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兔大揭秘     
海兔不是兔除了头顶那两只酷似兔耳朵的触角外,海兔跟那些生活在陆地上的兔子没有任何关系。作为软体动物家族的一位特殊成员,它们的贝壳像鼻涕虫一样,已经退化成了一层薄而透明的角质膜,隐藏在背部的外套膜下面,从外表上根本看不出来。有趣的是,虽然海兔们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但是它们自己却  相似文献   

2.
海兔     
海兔是一类有经济价值的后鳃类软体动物,生活于近海潮下带、潮间带礁石、海藻间。我们在普陀县庙子湖岛岩礁上采到了这种动物,经鉴定为网纹海兔Aplysia(Varria)pulmo-nica Gould,它隶属于后鳃亚纲Opisthobranchia、无楯目Anaspidea、海兔科Aplysiidae。个体大小只有11cm,样子略象兔子,身体呈灰绿—古铜色,背面和侧面布满黑色的网状纹。它是贝类,可贝壳并不发达,仅在外套膜下面有一透明薄片。海兔的行动很缓慢,遇到外敌时,就会分泌出一种难闻的紫色液体进行自身防卫。据国外报道,这种紫色液中含有一种抗癌能力很强的物质,现已从这种液体中…  相似文献   

3.
《生物技术通报》2004,(3):58-58
Marine Biotechnolog2002年9/10月4卷5期447-453页报道:海兔是后鳃亚纲软体动物。近年来已发现其紫腺或其他组织中分泌的化学物质例如紫液等,具有防御作用。海兔的低分子量分泌物有抗微生物活性和抗肿瘤活性。从黑斑海兔(Aplysia kurodai)、杂斑海兔(A.juliania)和耳状截尾海兔(Dolabella auricular)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海兔素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化学性肝损伤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与海兔素组给予15 mg/kg刀豆蛋白A尾静脉注射每周一次,制作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每日给予大豆油灌胃,海兔素低、高剂量组给予100、150 mg/kg·d海兔素+大豆油灌胃。实验持续8周后,禁食12 h,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Masson Trichrome及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状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及LDH水平;ELISA实验测定血清TNF-α和TGF-β1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小叶结构模糊紊乱,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可见灶状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明显增多,胶原指数明显升高。血清中ALT、AST、LDH及TNF-α和TGF-β1水平显著升高(P0.05)。海兔素干预后,肝小叶病变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染色胶原显著减少,纤维增生明显改善,血清中ALT、AST、LDH及TNF-α和TGF-β1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海兔素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相比,肝脏病变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海兔素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化学性肝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TGF-β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秦岭兰科一新记录属——全唇兰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唇兰属(Myrmechis Bl.)隶属于兰科(Orchidaceae)鸟巢兰族(Neottieae)斑叶兰亚族(Goodyerinae),属的模式种M.gracilis(B1.)B1.分布于亚洲热带至亚热带地区的中国、日本、锡金、印度尼西亚[4,2]。该属植物有7种,均为陆生小草本。根状茎伸长,匍匐、肉质、具节,节上生根、叶很小。  相似文献   

6.
网纹藤壶Balanus reticulatus Utinomi是属甲壳动物蔓足类,系热带、亚热带暖水种,广泛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沿海,是船底主要污损生物之一,与国防、航运、水产养殖关系甚大。 国外对藤壶生物学的研究较多,但多偏重于欧美沿岸潮间带的温水种,如欧洲藤壶Balanus balanoides、缺刻藤壶B. crenatus、致密藤壶B. improvisus、B. hameri和小藤壶  相似文献   

7.
马文龙  梁惠  刘颖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2,24(9):1201-1205,1249
本文阐述了海兔素(Aplysin)对人乳腺癌SK-BR-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分别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测定不同剂量海兔素对SK-BR-3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并以Western blot测定SK-BR-3细胞中EGFR、Akt及ERK表达水平和磷酸化水平.结果发现,20、30、40、45、50、55、60 mg/L海兔素处理SK-BR-3细胞24 h后,细胞的生长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呈量效依赖性,其IC25和IC50值为分别为29.4和33.7 mg/L; IC25和IC50剂量海兔素可明显诱导细胞凋亡,并下调SK-BR-3细胞EGFR、Akt及ERK的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但是不影响总蛋白表达水平.表明海兔素对人乳腺癌SK-BR-3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海兔素抑制细胞中EGFR蛋白磷酸化,进而阻断下游效应分子Akt和ERK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厦门地区养殖的海兔,其卵群带俗名“海粉”,可供食用或作药用,除供应国内需要外,更远销南洋等地。在汛期,渔民更大量捕获海兔作为肥料。因此推广海兔养殖业,不仅是沿海渔民开展副业或专业生产增加收入的新途径,同时也是满足广大人民对海粉需要及改善营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沙蟹属Ocypode Fabricis 1798隶于沙蟹科Ocypodidae沙蟹亚科Ocypodinae,系世界性分布的潮间带类群,属热带亚热带性质,为群集性的穴居型,但造穴的形式却因种而异。迄今本属在印度西太平洋区共发现约18种。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自1929年以来陆续进行了我国沿海,包括西沙群岛,海南岛等各类潮间带蟹类的采集调查。北京自然博物馆于1975年以来进行了西沙群岛、广西、  相似文献   

10.
比较分析了15种大叶藻的matK基因和ITS片段的核苷酸序列, 结果发现胞嘧啶(C)在两个目的片段上含量均较低。ITS基因片段检测到228处核苷酸替换, 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态性; matK基因片段上有249处核苷酸替换, 且大部分替换来自于第三密码子的同义替换, 种间在氨基酸水平上产生了一定的分化。基于matK基因和ITS片段, 利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基本一致, 明显分为4大支, 大叶藻亚属、异叶藻属、拟大叶藻亚属和虾形藻属分别构成一支。大叶藻亚属和拟大叶藻亚属的核苷酸差异值在29.09%-35.51%, 超过了屈良鹄等提出的大部分被子植物ITS属间核苷酸差异值(9.60%-28.80%), 在分子数据上两亚属都达到了属的水平。研究结果支持Tomlinson和Posluszny对大叶藻科的划分结果, 建议将大叶藻科分为4个属。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华北、东北有些省份的室内和槛船上发现一种新的(虫非)蠊,与其它(虫非)蠊混合发生,在局部地点成为优势种。经对有关单位送来室内和艦船上发生的多批标本进行鉴定,确定该虫隶属于姬蠊科(Pseudomopidae),是新属新种,与我所现存采自浙江天目山、陕西楼观台和山东青岛沙子口的野外标本同属一种。模式标本存放在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棘跳虫科一新亚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善祥 《昆虫学报》1980,(2):188-190
我国对弹尾目(Collembola)的研究不多,据胡经甫(1935)“Catalogus Insectrum Sinensum”国内已有记载的种类共18种两个型。均为意大利人Silvestri(1924)在我国采集,经法国人Denis(1928)鉴定。Yosii(1940)报道台湾省5种。1962年Kowalski 在我国北京、南京和杭州等地采集,由Stach(1964)鉴定,报道我国跳虫共47种。至目前为止,我国跳虫已超过50种。 由于跳虫对蔬菜的为害,作者于1960—1962年间在上海市郊进行采集与分类研究。经鉴定属棘跳虫科(Onychiuridae)棘跳虫属(Onychiurus)的三种(其中一新纪录)。并发现一新亚科新属新种,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库恩菇属一新组合种(国内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宝  陈智博 《植物研究》1993,13(4):342-343
本文报导了A.H.Smith和L.R.Hesler1968年命名的Pholiota conica A.H.Smith et L.R.Hesler在我国的新记录, 并根据R.Singer1975年的分类系统进行了新组合Kuehneromyces conicus(A.H.Smith et L.R.Hesler)J.B.Wang et Z.B.Chen comb.nov.  相似文献   

14.
15.
沙文兰   《广西植物》1982,(4):189-190
<正> 米念芭(广西植物名录) 新种 Tirpitzia ovoidea Chun et How, sp. nov. in herb. Species Tirpitzia sinensi (Hemsl.)Hall. affinis, a qua differt foliis coriaceis 2—7 cm longis 1.2—3.5 cm Jatis, petalis majoribus, laminis 1.5—2cm longis 1.2—1.5 cm latis. (?)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一新种———槟榔小戴顿菌(Deightonielaarecae),该菌生于槟榔(Arecacatechu)叶片正面,与该属其它种的区别特征是其倒梨形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上的四个真隔膜以及粗糙的分生孢子表面。模式标本保藏于西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7.
黄燮才   《广西植物》1986,(3):179-181
<正> 广西马蓝 假马蓝(柳江) 新种 图 Strobilanthes guangxiensis S. Z. Huang, sp. nov. Similis S. yunnanensi Diels, sed foliis ellipticis, margine integris vel leviter undulatis, supra glabris, cystolithis densis; spices 4—8 cm longis, calycis segmentis brevioribus, corollis extus glabris differt.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采自云南省丽江县,寄生在腺毛木兰Indigofera scabrida Dunn.(Leguminosae)上的球针壳属一新种,即小疣球针壳Phyllactinla verruculosa Xie.新种有汉文和拉丁文描述。  相似文献   

19.
Syncephalis plumigaleata sp. nov. is distinguished from other species by the unilateral placement of the merosporangia on the apical sporangiophore vesicle.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了寄生在漆树科(Anacardiaceae)植物上的小钩丝壳属的一个新种: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上的黄连木小钩丝壳Uncinuliella pistaciae sp.nov.,新种有汉文和拉丁文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