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森林资源可持续状况评价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国发  邢韶华  姬文元  郭宁 《生态学报》2011,31(19):5524-5530
为了准确、快速地评估森林经营单位的森林资源可持续状况,提出了森林资源可持续状况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分级。森林资源可持续状况评价指标包括森林资源质量状况、森林资源利用状况和森林受干扰状况3个方面共28个评价指标。通过参照技术规定、查阅专业用表和使用经验数值等3种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基准值;根据基准值把评价指标测定值分级为"好"、"中"、"差"3个等级,并分别赋值1.0、0.62和0.38。利用专家咨询法或层次分析法,根据森林经营单位的主要经营目标和森林主导功能,确定森林资源质量状况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评价指标的实测值、赋值和权重,计算森林资源质量状况指数、森林资源利用状况指数和森林受干扰状况指数,进而计算森林资源可持续状况指数。根据森林资源可持续状况指数值的大小,将森林经营单位的森林资源可持续状况划分为优、良、中和差四个等级。  相似文献   

2.
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内容,如何快速有效地评价生物多样性是当前森林经营实践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针对阔叶红松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提出了一套生物多样性间接评价的体系和评价方法。生物多样性间接评价的基本原理是以物种与生境的关系、森林自然干扰状况、物种间的相互关系和对特殊生境及敏感物种的考虑等为基础的。依据阔叶红松林区的干扰状况、林分一般状况、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附生植物和藤本植物等的特点,采用重复累加的方法,制定了阔叶红松林区林分生物多样性间接评价的打分表。在一个森林经营单位(林业局或林场)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时,首先应根据不同森林类型对干扰的适应和抵抗力大小确定对各类森林优先保护的次序,然后再在各类森林的不同小班中进行生物多样性间接评价打分表的填写,最后根据不同小班生物多样性得分的多少确定其保护的等级或先后次序。生物多样性间接评价调查可以结合森林经理调查来进行。  相似文献   

3.
森林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森林健康评价是当前国内外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开展森林健康评价,是进行森林健康管理的重要基础。本文从森林健康概念出发,明确了森林健康的内涵;森林健康评价主要以林分、森林类型及小班作为评价单元;评价指标主要由森林资源特征指标、灾害指标及社会经济指标构成。文中对森林健康评价模型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森林健康评价趋向于定量化和可视化,诸如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度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等数学方法则逐渐被用于森林健康的定量评价。目前,森林健康评价在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的选取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形成一套量化的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加强森林健康评价技术和方法的对比研究,并长期进行森林健康动态监测评价是未来森林健康评价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陈春林  周国英  吴毅  李红军  马琳 《生态学杂志》2012,31(11):2872-2876
在科学性、整体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的指导下,从二类调查等数据中选取13个评价指标,构建了杉木速生丰产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其健康等级划分标准;评价了湖南黄丰桥林场817个杉木小班的健康状况.结果表明:该林场处于不健康、亚健康和健康状态的杉木小班数分别占总体小班数的24.7%、57.3%和18.0%;幼龄林健康状态较差,中龄林稍好,过熟林普遍处在亚健康状态下,而近成熟林和成熟林健康状况相对较好.该评价结果可为该林场展开相关的健康经营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干扰的汪清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菲  张星耀  梁军 《生态学报》2013,33(12):3722-3731
以汪清林区60个林班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干扰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H=∑B2W2-∑B1W1,构建了基于干扰理论的汪清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其中,有害干扰指标层选取4个指标:森林病害、森林虫害、森林火险以及人为干扰,生态系统内部的增益指标层选取4个指标:树种多样性、群落层次结构、林分更新状况以及近自然度.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结合的主客观赋权法计算得到各指标的权重,提出基于干扰的健康评价模型和等级划分标准.最终评价结果显示:汪清林区60个样地中,处于优质状态的样地有6块,占总样地数的10%,健康指数均大于0.2;处于健康状态的林分13块,占总样地数的21.67%,健康指数在0.1-0.2之间;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林分23块,占总样地数的38.33%,健康指数在0-0.1之间;处于不健康的林分18块,占总样地数的30%,健康指数小于0.结果表明,在天然林中,无论是针叶纯林还是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大多处于亚健康和健康的状况,这与他们近自然度高,物种多样性丰富、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关.而在落叶松人工林分中,由于林分物种多样性低,群落结构简单,近自然度最小,林分的增益能力弱,因此不健康的占有绝大多数.该评价结果可为该林场展开相关的健康经营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小区域森林火灾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徂徕山林场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在对影响森林火灾风险诸要素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基于小班水平的小区域森林火灾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森林火灾风险进行分析评价,建立了徂徕山林场基于小班水平的森林火灾风险评价系统,从而为管理者实施森林火灾风险管理提供依据.随着森林火灾风险影响因子的不断变化,管理者可根据最新调查数据更新指标体系属性值,对森林火灾风险进行新的评价,从而调整、改进风险管理措施。最终实现森林火灾风险的适应性管理.  相似文献   

7.
厦门市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及其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欧健  卢昌义 《生态学杂志》2006,25(10):1240-1244
通过对厦门地区外来物种入侵状况的实地调查,对已有文献资料的查阅和专家咨询,整理了厦门市已入侵或值得警惕的外来植物名录。并从气候、土壤、植被生态群落结构、地貌特征、人为和自然干扰状况以及港口交通贸易等方面分析了厦门市外来生物入侵现状的原因。结合前人在外来生物入侵的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针对厦门市的外来植物入侵现状,构建了适应厦门地区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该指标体系由“移居与建群的可能性”、“危害与影响”和“预防与控制”3大部分,共计6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构成。  相似文献   

8.
依据系统科学原理,从影响森林健康包括的系统活力、系统组成、系统恢复力和林地环境等方面筛选13个指标构建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健康评价取值未知(无决策属性)的状况,利用粗糙集理论的属性重要度分析各指标因子对森林健康的影响程度,提出将基于知识粒度和属性重要度的森林健康评价指标赋权法。根据二类调查和样地调查数据,以湖南省大围山自然保护区8个次生林群落和2个人工林样地为应用实例,结果表明: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林分郁闭度、林分蓄积量、叶面积指数等13个指标在大围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健康评价中的权重与专家打分法得到的结果基本相符,并且对样地进行了评价,其中只有1个处于健康,7个处于亚健康,2个处于不健康。与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赋权方法相比,基于粗糙集的森林健康评价指标赋权法不需要提供任何先验信息,以森林健康系统相关信息为分析依据,直接从反映森林健康的指标数据中挖掘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及其重要度,不依赖专家经验,信息量越大,所得权重越客观。该评价指标赋权法真实有效,评价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为森林健康评价和健康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广东英德市公益林进行森林质量评价,根据生产力状况、林分稳定性、土壤条件三个准则层筛选出平均胸径、平均树高、郁闭度等9项指标,建立公益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英德市公益林质量综合质量等级为良,生产力状况较优。公益林整体龄组以幼龄林和中龄林为主,而生态效益较好的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面积占比较低,各龄组公益林综合森林质量随龄组成熟度的提高而上升。从评价指标权重来看,生产力状况是评价公益林质量的最重要指标;郁闭度、森林群落结构、枯枝落叶厚度是评价生产力状况、林分稳定性、土壤条件对公益林影响的重要因子。在公益林建设和管理中,建议对公益林的森林结构进行优化,对林种、龄组进行战略性调整,在尽量不改变现有植被盖度和郁闭度的前提下,适当间伐、补植、补造,提高林木质量,同时对公益林长期连续性监测,掌握公益林质量状况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未来公益林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兴安岭天然落叶松林单木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木健康评价结果融入传统小班(或林分)尺度健康评价中,可提高小班(或林分)尺度评价准确性,实现单木尺度与小班(或林分)尺度间的耦合过程,可为实现森林的健康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大兴安岭林区天然落叶松林为对象,建立了包括根部状态、树冠落叶程度、树冠透视度、树冠重叠程度、树冠枯梢比重、活冠层比重、树冠偏斜程度和垂直竞争指数的单木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去相关性处理,并使用熵值法赋予指标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天然落叶松林进行单木健康评价.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判别分析法建立单木健康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处于亚健康等级的林木最多,占总株数的36.7%;健康林木最少,仅占总株数的12.9%;不健康林木比例超过健康林木,达到21.1%;单木健康预测模型预测正确率为86.3%.应采取合理有效的经营措施提高林木的健康等级.  相似文献   

11.
甘肃白龙江林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力的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构建了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力综合评价指标的体系.以白龙江林区为例,通过对所选择的5个策略层(中间层,B层),20个措施层(最低层,C层)指标值的计算和纠正,建立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力评价的协调度模型:DH=∑BiPi.1996年的DH=0.5320,2000年的DH=0.6100,虽然均小于其理论值0.7000,判定该林区处于非可持续发展状态。但同时表明该林区正向可持续发展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12.
中国长江流域有着丰富的林木资源, 包含极高水平的物种多样性、特有性和遗传多样性。根据考古证据, 在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长江文明早期的孕育与发展中, 林木在食物、能源、工具、建筑和舟船中的应用起到了关键作用。现在, 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逐渐成为国内木材供给的热点地区。面对木材供给总量不足和大径级木材结构性短缺问题, 长江流域林木资源将是未来国内木材安全的重要保障。这使得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更加迫切。针对长江流域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存在的家底不清和保存体系不完善问题, 我们应尽快完成林木种质资源的全面调查和重要树种的多样性分析; 完善原地、异地和设施保存相结合的保存体系。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典型林区森林资源利用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林保护不是简单的禁伐,东北林区作为天然林保护的限伐林区,目前仍有一定数量的成过熟林采伐任务,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伐区非常重要.鉴于传统森林资源采伐利用操作中存在顾此失彼的问题,现代科学的森林资源经营理论认为,森林资源利用要坚持可持续利用原则,并且要更多考虑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遥感(RS)数据及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通过提供空间选择技术支撑,可以准确定位符合采伐标准的森林资源地理位置,并确定其面积、森林类型等信息,从而促进森林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本文综合考虑各方面要素,以长白山典型林区露水河林业局为例,以最大程度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为原则,进行了森林资源利用状况评价,对研究区森林资源未来利用的空间选择以及采伐利用方式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将来制订科学的森林经营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伊春林区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从伊春林区生态旅游资源质量、环境质量、旅游条件以及旅游功能4个方面选取30个有代表性的评价因子,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伊春林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伊春林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优于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且在优良级生态旅游资源数量区域分布上,北(嘉荫)-中(伊春)-东(金山屯)-南(铁力)4点极其明显;区域内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基本呈北(嘉荫、汤旺河、五营)-中(伊春、上甘岭)-东(金山屯、美溪)-南(铁力、带岭)的一致性分布.将伊春林区划分为南部、东部、中部和北部4个旅游集合区,并针对各自的特色,提出初步的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15.
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马姜明  刘世荣  史作民  刘兴良  缪宁 《生态学报》2010,30(12):3297-3303
森林退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对退化的森林进行恢复评价是合理地进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基础。介绍了森林退化的概念,综述了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评价的一般程序,主要包括恢复目标的确定、参照系的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定量评价等几个方面。目前,大多数退化森林恢复评价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植被结构和生态学过程3个方面。其中,物种多样性包括物种丰富度和多度等;植被结构包括植被盖度、乔木密度、高度、胸高断面积、生物量和凋落物结构等;生态学过程包括养分库、土壤有机质以及生物间的相互关系等。不同的研究者或管理者由于对恢复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需求存在差异,评价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角度也不一样。恢复评价可以从特殊种群到整个生态系统的不同层次进行。在深刻理解森林退化定义的基础上,建立现实的目标和正确地选择参照系是恢复评价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森林遗传资源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遗传资源的保护事关现代及后代的利益,已引起全球的极大关注,自70年代以来,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作为主要的战略在森林遗传资源保护实践中使用。一般来说森林遗传资源的就地保护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来实现。迁地保护主要包括种子库、田间基因库、种子园及细胞或组织培养等技术。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应当相互补充,两者结合使用是保存森林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方法。对森林遗传资源保护战略的选择以及因贸易而濒危的热带材用树及其保护问题也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7.
退化森林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徐欢  李美丽  梁海斌  李宗善  伍星 《生态学报》2018,38(24):9034-9042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森林退化是全球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准确评价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是进行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重要前提,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在研究国内外提出的关于退化森林生态系统评价理论的基础上,综述了森林退化的定义、特征和一般过程,梳理了退化森林生态系统评价指标筛选的一般原则和指标体系构建的主要方法,分析比较了不同学者所提出的主要评价指标。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筛选、构建了一套退化森林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即从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和生境这3个方面选取了32个能够较全面反映退化生态系统主要特征的评价指标,以期为构建我国区域尺度上的退化森林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总结分析了退化森林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在构建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今后开展研究和探索应该深入的方向,以提高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An indicator framework was designed as an operational science-based tool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aspects of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at stand level in Flanders (Belgium). The framework aims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forest management on forest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functioning. It consists of seven principles and 19 criteria, to which 157 potential indicators, selected from literature, were assigned; 40 of these were considered as suitable by an expert panel, based on 10 operational selection criteria. All indicators were quantitative variables measurable in the field.After elaboration of a measurement protocol, the indicator framework was validated in 115 forest stands, distributed over the three main forest types of Flanders. The new indicator framework exhibited greater sensitivity to for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demonstrated better discriminating power than the method that is currently used by the Flemish forest administration to estimate the naturalness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a forest stand. Following a detailed cost calculation of each indicator and based on the sensitivity of each indicator to for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the indicator framework was further reduced to a final set of 29 indicators. This framework can also be applied in other regions, provided that local threshold values are defined to convert indicator values to indicator scores.The selection procedure and the possible contribution of this set to the forest management in Flander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Reforestation of bottomland hardwood (BLH) forests has occurred within the Lower Mississippi Alluvial Valley (LMAV), USA, to support a wide range of ecosystem services, but especially wildlife habitat enhancement. As ecosystem restoration efforts proceed in BLH ecosystems, managers and policymakers are seeking criteria to evaluate wildlife habitat enhancement goals. Specialist wildlife that evolved within forest ecosystems can be sensitive to the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an ecosystem in relation to the system's natural or historical range of variation and thereby serve as indicators of habitat quality. The swamp rabbit (Sylvilagus aquaticus) is a specialist species of BLH forests throughout the LMAV and therefore may be an appropriate indicator species for this ecosystem. To address this, we reviewed peer-reviewed literature to evaluate the utility of swamp rabbits as an indicator species according to three commonly-used criteria: habitat factors defining swamp rabbit relationships to BLH forests, the importance of swamp rabbit habitat to other wildlife, and the efficiency of swamp rabbit monitoring. We conclude that the swamp rabbit is a suitable indicator of wildlife habitat quality in BLH ecosystems in the LMAV because they evolved and remain endemic to the ecosystem, use habitat that integrates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that positively influence wildlife biodiversity, and are easy to monitor routin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