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微囊藻毒素的产生、检测和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41,自引:12,他引:29  
随着内陆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而引起有害藻类水华(HAB,harmful algal bloom)的频繁发生已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其中微囊藻(Microcystis)水华是淡水水体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由于这类水华发生普遍,持续时间长,而且多数产毒,危害性更大,因而倍受人们的关注,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是一类具生物活性的单环七肽,这类毒素主要由淡水藻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产生,此外其他种类的微囊藻.    相似文献   

2.
微囊藻毒素LR对大鼠肝细胞Caspase-3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导致藻类水华频频发生。在全球由于藻类水华所产生的毒素,对人和动物都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使之成为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其中危害最严重的 是微囊藻毒素(Micnocystin,MCYST)。而微囊藻毒素LR(LR)是微囊藻毒素中存在最为普遍且毒性作用最明显的一种,是MCYST的主要代表物。    相似文献   

3.
微囊藻毒素对大鳞副泥鳅胚胎和幼鱼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是一类单环七肽的生物毒素,它主要由淡水藻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产生,由于MC的作用靶器官为肝脏,故又称肝毒素。    相似文献   

4.
微囊藻毒素分子致毒机理研究近况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目前,日趋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使水华发生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产生水华的藻类因而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海洋赤潮中甲藻所产生的毒素已引起人类的严重的中毒事件,虽然淡水水华还未发现引起人类急性中毒事件1,2,但由于饮用发生水华水体的水而导致家畜、家禽及野生动物死亡的事件频繁发生3,4,淡水水华已引起科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当前,由于水体富营养化情况的不断加重,导致蓝藻等一些淡水藻类的过度生长,给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藻类水华对环境及对人类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其中微囊藻毒素会引发各种致命的疾病,包括肝癌、肠癌等,对人类的健康已经构成较大的威胁.如何对微囊藻毒素进行有效地降解,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相关科研人员的研究重点.本文就当前对于微囊藻毒素的传统处理方法包括混凝法、活性炭吸附法、反渗透及膜滤处理法、氯化法、臭氧氧化法、光催化氧化、高锰酸盐降解以及较新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纯种菌的降解和混合菌的降解进行一个全面的综述,对各种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应用前景做一个归纳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蓝藻毒素对底栖动物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庆举  苏小妹  谢丽强 《生态学报》2015,35(14):4570-4578
近年,由于人类活动加剧,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流入湖泊等缓流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而由此引起有害蓝藻水华的频繁爆发,使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相关研究表明,蓝藻水华的爆发不仅能够使水体水质恶化,其中一些产毒藻类还会产生大量蓝藻毒素,对水生生物产生重要影响。底栖动物作为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食物网中有重要作用,同时其中的许多种类又与人类息息相关,因此关于水华蓝藻毒素对淡水底栖动物的毒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介绍蓝藻毒素概况的基础上,综述了蓝藻毒素的致毒机理和对底栖动物的影响,展望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藻类水华调查及其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三峡水库一期工程蓄水近两年(2003年7月—2005年4月)期间,库区发生过多次藻类“水华”,尤其在阳光充足、气温回升的春季。经鉴定形成水华的藻类主要有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sp1,sp2),新星形冠盘藻(Stephanodiscusneoastraea),里海小环藻(Cyclotella caspia),湖沼红胞藻(Rhodomonas lacustris),实球藻(Pandorina morum)和空球藻(Eudorina elegans);其中以拟多甲藻水华涉及面积最大,持续时间最久,污染程度最为严重。通过对拟多甲藻水华水及其藻细胞提取液的生物毒性测试,表明其对其他水生生物和小白鼠没有明显的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8.
微囊藻胞内毒素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淡水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蓝藻水华及其毒素污染问题已经逐渐威胁到人类饮用水的安全。微囊藻(Microcystis)为常见的水华蓝藻种类,其所产生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不仅会严重危害水生态系统,并且可能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1,2。我国云南滇池、江苏太湖和安徽巢湖等淡水湖泊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蓝藻水华,并检测到了高含量MCs的存在3,4。    相似文献   

9.
柯为 《生物工程学报》2005,21(4):589-589
水华(water bloom),指的是一些水域因受污染而产生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导致某些藻类如蓝藻等疯长的现象,通常把这些水藻称之为水华。因它们大量繁殖,会与其他水生动物争夺氧气,会致使鱼类等因缺氧而窒息死亡,因而尤遭渔民深恶痛绝。此外,某些水华中的蓝藻还能分泌藻毒素,不仅毒害水生生物,甚至危害人类、牲畜。水体富营养化常含有硝酸盐、亚硝酸盐,经加氯消毒后会形成多种致癌物质,影响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微囊藻毒素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囊藻毒素是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最常见的藻类毒素,是湖泊蓝藻产生的一类肽类毒素,它的产生受到藻类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由于其毒性大,分布广,结构稳定,从而成为水环境中的潜在危害物质。有关微囊藻毒素性质、毒理毒性、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以及控制预防已成为关注热点。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微囊藻毒素的性质、产生机理以及其与水环境、水生生物(水生植物、鱼类、无脊椎动物)间的相互作用,讨论了微囊藻毒素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以及水生生物对微囊藻毒素的降解作用,为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THE ORIGIN OF THE ACETYLCHOLINE RELEASED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CORTEX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acetylcholine liberated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rabbit occipital cortex has been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underlying cortical synaptosomal and vesicular acetylcholine at varying times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N-Me-3H]choline. Choline was administered by diffusion from solutions placed in cups formed by Perspex cylinder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cortex. Acetylcholine was collected by diffusion into these cups.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the acetylcholine declined progressively. The effect of stimulation of afferent cholinergic pathways was to cause a fall in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the released acetylcholine. However this was alway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ynaptosomal or vesicular acetylcholine as represented by fractions P2 and D of the authors’fractionation scheme. It is concluded that acetylcholine released from the cortex must come from a store or stores more recently synthesized than the endogenous acetylcholine of these subcellular fractions.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