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广东英德市公益林进行森林质量评价,根据生产力状况、林分稳定性、土壤条件三个准则层筛选出平均胸径、平均树高、郁闭度等9项指标,建立公益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英德市公益林质量综合质量等级为良,生产力状况较优。公益林整体龄组以幼龄林和中龄林为主,而生态效益较好的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面积占比较低,各龄组公益林综合森林质量随龄组成熟度的提高而上升。从评价指标权重来看,生产力状况是评价公益林质量的最重要指标;郁闭度、森林群落结构、枯枝落叶厚度是评价生产力状况、林分稳定性、土壤条件对公益林影响的重要因子。在公益林建设和管理中,建议对公益林的森林结构进行优化,对林种、龄组进行战略性调整,在尽量不改变现有植被盖度和郁闭度的前提下,适当间伐、补植、补造,提高林木质量,同时对公益林长期连续性监测,掌握公益林质量状况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未来公益林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长白山典型林区森林资源利用状况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德永  郝占庆  潘耀忠  姜萍  叶吉 《生态学报》2004,24(12):2940-2944
选择长白山典型林区 1985年、1999年两期遥感图像数据 ,在监督分类的基础上 ,结合该地区森林经营历史资料 ,基于采伐迹地的空间位置、形状、面积、采伐方式等 ,从森林采伐及其造成的生态后果的角度 ,对森林资源的变化及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前 ,研究区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强度很大 ,伐区布局不够合理 ,至 90年代末利用强度有所减弱 ,伐区布局趋向合理。从两个时期采伐方式来看 ,单个采伐地块的面积有许多地块明显超过采伐规程所规定的面积上限 ,而保留森林地块的面积基本都小于邻近采伐地块的面积 ,不符合采伐规程的“等面积”要求 ;从采伐地块的空间分布来看 ,由于森林采伐、更新过程中缺乏生态学 ,特别是景观生态学原理的指导 ,大多数采伐地块连为一整片 ,孤立了保留的森林地块 ,完整的原始林分被严重破碎化 ,间隔带状皆伐却造成了和大面积皆伐同样的后果。 15 a间研究区地物覆盖类型发生很大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森林采伐造成的。基于研究结果 ,指出了当地森林经营策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以期能为当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及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森林资源可持续状况评价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国发  邢韶华  姬文元  郭宁 《生态学报》2011,31(19):5524-5530
为了准确、快速地评估森林经营单位的森林资源可持续状况,提出了森林资源可持续状况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分级。森林资源可持续状况评价指标包括森林资源质量状况、森林资源利用状况和森林受干扰状况3个方面共28个评价指标。通过参照技术规定、查阅专业用表和使用经验数值等3种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基准值;根据基准值把评价指标测定值分级为"好"、"中"、"差"3个等级,并分别赋值1.0、0.62和0.38。利用专家咨询法或层次分析法,根据森林经营单位的主要经营目标和森林主导功能,确定森林资源质量状况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评价指标的实测值、赋值和权重,计算森林资源质量状况指数、森林资源利用状况指数和森林受干扰状况指数,进而计算森林资源可持续状况指数。根据森林资源可持续状况指数值的大小,将森林经营单位的森林资源可持续状况划分为优、良、中和差四个等级。  相似文献   

4.
丰林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评价: 量化与解释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目前原始天然红松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天然林集中分布区.本研究根据景观分类图、各景观类型的属性数据库及1997年186个样地系统空间抽样数据,选用多样性、自然性、代表性、稀有性、面积适宜性、稳定性和人类干扰7项指标,建立2个层次的生态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生态评价因子的等级化处理,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计算出各生态评价因子的综合评价指数(CEI).结果表明,区内有高等植物113科568种、高等动物近220种,物种多样性赋分3分;保护区地带性顶极植被类型:椴树红松林、枫桦红松林、云冷杉红松林,隐域性顶极群落云冷杉林以及仍具有原始林性质的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90.0%和森林总蓄积的96.6%,代表性赋分3分;近20~30年内未受到强烈的外界干扰(人为和自然的),自然生境完好,次生化演替得到有效控制,自然性和人类干扰赋分4分;原始森林植物仍保存着很多古老第三纪的孑遗种,如红松、水曲柳、核桃楸、黄檗、紫椴和色木槭等,稀有性赋分4分;保护区总面积18 165 hm2,其有效面积大小适宜,足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面积适宜性赋分4分;保护区以红松为主体的红松混交林是一个稳定的群落,稳定性赋分4分.综合评价结果,该保护区生态质量CEI为0.87,表明其生态质量很好,保护价值高,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均有典型的代表意义.目前保护区的面积、结构及经营管理能满足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丰林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评价:量化与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目前原始天然红松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天然林集中分布区.本研究根据景观分类图、各景观类型的属性数据库及1997年186个样地系统空间抽样数据,选用多样性、自然性、代表性、稀有性、面积适宜性、稳定性和人类干扰7项指标,建立2个层次的生态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生态评价因子的等级化处理,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计算出各生态评价因子的综合评价指数(CEI).结果表明,区内有高等植物113科568种、高等动物近220种,物种多样性赋分3分;保护区地带性顶极植被类型:椴树红松林、枫桦红松林、云冷杉红松林,隐域性顶极群落云冷杉林以及仍具有原始林性质的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90.0%和森林总蓄积的96.6%,代表性赋分3分;近20~30年内未受到强烈的外界干扰(人为和自然的),自然生境完好,次生化演替得到有效控制,自然性和人类干扰赋分4分;原始森林植物仍保存着很多古老第三纪的孑遗种,如红松、水曲柳、核桃楸、黄檗、紫椴和色木槭等,稀有性赋分4分;保护区总面积18165hm2,其有效面积大小适宜,足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面积适宜性赋分4分;保护区以红松为主体的红松混交林是一个稳定的群落,稳定性赋分4分.综合评价结果,该保护区生态质量CEI为0.87,表明  相似文献   

6.
华南地区花镜植物资源筛选评价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营造物种多样、季相丰富、景观优美的生态经济型花镜,筛选出一批适合于华南地区花镜景观营造的植物种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适合华南地区花镜景观营造的植物305种,隶属于84科221属,主要有爵床科(Acanthaceae)、豆科(Fabaceae)、菊科(Asteraceae)、石蒜科(Amaryllidaceae)等,小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分别有16、127、134和28种;乡土植物100种,占32.79%,外来植物205种,占67.21%。综合评价分析表明,Ⅰ级、Ⅱ级和Ⅲ级花镜植物分别有148、151和6种;层次分析表明,前景植物、中景植物和背景植物分别有106、162和157种;季节分析表明,春、夏、秋和冬季植物分别有216、232、195和128种。这表明可用于华南地区花镜景观营造的灌木和草本植物资源丰富,应用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7.
为丰富冬季木本观花植物资源,增加冬季植物景观的多样性,缓解冬季景观植物少、植物景观单调等问题,对杭州木本观花植物资源进行系统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观赏特性在评价体系中权重最高,其次为适应性;评为Ⅰ级的木本观花植物有15种、Ⅱ级24种、Ⅲ级15种。因此,观赏特性中的花色、花量和花期是影响综合评价的主要因素,天目木兰、迎春樱、杂交金缕梅、单体红山茶等评分为Ⅰ级,且为尚未推广应用的种类,应予以重点研究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邛海流域生态脆弱性及其评价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前,邛海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表现出明显的生态脆弱特征。本文对其特征表现作了阐述,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对其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流域存在四类结构型脆弱因子及三种人为型胁迫因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流域生态脆弱性作了定量评估。评估结果显示,邛海流域生态脆弱度综合指数为3.035,已呈中-强脆弱程度。评估亦识别出影响脆弱性的主次因子,并据此探讨了流域生态环境改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吴斌  宋金明  李学刚  袁华茂  李宁 《生态学报》2012,32(14):4566-4574
沉积物质量评价"三元法(sediment quality triad,SQT)"是一种基于生物效应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毒理、生态3个基元。尽管各基元可通过选择适当参数,单独反映沉积物中致污物的环境风险,但以证据权重法结合其三基元,则更能全面描述沉积物中有害化学物质与生物效应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加强化学致污物及其污染水平的生态相关性,为环境治理及修复等提供重要依据。从基元构成和数据解译两方面回顾了SQT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该法在国内外的应用实例,剖析了提高评价可靠性的相关手段,并结合我国近海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现状,展望了SQT法的未来研究及应用前景。结果表明,通过替换、改进现有基元或增加其它基元的方式可提高SQT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而引入新的数据解译方法则可使本方法的评价过程更加透明、评价结果更加直观。适于评估化学胁迫对沉积物等环境介质造成的损害,已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是目前主要的综合评价方法,具有良好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丰富盐渍土园林绿地植物多样性,解决盐渍土城市园林绿化树种单一、景观单调等问题。方法:针对环渤海盐渍区丰富的盐生植物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在调查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以下简称AHP)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并分析其研究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结果:评分为Ⅰ级的盐生植物有18种、Ⅱ级20种、Ⅲ级26种,其中Ⅰ、Ⅱ级有良好的研究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结论:二色补血草、单叶蔓荆、罗布麻、紫花山莴苣、柽柳、小果白刺等10种盐生植物耐盐碱性以及观赏价值较高,应予以重点研究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