‘西杂一号’中表现出3对互补条带.从128个具有多态性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个扩增带稳定、清晰且为双亲互补型的特征引物.并将这两种方法对‘西杂一号’种子纯度鉴定的结果与田间鉴定相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可以用于杂种小麦杂交种及其亲本种子纯度的鉴定.  相似文献   

11.
四倍体大燕麦×六倍体裸燕麦的杂种F1的产生及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以四倍体大燕麦 (AvenamagnaL .)做母本 ,六倍体裸燕麦 (AvenanudaL .)做父本进行杂交 ,利用幼胚拯救技术获得了杂种F1,并对其后代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 ;对杂种F1同工酶图谱和DNA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杂种F1形态特征偏亲本或介于双亲之间 ;同工酶研究表明多数F1具有双亲互补酶带 ;RAPD分析不同引物扩增产物F1呈共显性或偏父、偏母。这些结果表明F1为真杂种  相似文献   

12.
以杂种小麦新品种‘西杂一号'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利用A-PAGE和RAPD技术,对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A-PAGE分析表明,亲本西农Fp-1和西农Mp-1有4条醇溶蛋白差异带,并在‘西杂一号'中表现出3对互补条带.从128个具有多态性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个扩增带稳定、清晰且为双亲互补型的特征引物.并将这两种方法对‘西杂一号'种子纯度鉴定的结果与田间鉴定相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可以用于杂种小麦杂交种及其亲本种子纯度的鉴定.  相似文献   

13.
甘蔗野生种割手密远缘杂交后代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甘蔗品种Co419与野生种割手密云南75-1-2远缘杂交,ROC25与远缘杂交后代云野02-356进行回交,分别获得F1和BC1群体;利用R软件,分析了2个群体全部真实性后代品质性状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品质性状广义遗传力高,正态分布特性明显,品质性状间显著正相关;F1含糖量和纤维含量高于商业亲本,但甘蔗蔗糖分、蔗汁糖分、蔗汁锤度和简纯度等性状劣于商业亲本;BC1除含糖量高于双亲外,其他性状介于双亲之间,但主要性状均优于F1,后代性状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玉米杂种与亲本穗分化期功能叶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田曾元  戴景瑞 《遗传学报》2003,30(2):154-162
为探讨玉米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以10个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38个杂交种为材料,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杂种与亲本在玉米雌穗小穗分化期功能叶片的基因差异表达类型与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表现及杂种优势的关系。研究表明:(1)杂种的基因相对于其双亲,存在质和量的表达差异,其中质的差异表达类型包括:单亲沉默表达,双亲沉默表达,亲本显性表达和杂种特异表达等类型。(2)在雌穗小穗分化期,同一差异表达类型中不同杂交组合间差异很大;从总体平均看,杂种特异表达类型占25.22%,亲本显性表达类型占21.46%,双亲沉默表达类型占8.27%,单亲沉默表达类型占33.49%。(3)单亲沉默表达与株高的杂种表现呈显著正相关;双亲沉默表达与穗粗的杂种优势呈显著负相关,显性表达与行粒数和单株粒重的杂种优势呈显著负相关,其余表达类型与所有农艺性状杂种表现及杂种优势均不相关,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四倍体大燕麦(Avena magna L.)做母本,六倍体裸燕麦(Avena nuda L.)做父本进行杂交,利用幼胚拯救技术获得了杂种F1,并对其后代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对杂种F1同工酶图谱和DNA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杂种F1形态特征偏亲本或介于双亲之间;同工酶研究表明多数F1具有双亲互补酶带;RAPD分析不同引物扩增产物F1呈共显性或偏父、偏母。这些结果表明F1为真杂种。  相似文献   

16.
磁处理水对鲫鱼血清蛋白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比较分析了经磁处理水饲养的鲫鱼血清蛋白谱带和LDH同工酶谱带。结果表明:其血清蛋白和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电泳谱带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差异。血清蛋白谱带平均变化率为32.5%,LDH同工酶谱带平均变化率为10%。两种谱带均以饲养10d的变化率最高。结果提示了磁处理水对鲫鱼最佳影响时期。  相似文献   

17.
细胞周期蛋白(cyclin)B是真核细胞周期运转中调控G2期至M期转化的关键因子.本实验根据斑马鱼细胞周期蛋白 B1基因的剪切方式,设计3对特异于金鱼和银鲫细胞周期蛋白B基因外显子区兼并引物,首次扩增出异源四倍体鲫鲤及其原始亲本红鲫和鲤鱼细胞周期蛋白B基因2条大小分别约为2.4 kb和2.1 kb的片段.测序及比对分析表明:这3种鱼的细胞周期蛋白B基因2个片段均包含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内含子剪切位点符合GT/AG规则,推测细胞周期蛋白B基因2个片段可能是细胞周期蛋白B基因的2种存在形式.异源四倍体鲫鲤与其原始父母本细胞周期蛋白B基因片段序列的比较结果表明:无论是外显子区还是内含子区,异源四倍体鲫鲤与其原始亲本都具有较高的遗传相似性,在1 025 bp的外显子序列中相同的碱基位点数达963个,为异源四倍体鲫鲤来源于红鲫和鲤鱼提供了分子证据;同时,异源四倍体鲫鲤与其原始亲本差异碱基位点的存在又表明这一独特的多倍体物种与其原始亲本存在着进化上的变异.此外,还分别以细胞周期蛋白B基因外显子和内含子序列构建了包括异源四倍体鲫鲤及其原始父母本在内的系统进化树.结果初步表明:对于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用外显子和内含子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与传统的物种进化树一致;而对于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用内含子序列构建的进化树与传统的物种进化顺序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王尧  覃文新  李斌  奚为乎  杜子威 《遗传》1988,10(6):30-32
血清蛋白中一些蛋白质的特性,往往因人 而异,即其遗传表型不同。如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 Hp)可分为Hpl一1型、Hp2一1型、 Hp2-2型及一些稀有类型;Gc球蛋白有Gcl- 1型、Gc2-1型及Gc2-2型等;转铁蛋白(Transferrin, Tf)中C型以压倒多数的频率出现, 但亦有少见的10种B型变种和11种D 型变 种‘,,;极少数人的白蛋白(Albumin, Alb)表现 为双白蛋白(有快型与慢型之别)[27。这些遗传 变异与种族及地区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同遗传 表型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差异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也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以往对血清蛋白遗 传表型的研究,一般采用单向电泳(淀粉胶电 泳、圆盘电泳等)结合特殊染色或免疫化学方法 逐一分别鉴定;本文报告了用分辨率更f的微 型双向电泳,同时对多种血清蛋白遗传表型进 行鉴定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9.
鲤鲫人工多倍体谱系中同工酶和蛋白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红鲤、红鲫、镜鲤、鲤鲫杂种二倍体一代,二代,鲤鲫杂种三倍体,鲤鲫复合三倍体,鲤鲫杂种四倍体一代,二代的同工酶及蛋白电泳谱型和扫描数据分析表明,在鲤鲫人工多倍体谱系中,亲代的等位基因在杂交子代中共有四种表达模式;(1)两亲本基因在子代中共同表达,即共显表达;(2)父本的基因表达受到部分或完全的抑制,即母本的基因优先得到表达;(3)母本的基因表达受到抑制,父本的基因得到表达;(4)双亲本的基因表达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或都不表达。其中第一种表达模式是主要的模式。根据以上基因在杂交子代中的表达特点,可用同工酶和蛋白电泳图谱将鲤鲫人工多倍体谱系的各种生物型逐一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20.
陆地棉×比克氏棉育成种质系的同工酶和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检验野生棉遗传特性向陆地棉转育的结果以及育成种质之间的遗传差异,通过等电聚焦电泳和RAPD技术,对来自科遗181陆地棉品系与野生比克氏棉杂交后代的6个遗传稳定的不同种质系及其亲本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图谱和DNA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6个种质系的基本酶谱特征均倾向于陆地棉亲本,但在其中2个种质系的过氧化物酶图谱中,观察到各具有1条等电点值(PI)为4.85的野生亲本的特征带;(2)DNA指纹图谱的分析表明,不同种质系之间在基因组水平上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并且在OPO10和OPO112个引物的扩增图谱中观察到4个育成种质系具有野生比克氏棉亲本的特征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