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利用鉴别性的同工酶位点从印度恒河水系的支流Banganga中检测到了蓝黑鲮(Labeo calbasu)与南亚黑鲮(Labeorohita)的一个杂交个体。线粒体DNA的单倍型模式进一步确认这个杂交个体的母本是河蓝黑鲮。  相似文献   

2.
新疆北部鱼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北疆鱼类,虽然Kessler(1879),Warpachowski(1887),Herzenstein(1888—1891),Berg(1907),Zugmayer(1912,1913),Rendahl(1933),张春霖(1933,1959),陈国新等(1962,1964),廖文林(1964)及伍献文等(1963,1964)先后有过一些报导,但限于资料,最多仅记录北疆鱼类的1/3,而且地区亦不全面。为了充分了解这里的鱼类情况,俾能进一步研究其资源利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新疆分院生物土壤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及新疆大学生物系,联合于1964年4—7月在额尔齐斯河水系(哈巴河、布尔津、阿勒泰、富蕴)、乌伦古河水系(福海、二台、青河)、额敏河水系(塔城、额敏)、乌尔禾河、艾  相似文献   

3.
野生巴马拟缨鱼肌肉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马油鱼, 曾用名巴马穗唇鲃(Crossocheilus bamaensis,Fang),学名为巴马拟缨鱼(Pseudocrossocheilusbamaensis (Fang)),鲤形目(Cyprinformes),鲤科(Cyprinidae),野鲮亚科(Labeoninae),拟缨鱼属(Pseudocrossocheilus)。巴马穗唇鲃主要分布于西江水系的广西巴马、天鹅、都安、来宾,贵州平塘、罗甸、望谟等地,于每年5、6月的洪水期繁殖,以固着藻类为食。    相似文献   

4.
寒温带流域硅酸盐岩的风化特征——以嫩江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嫩江水系河水主要离子组成(Ca2+、Mg2+、Na+、K+、HCO3-、SO42-、Cl-),分析了不同类型岩石风化、大气降水、人为输入对河水溶解质的相对贡献,并对整个流域以及各子流域的岩石风化速率和CO2消耗速率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嫩江水系河水呈弱碱性,pH平均值为7.5;阳离子以Ca2+为主,约占阳离子总量的50%;阴离子以HCO3-为主,约占阴离子总量的85%.河水中的阳离子主要来源于硅酸盐岩风化(约38%)和碳酸盐岩风化(约32%),其余来源于蒸发岩溶解(约25%)和人类活动(约5%)以及大气降水输入(<1%).嫩江流域硅酸盐岩风化速率约为1.37 t· km-2·a-1(TDS硅酸盐岩),硅酸盐岩风化对大气CO2的消耗速率约为40.1×103 mol·km-2·a-1.  相似文献   

5.
实地鱼类资源考察、检视鱼类标本以及参考鱼类分类、分布文献表明,秦岭生态保护区现有鱼类7目16科79属共141种(亚种)。物种多样性G-F指数的比较分析显示,和秦岭其他区域相比,秦岭生态保护区鱼类的物种多样性最高:区内不同水系之间相比,则汉江水系最高。利用β多样性指数和Jaccard相似性系数对秦岭生态保护区4条水系的鱼类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区内鱼类分布南北差异明显;南坡的3条水系中,南洛河水系和嘉陵江水系鱼类生境相似程度较高,鱼类种、属分化、隔离程度较低,而与汉江水系的生境差异显著,鱼类种属分化、隔离程度较高。根据区内自然地理及水系特征,对水系间鱼类β多样性出现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墨头鱼属(Garra)是一群栖息于山区急流中的鱼类,以其口吸盘吸附于岩石表面,抗衡流水的冲击。本属鱼类的分布较广,扩及非洲东北部和亚洲的南部,如印度、缅甸、泰国、越南等国以及斯里兰卡和加里曼丹诸岛都有分布。我国南方为该属分布区的最北部分,北起长江(包括金沙江)水系,南至珠江水系和海南岛,西及元江、澜沧江、怒江。以云南的种类为最多。本属的亚科隶属有争议,传统放入鲃亚科(伍献文等,1977),近年有人(郑慈荚等,1983;陈湘粦等:1984)放入野鲮亚科,此处不作讨论。在国际范围内研究本  相似文献   

7.
异华鲮属鱼类口唇及其相关结构形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鹗 《动物学研究》1998,19(1):52-58
异华鲮属鱼类为我国特有的小型流水性鲤科鱼类,分布于长江和珠江中下游水系,具有独特的口唇及其相关结构,隶属于野鲮亚科。多样化的口唇及其相关结构是野鲮亚科与鲤科其他类群的分歧所在,也是其属级单元分类的主要依据。但是野鲮亚科鱼类口唇及其相关结构的多态现象成为其类群相关关系分析的难题。因此,异华鲮属鱼类以往被认为与不同的类种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和比较形态学方法,对异华鲮属鱼类口唇及其相关结构的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其种群遗传变异和亲缘地理格局,分析了107尾采自华南西部和海南岛的12条水系的美丽小条鳅(Micronoema-cheilus pulcher Nichols)控制区934-938 bp的序列,其中有79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46.88%,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占55.06%。基于36个单倍型的系统树显示,12条水系的种群聚成两支。其中,广西沿海诸独立水系(防城河、峒中河、北仑河、南流江)和西江水系与广东漠阳江和潭江水系关系密切,而海南岛万泉河和南渡江与广东鉴江水系关系密切。根据嵌套进化枝系地理分析(NCPA)推测,防城河周边地区可能是美丽小条鳅的扩散中心,该物种可由此区域通过两条途径扩散:(1)沿西江水系向广西沿海独立水系至广东漠阳江和潭江水系扩散;(2)向海南岛诸水系再至雷州半岛的鉴江水系扩散。在演化过程中,曾发生片断化事件、长距离建群和持续的分布区扩张。  相似文献   

9.
华南西部及海南岛美丽小条鳅种群遗传变异与亲缘地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108尾采自华南西部12条水系的美丽小条鳅(Micronemacheilus pulcher)mtDNA 细胞色素b (cyt b) 基因全序列,研究其种群遗传变异和亲缘生物地理格局.美丽小条鳅的cyt b序列包含138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占全序列12.11%).分子变异分析(AMOVA)显示,分子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58.53%)和地理区内种群间(42.84%).采用邻接法构建的39个单倍型的NJ系统树显示,12条水系的美丽小条鳅聚成两支.其中,广西沿海诸独立水系(防城河、峒中河、北仑河、南流江)和横穿广东和广西的西江水系与广东漠阳江和潭江水系关系密切;而海南岛万泉河和南渡江与广东鉴江水系关系密切. 根据嵌套进化枝系地理分析(NCPA)推测,与越南毗邻的防城河周边地区可能是美丽小条鳅的扩散中心,该物种可由此区域通过两条途径扩散:1)沿西江水系向广西沿海独立水系至广东漠阳江和潭江水系扩散;2)向海南岛诸水系再至雷州半岛的鉴江水系扩散.在演化过程中,曾发生片断化事件、长距离建群和持续的分布区扩张.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3 个种群的野生资源状况, 并对3 个种群的物种有效性进行分析, 采用Cytb 和COⅠ基因序列测定技术, 分析了珠江水系、海南水系和越南红河水系长臀鮠种群的群体遗传结构及其变异, 结果发现, 三个群体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3(cytb)和0.002(coⅠ); 94 尾个体分别存在35(Cytb)和13(COⅠ)个变异位点, 分别检测出24 (Cytb)和13 (COⅠ)个单倍型, 总群体单倍型多样性(Hd)分别为0.875 (Cytb)和0.787 (COⅠ), 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分别为3.194(Cytb)和1.328(COⅠ), 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分别为0.00295 (Cytb)和0.00213 (COⅠ)。珠江长臀鮠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Pi)最高, 海南最低; 对长臀鮠群体进行历史动态分析,三个种群各自无明显扩张趋于稳定, 但将三个种群作为一个群体时发现长臀鮠可能在某一个时期产生了扩张。研究结果表明, 三个种群遗传距离显著小于临界值2%,应为同一个种; 长臀鮠野生资源较为贫乏, 且海南群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云南鱼类名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陈小勇 《动物学研究》2013,34(4):281-343
该文在《云南鱼类志》等文献基础上,参照最新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成果,对云南鱼类名录进行整理,对各分类阶元、水系进行统计,并列出了云南鱼类分布及主要参考文献。至2013年,云南省共记录鱼类13目42科198属620种,占中国淡水鱼类种数(1583种)的39.17%,居全国各省之首。其中,土著种586种,外来种34种,云南特有种254种,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的共6科66属152种。云南六大水系按鱼类物种数排列依次为:珠江水系202种,澜沧江水系183种,金沙江水系142种,红河水系120种,伊洛瓦底江水系84种及怒江—萨尔温江水系77种。云南省境内分布有各类珍稀濒危鱼类99种,其中,保护鱼类23种(包括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及云南省珍稀保护动物17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的共43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的共73种,列入IUCN红色名录各类濒危等级的共50种及列入CITES附录Ⅱ的共3种。  相似文献   

12.
国外使用红外相机技术开展野生动物调查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最早的报道见于Champion(1927),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发展成熟,广泛用于动物种群数量和密度的研究.如应用红外相机和种群捕获模型(Capture-recapture)对印度Nagarahole国家公园的孟加拉虎(Panthera tigris)的种群数量和密度的研究(Karanth,1995;Karanth和Nichols;1998),验证了红外相机技术与种群捕获模型的结合在孟加拉虎种群预测方面的优势,有效解决了监测中孟加拉虎数量稀少、活动隐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水平对湘华鲮[Sinilabeo decorus Tungting (Nichols)]幼鱼形体指标、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配制蛋白水平为32.57%、37.58%、42.76%、47.83%和52.22%的5种等脂饲料。选取初始质量为(14.40±1.08) g的湘华鲮幼鱼450尾, 随机分成5组, 每组3个重复, 每个重复30尾, 进行为期60d的饲养实验。结果表明: (1)饲料不同蛋白水平对湘华鲮的成活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影响(P>0.05); 蛋白质效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显著降低(P<0.05); 52.22%蛋白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32.57%和42.76%蛋白组(P<0.05)。(2)随着饲料蛋白水平升高, 湘华鲮肥满度呈降低趋势, 且52.22%蛋白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 肝体比呈先降后升的趋势, 且37.58%蛋白组显著低于32.57%、47.83%和52.22%蛋白组(P<0.05); 肠体比呈降低趋势, 且52.22%蛋白组显著低于32.57%蛋白组(P<0.05)。(3)湘华鲮肌肉粗蛋白质含量随着饲料蛋白水平升高而增大, 且52.22%蛋白组显著大于32.57%和37.58%蛋白组(P<0.05), 42.76%蛋白组显著大于32.57%蛋白组(P<0.05); 饲料蛋白水平对全鱼的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质、灰分及肌肉的水分和粗脂肪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4)肌肉中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除色氨酸), 其中52.22%蛋白组的必需氨基酸总和(ΣEAA)、非必需氨基酸总和(ΣNEAA)、鲜味氨基酸总和(ΣDAA)及氨基酸总和(ΣTAA)显著大于32.57%蛋白组(P<0.05)。(5)不同蛋白组间甘油三酯(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均表现为37.58%<32.57%<42.76%<47.83%<52.22%, 且52.22%蛋白组显著高于37.58%蛋白组(P<0.05)。综合生长性能、形体指标、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 初步认定湘华鲮幼鱼最适蛋白质水平为37.58%—42.76%。通过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蛋白水平的折线法分析表明, 湘华鲮幼鱼达到最大生长时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2.91%。  相似文献   

14.
广西异华鲮属鱼类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瑜  蓝春  张鹗 《水生生物学报》2006,12(5):503-507
本文描述采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和富川的贺江水系鲤科野鲮亚科异华鲮属鱼类一新种,命名为长须异华鲮Parasinilabeo longibarbus。它与同属其他种类相区分的性状是:口角须非常发达,胸腹部中线及其附近鳞片不埋于皮下,唇后沟斜向前中方延伸,将下唇分为两侧叶和一个中叶。  相似文献   

15.
梵净山及邻近地区鱼类资源的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了解梵净山及邻近地区鱼类资源的现状及变化趋势,2001–2003年对这一地区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鱼类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本调查设立了19个调查点,共采集鱼类标本3614号,经鉴定为85种(亚种),分属5目14科61属。除胡子鲇(Clariasfuscus)为外来种外,其他均为土著鱼类。海南拟餐(PseudohemiculterHainanensis)、峨眉后平鳅(Metahomalopteraomeiensisomeiensis)和福建纹胸鱼兆(Glyptothoraxfukiensisfukiensis)为本地区土著鱼类新记录种。鱼类组成以鲤形目鲤科为主体,并以适应急流生活的鱼类占多数,小型野杂鱼类所占比例较高。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鱼类物种组成存在差异,分别属于长江上游鱼类区系成分和长江中下游区系成分。结果还表明这一地区土著鱼类物种数呈下降趋势,其中鲤形目鱼类物种数减少较多。导致该地区土著鱼类物种数下降的原因是酷渔滥捕和水域生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16.
研究护肤品暴露对鲮(Cirrhinus molitorella)的毒性效应,为护肤品的安全使用和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配置不同浓度(0 g·L^-1、0.5 g·L^-1、0.75 g·L^-1、1.00 g·L^-1)的护肤品暴露鲮48h,在暴露时间为0、6 h、12 h、24 h、36 h、48 h时,测定鲮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谷肮甘肽过氧化物酶(GSH)含量,观察并记录鲮的死亡情况,计算三种护肤品对鲮的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表明:三种护肤品的暴露浓度为1.00 g·L^-1时,SOD酶和GST酶活性达到最大;三种酶活性都是随着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护肤品B、C暴露48h时,GSH酶被抑制;护肤品A、B、C 48h的LC50分别为807 mg·L^-1、973 mg·L^-1和1147 mg·L^-1。护肤品A、护肤品B和护肤品C的毒性分别为中毒物质,中毒物质和低毒物质,中高价位的护肤品对鲮的伤害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7.
清水江的鱼类区系及生态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系统研究清水江的鱼类区系和生态类型,在2002-2004年对清水江进行了鱼类标本的采集和生态学调查.共采集鱼类标本2 500余号,经鉴定为71种(亚种).其中中华花鳅、拟尖头鲌、长身鳜和长吻鮠等52种(亚种)鱼类为清水江鱼类新记录,而红尾副鳅、长薄鳅、海南拟、福建纹胸鮡和长须黄颡鱼则首次被发现分布于沅江水系.结合文献记录与调查表明:清水江共有鱼类4目13科57属86种(亚种),其中仅胡子鲇为外来种;清水江鱼类区系具有土著鱼类占优势、特有种类和易(濒)危种类较多、区系组成较复杂和与珠江水系之间存在着鱼类跨水系分布的现象等特点.清水江鱼类在洄游、食性、繁殖和栖息习性等方面分别属于不同的生态类型.  相似文献   

18.
试验通过模拟草鱼2种混养模式("鲮-草模式"为草鱼与鲮混养、"鲫-草模式"为草鱼与鲫鱼混养),引入计算机视觉技术分析了草鱼在2种不同养殖模式下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同时测定了水体理化指标及鱼类特定生长率。结果表明:"鲮-草模式"组草鱼的特定生长率为1.524%.d-1,显著高于"鲫-草模式"组草鱼的特定生长率(1.346%.d-1);"鲮-草模式"组水体中的铵态氮、硝酸盐、总氮、总磷、活性磷酸盐浓度高于"鲫-草模式"组,而pH、DO、亚硝酸盐浓度及叶绿素a含量低于"鲫-草模式"组;2混养组中草鱼之间的生态位宽度无明显差异;"鲮-草模式"组草鱼与鲮之间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5598,"鲫-草模式"组草鱼与鲫鱼之间的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6478,二模式组比较,差异显著;鲮与草鱼之间的竞争较鲫鱼与草鱼之间的竞争小;试验组中鲮与草鱼混养要优于鲫鱼与草鱼混养。  相似文献   

19.
海口地区集贸市场淡水鱼华枝睾吸虫囊蚴感染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直接压片法和人工消化法检查了海口集贸市场上5种淡水色(鲫色、罗非鱼、鲤鱼、土鲮色、白鲳)感染华枝睾吸虫囊蚴情况。结果表明:5种淡水色的总感染率为53.66%。其中,鲤鱼、土鲮色、鲫鱼、罗非鱼、白鲳的感染率分别为68.75%、58.82%、58.06%、48.57%和36.67%;平均每克鱼肉含囊蚴数最高的是鲫鱼(9.47个/g),平均每尾阳性鱼含囊蚴数最高的是土鲮鱼(43个/尾)。  相似文献   

20.
选择我国黄河流域河水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上游唐乃亥和青铜峡站,中游花园口站和下游的济南站对河水进行为期2年的逐月采样。分析河水主要离子浓度时空变化特征,探讨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对河水水化学组成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不同站点河水pH值变化范围6.90~9.00,均值为7.94,TDS值变化范围为178~685 mg·L~(-1),均值为453 mg·L~(-1),河水pH均值呈现从上游到下游逐渐降低的趋势,TDS均值呈现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加的趋势;(2)黄河流域不同站点河水水化学类型差异明显,上游唐乃亥站河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青铜峡和花园口站点河水水化学类型以HCO_3-SO_4-Ca-Na型为主,花园口站点个别月份河水水化学类型变为SO_4-Ca-Mg型和Cl-Na型,济南站点河水水化学类型以HCO_3-SO_4-Na-Ca型为主,个别月份河水水化学类型变为ClNa型;(3)黄河流域不同站点受降雨稀释作用影响,丰水期(7月份和8月份)河水溶解性离子含量普遍偏低,在冬季(12月份左右)和冰融期(3月份左右)河水溶解性离子含量普遍偏高;(4)黄河流域河水水化学组成主要受到自然因素控制,其中上游唐乃亥站点河水受碳酸盐岩矿物化学风化影响较大,同时硫酸参与碳酸盐岩矿物化学风化;进入黄土高原区后,受硅酸盐岩矿物风化和蒸发盐岩矿物溶解影响增加。下游花园口和济南站河水5月份和6月份左右NO_3~-含量略微升高可能与农田灌溉回水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