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细菌粘附素的分子结构和装配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细菌感染的第一步是必须粘附于易感细胞,以获得立足点,在局部繁殖,释放毒素和酶类损坏组织,导致感染,细菌的粘附作用主要靠粘附素特异的识别结合到宿主细胞的受体,使细胞在局部定居,本文主要综述菌毛粘附素的分子结构及其因控制,菌毛粘附素如何通过四种典型途径装配,以及参与装配的蛋白质是如何协调功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细菌粘附宿主细胞外基质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细菌粘附宿主组织时与胞外基质(ECM)结合的粘附素分子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这类识别粘连基质分子的微生物表面成分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具体涉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耶尔森菌和气单胞菌等,涉及的ECM分子有纤维结合蛋白(Fn)、胶原及血纤维蛋白原。此外,还对MSCRAMM-ECM相互作用在细菌定居后,组织向性及致病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钙依赖性粘附素及其信号转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n WS  Jiang Y 《生理科学进展》2000,31(4):353-356
钙依赖性粘附素介导的粘附连接在决定和维持发育及成年机体的组织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钙依赖性粘附素结合的特异性取决于其细胞外段,但完整的生理性粘附还需其胞质尾段与胞质相关蛋白以及细胞骨架的相互作用和联系。粘附连接的调节涉及到钙依赖性粘附素基因表达、聚集和磷酸化以及缝隙连接通讯等;此外,钙依赖性粘附素-连环素复合体还参与信号转导过程,从而影响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4.
选择素与肿瘤转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陈金联  周同 《生命科学》1996,8(1):31-33
晚近发现的粘附分子受体(选择素),能介导血小板、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肿瘤细胞的粘附,它们在炎症、血栓形成及肿瘤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练过了选择素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在正常组织中分布以及与肿瘤转移方面的有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正> 致病性大肠菌感染一般由与上皮细胞的特殊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开始。大肠菌的粘附素(adhesins)介导这种接合,并和固定在菌细胞壁毛状蛋白附属物纤毛或菌毛有关。一根菌毛约有1000个相同的亚单位构成。粘附素蛋白与形成菌毛亚单位主要结构性质不同,在1型,P和S菌毛中粘附素是次要的菌毛成分,它分别和甘露糖、半乳糖α(1-4)半乳糖和含神经氨酸乙酰α(2-3)半乳糖的葡萄糖结合物结合。自肾盂肾炎分离的大肠菌的P粘附素,位于P菌毛的末端,是一个35000道尔顿的多肽,带有一个与主要菌毛亚单位PapA十分不同的基本结构。S粘附素主要位于S菌毛的末端,是一个12000道尔顿的较小的蛋白质,其结构至今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6.
γ-连环素(γ-catenin,γ-cat)是实质细胞粘附连接处钙粘附素(cadherin,cd)/连环素复合体的胞内组成部分,同时还是桥粒的组成成份之一。近年发现,γ-cat同时还是一种癌基因,并参与wnt信号传导通路,介导粘附连接与桥粒之间的交流等。本文对γ-cat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功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β—连环素与肿瘤发生、浸润的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β-连环素(β-catenin,β-cat)具有双重功能,它是wnt信号转导通路的下游元件,β-cat介导的wnt信号转导通路异常激活与肿瘤发生关系密切,同时,β-cat也是上皮钙粘附素-连环素复合体(E-cadherin/catenin complex,E-cd/cat复合体)的重要组分,该复合体中β-cat结构和功能异常在肿瘤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细胞粘附的生理与病理生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细胞粘附的生理与病理生理苏静怡(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理生理研究室,北京100083)目录一、粘附分子的种类及性质(一)整合素超家族(二)选择素超家族(三)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四)钙依赖粘附分子超家族(五)H-细胞粘附分子超家族二、细胞粘附在机体防御作用...  相似文献   

9.
肺炎链球菌粘附机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英俊 《微生物与感染》2000,23(3):29-30,33
肺炎链球菌粘附宿主我肺炎链球菌侵袭、感染宿主细胞的先决条件。粘附过程是特异的,是细菌表面的粘附分子和宿主细胞膜受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英膜对肺炎链球菌的粘附无影响,而细胞壁(CW)在介导肺炎链附粘附宿主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W亚组人脂磷酸(LTA)介导肺炎链球菌的粘附过程,并导致炎症反应;细菌表面的结构蛋白或分泌蛋白是细菌与宿主细胞连接的桥梁;肺炎链球菌能与宿主细胞外基质蛋白特异性结合,进而粘附宿主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由粘附分子介导.整合素、免疫球蛋白及选择素家族的粘附分子在这两种细胞的粘附中起关键作用.粘附的起始阶段由选择素介导,随后由CD11/CD18复合物与ICAM-1形成更为紧密的结合.多种细胞因子及炎症反应可诱导粘附.抗粘附分子单抗、药物等可抑制粘附.  相似文献   

11.
双歧杆菌粘附大肠癌细胞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青春双歧杆菌DM9227粘附大肠癌细胞cl-187为实验模型,探讨粘附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粘附需要一定的菌浓度(>106CFU/ml),一定的温度(37℃)及一定的时间(>10h),且偏酸更有利于粘附。破坏菌体表面的糖结构使粘附上升,而破坏蛋白结构则使粘附下降。  相似文献   

12.
人女性生殖器官和胎盘组织的凝集素标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ABC法和PAP法系统研究了9种凝集素对子宫、卵巢、输卵管、乳腺和胎盘绒毛等5种组织的标记状况,发现大豆素(SBA)只与子宫内膜被覆上皮而不与子宫内膜腺体上皮结合;蓖麻素-1(RCA-1)则恰相反。胎盘绒毛合体细胞滋养层游离缘呈线状麦胚素(WGA)结合阳性,而细胞滋养层麦胚素(WGA)标记可为环细胞膜阳性。当子宫内膜由增生期向分泌期、妊娠期和乳腺由静止期向泌乳期进展时,麦胚素(WGA)、双花扁豆素(DBA)、花生素(PNA)等凝集素在腺细胞游离缘的结合明显增强。此外,麦胚素(WGA)、花生素(PNA)、蓖麻素-1(RCA-1)等在子宫内膜、乳腺、输卵管、卵巢等组织的被覆上皮和腺上皮细胞都有较高的结合。间质中纤维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等也与麦胚素(WGA)、花生素(PNA)、荆豆素-1(UEA-1)及刀豆素(ConA)等呈阳性结合。作者探讨了上述女性生殖器官和胎盘组织的凝集素标记特点、相互关系、共同规律及可能具有的生理生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绿脓杆菌的粘附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脓杆菌的粘附功能被认为是绿脓杆菌呼吸道感染的首要一步。粘液型菌株是由细胞外粘多糖(MEP)介导,而非粘液型菌株则由菌毛(Pili)介导,国内外文献早有报道并认为MEP和菌毛均为绿脓杆菌的粘附素。绿脓杆菌的菌毛与菌体的粘附、动力和噬菌体的吸附有关。MEP除了粘附功能外,尚与抑制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抑制抗LPS抗体介导的调理吞噬作用有关,并能增强菌株对抗体包被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4.
呼吸道致病菌能干扰体内的白细胞粘附系统,如百日咳鲍特氏菌毒素能抑制白细胞的粘附,毒素与白细胞结合模拟与选择素的结合,从而正相调节整合素CR3的功能。可溶性丝状血凝素(FHA)则能竞争性抑制CR3依赖的白细胞与内皮细胞上受体的结合。致病菌的这各模拟粘分子配体作用与其致病性的表达密切相关,而且在传染病的治疗上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粘附于胃黏膜是其进一步发挥致病作用的前提,本文从幽门螺杆菌的粘附素、粘附素相关受体、粘附于胃上皮细胞的病毒机制以及粘附素在粘附素在该菌疫苗构建中的作用对其粘附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21例新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中上皮钙粘附素(E-Cad-herin,ECD)的表达。结果发现ECD在62%(13/21例)乳腺癌中呈减少至消失表达;其中83%(5/6例)高分化乳腺癌(Ⅰ级)呈保留表达,在80%(12/15例)低分化乳腺癌(Ⅱ、Ⅲ级)呈异质性减弱至消失表达;ECD表达与腺管形成程度成正相关,与核分裂数负相关。表明上皮钙粘附素的存在与否,可能决定着乳腺癌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C a dh er in -1 基因与成骨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钙粘附蛋白-11(Cadherin-11)属于Ⅱ型钙粘附蛋白,是一种钙离子依赖性介导嗜同性细胞-细胞间粘附的跨膜糖蛋白。该种钙粘附蛋白在胚胎发育的肢节形成、骨组织形成、肿瘤浸润转移及细胞信号转导等方面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本文就其基因结构、蛋白结构、连接特性和识别特异性、表达调控以及通过细胞-细胞粘附对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细胞方向分化和在骨形成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双歧杆菌粘附素受体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本文研究了Lovo细胞上双歧杆菌粘附素的受体。结果表明,过碘酸钠成或蛋白酶处理Lovo细胞后,双歧杆菌对Lovo细胞的粘附力明显降低,呈剂量效应。D一甘露糖能抑制两者的粘附;葡萄糖,乳糖,山梨糖,蔗糖及D一果糖不能抑制粘附。提示双歧杆菌粘附素受体是一种糖蛋白,可能与甘露糖有关。  相似文献   

19.
对自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中分离的携带定居因子抗原的菌株(命名为CF138)的特性,侧重从两个方面进行了鉴定。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其菌体表面具有CS1及CS3纤毛结构,聚乙烯珠粘附试验结果证实具有粘附作用,甘露糖抗性血凝试验呈抗性凝集,与CFA/Ⅱ抗血清作用显示强凝集阳性,属06:H16血清型,采用家兔肠攀试验,乳鼠ST活性测定及用LT、ST放射性DNA探针检测等现行测定LT及ST肠毒素的方法,证实该株不产生肠毒素,结果表明该株属具有定居因子抗原的非毒素原性大肠杆菌自然诱变株。灌注该株菌体的免疫豚鼠产生了抵抗肠毒原性大肠杆菌攻击的保护力,表明该株系一潜在的抗ETEC感染的侯选菌苗株。  相似文献   

20.
枸杞岛岩礁生境主要鱼类的食物组成及食物竞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2009年3月-2010年2月枸杞岛沿岸岩礁生境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对岩礁生境中的3种定居性鱼类(褐菖鲉、大泷六线鱼和斑头六线鱼)和3种非定居性鱼类(花鲈、黄姑鱼和小黄鱼)的食物组成及食物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麦秆虫、钩虾、褐菖鲉幼鱼、鳀鱼和中国毛虾等是6种鱼类的主要饵料生物,且饵料组成随季节而变化.3种定居性鱼类中,大泷六线鱼和斑头六线鱼在秋季食物竞争激烈;3种非定居性鱼类中,黄姑鱼和小黄鱼在夏季食物竞争激烈;非定居性鱼类和定居性鱼类之间,黄姑鱼分别与褐菖鲉(秋季)和大泷六线鱼(冬季)食物竞争激烈.黄姑鱼是引起岩礁生境中6种主要鱼类食物竞争的关键鱼种.枸杞岛岩礁生境中6种主要鱼类的摄食活动对褐菖鲉幼鱼的资源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