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述了云南昭通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坡松冲组华南鱼目一新属、新种——剑裂甲鱼(Rhegmaspis xiphoidea gen.et sp.nov.)。新属的主要特征是:具有鱼雷形头甲,细长吻突,眶孔位于头甲腹侧位,鳃穴向头甲腹面弯曲,角、内角和腹环丢失。鉴于以上特征,新属被归到了包括鸭吻鱼和乌蒙山鱼在内的鸭吻鱼科。根据新材料提供的信息,修订了鸭吻鱼科,包括鸭吻鱼和乌蒙山鱼的鳃穴、腹环、角、内角等特征。裂甲鱼属是该地区发现的第一个具有流线形体型的盔甲鱼类,指示了该地区一些盔甲鱼类可能开始了一种营上底栖的生活方式,具有更加主动的取食行为。新属的发现不仅丰富了该地区华南鱼目的多样性,而且提供了盔甲鱼类在早泥盆世布拉格期通过占据新的生态位而发生的最后一次辐射演化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云南文山早泥盆世盔甲鱼类的新发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描述了采自云南东南部文山地区下泥盆统坡松冲组下部的无颌类化石,建立了盔甲鱼类的一新属、新种──纸厂文山鱼(Wenshampis zhichangsis gen.et sp.nov.),同时修订了两个盔甲鱼类的旧属、旧种──长吻三歧鱼(Sanqiapis rostrata)及长角大窗鱼(Macrothyraspislongicornis)。迄今为止,长吻三歧鱼仅在四川江油雁门坝的平驿铺组中部发现并记述过,长角大窗鱼也仅有一件采自云南广南坡松冲组中的正型标本,而纸厂文山鱼为滇东南文山地区首次记述的多鳃鱼类新属种,它与滇东北昭通地区下泥盆统坡松冲组中的让氏昭通鱼(Zhao-tongasis janvieri)最为相似。此次这三个盔甲鱼类属种在滇东南文山地区的发现,为该区下泥盆统的横向对比提供了重要的古鱼类学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多鳃鱼类一新属及该类鱼感觉沟系统的变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记述了云南曲靖早泥盆世翠峰山组西山村段多鳃鱼类一新属种,变异坝鱼(Damaspis vartus gen.et sp.nov.)文中讨论了多鳃鱼类头甲背部感觉沟系统的基本模式,它的变化和变异。从这个基本模式出发笔者认为三岔鱼科和多鳃鱼科有许多重要的特征相近,似乎应把三岔鱼科和多鳃鱼科隶属于同一个高一级的分类单元即多鳃鱼目,而不应把三岔鱼科置于“华南鱼目”。“华南鱼目”是根据了解还不多的华南鱼属建立的,有些勉强,建议暂不采用。文中首次指出多鳃鱼类的感觉沟系统存在变异现象并认为在确立新类型时,变异是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化石》2014,(3):8-9
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团队在6月12日出版的《自然-科学报告》上报道了目前为止志留纪最大的脊椎动物,一种被命名为钝齿宏颌鱼(Megamastax amblyodus)的硬骨鱼。研究表明,4.23亿年前的钝齿宏颌鱼体长可达1.2米,在食物链中占据较高的位置。这是云南曲靖地区志留纪潇湘动物群(继梦幻鬼鱼、初始全颌鱼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这一发现挑战了早泥盆世埃姆斯期以前不存在大型脊椎动物  相似文献   

5.
<正> 目前,泥盆纪星骨鱼科化石除非洲和南极地区尚未发现外,世界其它各地均有发现,但化石产地并不多.其时代从早泥盆世一直延续到晚泥盆世早期,多数出现在早—中泥盆世.所有化石全部产于海相地层.据现有资料统计,已经发现和描述的只有5个属,即 Asterosteus, Gemuendina, Jagorina, Ohioaspis, Bolivosteus,分布在德国(早泥盆世),美国(中泥盆世),加拿大(中泥盆世),澳大利亚(早一中泥盆世),土耳其(中泥盆世)和玻利维亚(中泥盆世).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的曲靖始突鱼(Procondylolepis qujingensis gen.et sp.nov.)是近几年在云南曲靖早泥盆世地层中发现的有肢突胴甲鱼一原始类型。它和已知胴甲鱼(包括早泥盆世无肢突的和中、晚泥盆世有“盔”状肢突的)不同的最大特点是在其肩带与胸鳍相接的肩关节处有原始的肢突和简单的关节窝;胸鳍甲近端的关节区很小。它展现出胴甲鱼类这一高度特化、长期使人迷惑不解的肢突,在胴甲鱼演化史上发展变化的梗概,填补了肢突从无到有中间的缺环,使人了解到胸鳍的具体结构。文中主要根据肢突的有无和特化程度等,对胴甲鱼早期演化史作了初步探讨,将胴甲鱼分为无肢突超目(Abrachicondylia)和有肢突超目(Brachicondylia)两大部分。始突鱼则代表有肢突超目一早期成员。  相似文献   

7.
依据采自广西平果早泥盆世郁江组中部的化石材料,记述了盾皮鱼纲节甲鱼目南极鱼科的一新属、新种——小眼坡塘鱼(Potangaspis parvoculatusgen.et sp.nov.)。该新属的眶孔很小,且为颅顶甲骨片所完全包围;中点线沟发育,与眶上感觉沟、中心感觉沟和后点线沟一起共同向颈片的骨化中心辏合。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新属和发现于南极洲中泥盆统的南极鱼属构成姐妹群关系,支持了南极鱼科位于节甲鱼目最基干位置的假说,同时为早埃姆斯期东冈瓦纳大陆与中国南方之间的古地理密切联系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盔甲鱼类在华南的新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言盔甲鱼类的首次发现与记述者刘玉海同志,已描述了二属三种,代表二新目、一新亚纲。云南曲靖早泥盆世翠峰山组(群)为盛产这类化石的著名地区。本文描述的硕大云南盔甲鱼(新属、新种),代表盔甲鱼类在翠峰山组西山村段的初次发现,因以往仅在其上的西屯段(即泥灰  相似文献   

9.
滇东北昭通早泥盆世盔甲鱼类一新属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本文记述了在滇东北昭通早泥盆世Pragian期坡松冲组中发现的盔甲鱼类一新属种,让氏昭通鱼(Zhaotongaspisjanvierigen.etsp.nov.),该属至少具有31对鳃穴,这是迄今为止记述过无颌类中的最高数目。基于昭通标本,建立了盔甲鱼类一新科,昭通鱼科(Zhao-tongaspidae),该科隶属于多鳃鱼目。箭甲鱼属(Antiquisagittaspis)是新科的可能成员。文章认为,昭通鱼科与都匀鱼科(Duyunaspidae)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团队卢静等人联合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学者,对云南昭通早泥盆世布拉格期(约4.1亿年前)一新的基干肉鳍鱼类短耳褶纹鱼(Ptyctolepis brachynotus gen.et sp.nov.)的脑颅化石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取其中复杂而出乎意料的形态特征信息,显示斑鳞鱼类(斑鳞鱼、无孔鱼和鬼鱼)可能比过去所认为的更加原始,非常接近辐鳍鱼类和肉鳍鱼类共同的祖先。新研究在相当程度上推进了学界对最早期硬骨鱼类  相似文献   

11.
川滇早泥盆世的无颌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自1956年本文作者报导了云南曲靖早泥盆世无颌类以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又陆续收集到大量四川、云南早泥盆世的无颌类标本。这些标本的研究,不但将增加我们对早先报道过的曲靖无颌类生物学方面的认识,对古生物学中长期存在的无颌类系统关系上某些重大分歧的解决,提供相当重要的依据,而且对于划分中国南方早泥盆世陆相地层有着重要意义。有鉴于此,为了便于野外地层工作的利用和交流情况,在这里作者将迄今发现于云南、四川的无颌类作一分类纲要和概略记述。  相似文献   

12.
盖志琨  孟馨媛 《化石》2022,(4):33-39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硕士毕业生孟馨媛在盖志琨研究员的指导下,在专业学术期刊《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上在线发表了泥盆纪多鳃鱼类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报道了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东北部武定县中泥盆世艾菲尔期(大约3.9亿年前)海口组中发现的多鳃鱼类化石——东方鱼(Dongfangaspis),代表了迄今为止已知鳃囊数目最多的盔甲鱼类,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泥鳅河组一段下部产Caudicriodus woschmidti hesperius等牙形刺,时代为Lochkovian(洛赫考夫期)期最早期。泥鳅河组二段最下部产牙形刺Masaraella pandora W new morph,Pandorinellinacf.miae等,时代为Pragian(布拉格期)期最早期,或由Lochkovian晚期pandora beta-gilberti带到Pragian期早期的steinachensis带。依据牙形刺确定的泥鳅河组一段—二段的时代为早泥盆世早、中期,即Lochkovian期到Pragian期的沉积。本文还首次确认了Masaraella属在中国的存在,并描述了Masaraella pandora W新的形态型。  相似文献   

14.
云南沾益中泥盆世小肢鱼(Microbrachius)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胴甲鱼类(Antiarchi)小肢鱼(Microbrachius)的一新种——中华小肢鱼(M.sinensis sp.nov.),发现于云南沾益中泥盆世曲靖组上部,这是小肢鱼化石在中国及亚洲_的初次发现,具有重要的生物地层和生物地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滇西早泥盆世大瓣鱼科(Macropetalichthyidae)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正> 泥盆纪的大瓣鱼化石目前除在南美和非洲尚未发现外,在全球其他各洲分布甚为广泛.它的分布时代可由早泥盆世延续到晚泥盆世.据统计目前发现的该科化石已达12个属.我国目前发现的大瓣鱼科化石共有5个属种,分布于华南的下、中泥盆统,主要发现于下泥盆统.  相似文献   

16.
盖志琨 《化石》2022,(1):35-45
钩镰枪:刘氏镰角鱼(Falxcornus liui)--镰刀状的角和内角组合分类位置:盔甲鱼亚纲-真盔甲鱼目-三尖鱼科化石产地:云南省曲靖市南城门层位与时代:早泥盆世洛霍考夫期(大约4.19亿年前)西山村组命名人与命名年代:孟馨媛、盖志琨,2021发表时间和刊物:2021年,《历史生物学》在《水浒传》中,“钩镰枪大破连环马”是非常精彩的一段故事。  相似文献   

17.
从鱼化石的角度对滇东泥盆系下述含鱼地层进行了分析,并认为:1)曲靖地区下泥盆统徐家冲组与坡松冲组或四川的平驿铺组、广西的那高岭组层位相当,时代为布拉格期;其层位低于含 duyunolepids-Kueichowlepis鱼类组合的贵州乌当组或舒家坪组,后者时代为埃姆斯期。2)滇东中泥盆统含两个不同时期的含鱼层,其中含Yinosteus-Wudinolepis鱼类组合的武定地区旧城组属中泥盆统早期,该鱼类组合现仅知分布于武定地区。而中泥盆统晚期含鱼地层,在曲靖地区由下而上包括穿洞组、上双河组和海口组三个岩石组;其中穿洞组+上双河组与武定的鱼子甸组对比,而海口组与曲靖组为同时异相;武定茶花箐组与曲靖组对比。3)文中时上述地层中的某些鱼化石的层位或鉴定作了评述或厘定。  相似文献   

18.
藏北申扎早泥盆世四射珊瑚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历年来的青藏高原的科学考察报告中,关于早泥盆世生物群的报道,只限于藏南珠穆朗玛峰地区发现的凉泉组生物群,包括笔石、竹节石等浮游型生物群,时代相当于早泥盆世布拉格期.(穆恩之等,1975;穆西南,1975).1980年夏,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组织的考察队再次入藏进行地层古生物工作.在西藏地质局综合普查大队工作的基础上,于西藏北部申扎附近出露的海相泥盆纪地层中采获珊瑚化石和其它底栖门类化石.这个  相似文献   

19.
云南曲靖地区早泥盆世无颌类化石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云南曲靖地区早泥盆世地层中产无颌类化石早有报导。抗日战争前王曰伦于翠峰山和廖角山(原误称“妙高山”)两地均曾发现头甲角(Cephalaspidae)科化石(丁文江、王曰伦1936—1937;杨钟健1939)。其后,李广源等于廖角山采得的鱼化石经杨钟健鉴定,其中无颌类化石定为 Cephalaspis sp.(李广源等1942,滇东曲靖、沾益地质,未刊稿)。上述化石可惜均未进行古生物学描述,标本于抗日战争期间几经辗转,今已不知下落。  相似文献   

20.
简要论述了近十年来泥盆纪石松类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分支系统学研究增进了对石松类起源与谱系分异的认识,新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石松纲与真叶植物互为姐妹群,并识别出原始鳞木目和异孢石松类两个单系。基于化石数据库和定量统计分析,揭示了泥盆纪石松类的多样性演变模式:早泥盆世布拉格期(Pragian)石松类的属种数量显著增加,在埃姆斯期(Emsian)至艾菲尔期(Eifelian)逐步取代工蕨类,至晚泥盆世进一步辐射。依据华南、新疆及全球其他地区丰富的化石材料,大量泥盆纪的石松植物新类群得以建立,一系列已有属种得到详细的再研究,明确了这些植物的生物学特征,也促进了对石松类根系、生长和繁殖习性演化的深入理解。对华南早泥盆世的镰蕨类和挪威中—晚泥盆世乔木状石松的研究分别揭示了这一时期植物-土壤相互作用及热带森林群落面貌,为了解早期维管植物对地球环境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