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取65例手术切除乳腺癌蜡块标本及其周围正常乳腺组织,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检测标本为乳腺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B组为实验组,检测标本为乳腺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形态计量检测TGF-β1和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利用CD34相关抗原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intratumoral mier oveseulardensity,MVD),并分析其与TGF-β1和VEGF表达的关系。结果:65例乳腺癌组织中,TGF-β1的阳性表达率为69.23%(45/65),TGF-β1阳性表达者MVD值(25.31±4.05)显著高于TGF-β1阴性表达者(21.23±4.29);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78.46%(51/65),VEGF阳性表达者MVD值(26.62±3.41)亦明显显著高于VEGF阴性表达者(18.95±6.52)(均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组织中TGF-β1、VEGF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GF-β1、VEGF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且组织学分级越高、淋巴结转移越多,MVD值越大。结论:TGF-β1与VEGF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并与乳腺癌肿瘤血管的生成有关,二者有望作为乳腺癌恶性程度、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胫骨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胫骨骨折患者参照抽签法分作对照组(n=45)和实验组(n=45),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l(IGF-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钙素(BGP)水平,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l(IGF-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钙素(BGP)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优良率、康复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胫骨骨折的治疗效果确切,可促进术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强骨胶囊对老年股骨头近段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及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股骨近端骨折延迟愈合的老年患者4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19例予钙片;实验组22例予强骨胶囊。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BMP-2及IGF-1水平的改变。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5%)高于对照组(78.9%),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BMP-2及IGF-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实验组血清BMP-2和IGF-1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粘度均下降、骨密度值(BMD)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较,实验组血浆粘度降低、BMD较高(P0.05)。结论:强骨胶囊能够有效改善老年股骨头近段骨折延迟愈合,促进骨折断端的愈合,推测其机制与增加患者血清BMP-2及IGF-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组织血管形成中的意义及与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Flt-1)、TGF-β1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以CD34免疫组化染色来显示NSCLC组织中微血管生成情况和进行微血管密度判断。结果NSCLC组织中癌细胞不同程度地表达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因子、TGF-β1,而对照组肺组织基本不表达(P<0·05);VEGF、Flt-1、TGF-β1阳性表达的NSCLC组织内微血管计数明显高于VEGF、Flt-1、TGF-β1表达阴性的NSCLC组织(P<0·05);NSCLC组织中VEGF、Flt-1、TGF-β1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随年龄增长,VEGF及其受体Flt-1的阳性表达率有所降低(P<0·05)。结论VEGF、Flt-1、TGF-β1的表达与NSCLC组织内肿瘤血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VEGF、Flt-1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舒利迭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羟基端糖肽(copeptin)、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2例AECOPD患者并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基于对照组加以左氧氟沙星联合舒利迭吸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致力前后血清SAA、TGF-β1、copeptin、sICAM-1、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FVC)、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选择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AA、TGF-β1、copeptin、sICAM-1、PaCO_2、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实验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aO_2、FEV1、FVC均叫治疗前明显上升,且实验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舒利迭吸入对AE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能够降低患者血清SAA、TGF-β1、copeptin、sICAM-1水平,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胰岛素局部应用对糖尿病足(DF)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氧化应激和创面组织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旨在为临床DF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90例DF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负压吸引(NPWT)治疗,观察组则于NPWT治疗的基础上增用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创面面积、炎性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氧化应激和创面组织β-catenin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创面面积均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治疗前,而VEGF水平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及TNF-α均低于对照组,而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丙二醛(MDA)水平低于治疗前,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而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创面组织β-catenin表达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胰岛素局部应用可促进DF患者的创面愈合,同时有利于下调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创面组织VEGF、β-cateni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老年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05收治的诊断明确为NSTEMI的患者38例,将因各种原因不能服用厄贝沙坦者作为对照组(n=17),余为药物组(n=21)。入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抗血小板、抗凝、调脂、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等),药物组加服厄贝沙坦150 mg,1次/日,应用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14天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TGF-β1、CTGF水平。结果:治疗第7天时,两组患者血清TGF-β1、CTG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时,两组患者血清TGF-β1、CTGF水平均较第7天降低(P0.01),且药物组血清TGF-β1、CTGF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p0.01),对照组血清TGF-β1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药物组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之间血清CT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使NSTEMI患者血浆中TGF-β1水平受到抑制,虽能使CTGF水平下降,但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取65例手术切除乳腺癌蜡块标本及其周围正常乳腺组织,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检测标本为乳腺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B组为实验组,检测标本为乳腺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形态计量检测TGF-β1和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利用CD34相关抗原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intratumoral mier oveseulardensity,MVD),并分析其与TGF-β1和VEGF表达的关系。结果:65例乳腺癌组织中,TGF-β1的阳性表达率为69.23%(45/65),TGF-β1阳性表达者MVD值(25.31±4.05)显著高于TGF-β1阴性表达者(21.23±4.29);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78.46%(51/65),VEGF阳性表达者MVD值(26.62±3.41)亦明显显著高于VEGF阴性表达者(18.95±6.52)(均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组织中TGF-β1、VEGF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GF-β1、VEGF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且组织学分级越高、淋巴结转移越多,MVD值越大。结论:TGF-β1与VEGF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并与乳腺癌肿瘤血管的生成有关,二者有望作为乳腺癌恶性程度、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究HGF调控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家兔股骨颈骨折修复的作用和影响机制。方法:15只股骨颈骨折家兔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半合成细胞外基质样水凝胶组(sECM组)、sECmM+HGF组和脱钙骨基质组(DBM组),自体右侧作为实验侧,左侧作为对照侧,对比各组家兔一般情况、骨折愈合质量评分骨痂最大载荷、挠度和刚度、BMSC细胞中BMP-2、TGF-β1、PDGF、bFGF mRNA表达水平和COL-I、Wnt5a、β-catenin和Lef-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术后各周sECM+HGF组和DBM组实验侧骨折愈合质量评分高于对照侧(P<0.05),且高于同期sECM组实验侧(P<0.05)。术后8周,sECM+HGF组和DBM组实验侧骨痂最大荷载、挠度和刚度均优于对照侧(P<0.05),且优于sECM组实验侧(P<0.05)。术后2周及4周,sECM+HGF组和DBM组实验侧BMP-2、TGF-β1、PDGF和bFGF表达显著高于对照侧(P<0.05)。且高于同期sECM组实验侧(P<0.05),术后8周sECM+HGF组和DBM组实验侧BMP-2表达高于sECM组实验侧(P<0.05)。术后2周,sECM+HGF组和DBM组实验侧COL-I表达高于对照侧(P<0.05)。术后2周、4周sECM+HGF组和DBM组实验侧COL-I表达均显著高于同期sECM组实验侧(P<0.05)。术后8周,sECM+HGF组和DBM组实验侧wnt5a表达低于对照侧(P<0.05)且低于sECM组实验侧,β-catenin、Left-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侧(P<0.05),且高于sECM组实验侧(P<0.05)。结论:HGF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上调BMP-2、TGF-β1、PDGF、bFGF和COL-1的表达,显著促进股骨颈骨折家兔的骨折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胃百合汤辅助治疗高原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82例高原消化性溃疡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作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选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选用肝胃百合汤治疗。比较两组胃镜及症候疗效,治疗前后症候积分、NO、TGF-β1、Smad4水平的变化,再生粘膜成熟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胃镜及症候总有效率、再生粘膜成熟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NO,TGF-β1,Smad4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胃百合汤辅助治疗高原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可有效促进创面修复并提高治疗安全性,可能与其提高患者的血清NO、TGF-β1、Smad4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神经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2017年11月~2019年12月选择在本院就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76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康柏西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2个月,记录视神经形态结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3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5 %(P<0.05)。两组治疗后行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与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值都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在上象限、下象限、颞象限、鼻象限上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各个象限的RNFL厚度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各个象限的RNFL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红细胞聚集指数与纤维蛋白原低于治疗前,也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能改善视神经形态结构,促进降低血糖,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况,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经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L2-4椎体骨密度、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Harri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L2-4椎体骨密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比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P0.05);两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明显优于经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其可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的82例行手术置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而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压、术后引流及髋关节功能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为(93.25±4.51),对照组患者Harris评分为(82.76±3.82),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临床效果,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骨保护素(OPG)、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Harris评分、血清OPG、BGP、ALP、CRP、IL-6水平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arris评分、血清OPG、BGP、ALP、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研究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OPG、BGP、ALP、CRP、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肯定,虽可引起血清OPG、BGP、ALP、CRP、IL-6水平上升,但未增加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右归丸联合液体钙片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骨钙素(BGP)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82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使用骨化三醇软胶囊和液体钙软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右归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血清雌二醇(E2)水平、BGP水平、骨密度变化,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E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G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腰椎L1-4正位、右侧股骨颈、左侧股骨颈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临床疗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归丸联合液体钙片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清雌激素、BGP水平,增加骨密度,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茵栀黄汤对新生儿黄疸血清总胆汁酸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4年11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者72例,根据应用药物不同而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蓝光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茵栀黄汤。比较两组患者的黄疸消退时间、因黄疸再住院率、肝功能酶检测、血清总胆汁酸、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缩短,再住院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肝功能均有所恢复,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肝功能酶水平恢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TBA、TBIL、DBIL水平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茵栀黄汤能有效缓解新生儿黄疸症状,降低肝功能酶及TBA、TBIL、DBIL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急诊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急诊股骨颈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观察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空心钉治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取闭合复位空心钉治疗法进行诊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随访中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以及相关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所需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长度明显多于对照组[(61.43±5.34)min、(30.54±4.27)m L、(6.43±0.56)cm比(46.54±3.26)min、(16.43±2.43)m L、(1.83±0.44)cm](P0.05)。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2.61%(38/46)比50.00%(23/46)](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不愈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股骨头坏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17%(1/46)比13.04%(6/46)](P0.05)。结论:应用切开复位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方法更佳,其临床治疗效果更好且患者股骨头发生缺血坏死的几率也更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例予唑来膦酸联合钙尔奇D治疗,对照组60例予钙尔奇D治疗。连续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骨密度、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股骨颈、股骨粗隆和腰椎正位的骨密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唑来膦酸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临床效果优于钙尔奇D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法和内固定法对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到2014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内固定法和关节置换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和骨密度值。结果:实验组患者下地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优良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70.83%),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骨密度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骨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置换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内固定法,能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强骨密度,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